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3200000007

第7章 浪费时间

在当今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信奉“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因为现代生活越来越复杂,而工作量却越来越大。在工作期间,一个工作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工作,而且工作量繁重。如果在上个世纪,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引起这一变化的,无疑是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当这一变化来临时,我们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素质已经提高了,所以丝毫不惧怕它。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虽然也曾游手好闲,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要么就是打架斗殴,可是他们的精力却很旺盛。正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旺盛的精力,所以他们在做完一件事之后,才得以接着做其他事。

在问候语方面,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迥然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是耐人寻味的。比方说,同样是遇到同伴的场合,中国人会说:“你吃饭了吗?”盎格鲁—撒克逊人则说:“你好,事情怎么样了?”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重做事,而中国人却注重吃。由此可见,英国人视时间为金钱,并将这种意识变成了一种天性。通常来说,英国人会充分利用时间,哪怕是最后一秒钟。可中国人呢,他们看上去就像大多数东方人一样悠闲自在。在中国,一天只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个时辰只代表一天的十二分之一,所以中国人根本无法清楚地界定时间。比如“晌午”这个词,它是对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这一时间段的总称,可以指这一时间段内的任何时间。中国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月儿何时挂中天?”这句话多少有些含糊,其实问话人真正想问的是:“当月亮处于子午线上时,是夜里几点?”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所用的计时方法也是不精确的。对中国人来说,“日出”和“日落”就算是最精确的计时概念了。虽然中国是一个纬度和经度都跨度很大的国家,可是他们却把“午夜”和“晌午”视为同一类概念。也就是说,对中国人来说,“午夜”并不特指某一时间段,它通常用“更”来划分,所以根本不精确。不过,最后一更由于接近天亮,所以相对来说是精确的。说到“更”,它也不那么精确,即便是在城市里也不例外。当我们说起便携计时器时,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部分中国人倒是有钟表,可是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充分利用钟表,更不用说依赖钟表来安排自己的日程了。

他们能对钟表做的,最多是每隔几年擦洗一下,免得钟表停止运转了。

即便是这一小小的举动,中国人也很少做。大多数人确定时间,利用的都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天晴时,他们用“日上一竿”“日上两竿”等计时;天阴时,他们就利用家猫瞳孔的大小变化来计时。这样的时间概念虽然模糊,但是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足够了。

中国人计时的不精确性,影响了他们对时间的有效利用。英国牧师西德尼·史密斯把世人分为两种,一是绝世大灾难之前的人,二是绝世大灾难之后的人。绝世大灾难之后的人,在发现人类不可能再活几百岁甚至上千岁之后,就学会了充分利用时间以适应新环境。而绝世大灾难之前的人却相反,他们没有意识到长寿者——圣经旧约里提到的族长玛士撒拉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依然像以前一样生活着。中国人无疑属于绝世大灾难之前的人。茶馆老板为了吸引顾客,经常会雇一些优秀的说书人。说书人说书的时候,能令人想起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那些篇幅很长的诗作。客人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说书人却“永远”在那儿。据去过泰国的人说,泰国有些戏竟然会持续演出两个月之久。中国人的戏虽然没有泰国的长,但是有时也会持续好几天。中国有些杂耍是很出色的,它们不但富有智慧,而且能够令人由衷地发笑。不过,要命的是,每次开场之前都有一大串废话,这令许多外国观众都无法忍受,甚至后悔来看杂耍。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宴席,好像永远不会停止似的,而且菜肴多得出人意料。这对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些人甚至舍不得离开。可是,对任何一个外国人来说,这么做都叫人心生恐惧。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像是嫌这样招待客人的时间太短。像我们这样的“野蛮人”,却希望可以早早地散席。可是,在这种场合之下,我们这种希望经常会落空。

中国人从出生那天起,做起事来就慢腾腾地,好像他们还生活在绝世大灾难之前。读书时,他们从日出到日落都待在学堂里,中间只休息一两次,同时吃一些食物充饥。在有人说起其他的教育体系时,教师和学生都一无所知。科举考试长达几天之久,而且要求严格,给考生们带来了许多不便。这些听起来显得很可笑,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可是考生们却意识不到这些。

