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100000006

第6章 还我本来面目——自我 同一性和人格(1)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为人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所谓“自由之思想”,哪怕“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要成为那个越过围墙,自主命运的人;所谓“独立之人格”,势必要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之姿态。话说回来,若尚未知“自我概念”为何物,思想、人格都是虚无。

变相的金·凯瑞——人格面具

作为银行的一位普通职员,斯坦利像所有小人物一样每天唯唯诺诺地生活。同事可以用教训的口气和他说话,嘲笑他的无能,而他却只能赔着笑脸,附和着他人的嘲弄。进入夜总会消遣,身无分文的斯坦利被赶了出来,甚至被夜总会的保镖们拳打脚踢一阵,他也只能忍气吞声,对着空气咒骂。见到令他一见倾心的美人,除了说话磕磕巴巴,拿个资料手脚乱颤之外,完全表现不出沉着、镇定的绅士风度。即使一心想要赢得美人芳心,却始终无计可施。

在这些情境中,斯坦利虽然显得卑微、懦弱,但是举止言谈表现的都是符合他本性的人格。他没有能力和同事竞争,因此不得不接受其挖苦和嘲笑;没有办法和夜总会的保镖们较量,便只好压抑愤怒,强装笑脸,故作镇定,试着在心仪的女子面前挽回颜面。社会生活中,这是处理复杂情况的随机应变之举,也是压抑真实内心的无奈之举。就像戴着一张亲热的、友好的、顺从的面具,为的只是更顺利地生活。

和其他受气、挨打、没人爱的小人物不同,斯坦利并没有一直倒霉下去。一天晚上,他幸运地捡到了一个神奇的面具。戴上面具,斯坦利开始迅速旋转,随即变成了强大的、充满力量的英雄,他不仅能够自信地陪女孩跳舞,还能应对黑帮分子,帮助警察战胜邪恶的敌人。

戴上神奇面具的斯坦利可以勇敢地袒露内心的愤恨。为了发泄心中积压的不满,他教训了多管闲事的邻居,又打劫了银行,还和黑帮分子扯上了关系。在实现了从前无法实现的愿望后,斯坦利开始成为欲望,或者说本我的奴隶,一步步地走向犯罪。若非爱情的力量拯救了他,这个在现实中扭曲的自我可能做出更加荒唐、离谱的事情。

奇怪的是,当斯坦利未曾戴上神奇面具时,他表现出来的是伪装的自己;当他戴上了面具,反而表现出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在神奇面具的掩盖下,他成为无所不能的变相怪杰,因此忘了那个面具背后的平淡的自己。反过来看,谁又知道那个平凡的、怯懦的、顺从的斯坦利不是戴着面具的人格?

电影《变相怪杰》上映后,首周末票房就收回了成本,在1994年的年度十大卖座影片评选中,《变相怪杰》排名第四,仅次于《狮子王》、《阿甘正传》和《真实的谎言》。对于影片主角斯坦利来说,没有哪个演员比金·凯瑞出演更合适了。他用极度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喜剧基调,这种效果是任何特技团队都无法实现的。

作为喜剧影片,引得入场的观众哈哈大笑,轻轻松松度过120分钟是电影的本分。这部《变相怪杰》除了愉悦观众的身心之外,还引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戴着面具生活?摘下面具还能否做回自己?“面具”一词在心理学上的意义是什么?

在刻板印象中,一提到“面具”,人们最快联想到的就是“虚伪”、“丑恶”等负面的词汇。因此,面具一词给人的感觉便是遮掩,是假的面目。即使表面上非常亲切、友好、朝气逼人,隐藏在背后的往往都是残忍和冷漠。因此,人们希望赤诚相待,肝胆相照,鄙视、批判虚与委蛇的做法。

实际上,“面具”本身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甚至都不是一个贬义词。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戴面具是为了将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以便在狩猎中成功接近猎物。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人们偏好用面具将自己装扮成猛兽,以表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征服大自然的野心。在戏曲舞台上,面具的作用则是为了弱化演员本身的长相,从而强调角色的性格特征。

