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100000030

第30章 最伟大的创业(3)

生活一下暗淡起来,干什么都没有劲了。自从理成短发之后,我就发誓,见不到毛主席,我决不留长发,颇有些削发明志的味道。可到了妇女队后,这短头发却不断地给我惹麻烦。

五二年的湖南女兵来了,紧接着山东女兵也来了。山东女兵比较封建,我去接他们时,她们以为我是男的,一个男的去接她们,还和她们握手,就用石头打我。还骂我是屄养的。

我对她们说,我也是女的。但没人相信。

你既然是女的,那你为啥留着这样个屄头。她们问我。

我说我不愿留长发,嫌麻烦。

她们的区队长段凤英仍不相信我。有一天,我去给她们送水时,她把我堵在一个房子里,其他女兵趁势把我围住。

我吃惊地问道,你们要干什么?

俺们要检查你,看你究竟是男是女。段凤英说。

我是女的。

俺们认为你不像,哪有女人留这么短头发的。

我听了她们的话十分生气,觉得自己受了屈辱。经过两年多劳动,我力气大得出乎自己的意料。我推开她们,从窗户逃了出来,就去找教导员,说她们侵犯人权。

现在想想,也难怪她们要这样做,粗大的手脚,粗糙的脸,加之头发又短,哪还有一点女人样子?就连作家碧野也没看出我是个女的。碧野到我们团去参观时,政委和他打乒乓球,然后又让我打。完了后,政委就给碧野开玩笑,把我说成是他的警卫员,就问碧野,作家同志,你看我这警卫员咋样?

很好,就个子矮点。

你猜猜看,她是男的还是女的?你是作家,善于观察人的。

碧野一听,把我叫得近了些,端详了一阵说,肯定是男的。

我和政委听后,都笑了。

从五一年到六〇年,我年年立功,但终归没评上劳模。我有好几次可以调进机关,但我都没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往最艰苦的劳动一线调,十年劳苦,累出了一身病。最后身体垮掉了,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政治运动一浪接一浪,我和许多湖南女兵一样,被打成了“另类”,按说,我的一切都被剥夺了。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梦想。即使“文革”中我被打成脑震荡,我也要把它保存在自己的脑海中。

我是一介百姓,一个普通的生命,却怀抱着一个不适宜的梦想——因为它是我惟一的梦想。我不能失去它,一旦失去,我就没有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东西了。所以“文革”中把我弄去当伙夫,我还高兴,因为我又有成为劳模的可能了,又可能见毛主席——他那时已光辉灿烂得了不得了。

但直到毛主席去世,我都没能见到他,当然,他的挂像我见得太多了。后来,退了休,我攒了钱,由老伴陪着,专门去了北京,不巧又碰上毛泽东的纪念堂不对外开放。站在空阔的人民广场上,我的泪水止不住滚滚而下。

三.吴梅苏: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你也看到了,这就是吾瓦镇。刚到五月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热浪就烧人了。红柳、胡杨、庄稼、人都蒙着从大漠里刮来的沙尘。大风三天两头地刮,使天空里一直悬浮着尘沙,昏黄一片,难见天日。刚刚铺上的地膜刮得没了踪影,使出土不久的棉苗,转眼之间就被抹去了。我们面对这种情景,已不再流泪。这样的情景他们已面对了五十年,与风沙的抗争也已到了第三代人。五十年过去了,那白花花的盐碱依然漂浮在土地上,这里还是显得这么荒凉,一切东西都很容易被荒凉淹没掉。面对这黑铁色的戈壁,深黄色的沙漠,远处焦枯的天山支脉秋力克山,我现在还无法想象这块叫吾瓦的绿洲是怎样诞生的。

吾瓦,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我刚来这里就听到了一个凄婉的传说。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片绿洲,绿洲里有一个小村庄,塔里木河从村边流过,人们用河水种植庄稼,饲养牛羊,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后来塔里木河改道,水源断了,绿洲荒芜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贫穷,姑娘玛洛伽,决心去寻找水源,她背着一袋馕和一葫芦水,只身走向荒原。人们等待着,盼望她能和甘露般的流水一起归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人们还不见玛洛伽的身影。只是每年五月,人们看见她走过的地方,会盛开着一丛丛、一簇簇的野麻花,如霞似锦,十分艳丽。人们说,那是玛洛伽艰难跋涉的步履,那盛开的野麻花正是她的灵魂。

