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8100000001

第1章 有真况味, 愈见情浓

石英

这是作家孙为刚的第三部散文集,也是他即将退休前文学历程的一个小结,也是给生养他的海滨土地的一份厚实的献礼。

以我所见,为刚是最熟稔胶东生活乃至胶东历史的作家,至少属于这方面的作家之一。我所谓之胶东,并不仅指战争年代的胶东根据地或胶东解放区。其实,古时楚汉之际即有胶东国之设置,而民国年间又有胶东道,通常指的是山东胶莱河谷地以东,东、南、北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区。当然,更突出的还是近世所显现出来的特殊地理位置与非凡的斗争业绩使之名声大振。而为刚同志生于斯,工作于斯。今日的烟台地区虽非胶东的全部,却也足以代表胶东的主体架构和鲜明特色。何况,正如许多人所知的那样,在威海单独设市之前,烟台地区曾大致囊括了胶东的幅员及其海岸线。所以,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将他这部颇具分量的散文集命名为《烟台的海》。

在作序之开头写下这段话绝非多余。我不但与本集作者相熟,同时在童年少年时期也与这片土地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为刚笔下所写的这一切,我读之都非常亲切,甚至包括他写的一些人物我也是熟悉的,有的也是我的同乡与朋友。

但这次作序与往次还有不同之处,即这部集子中,有些篇章如《烟台的海》等,还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与教辅。而这些深具特享受过程色的出色篇章,在当时我即读过,留下很好印象。这样的散文融入集中,无疑为此书增色不少。也是很值得我为之称贺的。

尽管以前也为为刚的散文集写过序,但此次读了文稿,觉得仍有无穷的新意,相信我今之为文,不仅不致重复旧话,反而有许多要表达之言恐限于篇幅不能尽述。真的,这些年为刚同志在眼界之扩展,思想之深度,兴趣之广泛以及语言文字之老练上,与前相较跨越之步幅甚是显著,此非虚言也。

民风与民俗乃一个特定地区的鲜明品牌,也是历史风貌不可误印的标志。它无疑是生于斯奋斗于斯的人民创造的,也必然打上这个地带的人群性格的印记。作者对此秉有深厚的感情,而且善于捕捉其特征,挖掘其真髓,品咂其况味,状写其生趣。“鱼卤面”其味无匹,“发芽葱”一“指”独秀,“烟台焖子”听其名似快朵颐,“咂甜儿”此举虽小,却不啻是过往历史与童真童趣的酸甜相糅。

对海之参悟是本集的另一优势。尤其是对烟台的海,作者有长达几十年的观察与体味。不仅仅是了解,而更多地是深入其堂奥,悟其真髓,知其功用,形成亲缘般的关系。大海之于人,至今仍有许多的神秘感,全球大海之于陆地,其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看重。因此,为刚对海之了解和状写,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而且对于人文乃至科学也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作者在这一段的提示之下,演绎并描写了冬、春、夏、秋“烟台的海”大同却也并非小异的风光及其独特的极致。惟其独特,才有真正的认识价值,也才能构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这才能有别于一般化和“大路货”。所以,这样的篇章为有识者所注意并被选进课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大海,作者的心路所及,主体仍离不开烟台。烟台的地域特色,烟台的人,烟台的要人(籍属此地的与曾较长时间居住于此的),如冰心、峻青、马少波等,还有烟台地区的普通人群体,如《杂侃胶东人》中的黄县人、掖县人、招远人、莱阳人等,历述其沿革,分析其性格,最主要的是突出其特点:或精明,或本朴,或开放,或豪壮,同样具有很大的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价值。

尤其是历史,为刚在此集中有了比过去更深入地开掘,更高层次地认知。对事件和遗迹,如芝罘岛上的秦碑,文峰山上的魏碑,烟台山上的领事馆,星星点点几乎涵盖了自上古、中古与近代烟台之人文地位,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当然也有带着辛酸印证的“曾经”。对于历史人物,作者的笔下更见神采,可见是渗透着深深的爱憎感情的。这当中,有的也许是人们所熟知的,如登州(今蓬莱)的我国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祠,但也有鲜为人知却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英烈人物。如莱阳的抗清将领左懋第,拒不降清而英勇就义,被人称为“明末文天祥”。还有清末胶东农民抗捐领袖曲诗文。可叹的是,曲被捕于清帝“逊位”之前,却被杀于民国初年,可见当时那段历史的混沌色彩与黑暗势力相互纽结的背景。更有在明末极其特殊阶段特定事件中提早降清的辽东人孔有德、耿仲明围攻莱州,登莱巡抚谢琏和莱州知府朱万年凛然不屈而死难。本集作者浓墨重彩地状写此等人物,从而使一般人少知的历史画廊中又鲜活了几位正气凛然的形象。

