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800000010

第10章 心理学学生们都在学什么?(9)

当发展亲密关系为最重要的课题时,青少年便进入了亲密对孤独的发展阶段。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的发展结果是结婚,或者是给予另一个人爱的承诺。特殊情况也时而出现,比如分享亲密感而不结婚,结了婚而没有亲密感。不能形成良好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孤独感,无法在情感关系中获得满足,甚至回避承诺。

到了成年期,依然要面对新的冲突,依然有解决不完的矛盾。比如24~65岁的成年人,组织家庭、繁衍后代、养育子女,过充实而忙碌的生活。“生育感”是一个有复杂意味的概念,在埃里克森看来,生和育含义不同,一个人没有生孩子,只要关心、教育孩子,也会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

65岁以后,人步入老年。许多人依然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也有必须克服的危机,即对过去岁月、经历的回忆,面对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觉得自己一生没有虚度,感到心满意足的人会平和地走向死亡;而不满足的人会失望、失落,想要做出改变,然而时间太少了。有的人用厌恶和轻蔑来表达这种失望,老年期的生活会变得非常悲哀。

STORY TIME

埃里克森除了是精神分析师、发展心理学家和神经病学家,还是一位心理传记学家。“心理传记学”,那是神马东西?走进STORY TIME,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吧!

埃里克森于1902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他出生之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3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位犹太儿科医生,并一直对埃里克森隐瞒他的身世。童年时期,虽然他不知道自己非父亲亲生,却隐约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继承了生父的特点,高个子、金发、蓝眼睛,在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他被看成了“异邦人”,而在同学中间,他又被看成犹太人。

青年时期,母亲将真相告诉他,不过,整个童年期的经验让他产生一种感觉:他不属于父母,并且幻想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此后,他一直被自我认同问题困扰着。一战期间,他为自己不知该忠于德国还是忠于丹麦发愁;大学期间,他在寻找人生目标时也犯了难。继父建议他去念医学院,他却想要成为艺术家。后来,埃里克森走向了精神分析的道路,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的“同一性危机”,这一点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找到端倪。

1927年,埃里克森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他受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非常小的学校担任艺术指导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弗洛伊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当时,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建议他参加培训,成为一位儿童精神分析者。埃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建议,并以每个月支付7美元的培训费参加精神分析训练。安娜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自父亲弗洛伊德,但又有所不同,安娜在诸多方面的独创性对埃里克森产生了影响。

之后,埃里克森没有继续攻读高级学位,他终生的教育经历止于大学预科毕业时从蒙台梭利学校获得的毕业文凭和从安娜·弗洛伊德那里获得的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埃里克森后来以精神分析师的身份执业,并被誉为弗洛伊德的继承人,他的经历也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精神分析师不必攻读专门的医科学校。

1929年,埃里克森和同校的一位女教师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随着纳粹势力的日益扩张,埃里克森带着全家迁居丹麦,后辗转前往美国居住在波士顿。在美国,埃里克森以开私人诊所为生,同时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任研究员。接下来的30年,他一直在美国的各所高校、研究所做研究,直到1970年从哈佛大学退休。

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儿童与社会》,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论,将人格发展的阶段从青春期延续下去,贯穿了人的一生。除此之外,埃里克森还开辟了精神分析研究的新领域——心理传记学。

他的第一本心理传记学着作是《青年路德》。这本书以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为例,将他的生命划分为八个阶段,分析他如何解决自我认同危机,并且找到解决社会、信仰问题的途径。《青年路德》这本书和弗洛伊德的着作相比,已经摆脱了泛性论的倾向,不过存在明显的化约论痕迹。

1969年,埃里克森将他对甘地的研究写成了《甘地的真理》,这本书成为心理传记学的经典之作。人们不敢想象,一位精神分析师写出来的传记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埃里克森独辟蹊径,没有像一般的传记家或甘地的研究者那样严谨地考察人物生平,而是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分析甘地一生的作为和他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贡献。

和《青年路德》一样,埃里克森依然用认同理论解释圣雄甘地的行为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埃里克森从甘地的幼年生活、与父母亲的关系以及童年经验中找到了他的非暴力思想的来源。按照埃里克森的分析,作为备受宠爱的小儿子,童年生活给甘地带来了强烈的优越感,也促使他产生了一种道德心和使命感;父亲给他上的“高尚的宽恕”课程则成为他非暴力思想、关注对手灵魂的心理根源;从母亲身上,他则学到了一种印度传统宗教的价值观。这些思想的种子在英国求学、南非非暴力实践和研究印度宗教经典的过程中发芽、成长,成为甘地领导阿赫梅达巴罢工及其绝食行动的主导思想。

甘地对世界历史固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貌似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搭不上关系。一个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心理学家为什么会关注印度的民族英雄呢?想知道埃里克森为什么会对甘地感兴趣,只能从他本身来研究了。

人们从有关埃里克森的传记、研究中发现,一生当中最困扰他的就是“私生子”问题。他活了92岁,却从来不知道生父是谁,一生处在自我认同危机当中;而且,他对母亲、妻子、同事甚至曾经奚落过他的伙伴从未做出批评或反击。在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时,他也曾遭遇心理冲突,不确定能否在精神分析这条路上走下去,然而,他从来没有批评过弗洛伊德或者安娜·弗洛伊德。可以说,本身以非暴力方式存活于世的埃里克森和甘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社会心理学——关不上的门

冬天在阶梯教室上课时,最讨厌的就是后进来的同学不会随手关门。尤其当你想要坐在前排认真听老师讲课,偏偏要一次又一次为后进教室的同学关门,真真地不耐烦,小宇宙随时准备爆发!

