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500000012

第12章 隆美尔之死

引子

1941年11月18日凌晨,北非利比亚,德军贝达利托里司令部里突然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枪声。一支英军突击队,冲进了这座两层楼的房子里,架着冲锋枪一阵扫射。这支突击队在几个月前,从海上秘密登陆,摸清了这幢房子就是德军北非装甲兵团的指挥部。而他们突袭的目标就是德军北非军团总司令隆美尔。

当英军突击队偷袭贝达利托里司令部的时候,隆美尔碰巧不在司令部里。由于飞机故障,隆美尔被滞留在了雅典。有“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擅长是声东击西的,战术狡诈,行踪诡秘,盟军精心筹划的猎狐行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所以当1944年10月14日,从德国传出隆美尔的死讯的时候,盟军将领们当时还一度认为这就是“沙漠之狐”又一次故弄玄虚的诡计。那么在拼命厮杀的战场上都能够死里逃生的隆美尔,怎么会突然间死了呢?

说法一:暴病而亡

一致命的空袭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的妻子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共同发表了一则讣告,称隆美尔于“1944年7月17日身受重伤之后,不期暴卒,享年53岁”。从这则讣告上来看,隆美尔是病死的,而且病因直指7月17日所受的那次重伤。1944年,7月17日下午,法国利瓦特诺,德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正乘坐汽车从第一党卫装甲军的驻地返回自己的驻地。

6月6日以后,其实盟军已经在法国登陆了,这个时候隆美尔到西部前线去视察,在回来的途中,回到他指挥部的途中,不巧就碰到两架英国烈焰式飞机的袭击。

——顾云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英国飞机朝着隆美尔的汽车俯冲过来,一阵猛烈扫射。汽车冲向路边,撞到公路另一边的树上,车里的人都被抛到路上。等到人们发现隆美尔时,他已经失去了知觉,头骨凹陷,满身是血。隆美尔被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

受伤的情况,应该是很严重的。因为他的颅骨里面产生了碎片,假如碰得不巧的话,连生命可能都有危险。

——郑寅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身上的伤很多,因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负过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因为他在北非的作战,对他身体的损害就更大一点,所以说伤痛是很多的。所以这样的一个袭击以后,一般都会认为他会挺不下去。

——顾云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虽然,袭击隆美尔的英军飞机并不知道他们击中的正是他们急于除之而后快的敌人,但是到了7月底,盟军发现一向身先士卒的隆美尔并没有出现在西线的战场上。于是,英国人率先对外宣布,这个矮小身材,有着狐狸般狡诈诡秘微笑的隆美尔在西线战斗中受伤,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然而,8月1日晚上,德军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记者招待会,记者们发现隆美尔元帅赫然在列。他面带讥讽地对记者说:“英国人已经把我勾销了,自从我跟他们接触以来,他们宣布我死的消息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我却一直活着,我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死的。”原来,就在送到医院的第二天,隆美尔奇迹般地恢复了知觉。

这次,隆美尔还是非常幸运的。受了重伤,非但不是致命的,而且对他后面的活动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他还是能够指挥战争的。

——郑寅达

7月23日,隆美尔的病情基本稳定后,就被转往条件更好的巴黎郊外的勒瓦西内医院静养。隆美尔时刻惦记着西线的战事,更迫切地想要见到希特勒,跟他讨论一下德国将来的命运。

盟军登陆以后势不可挡,而德国方面的后勤供应是很差的。在整个的防御方面,德军的协调,与盟军相比,我觉得是差了很多,他(隆美尔)的锐气,实际上已经是丧失了。

——顾云深

隆美尔的身体在医生的治疗下逐渐恢复,医生认为隆美尔头部的碎骨对生命并无大碍,于是,在8月8日,把他送回了故乡德国。可是,自诩“不会轻而易举地死去”的隆美尔就在回家两个月后,在出行途中死于脑中风,这难道是病情突然恶化了吗?

虽说,头部的碎骨有可能造成脑中风,但是根据医生的诊断,碎骨并不危及生命,更何况隆美尔有医护人员陪侍照料,也没有任何医疗记录显示隆美尔有脑中风的症状。仔细分析就会觉得这场突然的脑中风的确是来得有点诡异。只是,在1944年的德国,隆美尔去世的消息,就犹如大海的巨浪当中落下的一颗小水滴,德国战局的日益恶化没有留给人们足够的时间,来关注深藏在隆美尔死亡背后的那些隐秘。

