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0500000011

第11章 处世智慧学老子(11)

听完管仲的话,齐桓公很是惭愧,他说道:“好吧,就请仲父去处理吧!”于是管仲把土地还给了鲁国。但是从此以后,齐桓公在天下诸侯中已经树立了诚信的好形象。

后来,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霸主,威震四海,就连周天子也对齐桓公格外礼待。

[总结]

讲诚信是君王赢得人心的前提之一,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君主很难让众人心服,也就没有人愿意追随他、接受他的统治。守信是君主的一种“资本”,这种资本能给君主赢来无以数计的收获。齐桓公守信之举,不仅为自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基础。

自知者明——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译文]

认识他人叫做机智,认识自己就是高明。战胜他人就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弱点,才算做刚强。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评析]

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比如才能、地位、身份、实力等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对自身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有些人盲目地妄自尊大,总是自以为了不起,实际是全都是虚妄的自大而已。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容易犯这种错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结果招致失败,造成损失。

[实例]

唐太宗广开言路明自身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君,他在位期间,广开言路,能够听取臣子们的劝谏和谏诤,并且主动鼓励臣子们上谏。结果国家得以大治,一时间国泰民安,出现了令人称道的“唐朝盛世。”

在贞观年间,君臣能共商国事,谏诤蔚然成风: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史上的特异光彩,也是唐初“贞观之治”之所以引人注目的重要方面。像王珪、刘泊、张玄素、褚遂良、杜如晦等,甚至连长孙皇后,都是敢于忠言犯颜且卓有成效的进谏者。

魏征是贞观年间、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谏官,在短短的几年中,魏征所陈谏的事情多达200多件,且多被采用,他的忠言敢谏之举,深得唐太宗的赞许。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一天,唐太宗意外得到了一只漂亮活泼的小鹞,他素来喜欢鹰鸟,此次得到这只小鷂,简直是喜出望外,直至戏逗入迷。正在把玩时,忽见谏议大夫魏征进来奏事。

魏征此次是有备而来,他听说唐太宗把玩小鹞入迷,便预计加以干涉。唐太宗担心魏征责怪自己玩物丧志,忙将小鹞子藏到怀里。

魏征虽佯作没看见.却故意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等魏征退下,唐太宗才敢取出小鹞子,可它早已被闷死了。唐太宗心疼极了,但却忍下了。

贞观六年三月,一次罢朝后,唐太宗大声怒骂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田舍翁!”

长孙皇后忙问田舍翁是谁,唐太宗道:“就是魏征!多次在我身边絮叨,常常在大廷上顶撞朕,让朕下不来台。我必杀了他,以泄心中之恨!”

长孙皇后听后大吃一惊,赶忙退下。一会儿,她正儿八经地换上了上朝用的严整朝服,向唐太宗拜贺道:“妾听说君主清明,臣便忠直。当朝既有魏征这样的忠直之臣,便可以想见陛下当政无比圣明了。”

唐太宗听后,便立即转怒为喜了。

又有一次,魏征出外办事,回来后对唐太宗说:“听说陛下要外出巡视,大的装备都已布置停当,怎么迟迟不动身呀。”

唐太宗笑着说:“前阵子是有这种打算,想到卿必定要来劝谏阻止,听以干脆在卿谏阻前打消了念头。”

魏征最负敢谏之名,但当时敢于直言忠谏且劝谏有功的大臣,绝非只有魏征一人。

有一次,王珪被荣封为侍中,奉诏后进宫拜谢,见有一美人侍立在李世民身旁。王珪觉得面熟,便故意盯着美人看。

李世民只好向他说明:“这原是庐江王李缓的姬人。李缓听说她长得漂亮,就杀了她的丈夫抢到了她。寡人将庐江王治罪后,便收下了这姬人。”

王珪听后故意问:“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

李世民答道:“杀人而后抢人妻子,是非已很清楚,何必要问?寡人不是已经治了他的罪吗?”

王珪不依不饶地说:“臣听说齐桓公曾经向郭国遗老询问郭国败亡之因,遗老说是因为善的不用而恶的不除。如今,陛下纳了庐江王的侍姬,这不是要重复庐江王的错误吗?”

李世民听后一惊,羞愧地说道:“若不是卿来提醒,朕差点就犯下错误了。”

等王珪一离去,李世民就把美女送回娘家了。

臣子们都敢于直言劝谏,就要归功于唐太宗“恐人不言,导之使谏”的“采言纳谏”之策了。魏征说得好:“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如果陛下是个不能采言纳谏的君主,下臣们哪里敢触犯忌讳,以卵击石呢?”