对于胶东和烟台地区说来,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还应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应该说,半岛地区的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在全国而言也属于佼佼者之一。本集中有为数不少的篇章或直接反映,或与此有关,读之令人浩叹。如海阳山中的无名烈士墓,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抗日战争胜利后粉碎美国舰队欲在烟台登陆的图谋;尤其是胶东军民在“七七事变”后打响的雷神庙之役,至今在一块小小的雨搭上遗有138个弹孔。此篇散文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获得广泛好评,无疑是同类作品中写得十分真切传神的一篇。

当然,既为烟台地区重要轶事的热情发掘者和忠诚的记录者,胸中自是一个包容的广阔空间,不可能局限在某一个狭小的方面。因此,举凡近代耆宿、民国名人,乃至有争议的人物等,亦在为刚的笔下有所反映。诸如《吴佩孚与他的军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身后事种种、葡萄酒先驱张弼士,乃至《马关条约》的换约处利顺德饭店等等,都有客观、真实亦不乏有声有色地记叙和评骘。阅读此类散文,轶事虽旧却令人耳目一新。在我们面前,展露出的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烟台,一个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烟台,一个人文底蕴极为丰厚的烟台,加深了此地确是一部批阅不尽的大书的强烈感觉。

最后,我必须谈一谈为刚散文的语言文字。他从事新闻多年,自然是写了许多新闻报道文字。人们常会以并非完全褒义的说法称记者文字为“新闻记者体”,弦外之音是以此来写文学作品难免会有某种非文学因素。其实,为刚写散文,反而极少有新闻记者笔法。这就证明他极善于将二者进行必要的区分,把握得甚为得宜。他的散文语言至少有三点是值得称道的。一是他善于用“事”,而且长于叙事。客观上事件芜杂,然则他选得精准,叙述得简练而传神,我将此作为他语言表达上的第一优长。因为事虽摆在那里,却采撷不易,叙得不好则干枯无味,读得使人烦气。这一点站住了,为刚的叙事散文便很好读。如他选取138个弹孔,就甚具慧眼。当然选得好,还要叙述得好,否则,纵有“眼睛”也亮不起来。再者,他的语言文字自“带”感情。为什么?因为他写散文极少“跳”出来抒情,而他的文字读起来却湿漉漉的,不干巴,就是因为他表述感情比较内敛却情意自生。那就是说他的情致是渗融在文字中的,如此读者在不经意间即受到感染。所以在这以前我就琢磨过:为刚散文语言的“奥秘”是事前将感情“灌”进去了,但又匀调着往外渗,所以始终是不荒旱的。譬如他写那些英烈人物,虽然基本没有那类“啊啊”等感叹词,却仍然深切感人,原因就在这里。不仅不乏情,而且都是真情。还有,他的散文语言雅俗共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咸宜。这恰恰恐怕与他将“新闻记者体”运用熟了,提炼得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不仅不是什么缺点,反而变成一种优长了。

提到新闻记者,我倒想起一些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来了。刘白羽、杨朔、菡子、华山等,还有本集作者所钦服的著名作家峻青,都曾在记者生涯中砺炼过,他们同时不都是散文名家吗?!此非闲笔,亦为佐证也。

写于京城三月雾雨中

(作者为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曾任《散文》月刊主编、《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同类推荐
  • 见证光荣

    见证光荣

    2012年5月3日,中国,北京,地坛体育馆门前。上午8点,写有“神华集团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巨幅红色背景板,赫然矗立,高高的台阶铺着鲜艳的红地毯,耀眼而夺目。那天的天空格外湛蓝,太阳闪着金色的光芒,一大早就把体育馆妆点得出奇的艳丽,似乎老天也知道,神华集团,作为世界煤炭最大的经销商,作为中国能源企业的超级“航母”,今天,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表彰典礼,天公也给足了面子……这是神华集团成立以来,为劳动模范、先进集体首次举行如此盛大的表彰典礼。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在书中,作者带着成年的疑问去回忆自己童年的点滴故事,在家族、乡土、城镇、社会的广阔画幅中,描绘了时代的变迁,涉及了传统、亲情、教育、文化等诸多话题,是一部画面温暖而思考冷静之作。
  • 忆往抒怀

