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300000017

第17章 名家风范(3)

《实践理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突出人的主体性问题,强调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回答人们的生活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认为如果真正能做到有道德,人们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即使生命结束,也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

康德的哲学主张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人们在构造现实世界,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狄德罗有哪些哲学主张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既有形而上学的因素,又有辩证法的影子。

1749年,狄德罗发表《论盲人书简》一书,充分表述了无神论思想。狄德罗不以触觉为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准则,而是深入到了理论思维的领域,把世界假设为一个大系统,假设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与物质。物质本身能够自行运动,不需要其他力量参与,同时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在狄德罗的自然观中,含有转化的观念,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把一切变化归结为“纯粹数量增长”,认为由元素组合的事物,通过嬗变而彼此交替,能形成循环的局面。在认识论方面,狄德罗强调感觉论,认为出现在理智之中的,必然首先导源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起源上反驳先验论,以及纯属思辨性质的形而上学。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是过渡性的唯物主义。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启蒙时代的基本精神,被恩格斯称为“为了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整个生命”的伟大哲学人。

费尔巴哈有哪些哲学思想

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所接受。

费尔巴哈在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新申诉了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是自身的思考对象,而宗教是一种对无限的认识。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可以理解为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他主张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

费尔巴哈研究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或者作为“一种大爱的形式存在”,都是为了适应人类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他分析了宗教的虚伪和神学的本质,人如果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对于真理的研究,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献祭,导致迷信的结果。

论及哲学方面时,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了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它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人们不能改变的,也是无法操控的。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他始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费尔巴哈思想在哲学中是属于德国古典主义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他的人本学哲学是唯物主义史上的小高峰,主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把人的本质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这种思想在德国的古典唯物主义思想中具有进步性。

叔本华为何如此痛苦

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自体之间的区分,认为自体可以通过直观被认识,并将其确定为意志。叔本华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他的悲观主义在后世得到了广泛认同,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痛苦”。

悲观主义是一种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善和正义毫无意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认为“生存意志”必然给人带来痛苦,不幸是人生的普遍法则,悲观是人的本质,善是消极的,恶是积极的,“生存意志”使一切丧失所有价值,人生如梦,自杀是求生意志的表现。

叔本华认为活在世上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没有其他目的可言。生活的每一处痛苦都源于生活本身的需要,不幸具有必然性,所谓的幸福与满足,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这种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叔本华建议在任何不幸与烦恼中,最好的安慰,莫过于想及他人的境遇更不如自身,虽然这一点看似幸灾乐祸,但是能让自己短暂摆脱痛苦。另外,悲观主义也有积极的一面,周围的环境让自身觉得很苦楚,一旦欲望得到了满足,人就会失去了斗志,失去了生活的精神理念。所以活着的痛苦不是让人们更加压抑,而是在逆境中生长,是催促人们上进的力量。

叔本华的思想贡献在于他从生活的阴暗之处看到光明,他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哲学,把人们的思维引领向了哲学的新大陆,活着虽然痛苦,但是有目标就不会没有乐趣。

尼采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的哲学家,他对于宗教、道德和哲学领域提出了很多见解和意见,他的思想主张直接影响了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批判西方现代社会,从文学中继而研究哲学,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是一种声称要使个人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

尼采是一位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是冷静的、精确的、有逻辑性的,而强力意志是激情的、充满欲望的、有争斗性的。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生命一样,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尼采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提出他的超人哲学,他的梦想是改善人,造就新的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

尼采认为,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超人的人生目的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尼采哲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人生,给生命的意义进行解释,生命与人生是第一性的,而哲学的根本是关注人生,不是关注政治和学术。

马克思亲密战友是谁

恩格斯,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哲学家、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领袖。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少年时,他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7年,他的父亲坚持让他辍学经商。一年后,他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就职。当时的德国正面临着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当时的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自己主动参加青年德意志运动。1839年春,在该组织的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上发表《乌培河谷来信》,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1842年,22岁的恩格斯与女工玛丽同居,但他一直没有办理结婚手续,因为他在自己的《家庭、婚姻与私有制》中曾经说:“结婚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由于他反对婚姻制度,所以终身未步入婚姻的殿堂。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巴黎见到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两人一见如故,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颇深。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27日,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伊斯特勃恩海滨的大海中。

被誉为结构主义之父的是谁

1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结构主义的鼻祖、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代表性着作《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成为20世纪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很具有时代性,通过对语言系统的阐释,提供了一个新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也就是结构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世界由各种关系构成,而不是由单独的事物构成,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情境里,某种物质因素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它的真正意义是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存在关系,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存在意义都是由关系决定的。如果对整体有所认识,必须由整体出发,切分出关系要素,并且强调这些要素是彼此联系的,并存在密切的关系。

索绪尔的思想是结构主义的重要来源,虽然没有创建完整的结构主义系统理论,但已经成为结构主义的萌芽思想。结构主义的另一个来源是1912年形成于德国的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学派,这与《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形成几乎同时出现。索绪尔的语言思想的产生,对同时代的学术思想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谁

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始祖。他生于法国南部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家庭。他自幼身体孱弱,却勤奋好学,智力超群。1814年,16岁的孔德考上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孔德在学校重点攻读数学和工程学,阅读了大量自然科学和启蒙思想家的着作。后来他结识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此后,他构建了自己的实证哲学,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标志实证主义哲学的建立。后期的着作有《实证哲学概论》《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