一开始,我会抱怨某些人的素质真差,连随手关门这么简单的小事儿都做不到,一点没有公德心。继而,推论到这类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为他人着想”的训练,行事自我,不会考虑个人行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所谓文明,是先进文化内化为人的思想和思维定势,进而外化为习惯行为的高素养、高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此断定,不关门的人肯定是未开化的人类,尽管外表上西装革履,洋腔洋话,大脑尚处于蛮荒时代。

如此追根溯源地分析其实毫无意义,而且很可能主观臆断,失之偏颇。观察几次我才发现,教室的门始终关不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教室的门一开始就是开着的,无论多少人进入教室,什么时间进入教室,没有人试图关门或者改变敞开的角度;反之,如果教室是关着门的,三两个人为一波进入教室的学生,最后一个人一定会把门关上,十来个人为一波的学生也会有人考虑关门。也就是说,好像有人给单独进门的学生下了一个指令一样,所有人都回避改变教室的门一开始的状态——开着的就让它开着了,关着的还是关上吧。这样说来,貌似不关个体文明程度的问题,反而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有关。

同类推荐
  • 交际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这使得我们少不了与他人交往。所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软技能,但它绝不等同于“善于交往”“成功”“招人喜欢”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际心理学》无疑是一本社交问题应急必备手册,内容涉及社交所需技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你的社会关系,从交朋友到找伴侣,从发表个人观点到说服他人,从学会怎样适时说话到解决日常社交冲突问题……可以说,《交际心理学》能教会你如何带着自信和勇气、充满魅力、坦然无惧地应对每一个你身处的情形,并轻松地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新工作、新朋友、新客户或新恋情。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怪诞心理学大全

    怪诞心理学大全

    当有人提起“心理学”三个字的时候,会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有些玄乎微妙并若即若离的字眼。其实,事情的真相不是如此——心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场景:你闭上双眼,伸出两手呈平行状,掌心向上摊平。然后,你被告知,你的左手放了一个铁球,右手牵着一个气球,铁球越来越重,气球越来越轻。在这样的语言引导下,你睁开眼睛后,会惊奇地发现本来持平的双手已经发生了变化——左手明显比右手低。
  • 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把专业知识搬进生活舞台,让每个人感受心理学的神奇。不管你是想通过阅读学习知识,还是想从中寻找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抑或是想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本书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学习它,把握它,运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 执著就是成功

    执著就是成功

    执著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本色。执著是一种面对艰辛困苦而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执著的人是敢于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奋斗者、拓荒者、献身者。成功最终属于在失败中坚持、在困境中思考、在挑战中执著的勇士。让我们为执著喝彩吧!为执著喝彩,就是为奋斗着的生命喝彩!
热门推荐
  • 我的脑洞是个世界

    我的脑洞是个世界

    如果有一天。语文变为魔法,数学化作斗技。文综成为了魔法的进阶,理综变做了斗技之精要。甚至连高压电塔这种东西,也被离奇的称作……法拉第战神之塔。你是否会怀疑,这世界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但事实上,出问题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苏牧自己的大脑。因为所有的错乱,全都源于……苏牧自我的妄想!我的脑洞,竟然成为了世界?
  • 刹那行年

    刹那行年

    秦锦秋遇见林嘉言,是她生命中一场最美丽的意外。林嘉言被寄养在小镇的奶奶家,秦锦秋和他青梅竹马地长大。少女初初有了懵懂情怀,他却突然离开了小镇,消失了音讯。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 天医山

    天医山

    人生在世,眨眼间不过百年,岂料一场意外招惹上了他。往后余生,他都追随她而动,永远守护她、保护她,是她最坚强的后盾。岂料一场意外令他犹豫,便永远的失去了她。
  • 欺逢对手

    欺逢对手

    你有没有遇到那样一个人?他一面嫌弃你胖,一面又往你碗里夹着红烧肉。他一面欺负着你,又一面对你百般宠溺。他总站在你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你。你笑的时候,他打击你。你哭的时候,他哄着你。你沮丧的时候,他眼底埋了明亮的太阳。你开心时,他眼底又藏了弯弯的月亮。我的纪恒曦就是这样的人。
  • 夏商野史

    夏商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技术

    技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幸福的活着

    重生之幸福的活着

    一场恶病她竟重生了,她满心欢喜的以为她预知了一切就可以改变,然而曲奇的命运能否如她的愿……后来她才知道,她可以改变很多,可是有些她始终还是无法改变……再次面对生活的种种,所有的质疑和指责她慢慢的看淡……再次回头,这一世她已无憾……
  • 草原狮王生死恋(动物传奇·危情卷)

    草原狮王生死恋(动物传奇·危情卷)

    动物与人类一样经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动物们也性格各异。它们的存在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也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动物传奇”丛书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是善良的,同时也是冷酷的,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而不是战胜大自然,才会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是一套关于人与自然的心灵健康之书。危情卷为其中一本,讲述的是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剑拔弩张相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