唐太宗还从制度上来促进广开言路、“采言纳谏”的施行。他在朝纲上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同时又让一些职位稍低的官员以“参与朝政”的名义,加入到最高决策层当中。唐太宗还特别重视对谏官的选择,甚至把杰出的谏官一步到位提到宰相的位置,可见其对谏言的重视程度了。

[总结]

李世民是个开明的皇帝,他知道皇帝的身份很特殊,自己一身的言行,关系着整个唐王朝的兴与衰。他担心自己有失误的地方而不能自知,于是广开言路,积极鼓励臣子们上谏,时刻督促自己,以此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李世民贵为皇帝,尚且如此重视“自知”、“自治”,何况我们呢。

李密不自知终丧命

李密在隋朝末年,是一支起义军的将领,曾经有很大的实力和声势。但李密这个人虽有雄心壮志,却没有雄才大略,也就是说,有勇而无谋,所以难成大事。

李密的父亲原是隋朝的大官,李密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当过几天侍从官。后来,他看到隋朝腐败,难以长久,就称病辞官,在家闭户读书。

后来,李密与朝中礼部尚书杨玄感共同谋划起兵反隋,兵败后,杨玄感被杀,李密一个人逃到雁门,隐姓埋名,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在教书先生中,有一位魏先生,是位世外高人,李密和他渐渐熟了起来。

一天,趁着左右无人,魏先生用开玩笑的口气悄悄问李密:“你气色沮丧又目光迷乱,内心犹豫而语言含混。现在各处都在搜捕反贼,说不定你就是朝廷要抓的李密!”

李密听了大吃一惊,吓得差点跳起来,拉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然知道我,难道不能帮助我吗?以先生之才,再加上我李密,我们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魏先生微微一笑,说道:“依在下察看,你没有帝王的气度和心胸,也没有将帅的才略,只能是一个乱世中的豪杰。”

李密不服气地说道:“帝王和乱世豪杰有什么区别?难道你没听说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吗?”

“不然。当然是有区别的。”魏先生摇头说,他向李密分析和论述了帝王将帅与乱世豪杰们,之所以兴废成败的关系与区别,并说:“我曾经仰观天文,发现在汾晋之间有圣人出现,你如果能去投奔他,将来可以取得富贵。”

很明显,魏先生所指的圣人,就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李密自视甚高,魏先生说他没有帝王的气度、没有将帅的才略,他自然不服。

李密拂袖而起,不屑地想:“这等凡庸无志的书生,说出来的话是不足以相信的,也是不足以商讨大计的!”

不久,李密投奔了瓦岗农民起义军,后来他杀死瓦岗军的首领翟让,自己取而代之。瓦岗军声势很大,曾经名噪一时,与李渊、李世民的队伍相比,占明显的优势。

但李密这个人有勇而无谋,只知硬拼,而不知韬晦。他本来有着绝好的机会逐鹿天下,在夺取了瓦岗寨的领导权后,他本可以大展宏图的,但他实在是没有这个韬略。

他仗着队伍强大,四处征战,因此成为隋军和各种起义军打击的重点,结果损失严重。

而在此机,李渊、李世民父子一方面向李密屈首称臣,一方面暗中积攒实力。后来李密的队伍耗尽实力,衰弱不堪,直至被打得七零八落,再无回天之力。

无奈之下,逞强一时的李密带着瓦岗军残留队伍,投靠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反过来称臣了。

降唐后,他本可以辅助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一番功业,这样即使当不上皇帝,也可以成为开国的功臣,和李靖、尉迟敬德等人不相上下,跻身凌烟阁。但他又犯了错误,而且这次是致命性的错误——叛唐。

此时的李密,身在他人的地盘中,怎么还有反抗的实力?叛唐的结果,自是身首异处、性命不保。

时年,李密年仅三十七岁。难怪,那位魏先生早就看出李密成不了大事,虽然他曾有时机和实力,只因他没有大人物的心胸和才略。

[总结]

李密这个人,不能说没有见识,也不能说没有谋略,但他的见识不够大,谋略也不够深,因此,他是不可能成就王业的。没有王者的谋略,却不甘居于他人之下,这就注定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非要站上那么高的位置,结果只能是自损、自灭了。

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译文]

“道”是万物的奥妙所在,它是善人的法宝,不善人的护身符。漂亮的言词可以博得人们的信任,高尚的行为可以出人头地。

《道德经》 第六十二章

[评析]

一般情况下,品行高尚的人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更容易得到发展、赢得高超的地位。因为,品行好的人,必然能够博得上上下下的好感,上级乐于提携,下级愿意追捧,这样一来,发展之途必然顺坦很多,功名成就也会来得容易得多。靠这种正当途径得来的功名成就,不仅众人都心服口服,而且更稳固。

[实例]

光武帝宠臣包咸

包咸是东汉朝中的大官员,很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他能在朝中居于高位,途径不同于其他官员,既不媚上,也不钻营,而是凭着正直的人品和超众的德行,赢得皇帝宠信的。