有一首流传在当地的古歌是这样唱的——

看见白碱黄沙,

想起了玛洛伽。

幸福泉找不见,

只见野麻花。

如果葫芦里还有一滴水,

玛洛伽决不会倒下;

如果袷袢里还有一块馕,

玛洛伽一定会回到她的家……

我每次唱起这首歌,都很难抑制住自己的泪水。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母亲。但塔里木河故道只留下了干枯的河床。

而我们六师十八团的官兵们却要在这除了白碱黄沙,除了被太阳晒得发黑的戈壁滩,看不出一点能萌发绿色希望的地方开垦出一片绿洲来。老乡们听说后,都不停地摇头。

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征尘未洗的男人。他们很多人世世代代与土地打交道,也怀疑这地方能长出庄稼来。没有一点雨,那片土地不知已被太阳晒死过多少回了。

而王震将军俯视着这片荒漠,却赞叹道,多大一块地盘子呀,比南泥湾大多了!

这话吴梅苏是听见了的。当时这个团一共有二千一百一十八人,女性八人,男女所占人口比例分别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二和百分之零点三八,女人如同泥土中的几粒珍珠,我是其中的一粒。

由于土地的盐碱太重,我们的眼睛都被盐碱蜇得通红。我们用发红的眼睛看着这片充满绝望的荒漠,忍不住哭起来。

我们虽然不知道水是否能创造奇迹,但我们需要水。

水就是希望。只有有了水,才会有开端。

道光年间林则徐充军伊犁,为了屯田,曾在吾瓦附近修过一条渠,但没有修到这里来,他似乎已否认了这片盐碱地能长出庄稼。但王震已决心从孔雀河边另挖一条大渠,以便在这里开垦一个大的垦区。他在军用地图上从孔雀河中游艾乃孜开始,经上户乡、大墩子,到吾瓦,划了一条醒目的红线。这条线的实际距离是六十公里。

一顶已很破旧的帐篷搭了起来,那是指挥所;一个个简陋的地窝子很快掘成,那就是营房,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和这二千多名南征北战,徒步进军到新疆的官兵们就这样开始了拓垦荒原的生活。

我毕业于湖南军政大学,我几乎是紧随着进疆部队的脚步来到这里的。同来的三百多女学员到新疆后一分,如同把三百滴水撒进沙漠里,十八团只分到了三人。

汽车向吾瓦一颠一颠地蠕动着。从西安颠到这里,这车好像已散架了,一动就“叮里哐啷”地乱响。库尔勒像个村庄,渐渐地被甩在了后面。那里有些树,但叶子已经黄了,正在凋落,几家店铺里堆着一些不知什么时候贩进来的、蒙满灰尘的商品。人们懒散地坐在店铺前,或在尘土飞扬的街上走着。我以为我们要在这里停下来了,但车仍在往前走,一直到了那片寸草不生的荒漠前。

部队正在休息。听到车子响后,男人们都三三两两地突然从焦枯的泥土下冒出来了,他们身上全是泥土,如一个个泥陶。这使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是什么幻像。我的两个战友则惊得张开嘴,半天没有合上。

他们是从那里冒出来的呢?我们都搞不明白。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地窝子。

下车吧,到了。带队的军官见她们发愣,赶紧招呼道。

这是什么地方呀?我忍不住问道。

部队驻地。

我和同伴半信半疑地从车上爬了下来。

营房呢?

在地下。军官说完,就领着我们朝前走去。脚下的尘土腾起来,像有云朵在伴着我们行走。

泥陶似的军人们羞涩地低着头,纷纷闪开。在中间闪出一个通道,使我们三人看上去像在是检阅部队的将军,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劳动已使官兵们衣衫褴褛,泥腥味和汗臭味扑面而来。不时可以看到刚刚过去的战争留在他们胳膊和脸上的古铜色伤疤。

军官把我们带到一个在平地上挖的一个“洞”前。说,请进去吧,这就是你们的住处。是战士们为你们挖好的,全团都住这样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地窝子”,冬暖夏凉,挺好的。

我见那洞口放着一个用已有些枯黄的树枝扎成的“花环”,就想,这该是献给我们这第一批来到这个雄性世界中的女性的最好的礼物了。

这也可能就是我们闺房的标记。

请进去吧,这真的是你们的住处,现在正是部队最艰苦的时期……那军官因为心怀歉意,说话吞吞吐吐。见大家在门口愣着,又安慰道,不过,以后会把这里建成一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地方……用我们的劳动,很快就会建成……这是官兵们为你们挖的,要大一些,这大热天的,里面挺凉快……你看,大家还用树叶扎了个花环呢。这里没有其它花,只有野麻花,但已开过了,只有树叶……但你看到了,由于缺水,它们已过早地变黄……

