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8100000002

第2章 坚实的足迹

安家正

孙为刚生于1952年。上帝犯了个错误,把“8”写成了“5”。就“代际”的意义讲,两代人都具有“节点”的意义。也许,都是“思而不学”(孔子的语言),但经过岁月的磨练,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作为一代人足迹的记录,“孙为刚散文集”其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80”后的一代,无灾无难,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思想解放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根本不懂得,也懒于去想象“物资匮乏”是什么样子;更遑论思想藩篱禁锢,动辄丧失人身自由是什么滋味。他们思想解放,对新鲜事物、前卫观念都十分敏感,个性奔放,拒绝盲从,凡事要问“凭什么呀?”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当然不肯“皓首穷经”,而是“与时俱进”忙于快乐。不是“无书可读”,而是“有书不读”,绝不肯钻故纸堆来判断是非。

然而,他们却是“思索的一代”,结束了中国20世纪以来丧失自我,唯上是从的历史。他们是转折的一代,开始了对自己命运的独立思考。当然,受到种种限制,但却天马行空地自我设计。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50”后却是多灾多难。长身体的年代遇上了灾荒,面黄肌瘦唱红歌;长知识的年代又遭遇“浩劫”,提着小桶刷浆糊。文凭成了“四旧”,想混文凭也不可得,高中停办,无书可读,屈指算来,孙为刚只有可怜的初中一年级正式学历。然而,他们这一代人却都阅历丰富,有着丰厚的“生活馈赠”。历史宿命地让他们在生活的磨砺中长大,不仅革命意志如钢,而且实际本事高强。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知青群”,他们当仁不让地在中年之后,成为改革开放年代的社会栋梁,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顺利转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为刚没有上山下乡,却在正式调入报社之前,有着七年工人加上七年秘书的职业经历。中年之后,突然“半改行”,主修了首部《烟台日报社志》,与此同时,主持编写了两本为纪念《烟台日报》创刊60周年的文集。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都不乏“50”后的佼佼者。

值得重视的是这代人,他们应该是“无书可读”的最后一代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不错,新世纪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调门儿响得很时髦。世界确实是丰富多彩的,仅黑色就多达19种,然而,众多色彩不是等量齐观的,红、黄、蓝是三原色。国门洞开,思潮滚滚而来,有人愿意在他人的思想武库中捡破烂,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却应当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50”后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从小就“时刻准备着”,做党的好孩子,他们的偶像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的保尔。他们把保尔那段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仅牢记在心里,而且溶化在血液里,成为指导自己一生言行的信条。他们的这种“痴迷”大多未能与时俱进。

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白驹过隙,很快半个世纪过去,孙为刚舞文弄墨了数十年,在即将退休的时候,结集出版他的第三本散文集《烟台的海》,嘱我作序。为刚是个老实人,绝非沽名钓誉之徒。他说,只是想把自己的剪报留给后人,让后人记住这一代人走过的历程,得到一点人生的启迪,从而活得更充实。这令我想起了一位天福山起义的老前辈,也是红色经典作家的自题诗:“幸喜留得脚印在,回首往事不脸红。”为刚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自然不用“脸红”。是不是能证明“心红”?铁券成册,放在那里。能为这样的文集写序,实在是一种荣幸;何况,为刚是主持笔政的德者,我的稚论有所亵渎也不会见责,就勉力为之了。

如何评价为刚的散文?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他属于那种年轻的老作家,从第一篇散文见报到现在已近40年,但现在才60岁。风格成熟的年代才刚刚开始。

1995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学术专著——《胶东当代文学史略》。我想,如有机会修订再版的话,我一定会用较多的篇幅对这位“胶东当代散文创作的佼佼者”作出新的评价。

这绝不是“溢美之词”,首先是因为他在散文领域取得的成就。

散文集之末有一辑别开生面的“附录”,里面收入语文教师的“教案”。胶东当代林林总总的散文中,入选语文课本的寥若晨星,而一人入选两篇,更是难得。

入选正宗教材之外,还有课外阅读与欣赏的数篇,当然也是“范文”。编选者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例如,关于“鸟岛”的那篇游记,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阅读与欣赏》(高中版)就评价:“这是有了独立思考的追求,使散文不再是披着华丽辞藻的“时文”。