话说回来,谁能做到没有面具呢?在社会中,任何人都无法不戴面具而安然生活。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这副面具便是展示给他人的那部分自我。通过面具,人们可以将真实的、却不被社会习俗接受的那部分人格隐藏起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社会环境中,人类已经将面具作为一种生存的必须,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人格面具,赤裸裸地生活。

作为“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折中产物”,人格面具充斥生活的每一方面。戴着人格面具的人就像是变色龙一样可以随着环境、对象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永远相同的是,面具之下隐藏的永远是人格中的阴暗面,是人们不想也不会展示出来的那部分人格。

在这个层面上,人格面具就像是真实的人格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缓冲地带,它让人类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得以保全自己,也让每个个体之间的交往不那么针锋相对。既然消灭人格面具已成空想,我们只需利用人格面具的优势之处,唱好生活这出戏。

找到你的OCEAN——人格特质

一个社会人往往具有多层次的心理成分,包括才智、情绪、价值观、个人习惯等。这些因素看似彼此毫不相干,却不是那么简单地孤立存在。在完整的人格结构中,这些因素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模式,在人的一生中,这种组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能够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于是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人格通常是不轻易变化的,因此今天的你是昨天的你,也是明天的你。一个喜欢热闹、喜欢和朋友聚在一起的人,并不是突然地某一天开始喜欢这样,而是长期以来都是如此。相应地,一个安静的人突然有一天在聚会中显得兴奋而充满激情,然后又就变回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并不能因此认定其具有外向的人格。

世事总有变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错,也不能否定人格的成长和变化。

简单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人们重点关注的生活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就拿焦虑来说,学生时代表现出来的是对考试和陌生环境的焦虑;青年期的焦虑对象则主要是工作、婚姻、未来的人生规划;到了老年阶段,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开始变成心头大事。然而,作为一个具有焦虑特质的人,一生的焦虑状态却从未发生改变。

此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比如离婚、重大疾病、失去亲人,或者移居国外、参与宗教团体等,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时候,人格的改变要比行为的变化更加深入,即使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深层次的人格特质却在实实在在地发生变化。

另外一种人格的极端变化便是精神分裂症。有人曾经比喻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就像是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队,心理上是一个指令,行为上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因此,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等原本保持一致的心理过程变得一片混乱,无迹可寻,也无计可施。

每个人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一套独特的人格系统。人格特质有许多层面,经过排列组合之后,就呈现出不同构成、不同层次的人格特点。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需要、爱好、情绪和价值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正因为这种多样性,使得长久以来许多人格心理学家都在寻找能够全面解释人格的方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到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每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都会提出一个人格结构模型。虽然产生了许多人格理论,但是都非常片面,不足以全面概括人格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The Five-Factor Model)出现,才第一次有了能够解释人格的完整框架。

“大五因素模型”共分为五个维度来分析人格,分别是责任感、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与神经质。按照英文的缩写,“大五因素模型”又被称为人格的海洋——OCEAN。OCEAN分别代表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

在开放性这一维度中,好奇、寻求变化、追求新鲜事物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用来对比循规蹈矩、顺从和不善于创造性思考等特质。具有开放性的人往往对知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社会的新观念表示赞赏,反之则喜欢固定的工作、生活模式,不太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偏爱遵循惯例生活。

责任感维度对比的是可靠、谨慎细心、自律、有能力和懒散、意志薄弱、粗心大意。具有责任感的人能够按照组织规范约束个人行为,做事可靠、有责任心,能高效地做好事情,并且令人感到满意。反之,不具有责任感的人做事效率低、自律性差、不容易克制。

外倾性用来表示爱交际或者不爱交际,喜欢娱乐还是偏爱严肃、刻板,感情丰富、热情还是含蓄、沉默、腼腆。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较高的人属于外倾性人格,这种人健谈,面部表情、语调变化和肢体动作异常丰富,具有生命活力。反之则相对安静,不追求过多的愉悦刺激,沉默寡言、呆滞。

宜人性则用热心对冷漠、信任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具有宜人性特质的个体富有同情心,容易做出利他行为,信任他人,宽容、心软、好脾气,能够为别人着想。反之,宜人性低分的个体容易多疑,对人刻薄,常常充满敌对情绪,愤世嫉俗,缺少同情心。