这是个少言寡语的军官,自迪化同行到这里,他除了“下车、上车、大家休息一会儿、开饭”等几句话,很少说过别的话。他现在一下子说这么多话,让大家感到有些奇怪。因为是他把大家引领到这里来的,所以他感到过意不去,浑身被深深的歉意笼罩着。

我们在门口迟疑着,仍不相信这就是我们的住处。我看看两位战友,她们的眼圈有些发红,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我说,其他人能住,我们也能住,我们进去看看吧。

我先走进去了。里面有些暗,低矮得必须低下头。一面是“门”,三面是泥墙,地上有一面的土基高一点,那就是床了。床上铺着一层红柳枝,洞顶上铺着红柳和胡杨枝,上面垫着土,头一碰地窝子顶,泥土就会不停地掉下来。

把我们请进地窝子后,那军官就走了。剩下我们三人。大家你看看我,你看看我,鼻子一酸,抱头哭了起来。

就这样,除了传说中的玛洛伽,这块雄性的荒原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女人。

自古以来,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唯有这群军人,逆此而行。这里的地下水含有大量盐碱,人喝了以后,腹泻不止,洗脸洗手,皮肤蜇得又疼又痒;衣服洗后晒干,也会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碱,硬梆梆的,穿在身上十分难受。没有办法,饮用水只好用马车从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拉,一辆马车往返一次需要半天,所以饮用水限量——每人每天一茶缸。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这块荒原,年降水量只有五十至六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两千五百毫米以上。那点水哪能够啊,人和这块地一样,流出的汗比喝进的水多。大家被渴得嗓子冒烟,肚子里冒火,嘴唇干裂,鼻孔流血。脸上的皮一层层脱落,但那一缸子水,最多只能润润嘴唇。当年的艰苦卓绝,真是一言难尽。

我至今说起,仍唏嘘不已。即使万里西进,风雨兼程,我们刚来这里时,仍保持着南国女儿的姿色,没想到这里三天之后,我们已和这些男兵们无异,浑身泥土,满头满脑的泥垢,手脸皲裂,看不出女子模样了。

只有尽快把这条大渠修通,只有引来了孔雀河的水,这里才可能有美和生机。我和两名女兵是这么想的,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我们在心里渴望水,心中装的也只有水。我现在给你说,你肯定不相信,那时有些人渴得实在受不了,把泥坑里积的马尿都喝了。还有些人把自己拉的尿接上,又马上喝了下去。至于盐碱水,谁也不管拉不拉肚子,只管往肚子里灌。

刚过十一月,天气就冷得人受不了啦。寒风毫无遮挡地从荒原上刮过,夹着彻骨的寒意,没日没夜地啸叫着。但修渠的工程没有停下来。

为了修渠,大家把工地两边的石头都背光了,最后只得用木棍绑成的简单的架子,到更远处的戈壁滩上去背石头。往返一趟有十几里路。当时,谁背的石头多,就表扬谁,在一个集体里面,谁愿意落后呢?

我身子弱,当兵之前从没有干过重活,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力气,每次都背一百四五十斤,有一天,我背了好几趟,算路程,快二百里了。这次,我的事迹登在了报纸上——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上报——上的还是团里的黑板报。那是我一生最光荣、最幸福的时刻。

在背石头时,因为我的力气比不上别人,所以只有比别人早起。背得最多的那天,我夜里四点多就起床出发了。我裹紧棉衣,仍觉得寒冷刺骨。由于劳动,那棉衣汗渍斑斑,早已披花挂絮,穿在身上没一点暖和气儿。我背着木架,袖着手,独自一人在荒原上小跑着——这样会暖和一些。也是心太狠,我第一次背的那块石头足有二百斤重,走着走着,就受不了啦,一个踉跄,栽在地上,石头压着我,怎么也翻不了身。最后,我几乎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从石头下挣扎出来。我坐在那块石头上,感到十分伤心。而背最后那一趟石头,也就是那天的第十七趟石头时,我已没有多少力气了,一天的劳累,使我浑身发软,一走路,脚就打颤。为背那回石头,我吐了两次血……

那个苦呀,现在想起来,也不知是怎么吃下的。背一天石头,腿杆子发硬,身子发软。上厕所时,一蹲下去就起不来了。

五月十五日,大渠首期工程峻工,举行放水典礼,焉耆军分区营以上干部与库尔勒县各族军民七千余人在飞机场参加了典礼,王震将军为表彰指战员的劳绩,给大渠命名为“十八团大渠”。当开闸放水时,王震看着又黑又瘦的战士,摸了摸一根根染血的镢头把,一条条折断的胡杨木扁担,闻了闻战士们身上的汗酸味,他没有脱靴就跳进了淌着流水的水渠里。叫着,这是水,养活生命的水,大家都到水渠里来体验体验吧!

