登陆注册
3698200000025

第25章 二代,父母返城的先遣队(2)

一紧张,说成了买一张一锅

与今天的海纳百川有所不同,上海的排外曾经为其他地方的人所共知。在计划经济年代,得天独厚的商业和轻工业地位,使得上海人对外地人往往另眼相看。“小新疆”们虽然有了一纸上海户口,但是一开口说话就让人当成了土气的外乡客。一边是西部的大漠旷野,一边是东部的密集城市,这种反差让“小新疆”们感受得特别真切。

李岚强迫自己说的第一句上海话是什么?她上车,坐公共汽车去叔叔家,那个时候一角钱一张车票,如果用上海话跟售票员讲,应该就是那样……其实在等车的过程中,她在心里默念了很多遍,等上了车,看到售票员一紧张,她把这句话说成了“买一张一锅”,售票员盯着她看了半天。李岚已经念了很多遍,但是上去跟人家要讲上海话的时候,还是讲错了。

对毛维俭来说,买东西比较难,费好大劲儿讲不出上海话,人家就很凶地问:“你要买什么?讲清楚讲,讲不清楚不要买。”开始经常会这样。晚上走到大街上,觉得一下子光怪陆离的,车来车往,声音很响,到处都是霓虹灯。有时候觉得很漂亮,站在那儿看,也不知道站的什么地方。因为这里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新疆的团场那边根本不分这个,小时候在连队就连柏油路都没有,最好的是石子路,一走过去都是灰。

有一次他又站在那里看,突然有个骑自行车的过来,骑得很快,一下子撞到他。毛维俭往旁边躲了躲,还被那人骂一句:“眼睛瞎了!挡道!”毛维俭没说什么,那人又骂了一句,大概是外地的乡巴佬之类,就气愤地走掉了。毛维俭待在那里一看裤子也脏了,感觉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世界,灯光越是亮,越觉得自己是在黑暗里面。

挺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高中的三年里,毛维俭觉得不属于这个城市。处处让他感到是从外地来的,只是有了这样一个户口;但是从生活习惯,或者思维方式上都不太像这里的人。

杨杰在新疆不怕走丢,因为路很好认,但是上海街道纵横,路都差不多,人好像掉到蜘蛛网里面一样,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在哪儿。有很多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记住。不过他很谨慎,一般不独自出门,这个地方不熟,就想尽办法找人陪着一块儿去,没人陪就不去。

实际上对杨杰的父母杨清良、朱静华来说,他们是从小在上海长大,从上海出去的;杨杰跟这个情况正好相反,他从小在新疆长大,然后被带到上海。往往一个人出生在哪里,在什么地方成长的,就总是更怀念那个地方。做父母的总认为,在团场那样的地方孩子会没有出头之日;说白了就是,我本来不是农民,却变成农民了,现在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变成农民,至少应该是非农吧。

母亲朱静华起先并不了解孩子们的感受,因为从来没听他们讲过。但是有一次她儿子的朋友讲了一句话,给她触动很大,他说:“阿姨,其实我们这一代比你们还要难,我们从小来到上海,都是在边缘生活,都是在人家异样的眼光里长大的。”这句话真的给朱静华震动很大,才知道原来他们的成长比父母可能还艰难,只不过难的方式不一样。

何百成的儿子刚到上海的时候特别不习惯,买了火车票又回新疆去了。何百成硬是让他再到上海去,他对儿子讲:“我们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必须在上海站住脚。你站住了,我们退休了才能回去;否则的话,你站不住脚,我们就再也回不来了。”后来他的儿子光荣地承担起了这个使命。

毛国胜在团场的一个熟人,他女儿回到上海中专毕业后,幸运地分配到上海港务局,应该是很好的工作。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姑娘突然辞职回新疆了。毛国胜在喀什碰到她,问她:“你为什么不愿意在上海住,要回来?”她说:“叔叔,我跟你讲,生活不习惯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那里的气氛让我受不了,感到很压抑。现在你看我一回来情绪就好了。”