作为测定情绪稳定性的维度——神经质维度用烦恼对平静、自我满意对自怜、感情用事对感情淡漠。高分的个体常常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心理压力较大,过多的要求导致自寻烦恼、焦虑和冲动的行为。低分的个体则压抑、自我防卫,因为情绪的波动产生自责、自罪和非理性的想法。

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理论的基础上,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在词汇学的假设上建立起来,并且建立起条分缕析的特质维度。如今,“大五因素模型”已经逐渐被心理学界接受,并且在德国、荷兰、菲律宾等国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和所有的人格理论一样,从出生之日起,“大五因素模型”就开始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非议。由于五因素量表测量的因素来自被试的自我概念,而人的自我概念往往都是不准确的,因此,持反对意见的人主要怀疑因素分析的准确性。

应用中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涉及研究方法的重要问题便是“大五因素模型”在因素分析之后,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由于五因素模型的研究来自因素分析,因此不存在通常情况下的理论假设,这就导致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无法明确地报告,人格到底是什么东西?

此外,在心理学研究逐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于采用这一模型分析人格特征的西方国家而言,“大五因素模型”每一个维度对人格特质的具体描述并不适合所有地区。也就是说,“大五因素模型”仅仅适用于西方社会,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腼腆的瑞典人——人格中的文化因素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一个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往往具有相似的人格特质。因此人们才会常常谈论,刻板的英国人、浪漫的法国人、严谨的德国人和豪放的俄罗斯人。这些特征显现的往往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人格,而是在同一地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的共同标签。

对于处在北欧的瑞典人来说,最常见的形容词莫过于腼腆、含蓄、沉默寡言。这也使得瑞典人生性忧郁、冷淡、具有自杀倾向的传闻四起。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摆脱不了的传闻,这些传闻也从侧面凸显了各个民族独一无二的特点。

瑞典人的忧郁、含蓄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瑞典地处欧洲北部,经常不见阳光,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却短暂。当冬天降临时,阴暗的天气和寒冷的北极风逼迫人们只能躲在屋子里取暖,因此瑞典人显得缺乏热情,甚至有些抑郁。这一点,和北欧的其他国家,比如挪威、芬兰和丹麦有共同之处。

关于瑞典人具有自杀倾向,可能只是一个误传。在欧洲各国的自杀率排行中,瑞典的排名一直相当靠后,至少是在前15名之外。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关于瑞典高福利政策导致的“罪恶、裸露、酗酒和自杀”的演讲可能是这一传闻的来源之一。

瑞典人喜欢按照习惯行事,遵循严格的时间表安排生活。普通市民总是每天早晨5:30就起床,在8:30之后才开始上班,而其中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只是用来吃早餐和阅读晨报。这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保证了瑞典人不会因匆匆忙忙而忘记系安全带,也不会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当然,慢半拍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瑞典的大型公司中,如果想要开始一个新的项目,从立项、论证到投产,往往需要经过两年的时间,即使在沃尔沃这种大型的跨国企业也不例外。

在这个竞争激烈、事事追求高效的时代,这样的运作模式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愚笨。不过,这个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甘肃省大小的国家却拥有沃尔沃、爱立信这种国际顶尖的科技公司。相比当下大多数企业盲目追求数量,瑞典人更追求产品的质量,正如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当下、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生理念一样。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世界级心理学之父勒庞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揭示心理操纵的真相!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欲罢不能?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和能量……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此书将为读者解读许多怪诞行为,探秘其中的怪诞心理,“以怪制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怪癖心理学

    怪癖心理学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现场试验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剖析了那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诠释了生活的本质与真相,并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做到“见怪不怪”“以怪治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更好地驾驭学习、工作、生活。
  •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身边肯定有一类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总被人评价“这人挺好”,但其实你自己并不想这样。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却经常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心思敏感,不自觉地去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被别人讨厌……具备讨好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过得很累,明明自己也不愿意这样,但却总是下意识习惯性地去迎合对方、取悦别人。因而时常觉得自卑,甚至讨厌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包袱和社交压力。
热门推荐
  • 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12-2013

    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12-2013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衡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2012-2013);衡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2012-2013);衡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2012-2013)等。
  • 王石人生哲学课