同类推荐
  •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收录了严力从1970年代到2015年的诗歌70首。每一首都是严力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 你要好好的

    你要好好的

    2019年苑子文全新个人作品集重磅上市,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你找到自己,冯唐、桐华诚意推荐;图书附录20个苑子文亲答疑问,希望这些回答可以帮你找到前行的力量。我们好像总是在不满,在遗憾,在后悔,在做错决定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别太难过,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考场上把每一道题都选对,与其对往事耿耿于怀,不如为明天多做一些改变,抛弃世俗的眼光,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你要相信,你也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可以给予陌生人善意与光明。你要相信,短暂的失败是为了迎接新的起点,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你要相信,你最珍贵,总有人连你的缺点都觉得可爱迷人。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央视大型情感节目《朗读者》在大江南北引起轰动,阅读和朗读成为全民追捧的风尚。朗读将人的感情和经典文字融合,给人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由凤凰联动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强势来袭。“朗读者系列”共分为四本,分别是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和给长辈,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包含《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哲学家周国平说:一个人对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淡定是一种心态,从容是一种境界,笑容背后是无奈,繁华过后是灰烬,常葆一颗从容的心,看云起云落;生活从容的人一定是最成功、最友善、最幸福的人。珍惜当下,把握自好自我的心灵,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 重生之寒门长姐

    重生之寒门长姐

    上辈子因为挂了一个长姐的名头,所以她将她的未婚夫让给妹妹了;嫁人后丈夫交给她保管的银钱,也被她尽数补贴给娘家了。
  • 情深遇到缘浅

    情深遇到缘浅

    冬日里的景色,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大地仿佛换了一件新装,只是这件新装有点冷。
  •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法国三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推荐——人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时,才发现它曾经来过身边。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欧洲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史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先生,捕捉到人类思想长河中关于幸福的耀眼火花,将东西方哲学融为一炉:当西方遇见东方,当佛祖与埃彼克泰特会心微笑,蒙田与庄子隔空神交,幸福的真谛,就在哪里。
  • 驯龙记

    驯龙记

    这个大陆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龙,他一心想成为一个屠龙的英雄,却被人嘲笑,一气之下他远离大陆,冒险之旅从此开始,巫陵历险,魔法修炼,更与绝美公主一见倾心,一声召唤,群龙并进,他的经历诡异而传奇。
  • 红莲妖圣

    红莲妖圣

    一双妖瞳,骇世人之闻,一手红莲,焚天下之痕。青衣泯天祁——如若天地无望,我宁化身为陨,焚弥这万千世界。
  • 太宰治小说经典套装(全三册)

    太宰治小说经典套装(全三册)

    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小说集;以别出心裁的独特视角和纤细优美的文笔,书写其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无奈与讽刺,愤懑与惆怅,交织出对阴郁颓废的毁灭美学的悲情演绎。
  • 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

    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

    生活孕育了哲理,哲理浓缩了智慧。往往大道理并不完全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被人们发现和理解的。反之,正是一些平时不被人们注意与重视的小事情,恰恰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些哲理的内涵。《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别出心裁,将每个小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当代小学生的切身生活连接起来,让小学生从取材于社会、历史、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哲理故事中细细品味人生的意义。
  • 喵的寻心启事

    喵的寻心启事

    来自星星的喵,寻找他因意外遗失的心,踏上寻找心爱的她,旅程里发生的故事……
  • 魂续足球梦

    魂续足球梦

    青年从小就酷爱足球,他想要成为一名像罗纳尔多那样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但为了不让对他寄予厚望的农民工父母失望,他只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他成功地考上了清华大学并顺利毕业,毕业后又顺利考上了公务员。他成了他父母一生的骄傲,但他自己却过得并不快乐。有一次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抢劫案,他冲上去救下了劫匪手里的一个人质,自己却被杀死。死后的他居然没有失去记忆,在另一个家庭投胎转世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实现上一辈没能付出努力的梦想——在中国这样的足球大环境下,他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