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100000032

第32章 当死神渐渐走近——死亡与悲痛(2)

四字成语中,“马革裹尸”用来表示军人战死沙场;“驾鹤西归”表示修道者得道成仙,亦是表达死亡的超凡入圣;“寿终正寝”用来表示正常的死亡;“葬身鱼腹”表示溺死;“自寻短见”则表示自杀身亡。此外,还有含笑九泉、归于极乐、撒手人寰、修文地下、哲人其萎等众多说法。从避讳死亡的各种称谓上看,不得不感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的人们是多么害怕面对死亡,想尽一切办法来回避死亡的事实。

自古以来,各个民族的丧葬方式都不尽相同,中原地区主要是农耕文化,大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和隐晦“死”一样,与葬礼相关的一切事物也都有了隐晦的名称。比如,人们称棺材为“寿材”,称死者穿的衣服为“寿衣”,将死者放入棺材称为“就木”,将棺材埋入地下称为“入土”。在王侯贵族的葬礼上,词语隐晦得更深,也更能够显示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差别。比如,普通人的坟墓叫做“幽宅”、“阴宅”等,帝王的坟墓就要叫做“陵寝”。

诚然,对于死者来说,坟墓、棺材、穿的衣服以及陪葬品使用什么样的称谓,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将这种丧葬文化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往往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活着的人。

英语世界里,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英语中的“死”大多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和典故。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提到死的部分,恩格斯用的全部都是“停止思想”(ceased to think)、“永远安详地睡着了”(gone to sleep-but forever)等委婉的表达方式。

现代英语中新衍生出来的关于“死”的词汇已经非常少,人们使用的多是旧时的词汇。不过,人们也创造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比如去世(pass away)、安乐死(mercy killing)、卒中(stroke)等。西方人将死亡看作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因此也有“去更好的地方”(go to a better place)的说法。

中西方虽然在隐晦死亡这一点上有些许共通之处,围绕死亡产生的文化系统却完全不同。之前已经讲过,中国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往往更看重“生”而不是“死”。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世俗的生活即将彻底破灭。因此,人们向往将生命之光发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追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样是死,也要让死亡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因此,文化中才有“虽死犹生”、“向死而生”的说法。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死亡的必然,谁都不愿意被动地面对生命终结的事实。因此,人们寻求在生死之间的生命意义。那些面对死亡英勇无畏的战士、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的勇士,就成为历史文化中歌颂的对象。

此外,人们更相信死者离开了今生的世界,但是进入了另外一个和今生相同的世界。生者过着世俗化的生活,死者必然也是如此。从清明节祭扫的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作为亲人、朋友的生者,往往会送一些非常世俗的东西来祭祀先人。传统上,祭祀的人会烧些纸钱给死者,当作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费”。当活着的人进入了科技发展的新世界,死者的世界也会与时俱进,于是,祭祀活动中便开始出现花样繁多的豪宅、名车、iPhone4,甚至还有贴心的子女为过世的父亲送上一位年轻貌美的情人。

从葬礼的哀乐上便可知中国人有多么怕死。同样是沉闷悲痛的旋律,言语之间却好像在挣扎着求生,如同死者在哭诉“死亡多么可怕啊,我不想死”。此外,“隆丧厚葬”的传统也让悼念死者的仪式变得非常热闹,在吊唁、入殓、出丧、下葬等众多仪式中,活着的人还要设宴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中也不乏觥筹交错的场景。

在举办丧礼的同时,久未见面的亲人可以相聚一堂,年深日久的隔阂、误会可以冰释前嫌,积压数载的账目也可以一笔勾销——毕竟,人死如灯灭嘛。这样一来,葬礼上的主角往往不是死去的人,而是生者的柴米油盐、恩怨情仇。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活下去。死亡不过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相比之下,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更平静庄重,也更简单。西方文化受到宗教影响比较大,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死是生的归宿,人在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死后的日子要比人间的生活更好。人在生前可能遭遇不同的处境,但是死后的归宿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西方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即使在生活中也能够轻松地谈论死亡,在教育中给孩子讲述关于死亡的故事。