那是1993年,毛国胜还在喀什的农三师工作,他借一次回上海出差的机会,接触了不少独自在上海的“小新疆”。临去的时候,他所在单位的同乡们都找他说:“你回去帮我们看看,我的孩子在上海生活得究竟怎么样。”到上海以后,毛国胜专门抽空联系了这些子女。孩子们见了从父母那边来的人都很高兴,可以把有些话说一下了,毕竟他们在上海没地方好说。

有的年轻人对毛国胜说:“叔叔,上海真好,确实好,你看大街上,比农场不知好多少倍。我们也希望融入到上海,做一个上海人,但是总被人家叫‘小新疆’。我们很矛盾,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不过,毛国胜一问:“你们觉得还能在这里坚持下去吗?”结果,他们都说下决心不回去了。或许正是从小在新疆的环境里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不仅要登陆上海滩,而且有信心要占住自己的一块地方。

第一个月工资,孝敬你们

日日夜夜,跟着父母生活在狭小拥挤的亭子间,耳闻目睹他们的艰辛谋生,让杨杰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在新疆团场的时候,是半军事化的生活,杨杰这样的小孩子是不知道钱是要赚来的,不知道要做很多工作才能赚到。也不大清楚是要有了钱之后才能买吃的,有衣服穿。

来到上海以后,母亲朱静华主要做一些手工活、针线活,都是厂里放的一些外活。她做过长毛绒玩具、小木偶之类的,经常会把活拿回家里来,给玩具粘帽子、粘手臂等等,家里的小孩子也都帮着一块儿粘。她每天从早上起来开始做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手几乎一刻不停。除了吃饭,把碗筷放下来就接着做,不是用缝纫机就是手缝。床边一点点的地方,正好放缝纫机,只能一个人勉强坐下去,晚上把小台灯放在边上。邻居之间就隔一层木板,很晚了,她还在踩缝纫机,人家都没说什么。

父亲杨清良是辆黄鱼车帮人送货,就像北京的三轮车。一车子几百公斤的货,上桥的时候拼命拉,拼命推。杨杰经常坐车后面,因为爸爸怕他没地方去,他又不爱跟别的孩子玩儿,就带他在身边。杨杰坐在车上的货物堆中,看着光怪陆离的城市在眼前闪过,心里就想: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呢?在新疆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跑到上海来这么累呢?

新疆兵团的上海支边青年二代,在各种场合常常被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他们往往一时不大好回答,需要多说几句,告诉人家:“爸妈是上海人,但去了新疆;我自己生长在新疆,户口又落回上海。所以,我应该算是上海人吧。”

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活得像个上海人。实际上由于不少家庭都是先把孩子送回来,所以他们许多人就相当于父母返城的小小先遣队,基本上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依赖父母,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在上海抢滩登陆。

四十多年前,品学兼优的毛国胜因为大资本家的出身而与大学无缘。1993年,他的大儿子毛维俭如愿考取复旦大学。那天,他打电话给父母,报告自己考进复旦了。但是又觉得家里负担蛮大,跟父亲讲:“学费挺贵的,两千六百元。”这在当时是够高的。父亲毛国胜说:“我和你母亲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你只管安心读书。”

在大学里,毛维俭显得比同龄人心事多一些。毕业在即,他被大家戏称为“面试王”。他的不懈努力有了明显成效,多家知名外企有意录用他,最终他却选择了一家工资待遇稍逊的大型国企。之后没用多少年,他已经在这家大型国企的分公司做到财务总监。他的父母也在2004年从喀什的农三师退休回到上海。

毛维俭的那一段求职过程颇有意思。毕业前,在大学宿舍的楼层里,别人总见到他打领带往外走,问他:“干吗去?”回答:“面试。”有人问:“你要面试多少家啊?”此外就是他老有信,楼下的门卫喊,几零几房间的毛维俭,有你的信。别人拿过来说:“你看都是公司的,是不是又叫你去面试?”他跑去面试没钱打出租,就坐公交车倒来倒去。买了一套好西装,八百块钱,很贵了;不过也很值,那套西装在他们宿舍里大家都借用。

