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51

第151章 新闻表现论(14)

美从情感之中来

朱光潜《谈美》一书中说到,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比如传统戏剧、埃及雕刻等。其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了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站在这种情感中去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严格地说,每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他人都隔着一层密不透风的墙,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融的可能了。

美从感中来。朱光潜将这种“感”称作“移情”: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朱光潜《谈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移情作用,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可见,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移情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形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人在欣赏古松时,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颗古松。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就是这个道理。通常观念往往不能实现于动作者,由于同时又有反对的观念阻止它。如果心中只有一个观念,没有旁的观念和它对敌,则它常自动地现于运动。聚精会神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便是一个好例。(看足球比赛也是,全神贯注时仿佛自己也在赛场之上,欣赏戏剧、电影也是如此。)在美感经验之中,注意力都是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的运动。

美感经验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论来:

一、物的形象是人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情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因我们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它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朱光潜指出,美感与联想无法分开。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像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从此可知联想为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美从欣赏之中来

什么叫做美呢?

朱光潜指出,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生来就美,有些人生来就丑。比如你赞美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某个明星,像一只轻燕,你绝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原来是丑的。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但是美的估定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还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如康德、黑格尔。

“以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所产生的婴儿。”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美在自然中,又在发现中。

从人的形象思维来看: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造成的整体。二、心灵把混乱的事物综合成整体的倾向却有一个限制,事物也要本来就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情人眼里出西施。”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了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在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投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

朱光潜指出,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也本无所谓美丑,美丑是观赏者凭自己的性情和情趣见出来的。自然界惟一无二的固有的分别,只是常态与变态的分别。通常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所谓“自然丑”就是指的事物的变态。

人物都以常态为美。健全是人体的常态,耳聋、口吃、面麻、颈肿、足跛,都不是常态,所以都使人觉得丑。一般生物的常态是生气蓬勃,活泼灵巧。

一大半人以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和成因虽然不同,而其为美则一。自然丑和艺术丑也是如此。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自然主义起于法国人卢梭。他以为上帝经手创造的东西,本来都是尽善尽美,人伸手进去搅扰,于是它们才被弄糟。人工造作,无论如何精巧,终比不上自然。自然既本来就美,艺术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它。在英国人罗斯金看,艺术原来就是从模仿自然起来的。写实主义最盛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尤其在小说方面。左拉是大家公认的代表。所谓写实主义就是完全照实在描写,愈像愈妙。

朱光潜指出,这种艺术观的难点甚多,最显著的有两端:第一,艺术的最高目的既然只在模仿自然,自然本身既已美了,又何必有艺术呢?如果妙肖自然,是艺术家的惟一能事,则寻常照相家的本领都比吴道子、唐六如高明了;第二,美丑是相对的名词,有丑然后才显出美。如果你以为自然全体都是美,你看自然时便没有美丑的标准,便否认有美丑的比较,连“自然美”这个名词也没有意义了。

理想主义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只模仿自然的美,丑的东西应丢开。美的东西之中又有些性质是重要的,有些性质是琐屑的,艺术家只选择重要的,琐屑的应丢开。这种理想主义和古典主义通常携手并行。古典主义最重“类型”,所谓“类型”就是全类事物的模子。一件事物可以代表一切其他同类事物时就可以说是类型。

朱光潜认为,这种理想主义似乎很能邀信任常识者的同情,但是它和近代艺术思潮颇多冲突。艺术不像哲学,它的生命全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凡是一个模样能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适合于任何人,好比衣帽一样。近代艺术所搜求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不是彰明较著的色彩,而是毫厘之差的阴影。直鼻子、横眼睛是古典派所谓类型。如果画家只能把鼻子画直,眼睛画横,结果就难免千篇一律,毫无趣味。他应该能够把这个直鼻子所以异于其他直鼻子的,这个横眼睛的所以异于其他横眼睛的地方表现出来,才算是独到的功夫。

对于新闻来说,写同不是新闻,写异才是新闻。

新闻贵在写异,尤其能写出异中之异,才是上品。

表面上看,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似乎相反,其实它们的基本主张都可以称为“依样画葫芦”的主义。它们所不同者,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作画的模型;理想主义则以为美在类型,画家应该选择一个最富于代表性的葫芦。严格地说,理想主义只是一种精炼的写实主义,以理想派攻击写实派,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关于艺术对于自然,是否应该持“依样画葫芦”的态度呢?朱光潜指出,要注意两件事实:首先,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活葫芦好看,如果手艺不高明,画在纸上的葫芦就不很雅观。世间有多少王昭君都被有善意而无艺术手腕的毛延寿糟蹋了;其次,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本来一个很丑的葫芦,经过大画家点石成金的手腕,往往可以成为杰作。艺术大家“化丑为美”的作品,往往更见其美。

这两件事实证明:一、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二、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从这两点看,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一样错误,他们的主张恰恰与这两层道理相反。要明白艺术的实质,要先推翻它们的“依样画葫芦”的办法,无论这个葫芦是经过选择或是没有经过选择。