西方人更重视灵魂的修行,而不是肉体的享受。基督教文化中,人的死亡是为了摆脱繁重的肉体,使得灵魂得以解脱。在天主教中,甚至有人通过自我鞭笞、在肉体上绑上带尖刺的东西来模仿基督受难的过程,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于是,在殡葬安置的过程中,西方人安置的并非是死者的肉体,而是灵魂。通过教会牧师的帮助,葬礼非常简单,既不需要顾虑死者生前的地位和面子,也不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死者家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下为死者的灵魂祈祷。

宗教文化认为,人死后会升入天堂,死者的灵魂会在天堂中和上帝相见,亲人们会觉得,死者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是灵魂升华后的最终归宿。葬礼上的安魂曲、弥撒曲都是浅吟低唱,在营造一种平静而安详的气氛。乍听莫扎特的《安魂曲》,不知情者只会赞赏音乐的清雅和简单,断然不会和可怕的死亡和阴森的墓地联想到一起。因此,西方的葬礼上很少有人痛苦地哀嚎,更没有大张旗鼓地吹吹打打。而且,墓地被认为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欧洲的墓地都绿树成荫,并建有很多精美的雕像。走入其中,生者只会感叹环境的清幽和死者的安详,断不会产生恐惧之感。

中国人更相信风水先生的说法,死者的墓地样式固然重要,家族墓地的风水走向更加重要。因此,家族中所有先人的坟地都有可能决定未来子孙的命运,所以才有“点高三尺出宰相,点低三尺浪荡光”的风水说法。

刺猬的优雅——死亡也是偶然

谈到优雅,人们能够想到高贵的天鹅和翱翔的丹顶鹤,断然不会与刺猬这种带着难以亲近外表的动物联想到一起。刺猬慵懒、其貌不扬,遗世独立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刺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内心,正如电影《刺猬的优雅》中出现的主人公一样。她不美,贫穷,固守孤独,不被人理解,然而她善良、沉静,并没有放弃追求幸福。如果说,“懂得也好,不懂也罢”是一种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这大概就是属于刺猬的优雅。

伴着一个女孩子的独白,镜头缓缓拉开。昏黄的画面,衬托出小女孩的书卷气,也透露出她高贵的出身。然而,独白的内容却令人震惊:她决定,在这个学期结束之后,也就是她13岁的生日之前死去。自杀之前,还要烧掉父母的房子——那是让她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所在。

随着小女孩父母的相继出场,家庭环境的一一展现,我们发现,这位“轻生者”并非生活窘迫,也没有走到穷途末路,恰恰相反,她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且颇具社会地位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有着不菲的收入和忠实的拥护者,父母的房子坐落在巴黎的富人区,将她和社会底层的民众隔离开来,使得她能够衣食无忧,自由游弋在生活世界里。

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合她的心意。在她看来,父母为她提供的生活,就像是一个精美考究的鱼缸,而她则是鱼缸中的金鱼。即使置身在广袤的世界里,她所拥有的不过是束缚住自由的鱼缸而已。周围世界的美好,与她何干。为了摆脱受束缚的生活,为了不再被困在鱼缸里,小女孩决定自杀。在她看来,死亡是最普通的一件事。

她是一个过于聪明,过早看透人性的女孩,早慧注定她不会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她不会做乖乖女,也不会撒娇博得父母的欢心。相反的,她看到了成年人的精明世故,并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她在家庭聚会上指出成年人的谬误,反驳父母的观点,在大人看来,这些言辞和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于是,她成了家庭中的怪人,不喜欢交朋友,不爱说话,不被理解。

小女孩并不知道,就在她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和她一样聪明,有着相似思想,过着更极端生活的孤独生活的女子,或者说,那是她的成年版。荷妮是小女孩所在高级公寓的门房,这个其貌不扬的50多岁的矮胖老太太,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注意,没有邻居记得她,甚至没有人认得出她的脸。看起来,她也不需要告诉别人,房间里的满屋藏书才是她真正的灵魂世界。