隆美尔死亡的消息,让他的宿敌英军统帅蒙哥马利松了口气,虽然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开始,已经扭转了欧洲战局,但是隆美尔不啻为一个十分棘手的敌人,凭他卓绝的军事才能,盟军在西线的战斗肯定会打得相当艰苦。因此,从北非到法国,盟军一直筹划除掉隆美尔。

说法二:英军暗杀

二、绝密的计划

在英国军事历史作家戴维·欧文所撰写的隆美尔传记《狐狸的踪迹》中写到,1944年,英国特种空军上尉雷蒙德·李带着几名士兵,趁着夜色秘密跳伞,在法国沙特尔市附近安全着陆。这支特种兵的任务就是在盟军登陆前,把隆美尔除掉。戴维·欧文是英国皇家海军司令的儿子,他的大量资料来源于军方的机密档案。

他成为德国军队里面的一种象征,会作战的一种象征。为什么蒙哥马利要设计绑架隆美尔,或者暗杀隆美尔,因为这对帝国军队的士气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顾云深

一连好几个月,这支英国特种空军都在寻找隆美尔的秘密司令部。在北非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暗杀后,隆美尔的行踪更加隐秘。在5月的时候,就有各种报告说,隆美尔的秘密司令部设在加隆。也有人说,隆美尔住在罗什富科侯爵的城堡里。可是,英军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而登陆已经刻不容缓了。

1944年6月6日早上6点30分,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开始了。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历时两个月,终于成功建立了滩头堡。而在被称为D-day的6月6日,隆美尔却不在战场上。

后来,隆美尔的传记作者雷米曾说,隆美尔一生悲剧的根源是三个不在场:第一,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前线;第二,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为妻子庆祝生日;而第三个不在场,则给他带来了致命的危机。

当隆美尔回到战场上,为时已晚。在他试图奋力反击,和登陆的盟军殊死交战之时,英军特种部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隆美尔的司令部就在拉罗什—基场的城堡里。

伦敦郊外的英国特种空军司令部里,军官们仔细查看了城堡的航空照片和地图。麦克利奥德准将发布了第32号行动命令。

这个行动计划的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击毙陆军元帅隆美尔,包括他这个陆军部里的一些高级军官,或者把他们绑架到英国。但实际上,它就是隆美尔的一个死亡命令,我们知道,把隆美尔绑架到英国,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莉,国防大学教授

那么,英军的计划是否顺利实施了呢?为了查明隆美尔的真正死因,戴维·欧文查阅了大量英德双方的机密档案,还获得了隆美尔夫人露西的首肯,调阅隆美尔两千多封家书。最后查证,虽然32号行动做了周密的部署,最后还是功败垂成。

由于天气的问题,绑架和暗杀隆美尔的计划,都没有实现。

——顾云深

1945年1月,东线苏军也发起了连续进攻。4月25日,苏美两军在易北河会师,第三帝国大势已去。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的地下室自杀身亡,持续了12年的第三帝国时代在1945年5月的凄凉暮色中结束了黑暗的历史。当人们翻检**的档案时,却发现关于隆美尔死亡的新的疑点。

三、预定的葬礼

1944年10月16日,也就是隆美尔死后的第三天,希特勒专程给隆美尔夫人露西发来电报:“您丈夫的逝世给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与他在北非的英勇战绩一样,都将永垂不朽!”接着,希特勒下令为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极尽哀荣。然而,在乌尔姆武装卫戍部队的档案里有这样一条记录。

在10月13日,也就是隆美尔死亡的前一天,部队接到一个命令,要求指派一名军官到火车站去,迎接一列从柏林开来的快车,而这个任务,就是从这列快车上面,卸下一个巨大的花圈。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巨大的花圈,实际上就出现在隆美尔的葬礼上。隆美尔旧时的一个同事,叫布格道夫,这个将军他实际上还在进行着一个葬礼准备计划的一个安排,而后来关于隆美尔葬礼的一系列事宜,都是按照这个计划来进行的,但是,时间和日期,都是后来填上去的。

——李莉

隆美尔去世是在10月14日,为什么去世前一天,他的葬礼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呢?正当人们质疑隆美尔的真正死因的时候,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一改自己在讣告中的说法,称隆美尔是自杀的。一名第三帝国全民偶像级的陆军元帅,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呢?