    王石人生哲学课

    本书结合王石创业经历,深入简出地一层层“剥开”王石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王石如何一步步经营企业如何一步步迈向成功、如何一步步挑战人生的极限……希望此书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启迪,让读者能够从王石的人生智慧中获得感悟,让自己的人生也如此地绚丽多彩。
  • 暮色摘星辰

    暮色摘星辰

    (甜文,从头甜到尾,无误会,无小三)正文简介当夜倾城再次拿到影后时记者采访:“小公主,听说你每次被黑,背后都有人在帮你,你知道是谁吗?”夜倾城:“不知道,肯定是颜粉,颜粉,毕竟我长得这么美。”记者:“……”当夜倾城成为世界冠军的时候记者问:“C神,对你今天的表现你满意吗?网友留言说你今天打得特别的凶”夜倾城笑得一脸温柔:“因为我打的时候,把这个想成某些人了,我想回去打爆他们的头”记者问:“C神,可以说一下某些人是谁吗?”夜倾城冷漠道:“不能,某些人,你们受死吧。”记者:“……”
  • 魅宠0a

    魅宠0a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未老;幸得君采撷。与君共白头。那一眼的相视,注定他和她缘份的开始,生生世世,相牵相伴……已成年的他“诱骗”着还是娃娃的她,“长大后做我的娘子可好?”她天真的入了套。时过境迁,当她长发及腰,她却不再记得他。他把她逼至墙角,“反悔的人是小狗……”
  • 故事会(2018年5月上)

    故事会(2018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命川

    命川

    你我之间,朝朝灭灭,翻覆生死。明,则如蜜似糖。暗,则绝生杜死。时春未暮,偏那海棠花枝处,东君可付?
  • 快穿之逆转剧情

    快穿之逆转剧情

    将神明拉入凡尘,为守护不惜自身。本以为是一场简单的剧本穿越,打倒主角,牺牲自己拯救世界,再威风凛凛的去下一个地方,像其它的快穿世界一样。却不曾想到发生了很多的事,遇见了很多人。从一开始的莽撞到最后的果断,成长,这也许才是这些快穿世界的价值。举起枪,甘愿舍弃一切,为认为应该守护的东西而前进,即使被人说莽撞或愚笨也无妨。每一个平凡而善良的人,也许都会拥有这样的未来。书我写完了回来改的简介,这是一个充满了温暖感动和爱的故事,快穿,女主性格直爽善良,男主风格多变,1v1,爽的同时也在甜,为爱发电写书,图个愉快,请勿深究。努力塑造新颖的文,让包括我在内的人看着不疲劳。
  • 新婚百般宠:总裁老公,甜甜吻

    新婚百般宠:总裁老公,甜甜吻

    婚后,她满心疑惑。明明厌恶女人的顾总,为何总是搂她入怀,还眯眸浅笑的将她逼在墙角。*初见,她无意撞破了他的秘密,后逃之夭夭。再遇,两人在学校狭路相逢。再之后,他像天神那样,救她于一片的谩骂之中。为了替他遮羞,她成为了他内定的新娘。没有求婚,没有戒指,就连领证都是临时起意。她曾很认真的问过他,为什么会娶她?他笑着说,我看上你了。*课间,她悄悄的看了前男友一眼。结果当晚,身材伟岸的男人逼得她步步后退,并追问:“我跟他谁好看?”小女人羞答答的说,“你好看!”男人这才满意的眯了眯眼。
  •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经理,作为销售团队的管理者和带队者,工作涉及到两个方面:如何领导和激励销售团队;如何进行销售过程的管理。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应该能为销售团队提供足够的动力。销售经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会无形中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销售经理的领导方法是否足够智慧,正确的领导方法可以使销售经理不至于成为一名“救火队员”,而是“运筹帷幄”的领导者。销售经理能否为销售人员营造一个积极追求成就感的组织环境和团队氛围。销售经理有责任为每一位部下提供奋力实现目标的“舞台”。
  • 神算萌妻有点甜

    神算萌妻有点甜

    (女扮男装爽文)第一纨绔穿越现代,命带诅咒黑如包公,丑的掉渣还是学渣。能怎么办?当然是混成国民男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