由这种教育体制训练出来的人,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会令人联想到他们的教育经历。中国的语言与绝世大灾难之前的语言基本上没什么差异。掌握这种语言所耗费的时间就像《圣经》中活了近一千年的族长玛土撒拉的一生那样漫长。换言之,古代中国人和古代罗马人一样,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自觉学习自己的语言,就永远不可能说出或写出有价值的东西。中国人的历史也停留在绝世大灾难之前,因为它不仅起源于混沌初开的时代,而且掺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中国历史这条长河虽然缓缓地向前流淌着,可是两岸除了长有高大的乔木之外,还覆盖着无数的枯草和残枝。这样的历史只有不知珍惜时间的民族才能书写并阅读出来。这一切是那么庞杂,也只有中国人这种大“肚量”的人才能装得下。

中国人不知珍惜时间这一点,也可以通过他们勤劳的强度体现出来。我们已经说过,中国人的勤劳强度明显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人。

有些外国人在中国盖过房子,因此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包工头和工人。可是,自此以后,还愿意再盖一次房子的外国人就所剩无几了。

因为,中国的包工头和工人总是迟到早退,干活儿时还经常停下来喝茶。他们拿着小布袋去远处的石灰坑里运灰泥,所以每次走了很远的路却只运了几夸脱灰泥。要是改用手推车来运灰泥,至少可以提高三倍的工作效率,可是他们却根本不在意这一点。遇上雨天,哪怕只下了一点儿小雨,他们都会全体停工。这么做事,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可是,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很难估算这群人每天的平均工作量。

据说一个外国人雇了木匠给他钉板条,结果他嫌木匠动作太慢,就在木匠吃饭时自己动手干了起来,竟然把四个木匠半天的活计都干完了。

对中国工人来说,即便是修工具这类小事也很费力劳神。如果用的是外国人的工具,他们根本不会珍惜。就算这些工具不知何故地坏了,他们也不会去修一修,因为他们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名言。他们支脚手架时,先在墙边树起几根木桩,然后用绳子把细棍绑在木桩上,这样就算完事了。整个工程期间的每一天都可能出现问题。以前的那些经验,好像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似的。至于沙子、石灰、泥土等建筑材料,没有一样是合格的。对这个外国人来说,他简直是在孤军奋战。英国杰出的游记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来到小人国之后被小人们用无数根细绳拉倒在地,根本无计可施。这个外国人的处境就跟格列佛差不多。一位广东包工头曾经向人许下诺言,可是后来他却吸上了鸦片,他的钱财因此被挥霍一空,他的诺言也随之一起消失在烟雾之中。雇主对这位包工头一忍再忍,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找来这位包工头,向他历数了他所犯下的所有过失:“你已经知道了玻璃的尺寸,也亲自把三扇窗户都量了好几遍,可做出来的窗户还是全都不能用。还有你做的门,上面没抹一点儿胶,根本关不上。铺地板时偷工减料,用的都是一些又短又有节疤的材料,把地板铺得一塌糊涂。”这位性情温和的包工头听到雇主这么斥责自己,好像很受伤,他看了看雇主,语气温和地抗议说:“别这样,别这样!身为君子,不应该这样说话。”

在中国人眼里,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没有耐心的,这令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解释清楚。他们说我们没有耐心,令我们很不高兴,就像我们说他们不讲诚信也令他们不高兴一样,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可是,无论你付出多大努力,都不可能迅速地让中国人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据说,一位邮差在把一个装满外国邮件的邮包送到十二英里之外时,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因为他的毛驴在途中病倒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阵子!中国的电报系统也非常混乱,发电报时经常出错。

中国人登门拜访时也不注意把握时间。在西方国家,到别人家里拜访是有时间限制的,客人一般都不会超过这个限度。可是,中国人去拜访别人时却没有时间限制,他们会一直说下去,就算累得筋疲力尽也不会停下来,直到主人说要留他们过夜。中国人在拜访外国人时也一样,根本意识不到时间有多珍贵。他们到了外国人家里,一坐至少一个小时,却谈不了几句话。就算没什么可谈的,他们也不愿意离开。

有一位优秀的牧师,曾经把“谁想见我,我就想见谁”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如果他在中国逗留一段时间,或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甚至会采纳某位神职人员的做法。这位神职人员在接待过几次中国人的拜访之后,写了一句醒目的格言挂在房间里:“愿上帝保佑来者好走!”这句话的意思够直白了吧,可是由于中国人本性爱误解人,所以他们根本弄不清主人的意思。来拜访的人经常沉默不语,而且是长时间的沉默,就算是再有耐心的欧洲人,恐怕也无法忍受。他们一旦开口,主题一般都是有事相求。如果所有外国人都能像已故医生麦肯锡那样就好了。这位医生生前接待了许多中国客人,发现他们一拨接一拨地来,然后就坐下来不走了,弄得他根本无法安静地给人看病。面对这一情况,他对他们说:“我还有急事要办,不能奉陪,望见谅。请自便!”