说法三:被逼自尽

1944年10月14日下午,隆美尔在两名军官的陪同下,手执元帅杖,一身戎装,走出私家别墅,上了一辆汽车,绝尘而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跟在隆美尔身边的两名军官,正是隆美尔的旧同事,时任陆军人事部长的布格道夫将军和陆军人事部副部长迈塞尔。

这天中午,布格道夫和迈塞尔来到隆美尔家,和隆美尔在书房里密谈了几分钟后,隆美尔神色凝重地走出书房,对妻子和儿子说:“十五分钟之内我必须死去。”

1944年8月,正当隆美尔在巴黎通过记者,向英国人宣布自己“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死去”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此时,希特勒正坐在东普鲁士的地下室里,看着一份盖世太保送来的秘密文件。这份文件是盖世太保调查“7.20暗杀希特勒行动”的报告,报告称根据搜集到的证据和其他行动人员的口供,隆美尔元帅涉嫌此案,有叛国谋反的嫌疑。

2008年12月25日,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由好莱坞红星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目标希特勒》隆重上映。这部电影就是围绕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希特勒事件展开的。其实早在1955年,德国就以这个题材拍摄过一部黑白电影。1990年的美国,2004年的德国也拍摄了同一题材影片。电影界对这个题材如此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背后,还隐藏着这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刺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几个小时后,下午6点28分,德意志广播电台中断了正常节目,播出了一则消息,希特勒遭到暗杀,但是除了轻度烧伤和撞伤外,元首安然无恙。

午夜过后,希特勒亲自发表广播演说。当希特勒用狂怒得有些颤抖的声音发誓,要把所有涉嫌人员置于死地时,隆美尔正因空袭受伤躺在医院里,他无法正面应对希特勒的质疑。这就是隆美尔的传记作者雷米所说的造成隆美尔一生悲剧的第三个不在场,而这一不在场将给隆美尔以毁灭性的打击。

四、陷阱里的“狐狸”

1943年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惨败后,第三帝国便在毁灭的道路上迅速下滑。不愿与第三帝国一起走进坟墓的军官们的密谋活动再次活跃起来。他们试图通过暗杀希特勒,向盟军投降求和,以保存德意志民族复兴的希望。然而要彻底铲除希特勒,必须得到握有重兵的前线高级将领的支持。

以前谁也不敢去拉拢隆美尔参加反抗希特勒的集团,因为他是处于上升的一个,而且他同希特勒的私人关系还算可以的。到了后期,隆美尔同希特勒发生了分歧。因此,密谋分子,要去拉拢隆美尔,就有可能性了。

——郑寅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希特勒来讲,我觉得他到后期,近乎于疯狂的,所以哪怕是把整个德国毁掉,也在所不惜。这场战争,还是要打下去的,但是从隆美尔这个角度上,从整个战场上判断来讲,他认为德国要再这样打下去,恐怕要获胜是很困难的。那么如果说和盟军有所接触的话,那么也许在西部,可以停止战争,然后可以来进行一些和平谈判。

——顾云深

1943年6月初,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把一个名叫霍法克的中校带到了隆美尔面前。作为激进的反希特勒军官,霍法克中校在初次的商谈中小心翼翼地试探隆美尔的底线。7月9日,霍法克中校再次来到司令部,和隆美尔单独谈了半个小时,谁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向隆美尔透露暗杀希特勒的计划。

按照霍法克后来的招供,是隆美尔跟他讲,告诉柏林的人,我会支持他们的。那么霍法克听了这个话以后,就认为隆美尔愿意参加,他也听懂了。

——郑寅达

但是就在这一天散步时,隆美尔还对斯派达尔说:“我不久就去晋见元首,请求他允许我和蒙哥马利陆军元帅会面。我相信蒙哥马利不会因我俩是老对手而不接见我。然后我要劝告他在英国进行鼓动宣传,让他们和我们联合起来反对俄国。”

戴维·欧文分析,从隆美尔当天与斯派达尔的谈话看,隆美尔对暗杀一事并不知情,作为一个忠诚于元首的军官,他还对劝服希特勒投降抱有幻想。

“7·20事件”后,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疯狂地搜捕嫌疑人,爆炸发生前将皮包留在会议室,自己先行离开的施道芬伯格上校立即遭到逮捕,由此牵连出了一连串德军高级将领的涉嫌名单,其中也包括了施道芬伯格的表兄弟霍法克中校。霍法克供出了隆美尔和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将军。9月,斯派达尔被解职,返回柏林,立即遭到了盖世太保的审讯。

9月3日,希特勒以健康为由,解除了隆美尔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甚至在他私家别墅附近都有盖世太保神秘的身影,隆美尔已经感到危机重重。

五、缺席的审判

1944年10月4日,陆军荣誉法庭专门开庭,为斯派达尔和隆美尔涉嫌参与“7.20暗杀希特勒”事件,听取证词。法庭上,斯派达尔并没有出席,隆美尔更是毫不知情。盖世太保的头目亲自宣读了起诉书,陈述了霍法克中校的供词。法庭上,五个法官里,有三个是隆美尔曾经得罪过的,没有人为他申辩。