胶东当代文学有着现实主义传统,在战争年代乃至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主流思潮的忧患意识、悲剧审美、复仇精神、斗争哲学,都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多元崛起、信息爆炸,毋庸讳言,渐渐露出了庸俗社会学的潜在影响。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散文,缺乏甚至丧失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只有“流行的思想”,很少独立的思考。齿轮和螺丝钉退化成留声机和应声筒。作家仿佛在带着手铐跳舞,明明是“无话可说”,却要“有话说”,结果是思想浅薄,行文苍白,“乌纱惯性”,让文章可有可无,“报告”的思维严重束缚了艺术生产力。

为刚是个“报人”,职业习惯令他有很强烈的“喉舌意识”,然而,他却把“党性”化作了个性,写出了“血浓于水”的佳作。

文学是要张扬个性的。散文则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内容来。人云亦云绝不是好文章。现在看《烟台的海》,确实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为一种繁富之美。作者的足迹从莫斯科到旧金山,吹过欧洲乡村的薰风,访过三元里抗英的遗迹。说民俗,从《最后的海草房》到《鱼锅片片》,光是烟台人最习见的鱼,就洋洋洒洒地写了《鱼卤面》、《加吉鱼》、《晒咸鱼》等七八篇。作为革命老区长大的作家,笔下自然绕不开红色的记忆,我们从散文集中瞻仰到了《雷神》、《山中的无名烈士墓》;看到了布满《138个弹孔》的雨搭,领略到战争的残酷;还有支前路上刻着众多地名的《竹竿》,我们为英雄的前辈自豪。

让人钦敬的是作者的创作思想。作者高高地擎着爱的大蠹,在他的笔下,没有轻佻的嘲弄,只有严肃的思考,浓缩着真切的人文关

篇非同寻常的游记……这篇佳作就在这往返'之间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新颖别致的亮丽、璀璨和深刻。”关爱,在拒绝沉重的时风里卓然特立,反而让人感到异常睿智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为刚散文表现出一种属于“文学回归”的开拓,锋芒。在“全球视野”下,那些闪射着作家独立思考的个性光芒,让怀;没有丝毫的“愤青”痕迹,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挚爱,对人民的作品坚实而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收入集子中的散文已经显示了风格的成熟,作者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学追求,那就是“平实”。有一辑是“心路札记”,写了对当代大作家的敬慕与交往,其中有冰心和峻青。冰心推崇“人淡如菊”,峻青怒目金刚,“文似潮涌”,但作者熟悉的是晚年的峻青。峻青晚年十分推崇孙犁,早就远离喧嚣。“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刚风格的形成当有继承的基因。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个历史过程。为刚的散文绝不是“速朽文字”,当然会越来越凸显它的历史价值。就地域文化而言,有两个问题已经显现了它不同凡响的历史意义。

其一是民俗。在《烟台的海》中,很多地方涉及到“乡情民风”,不仅记录了招远特有的《粉浆饭》,还有福山经典的《海肠子》。有一股浓浓的《大葱蘸酱》的味道。

在民俗研究领域,有一派学者特别推崇一种叫作“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散文集中提到的山曼先生就是杰出的躬行者,病倒之前还徒步沿着黄河两岸采风。为刚写民俗,绝不浮光掠影,更不是猎奇辄止,而是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挖掘,显然传承着山曼先生的精神和做法,只求民俗的“原生态”。

值得重视的是关于“地域性格”的华章。他的老乡,招远作协主席刘玉杰生前与山曼先生经常就这个课题相互调侃,交锋出许多精彩故事来,成为烟台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现在,为刚写出《杂侃胶东人》,用极其洗练的文字概括黄县人、掖县人、招远人、莱阳人等不同县域人们的性格特征,显示了对民俗的深层次了解。

其二是文史。毋庸讳言,胶东当代的一些作家缺乏历史感,太多的文章是“述职报告”,“乌纱”思维惯性,“新闻情结”,热衷轰动效应。少的是历史知识,人文思索,文化追求。为刚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浅思维”,为地域文化发展预留历史软件。这个问题,随着- 0