真正把毛维俭的决心一下子敲定下来的,是那家公司财务部的领导。当时毛维俭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看他穿的那件T恤好像皱巴巴的,不是很讲仪表的样子。但是这位领导对他笑眯眯的,毛维俭也不认识,就走了过去。人力资源部的人拉住他说:“如果你来这里的话,这就是以后你们的头。就是他跟我们说,想要你来的。”毛维俭就停下来转头看看,那位领导马上走过来,把他的手给握住,对他说:“小毛,你爸爸妈妈还在新疆吧?”毛维俭一下子挺受触动,他简历里是这么写的。

领导又说:“你还有个弟弟吧,读初中还是高中?”随便这么聊了两句。后来有机会他跟毛维俭说了一句话:“我以前是在黑龙江插队的。”他也是插队的,这个感情不是装出来的。当时的这位领导,让毛维俭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他上班以后是从7月的二十几号开始算工资,算半个月。到月初发一半工资的时候,大概是一千五百多块,毛维俭把整数取了一千块,寄到新疆去。写了一句话:“这是第一个月的工资,孝敬你们。”

同类推荐
  • 孤山踏雨
  • 从学子到将军

    从学子到将军

    本书主要是开国将军刘秉彦将军多年的随笔。在战争年代,他利用打仗间隙,记录战场的硝烟、记录战士的勇敢、记录战友间的友情,记录日本鬼子的残暴,记录牺牲和坚守。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他仍然笔耕不断,时时记录着中国的变化。他见证了抗战历史,也记录了抗战历史。
  • 没有阵地的战争

    没有阵地的战争

    1998年8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时40分左右,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大使馆在这声巨响中楼倾墙摧,包括美驻肯尼亚总领事和他的儿子在内的十二名使馆人员被炸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更惨的是紧邻美国使馆的一座综合商业大楼的配楼,在爆炸的巨响中无情地扑向行经此地的公共汽车和行人,楼内正在上课的一所秘书学院的一百多名学生也被活活埋在下面,楼前空地上被炸出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巨型弹坑,方圆一千米内的建筑物四处乱飞的玻璃碎片和瓦砾变成了枪林弹雨……肯尼亚的爆炸声之后仅隔十几分钟,在邻国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美国使馆又响起另一声巨响。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游痕留墨

    游痕留墨

    《游痕留墨》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避暑会、三死、月夜之话、山中的历日、塔山公园、不速之客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遭遇冷总裁:小妻桃花开

    遭遇冷总裁:小妻桃花开

    十八年华遭遇三十二岁腹黑冷总裁,被他吃得死死的,翻身无能。她的追梦路程上,他是契机,是引路人,助她一步步走向娱乐圈金字塔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星光天后时,才知,她始终不过是别人的替身。“再见,再也不见。”她傲然转身。四年后,他的结婚宴上,她身后跟着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翻版宝贝,他眸光一凛……
  •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庚申君遗事

    庚申君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第一女相

    大唐第一女相

    ~新书《嫡长女她又骄又飒》已发,请多多支持~重生后的杨广誓要挽救破碎山河,杀尽天下反贼,为表兄李渊奏响了凉凉…世人皆说我是疯子,对,请叫我疯子,不要叫我傻子,杨广睥睨天下,撸起袖子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听说杨广下全国诛杀令追杀表兄李渊,李渊小命要玩完?穿越者王庾表示,事情往往不会太简单...这是一个包罗万象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是王者还是青铜,且拭目以待...【注:女主与李世民没有男女之情!考究党慎入,不喜勿喷!谢谢!!!】
  • 华裔大负翁

    华裔大负翁

    异时空,1984,西雅图,姜启默得到了一个借钱就能抽奖的系统,于是乎……【恭喜你获得肯德基炸鸡配方。】“这么好的机会,偏偏就抽中肯德基这个路边摊的炸鸡配方,我到底是有衰啊?”【恭喜你获得QQ软件。】“我就是把钱丢弃掉,扔华盛顿湖里听个响,也不会去推广这种没有半点前途可言的即时通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