我们说“艺术美”时,“美”字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它都是“抒情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公民意识研究

    公民意识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内涵、公民教育课程、民主与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实践、其他。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镇邪日记

    镇邪日记

    二十年前,祝家降临一个白眼女婴,她是不祥的灾星。二十年后,遇鬼抓鬼遇魔降魔,她是实力与颜值并存的首席驱邪师。神秘师傅无所不能,道家师兄跟班小弟常伴左右,散仙道姑是她好友。最重要的是鬼王男友欺撩压护,身体里的属性暴露啦!鬼王大人有点忙,但有一件大事不可延误。
  • 象棋高手

    象棋高手

    “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线护将帅,小卒一去不复还!”王帅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朗声说道。“这小子连他娘都忘记了,偏偏还记得象棋。”旁边有人嘀咕一句。……地球上的象棋高手穿越来到一个叫“楚汉王朝”的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以棋为尊的世界里大展身手,过关斩将!PS:本书没有系统,没有修炼,以象棋为主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适合九至九十九岁的书友阅读。
  • 最强融合传说

    最强融合传说

    四灵大陆的两位管理者一时无聊,作为地球人的夏云很不幸成为一个“生存游戏”的牺牲品,身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残酷而血腥的世界里,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原来,夏云的未婚妻秋雪在一年之前就成为这个游戏的牺牲者,当两人相遇之时,秋雪已逝,留下一只眼睛——传说中的血月神眸,陪伴在夏云的身边,让他可以看破一切,融合万灵。于是,夏云选择迈向深渊,踏上一条凶险无比的复仇血路。融合最强之灵,成就最强之人。拳打绝代天骄,脚踢隐世老祖,镇压诸天神魔,没有一拳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一拳,彪悍人生,无需解释。
  • 一句话的歌

    一句话的歌

    年生永远记得娘的话。年生小时候,娘就对她说:“‘南无阿弥陀佛’在人间是万能的药。痛苦时念,可以化解痛苦;向善时念,可以使人幸福。”在回龙山的庙里,张姐是年生的师父。张姐有儿有女,是二十年前得了绝症打死神那里回来,从张榨村上回龙山出家的。年生也有女儿,也是得绝症做手术后从黄州城体育路上山的。二人穿着黑衣裳,跪在蒲团上做早课。庙里香烟缭绕,放着佛歌儿。那歌儿是录制的,只有一句词儿,在寂寥里反复轮回地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年生神情专一,张姐知道年生心情不错。
  • 未来游戏帝国

    未来游戏帝国

    一款“重生”游戏,让世界为之疯狂,也让他成为世界首富。他的目标是让人的意识永远存在,完成人类“永生”的梦想。
  • 云说仙

    云说仙

    新书发布,《女君纪》,谢谢大家支持!! 作者的第二部作品了。 多年后,人们回忆起女君慕青,只对她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 她惊才绝艳,如凤翱九霄,如苍龙入海,更如那归墟,海纳百川! 但,却无人知一开始的她也只是一个本性洒脱,只想体会人世风流的女子。 天道不公,人如蝼蚁。她在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为自保,为公理,为正义……最后带着一群优秀的同伴,开创了大夏的鼎盛时代,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篆刻在了历史的墓碑上! 年少时遇到了谁,谁又一直同行,谁又歧路分别,都在女君纪的传奇话本上。 成仙之路有多难,看女主云炽的坎坷之路就知道了。正统修仙流,女主较为冷峻,该杀戮果断时绝不留情,但自有一股侠骨柔情。人有七情六欲,学会如何放下,是修士毕生的修行。本文无男主,请放心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尽沉沦

    无尽沉沦

    地球的表面出现了九个巨坑,有人从其中挖出了一口石棺,里面躺着九具衣冠整洁的干尸。一棺九尸,开启了人类最黑暗的末日纪元。红颜薄命,英雄气短。荒唐年代,无尽沉沦。
  • 怪你过分美丽(秦岚、高以翔主演)

    怪你过分美丽(秦岚、高以翔主演)

    不满30岁就坐上了“奇丽文化”经纪总监之位的莫向晚,是业界闻名的“铁血经纪人”。她容貌艳丽,却作风利落、冷口冷面、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但是谁又知,镁光灯下风光无限、职场之上步步惊心。亲手培育的艺人、亲手提拔她的老板、协作多年的同事、在假意真情之间奉来迎往的合作方,这些每日工作上必须面对的人成就着莫向晚的职业人生,却也让她时时面临陷入职场陷阱的危险。当莫向晚将娱乐行业这份八面玲珑的工作努力胜任下来时,她八岁儿子莫非的父亲、一个知晓她那段努力掩盖的不为人知的年少往事的男人、和她如今不得不因为公事而争取合作的知名的律师——莫北,又不合时宜地出现了……
  • 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鲁迅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丛书之一种,精选了鲁迅经典散文80余篇,如:《秋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等。所选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成就与辉煌。为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阅读与欣赏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