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传统。认为事实必须透过观察或感觉去经验,才能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没有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并非天生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体会和认识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曾经致力于工人运动中,在工人中间宣传科学教育和实证哲学。他虽然同情工人的处境,但反对工人采取暴力斗争,极力主张阶级调和,以及推行改良主义。晚年的孔德沉浸在狂热的宗教情感和宗教活动中,并创立了人道教,致力于宣传人道主义。

谁是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

马赫是19世纪末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哲学家。他曾在布拉格大学、格拉茨大学担任过数学和物理学教授。马赫在自然科学方面涉猎广泛,在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他的哲学观点主要阐述在《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感觉的分析》《认识和谬误》等着作中。

虽然马赫本人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哲学家,但后人仍然称他是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马赫在自然科学方法论、认识心理学等方面有所研究,而这正是实证主义的特点。但是,他比起早期实证主义者更加立场明确,在反形而上学上更为彻底,根本不承认经验之外有实在,他的哲学观点是要素一元论,他的经验批判和彻底的感觉论,使得他否认原子的实在性。因此,作为物理学家的马赫,在哲学和物理学思想上充满矛盾。

马赫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进行批判,对惯性重新理解,这些成就都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作用,成为爱因斯坦写出引力场方程的重要依据。后来爱因斯坦把马赫的物理学理论称为“马赫原理”。马赫的科学认识论曾在自然科学家中产生过强烈反响,除了爱因斯坦之外,布里奇曼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等物理学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仁学

    仁学

    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全书共50篇。该书以佛教哲学为理论框架,糅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学术,欲将宗教、哲学、科学融为一炉,以“冲决罗网”为号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维新派、革命派群体中影响巨大,时人曾誉其为“维新运动的圣经”。本书主要内容为抨击封建社会宣扬三纲五常的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平等与民主观念;主张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旧思想、旧传统的批判,是为宣扬维新变法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做准备;而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提倡,反过来更加深化了对君主专制以及纲常名教的批判。本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原典著作,也是古今解说繁复。简介各异的著作。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人的心性及修养这一基本视角,尽可能的多参考有关学说以为之诠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亚久远编委会以及总编所提出的编写意图和体例要求,先由主编刘振佳坐车总体编著框架结构,然后又张言昌承担《大学》一书的诠释,由唐艳承担《中庸》一书的诠释,最后由刘振佳负责统稿。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左手爱情,右手婚姻

    左手爱情,右手婚姻

    因为前男友的背叛,我算计了付子溪,再次相遇,我笑颜如花:你需不需要一个老婆?他说,顾伽,我不爱你。我笑了:付先生,爱是虚伪物品。不如我们以财为赌,以名为注,从此纠缠一生,不死不休,如何?
  • 反派男神要翻身

    反派男神要翻身

    (1v1,宠文)姬羽:反派boss不都是腹黑,狠辣,阴晴不定的吗??为什么本座遇到的反派腹黑有阴晴不定有,狠辣也有,但为什么还多了撩人这个技能→_→银衍:……或许是看主人太美了!!#姬羽:反派boss快走开,别挡本座虐渣。##银衍:老大加油,快把主人撩回家。# 【新人新书,不喜勿喷!谢谢!】
  •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激励足以供孩子享用一生,它是成功教育的灵魂。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充分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了父母的激励,孩子将不畏艰险,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最终摘取丰硕的果实,迈入成功的殿堂。
  • 权妃策

    权妃策

    元年宫廷选秀,从六品翰林院修撰长女张拂莘,册为宝林以充内庭。家世,美貌,才华,都不是她的优势,唯有以谋略在后宫中突出重围血路,从明哲保身到运筹帷幄,从春意盎然到白雪皑皑。写实向剧情,权谋为主,言情为辅,抽茧剥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鸟晨歌

    青鸟晨歌

    世上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很短暂,自然与人的融合同样短暂。5分钟后,它不再响应,牢牢紧贴树干不动,似听出或看出我非同类。为安全计,它完全化身树的一部分。如此做法,属自保习性,往往在天敌眼前蒙混过关。我叫啊叫啊,叫了很久。同样,它把自己当成树也当了很久。最后我看看表,已过两小时,实在挺不住,举相机迈前一步。一直背对我的它像脑后长了眼睛一样,马上振翅起飞,落在10米外的小树上一动不动。只有10步远,还过去吗?它明摆着想引诱我再过去,用它那一动不动的魔法跟我再耗两小时。这才明白它真用心,它鸣叫并非表达愉悦情绪,而是向伴侣报警并兼有吸引我注意力的作用。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中篇小说卷)》选取1997年中篇小说7篇,包括王小波、池莉、阎连科、刘恒、叶弥、叶广芩等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高水平。
  • 我在夜里是无敌的

    我在夜里是无敌的

    夜无敌惊讶的发现,自己一到夜里,就是无敌的。
  • 沉香令

    沉香令

    每天种田的师父们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江湖上恶名昭著的魔头自己莫名其妙成了个小魔头,还被各式人士暗中追杀,幸好出门捡了个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实则切开全是黑的护身符。自己喜欢他的时候他要把自己推远,自己走远了又要来撩拨自己,到底是想怎样。精分男主:我认真起来自己的醋都吃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