有关隆美尔的调查材料正源源不断地从盖世太保和人民法庭那里送到希特勒的手中。10月12日,希特勒在军事会议后,口授了一封信,命人连同审讯报告一起秘密交给隆美尔,向他指明两条路:一是上庭受审,二是自杀,帝国会以自然死亡处理。希特勒深信隆美尔会选择自杀,这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是一个勇猛作战的一个猛将,他的威信是蛮高的,假如连他也被送上法庭,然后被绞死的话,那对德军的士气打击太大了。

——顾云深

希特勒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了,因为像隆美尔这样一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国内外又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人,假如他也卷入了反希特勒的密谋,那只能证明希特勒本身出问题了。

——郑寅达

1944年10月14日下午,隆美尔吻别了妻子,挥别了儿子,和布格道夫将军一起坐进了汽车后座,几分钟后,一剂特制的毒药结束了隆美尔的一生。

隆美尔死了,从希特勒的屠刀下幸免于难的斯派达尔著书立说,把隆美尔塑造成了反希特勒的斗士。他的编造赢得了英美两国的一致认同,他们当然希望这个让他们在非洲战场上吃尽苦头的对手,变成反希特勒的英雄。在二战的历史上,很少有将领像隆美尔一样,生前身后都受到敌对双方同样的尊崇。他们高度评价隆美尔,不仅是肯定他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看似狡诈的沙漠之狐,一生却沦为了一颗被人任意摆布的棋子。那么,一颗棋子,在一盘注定满盘皆输的棋局当中,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为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1955年完成的作品,刻画了美国历史上八位勇敢的参议员的形象,讲述了他们在面对党内同事和选民压力时,依然勇敢坚守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的事迹。
  •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图说世界名人: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介绍了,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卓越员工必备的18种精神

    卓越员工必备的18种精神

    一流的企业源于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员工,来自其一流的精神状态;而一流的精神状态,则来自于持续地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的精神,员工的精神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里,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有高有低,有好有差。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的容量不是由那块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所以,只有你把那些短块的木板加长,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企业也一样,因此,培育打造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员工队伍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 A Dissertation on the Poor Laws

    A Dissertation on the Poor Law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爷腹黑:毒妃闹翻天

    王爷腹黑:毒妃闹翻天

    于薄笙重生到古代后,想着的就是,如何能够让自己快活的过着!所以对于嫁给一个傻子王爷,她还是很满意的,等这傻子死了,钱不都是她的,可是!怎么回事……这人和世人传闻的,差别也太大了点!管她掉进了哪个看不懂的圈子里,既然她的人,总要保护着不是,谁敢欺负一下,让你后悔在这个世上投胎!苍月墨,牧风国的九王爷,世人眼中的傻子王爷,一个地地道道的腹黑,在见到他媳妇后,他多年的心,骚动了!卖萌算什么?只要留得住娘子,他可男可女可人妖!
  • 呱唧的文字vlog

    呱唧的文字vlog

    记录日常,不定时更新,学生党作家,请多多担待。想象力丰富,成绩一般,可以在评论里问,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稍微情绪化,言辞不当之处请指出。一起成为更优秀的人,奔向美好未来和良人。
  •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本书包括脚底的茧、幸福是劳动,劳动最光荣、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等经典故事。
  • 宠妃有泪

    宠妃有泪

    他不是皇帝时,他曾经信誓旦旦地对丑陋的容颜说:“我接受你光怪陆离的灵魂,美中不足的容颜,接受你的愿得一心人,就是不接受你喜欢我却远离我的烂借口。如果,你有所不安是因为你自己的容貌,我可以和你保证,我林子轩这辈子,只对你一人好,誓不负卿。”他初登皇位时,他对她说:”给我时间,有合适的人选时,我会为你,放弃天下。到时,真正许你一心人!“当她为她入宫后,他亲自逼她打掉了腹中骨肉,而她,一饮而尽。愿得一心人的她,在穿越古代的世界里,一朝成为帝王宠妃,又如何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心愿呢?他们的情感纠葛,要何去何从?
  • 本宫天下第一

    本宫天下第一

    她被迫出嫁,做了那至尊的皇后。成亲当夜,他说:“你休想得到朕一点宠爱。”她笑道:“皇上算个什么东西,宠爱更加一文不值,臣妾只要权力。”与太后斗,其乐无穷。与宫妃斗,津津有味。与亲妹斗,不屑一顾。嘴炮又毒舌,怼遍天下谁不怕。谁都想不到皇后娘娘还有脸两幅面孔,遇见桓将军红脸低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