这位医生能够摆脱困境,就是因为他说起话来就像中国学生一样天真、直率。中国学生往往喜欢在老师跟前卖弄一下自己刚学的英文,所以就在下课时说:“Open the door!Go out!(开门!出去!)”结果让老师不知所措。

同类推荐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悦读三星堆

    悦读三星堆

    本书是一本有关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从三星堆遗迹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古代巴蜀文化,以趣味性的解说文字搭配详实的照片来解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经历以及三星堆遗址带来的种种未解之谜。首批均是大遗址公园,像圆明园、周口店、良渚、殷墟、秦始皇陵,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考古遗址公园是国际上通用并日趋成熟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三星堆获此殊荣,将使遗址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古老的马牧河潺潺流过,12平方公里的遗址宁静神秘,祭祀坑、城墙等将重现原貌,在这个带有科普性质的遗址公园里,古蜀先民的生活场景将再现在公众面前。
  • 文化西安

    文化西安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介绍的西安的宫殿遗址、帝王陵墓、长安八水、文化展馆、钟楼鼓楼、西安城墙、雁塔广场、曲江风光、大新城、花园社区、休闲度假等部分。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 知书达礼

    知书达礼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知书达礼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读书治学、修身复礼的文章,分“博学于文”“读书之道”“好学故事”“约之以礼”“诗礼治国”“知行合一”六个板块,并作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热门推荐
  • 神级提取术

    神级提取术

    “您成功提取清风剑的能量,功力+666。”“???”对手一脸懵逼的看着手中突然断裂的清风剑,仰天惨嚎:“麻痹的雷池铸王,用残次品坑我!”“您成功提取大还丹的能量,功力+6666。”“???”对手错愕的看着手中化成粉末,药效全无的大还丹,悲愤怒吼:“扑街的云雷谷丹王,卖假药不得好死!”......修炼?low逼才修炼!我沈默可是拥有神级提取术的男人,能提取一切物品的能量来提升修为!我,沈挂逼!!!需要修炼???
  • 续命经

    续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英伦当贵族

    我在英伦当贵族

    不知道谁什么时候,金主爸爸们开始和大家分享贵族生活。。。虽然不是贵族,但是并不妨碍先扮演个贵族过过瘾,比如找了个高级餐厅,吃一吃英伦皇室规格的珠宝盒下午茶,吃完觉得自己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种贵气。。。。咳咳,别急,本便宜穿越而来继承了英伦爵位和一大片‘家业’的没落伯爵(Earl)这就和你们好好显摆显摆。如何一本正经地假装一个英伦贵族?是时候开开开眼界了!(本书为作者原创,主导思想是弘扬正能量!!!本作者已经写了五百万字的精品小说《美利坚财富人生》,质量有保障,信誉也有保障!读者普群——608930126读者VIP群——699794748(需执事以上))
  • 无声的课外老师: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无声的课外老师: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根本
  • 兔子与神器都是我的

    兔子与神器都是我的

    《公主,嫁我可好》续集,讲述了奥利弗穿越后把银变成了兔子,为寻找母亲法蒂莎和解除银的变化而展开的故事。
  • 再世凰后

    再世凰后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琐珑瑶》与《浮世歌》。正文已完结,可放心入坑。——宫墙深深也好,江湖迢迢也罢,其实远不止如此。
  • 混乱之塔

    混乱之塔

    有一物,名混乱,型似塔状,体内自成万千世界,好吞物,困其体内,以观之。
  • 龙纹密盒

    龙纹密盒

    雨夜中的美艳女子神秘消失,女友被绑的电话接踵而至。子夜列车的永生之困是真的吗?深山中的疗养院到底有什么令佐鸣害怕的东西?"黑色回忆"中的浮尸,阿星的突然离去。拍卖会上突发的枪战,而后他便被送到了一座监狱,之后他竟然见到了……
  • 天文地理奥秘

    天文地理奥秘

    本书是专门开拓青少年科学视野,提髙科学素养的图书。本书以最新的科孥进展为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解说神奇的自然现象。让青少年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料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 人间帝仙

    人间帝仙

    古老的墓地传闻有仙埋葬,世上从此再无仙。一位从墓地走出的少。誓要成为人间帝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