荷妮喜欢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一杯茶配着一包黑巧克力,抱着一只同样慵懒的猫阅读。好像只要打开书本,她就从地位低微的门房变成了精神上的贵族。她的内心沉静,生活闲暇,即使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她却已经从万千藏书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可惜,人们已经习惯了从表象看待一个人,带着偏见和歧视看待一个人,而不愿意透过并不完美的外表来了解一颗优雅的心。高级公寓每天出入上百人,他们都是社会上的精英,掌控着国家甚至世界的命运,却只有一个小女孩对她说:“荷妮,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

诚然,小女孩和荷妮都是浑身竖着尖刺的刺猬,她们外表冷漠,特立独行,对世界上的一切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态度,同样,她们也都在用尖刺保护着自己,在柔软的内心上筑起一道坚实的墙壁,躲避也好,拒绝也好,这不过是她们守护内心世界的方式。只有如此,刺猬的优雅才能在相对隔绝的世界里自成一体。

或许,导演实在不想看到美好的事物被封存在尘埃里,或者,在尚未绽放之前就悄然死去,于是,他为荷妮安排了一个懂得她的人,一个知音。来自日本的小津先生是一个真正的优雅绅士,他财务自由,精神富足,而且灵魂圣洁。如此完美之人,怎会不令人生疑?这必定是导演编造出来,专门拯救“刺猬”的。

小津先生第一眼看到荷妮,便生出一种尊重和赏识,如同小女孩看到她时的表情。可是,几次约会之后,荷妮拒绝了小津先生的邀约。荷妮抱着小女孩痛哭——那是一只刺猬袒露柔软内心的时刻。在15年的伪装和包裹之后,终于有人透过她贫贱的外表,看到了她身上的固执和坚持。

法国人的故事总是透着那么一点禅意,就像《小王子》中说的一样,美好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体会。当荷妮精心打扮,穿着新装出现在高级公寓的有钱人面前时,荷妮看到了赞美的笑容,听到了亲切的问候,荷妮向小津小声说:“他们没有认出我”。小津先生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你。

躲在角落里的刺猬开始敞开内心了,封闭多年的情感开始复苏了,荷妮觉得自己可以去爱,可以重新融入这个世界了。可惜,结局却没有那么完美。当幸福悄然而至的时候,死神也在黑暗中翘首以待。从一开始就想要自杀的小女孩没有死,她也放弃了寻死的想法,因为在猝不及防的车祸中,荷妮的离去让她看到了死亡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这就是死吗?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那么偶然,又是那么真实,死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切结束的开始。

在荷妮的死亡里,小女孩对生命的感受开始发生变化。即使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偶然性的死亡还是令人惊心动魄。她也开始懂得,死亡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小女孩对着一幅画说:“性喜孤独,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不过,多半不怎么优雅。”在死之前,荷妮准备去爱了,小女孩呢,或许也准备重新爱这个世界吧。

拒斥毫无意义——直面死亡,而不是逃避

不谈死,死就不存在了吗?

佛说:“我本不欲生,忽而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佛陀尚有如此感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人的生死都是无法自由选择的,无论是谁,最终都要告别留恋的世界和所爱的人,告别忙碌或者闲适的生活,一个人孤独地面对死亡。

许多人第一次经历死亡,往往就是至亲的人。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看着处在病态中的身体逐渐消瘦,面色青白,双眼塌陷,皮肤松弛,从发病时勉强可以站立,到最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将死的人不免感叹:生命原本已经不堪了,为何死亡还要让我丧尽尊严?

陪伴在侧的儿女、亲人往往是最难过的,最受煎熬的。随着身体的虚弱,病人的眼神越来越无助,像是一个失去父母依靠,独自站在旷野里的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就是挨过这一段艰苦的日子。可是,苦日子挨过了,生命也就没有了。

任谁能够接受呢?几个月前,还是如此旺盛的生命,转眼之间就走到了尽头!任谁都要不甘心的,然而,这份不甘心的坚持,也要在冰冷的仪器和消毒药水中消耗殆尽了。曾经以为死亡只有将来时和过去时,眼睁睁地看着死亡的现在进行时,除了眼睁睁之外,又该如何面对?