“人才断层”的出现,已经变得异常尖锐了。

散文集中有着丰厚的胶东史地沉淀。不仅写芝罘刻石的秦碑,还有云峰山上的魏碑。戚继光、烟台山、所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亮点,自然无不触及,《跨越百年的巨响》振聋发聩。至于众说纷纭的“雄风海表”还是“表海风雄”,他更兼收并蓄,罗列众说,为后人提供翔实而全面的史料。在这些篇章中,他娓娓道来,很像一个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对儿子叙说古人,然而却比任何一个说古者多的是现代意识的辐射,是严谨学者在抒发历史的见解。这可以从其中的《吴佩孚和他的军歌》为例证之。吴佩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妖魔化为十恶不赦的军阀,然而,历史真相却是,他是罕见的杰出的爱国将领。峻青晚年到烟台来,索取拙作《吴佩孚》,就是为找到那篇《满江红·登蓬莱阁》,他想为吴佩孚鸣不平。现在,为刚写出来了。顺便提及,为刚本来不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但他却连续四届参加了吴佩孚学术研讨会。决不囿于成见,敢于为历史说话,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历史胆识。如今,从联合国档案中找到了“九一八事变”时,吴佩孚致日本天皇抗议信的原件,雄辩地证明了为刚等一批识者的真知灼见。为刚的这部分散文是烟台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必然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是属于未来的。

2012年春于烟台家中

(作者为著名地域文化专家、作家、烟台教育学院教授,著有《胶东当代文学史略》、《胶东通史演义》等)

同类推荐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pgsk.com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收录了诗人成路的代表性作品30余组(首)。这部诗集是从成路的体温和血液里流出来的,融合了现代汉语、方言、古汉语等语言材料,大量使用单音节词语,尽量排除修饰性语汇,并通过个性化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古直简括却极具包容性的语言风格,带来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诗人在作品里追索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聚合,中华大地是一个大地域,追索地域文化就是追索民族文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诗性观照,沟通了生命存在的现时与既往。而方言和古语正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交融和固化的结果,携带着特定的文化因子。《时间里的简单物质》依附在生命之上的文化源头这一巨大根基,横跨中国大陆版块,给诗歌赋予了生命体和地理属性。本书中许多作品是第一次结集出版。
  • 最后的对话(一)

    最后的对话(一)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20世纪41年代中国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流亡,作家迁徙是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四十年代作家迁徙不仅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且还对四十年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作家迁徙作为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却很少被人关注。本文对四十年代作家迁徙现象及其与文学互动关系做一个初步的论述,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热门推荐
  • 修真界的战争犯

    修真界的战争犯

    丹药精哪里跑!这里有修真者炼制的庞大的星空战争堡垒,有着高达百米,千米,甚至万米的战争巨兽。这里有修真界,有仙界,有神界!当战争来临,不论你是谁,只有一往无前!
  • 战争之王

    战争之王

    本书讲述了英雄莫问出处,痞子也可做将军。该书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讲述了爱国军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
  • 黑武士

    黑武士

    遥远的另一个银河系,一群无聊的外星人建立了一个跟绝地圣殿差不多的杰迪圣殿。主角是个从地球穿越到龙星的穿越者,而他老爸居然是杰迪圣殿十二议员之一......银河帝国成立,作为反帝国势力的杰迪圣殿派遣主角建立了西斯黑武士......众神的出现预示着什么?各具神异的神族军团,一场众神之间的星际争霸开始......
  • 我的坑货女神

    我的坑货女神

    萌新第一本,会坚持写到完本的,大家...看不看随意吧……感觉书名起错了,而且也错估了自己的水平。内容节奏略慢,有些把握不准主次,只能严守故事主线,却不能将视角固定。总之,这大概讲的是开发神界当游戏,然后普及全球的故事。
  • 这个系统会升级

    这个系统会升级

    这个系统会升级。初生系统名为失败修炼系统。失败,从起床开始。无穷无尽。千万次失败,获得一点点提升。还好。这个系统能升级……
  • 撼天情道

    撼天情道

    修仙的大道上,人们变得冷血无情。是否,悟道就需绝情?是否,实力就是断情?情有万种,情亲,友情,爱情。难道当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就会得到万众敬仰?
  • 重阳教化集

    重阳教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收录了艾略特从1917年开始到1961年间的9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这位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评论家有着独到的眼光,对众多文化现象进行了评论,如对文学批评的运用的论述,另外他还评价了对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若干作家,并强调了接受真正的教育的重要性。
  • 火影之签到就无敌

    火影之签到就无敌

    枫穿越了,却没想到去了火影世界。一路行来才发现,那一座座巅峰,却被自己踩在了脚下。而自己成了别人口中的巅峰,可他其实只是一个迷失的路人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