西汉末年之时,包咸尚且年幼,在长安拜博士右师细君为师,跟他学习《鲁诗》和《论语》。

一次,针对学术中的问题,包咸和他人争辩不休,恩师便教诲他说:“为人要有理有节,有进有退,治学也是如此。你得理不饶人,凡事都要辩个是非曲直,这本身就有失教化的大道了。如能恭敬对人对事,不仅能让人心悦诚服,还能多积人望,感化天下,这才是最大的收益。”

包咸思之再三,从此依其道而行,果然如恩师所言,他的名望日愈增长,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光武帝刘秀登基,建立起东汉王朝后,听闻了包咸的仁德和大器,便征召他入朝为官。包咸初入官场,因不肯趋炎附势,屡遭别人打击和诬陷。正直之士都对他深表同情,有人就劝他说:“你重仁重义,这是君子的美德。不过既在朝为官,也该有所变通才好。”

包咸谢过,说:“我一介书生得蒙皇上厚爱,怎敢不保持名节来报效皇恩?当今朝廷风气败坏,多讲权术,人人只谋私利,就让我一人有所不同吧。”

一次,有友人暗中替包咸运作升迁之事,包咸知道后不喜反怒,并极力阻止。

朋友生气地说:“你只知苦干,而不晓官场之道,这只能是苦了你自己。我好心帮你,谁知你竟迂腐至此,实在是不可理喻。”

包咸解释说:“仁德乃我毕生所求,此为大也,焉能为了求一官职而一朝尽失?你的好意我心领了,遗憾的是,我绝不能违背我的志向。”

包咸的卓然不群,渐渐为光武帝刘秀所注意。后来,光武帝刘秀命包咸做了太子的老师,教授皇太子学习《论语》。

当群臣就此议论不解时,光武帝便在朝堂上对群臣解释说:“不争不显,宠辱不惊,说得容易,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得到呢?包咸不求私利,品行端正,这样的人不重用提拔,岂不是让天下君子寒心?由他教导太子,朕才放心啊。”

包咸高风大德,在受到人们的侧目之后,仍然保持本色,坚持不变。

汉明帝继位后,见自己的恩师生活清苦,便常常格外赏赐给包咸珍宝财物,他的俸禄也高于其他大臣。包咸则常常拿出钱财,施舍救济贫穷的儒生,并乐此不疲。

包咸这样告诫人们说:“有些时候,权位不是靠攫取能得到的,仁德才是做人成事之根本,其利大焉!”

[总结]

包咸品行超众、不争不显,在乌烟瘴气的官场中,真是卓然不群。包咸虽不趋炎附势,却能居于众人之上,独受光武帝的赏识,当上了太子的老师。包咸不曾为自己争取什么,却受到了两朝皇帝的宠爱、得到了莫大的荣耀。正如他所说:“仁德才是做人成事之根本,其利大焉!”

裴宪免祸得高官

西晋时期,官员裴宪是令人称道的有德君子,他先后担任过黄门侍郎、侍中、豫州刺史、北中郎将等职。像裴宪这样的人,在官场之中是很少见的,也正因此,显得很是稀有,因而受到了他人的广泛赞誉,也受到了当权者的格外器重。

王浚在朝中当权时,对裴宪很是器重,亲自升任他为尚书。王浚是西晋帝国的大司马、大都督,权势极大,亲朋党羽重多。

公元314年,汉赵帝国的征东大将军石勒,以闪电战夺取了幽州城蓟县,擒获了一心想当皇帝的王浚。在此之际,石勒大开杀戒,不仅处死了王浚,还屠杀了王浚的精兵一万人。王浚原来的部将、属官和幽州的士大夫们都吓坏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到石勒的营门去请罪,呈献的金银财宝交错堆叠,就像一座小山。

就在别人为了保命而纷纷请罪、献金时,有两个人却稳坐不动,一个是从侍中郎荀绰,另一个就是尚书裴宪。

石勒早就听说过他们两人的贤德名声,心中素有好感。知道他们不来谢罪之事后,就专程下令召见他们。

同类推荐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职业情商

    职业情商

    在职场中,职业情商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必修课。情商,是一个人的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包含五个方面内容: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职业情商,是这五个方面在职场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 价值超百万的口才密码

    价值超百万的口才密码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武器口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会不会说话是何等重要。不会说话,不讲究口才艺术,很有希望办好的事情也会办砸。而良好的口才,恰到好处的表达,不仅能带来顺畅的沟通,还能给人带来自信与融洽的人际关系。
  • 心灵减压手册

    心灵减压手册

    本书会让迷茫中的你获得一些宽慰并找到生活的本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在我们追求成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追求成功的目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懂得关爱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物,注重心灵和精神的修炼。我们要学会静心、养心,学会欣赏奋斗的过程,学会调整自己,更要学会欣赏生活。
  •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热门推荐
  • 高段位重生