    忆往抒怀

    著名作家程树榛是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曾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08年推出汇总其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及评论。2008年后散文创作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近日八十高龄的老作家程树榛将其2008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散文分以追忆旧友、域外感受、生活感悟等分六辑,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刊发。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热门推荐
  • 最强武神

    最强武神

    拳破万法,剑指苍穹,问鼎不朽!长剑在手,斩尽天下负我狗!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是最强武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星启示录
  • 报告爹地:妈咪要逃婚

    报告爹地:妈咪要逃婚

    夏心妍嫁了一个躺在床上昏迷三年的男人,她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一个超级有钱的寡妇,然后陪着她的小不点慢慢长大成人。“霍总,你已经醒了,可以放我走了么?”“谁说的,你没听大师说么,你就是我这辈子的命定爱人。”一旁蹿出一个小身影,“妈咪,你是不是生爸比气了?放心,他所有的家当都在我的背包里,妈咪快带上我去浪迹天涯吧。”男人深吸一口气,“天赐,你的背包有多大,还能装下爸比么......”
  • 重生混元道

    重生混元道

    大梦不觉醒,周成溺水后幸运地回到了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未开,大道未定,生灵未出,诸多天材地宝也散落在混沌各方。万般重宝,俯拾皆是,一一收入囊中。盘古开天后,周成杀仙屠神,斩妖镇魔。大战元始天尊,逆天证道,最后成为天地间最强至尊。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若夫天地相忘,则为混元大道。
  • 穿越之重新长大:迷你小皇妃

    穿越之重新长大:迷你小皇妃

    被暗恋男友的女同学推一把,她跌到山下臭水沟华丽丽的穿越了……太子失踪了,五岁她变成楚国的假大王,亲了蓝将军的脸,牵了小尚书的小手,搅得七皇子休妾休妻,全皇宫鸡飞狗跳……
  • 星座宿

    星座宿

    在星空下逃避的人与彷徨的人相遇在星途上轮回的人孤注一掷命运交错的三人在这个虚假的大陆上抉择
  • 邪帝太霸道:绝宠鬼王妻

    邪帝太霸道:绝宠鬼王妻

    作为曾经的星际霸主,被人嘲笑为土包子?看君时驾驶着S级战机低空来了个花式轰炸表演,还是土包子?你全家才是土包子!作为曾经叱咤地府的鬼王,被人用恶灵阴了?恶灵(瑟瑟发抖)瘫软在地上:不敢,不敢,您就放过我吧!君时:嗯,乖。作为远近闻名的废材,被人打压辱骂?国师:敢动我的女人,胆子大了!众人缩起脖子,心惊胆战。君时:……她什么时候承认了?后来,国师低声在她耳边,“没承认?”君时脸色滚烫,你能不能先把手拿走,承认,承认了!爽、打脸、甜文。
  •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内容介绍哈南编著的《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是一部旅日华人的中篇小说集。作者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叙说了在日华人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怎么也离不了的乡土和故国。《北海道》题材广泛,时空的跨度较大。比如写留学生,不写漫长东瀛路的艰辛,写他们站稳了脚跟之后所面对的茫然,以及与他们在日本出生的、日化了的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写嫁给了日本人的她们,自以为把曾经有过的情感留在了国内,生活已经有了重中之重,可是没想到有时候那轻盈的一缕也会漂洋过海,成为不速之客。有时候是回国和在日本的生活穿插进行的,有时候则被国内变革的大潮所吸引,留连忘返。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从来都是小说诞生的重要因素!
  • 非剑非刀

    非剑非刀

    清风明月,浅吟风雅,尔等不过潦草一笔。该来的,终归要来。大战全面爆发,世界由极度繁华变得荒凉堕落,环境大更替,更是出现九位自称“神”的神族人,建立神权组织“九宫格”,统治残存人类。自幼失去母亲的第八神宫男孩“一光”,因好奇,认识修灵者“右直”。从此,灵道觉醒、活死人、神族、蛀虫、修灵界像幕布一样拉入眼前。他也像你一样,进入一个神奇又艰险的崭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