同类推荐
  •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从一个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道理,打造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趣味读本,通过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趣味解读,带你走进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社会心理学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趣味以及魅力,如果再能够将其运用到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便可以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开。一本书,引领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之门。
  • 星夜心理书系(全四册)

    星夜心理书系(全四册)

    《星夜心理书系(套装共四册)》包括:《心理学入门》、《心理学是什么》、《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该书系通过案例进一步阐释了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奇葩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心理学家、生活中的心理学、颠覆常识的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家庭中的心理、心理学简史、感知觉、潜意识、心理人格、心理暗示、行为心理学、情绪、自控力、人际交往、心理分析……懂人性的弱点,情商高,好好说话,不过低配的人生。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焦虑心理学

    焦虑心理学

    克服焦虑最主要的就是停止和自己较劲。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要么尽力弥补,要么就彻底放下;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会犯错有瑕疵的你才更真实。不跟自己较劲就是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是不争强好胜,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相信你也会不再焦虑。《焦虑心理学》将从生活化的案例入手,对你正在经历或可能遭遇的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你走出焦虑。唤醒你的自我修复功能,让你的自控力、日常危机应对能力、情绪掌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 怪诞心理学

    怪诞心理学

    本书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分别从读心秘诀、谎言心理、灵媒、梦境现象、选择心理、色彩、自控以及记忆力八大方面,深入剖析看似怪诞的行为或现象背后,人类深层次的心理秘密,带给你走进一个奇妙的新鲜世界。
热门推荐
  • 错爱成婚

    错爱成婚

    我虽爱错了你,但好歹嫁给了你。至于你爱不爱我,时间一长,谁知道呢?反正一辈子长得很,我有的是时间和你耗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的职业我的经

    你的职业我的经

    这是一个考量智商与情商的时代。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节目,从老板、上司到中层管理者,再到普通员工,有的尽职尽责,而有的却是作秀、表演,令你真假难辨。惟有跳出圈子,俯视舞台,方能参悟其中的玄机。你在本书一个个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中,一定能找到你的影子,从而认识自己,看清他人,掌控全局,驾驭命运,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打开这本书,你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全球莽穿异界

    全球莽穿异界

    现在播放全球通报:地球即将毁灭,但经砖家观察蚂蚁的走势和推测地球上于一个月后将会出现十条逃亡的通道,因通道有限,且仅会存在三天,于是决定随机抽取人类前往异界,延续人类的火种,并组成新的联合政府,剩余的人类,上帝,佛祖,默罕默德会保佑你们的。阿门!哦弥陀福!真主保佑!张三听了后,呕呸,还蚂蚁的走势,我信曾哥都比你灵。【里面所有内容都为虚编,请不要当真。】
  •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位教育家曾说:“性格所具有的一切特质是人的成功与幸福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往往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培养,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任何父母只要用心就能找到一些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就自信、阳光、活泼、乐观、坚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天地霸体诀

    天地霸体诀

    【火爆爽文】少年莫然,获取记忆传承,修《天地霸体诀》,一路狂霸,无人可挡!顽木书友群:163510956顽木铁杆群:693435571(需截图验证,学徒以上粉丝方可进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满含悲伤的看着她一家六口人,住着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上无半片瓦,下无一分田。更加悲催的是,每个人竟然只有一套破旧的衣服,连换洗的都木有!要不要这么穷啊?老天爷,你有木有长眼啊?!好吧!看她如何带着家人发家致富,扬眉吐气调教包子爹娘弟妹,教训贪婪可笑的二婶点醒妻管严二叔,反击势力张狂的堂兄堂姐拨开迷雾,让迷信又势力的奶奶,擦亮眼睛大丫的奋斗目标:吃饱穿暖,住上青砖大瓦房!大丫的斗争方针是: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不怕你来闹,就怕你不闹!只要敢来闹,就打到你怕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