    高段位重生

    (非典型重生文,书名简介类型与全文无关,不建议观看,谢谢配合。) 前世悲惨一生,直到临终前都还听到自己的女儿在嚷嚷着如何瓜分她的财产,说她的就是他们郑家的…可那话也不曾听完她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再睁开眼时她却回到了悲剧还没开始上演的时候,上一世他们郑家如此欺她辱她,害她父母占她家产还让小三鸠占鹊巢…这一世她绝对不会再让自己重蹈覆辙!
  • 花痴丫头太难缠

    花痴丫头太难缠

    “小裕裕,你看这个男生帅不帅啊,我觉得他的身材比你好诶。”沐允儿看着帅哥图笑得跟花一样灿烂,全然无视了旁边满脸黑线的帅哥。司朝裕立马环住沐允儿的腰,阴着脸说着“允儿,要不我现在让你检查一下是他的身材好还是我的身材好。”说完,把沉浸在帅哥中的沐允儿直接拖走。“允儿,别到处招蜂引蝶的,小心你连骨头的不剩”……(此文美男有的,深情有的,意想不到也有的)
  •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全面升级企业的落实力,打造负责高效的执行者。没有落实,最简单的工作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落实便是关键所在。
  • 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本书是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的其中一本《艺术综合》的配套习题集,由姚杰主编,全书版面字数约18万字。本配套习题集,内容包括“答题技巧”;“历年真题”;“真题解析”;“模拟试题”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答题技巧”主要涉及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的答题技巧;第二部分“历年真题”部分选取历年来考试真题,但只有真题没有解析,请同学们先自己做题;第三部分“真题解析”对第二编的真题分别做解析,并予以了点评和拓展等工作,拓展部分告诉同学们这题衍生开来还需要注意那些方面;第四篇“模拟试题”是自编的一些模拟试题可供同学们在临考前进行模拟考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师傅请回头

    师傅请回头

    凌霄殿,面目威严的玉帝与素来慈祥的王母端坐于宝座之上,俯视着跪伏与一丈之外的一对男女。此时就连王母的眼中都闪烁着凌厉与杀意的光芒。。。
  • 窑山

    窑山

    在我们窑山,家属组有好几个。大约有七八个吧,几乎每个单位都有。所谓的家属组,就是职工的家属,几乎都是女人。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半大的后生。他们没有正式工作,又不能闲在家里。所以,出来做点事,多少能够补贴家用。这里说的是三工区的家属组。组里有个叫李桃子的女人,其命运叫人感慨。男人古汉阳是重残疾,双腿已被截掉。那是在井下被矸石打断的。他每天不是躺在床铺上,就是坐在轮椅里,心理上跟肉体上的难受,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两个崽,一个七岁,叫当当。一个四岁,叫归归。所以,李桃子的负担很重。
  • 剑道枭风

    剑道枭风

    他是这世上唯一掌握御风剑术的人!江湖,是他的。武林,在他手中。天下,在他脚下!他有无敌剑道,杀戮噬魂,能否令中原崛起?踏破寒江,称霸大陆,创不世之业?红颜栖身,看他一剑风凌云,傲视九重天!!【杀手流开山之作】
  • 生命随记

    生命随记

    人生总有些突然的小美好,这种美好又容易被现实冲逝,所以能够记录下来,若有人能读起,也同我一样能感受到生活的静美,在某时某地也同样发生着同样的小事,是多么惊喜。至少当自己读起,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想法,曾经...清晰而努力地活着
  • 向姜修法

    向姜修法

    本文开头:天上掉下外星人把男主女主全砸死,剧情还能怎么进行下去?初冬山上的气温超级低,连呼吸都快喘不过气。已木眉目清秀,凝眸注视慕姜,伴着朦胧的雾,从天空落下道:“长途跋涉也没有让你放弃。”他平生最长的等待是在等她,平生最想要她好好活着。平生最想要守护的人,是这片大地上的所有人,但是让他动了心的人却只有她慕姜以恒久深情的心,道:“我们立下契约。人类对人类骨肉分离的惩罚,都由我来承受,只求在这片大地生存的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求孩子可以跟着亲生父母顺利成长。”望着已木的眼诉说愿意为了大义牺牲的精神。已木露出淡淡的笑容,步态洒脱走近慕姜,眼睛极有神气,脸部的整个轮廓仿佛在诉说什么,双手握着她的肩膀道:“我与你立下契约,人类千百倍痛苦在你身上生效之时,便是实现之日。”那一刻的震撼几乎快把已木击碎,他的眸子通红盈满了泪珠,道:“我将站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陪着你一起拯救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