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500000022

第22章 洗刷名誉(3)

从这些日本历史故事中可以总结出两个主题:一个是错误那一方报复正确那一方;另一个是只要受辱就必须报复,即便侮辱自己的是主君。在日本文学作品中,这两个主题经常出现,故事情节也很多。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当代日本人的自传、小说和报道,我们就会很清楚地发现,尽管他们在传统思想里非常喜欢报复,但在现实生活中则和西方国家一样很少有报复行为,甚至更少。这并不意味日本人的名誉观念日趋淡薄,而是意味着对失败和侮辱的反应由进攻性越来越趋向于自卫性。他们对耻辱仍然很重视,但已更多地趋向以自我心理麻痹来代替挑起不必要的斗争。在明治维新之前,缺少法律制约的日本人更倾向于直接报复。到了近代,随着法律、秩序以及处理相互经济依赖的难度增大,因而转向了背地里进行报复,或者把它直接放在自己心里。一些人开始玩弄计谋报复自己的仇人,并让对方毫无察觉,事后他也绝不会承认。这有点像老故事中,主人把粪便暗藏在食物里,用藏有粪便的美食招待客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客人毫不知情,并暗中报复一下。今天,就连这种背地里的报复也变少了,更多的是把矛头转向自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它当做鞭策,激励自己做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另一种是让它慢慢侵蚀自己的心灵。

日本人对失败、受辱和排斥很敏感,从而很容易埋怨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日本的小说一直在描写有教养的日本人一会儿很忧郁一会儿又很愤怒。这些小说的主人公厌倦一切,厌倦生活,厌倦家庭,厌倦城市,厌倦国家。他们的厌倦并不是因为未达到自己伟大的理想,与伟大的理想目标相比,一切努力都是很渺小的。他们的厌倦也不是来自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日本人一旦有了要追求伟大使命的目标,厌倦情绪就会慢慢消失,无论这个目标有多遥远,厌倦情绪都会彻底地消失。日本人这种特有的厌倦,是一种对感伤太敏感的民族的病态心理。他们把害怕被排斥的这种恐惧会深入内心,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与我们熟悉的俄国小说中的厌倦心理状态相比,日本小说有所不同。在俄国小说中,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是小说主人公一切苦闷体验的基础。乔治·桑塞姆爵士曾说过,日本人缺乏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感。他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分析日本人产生厌倦心理的根源,而是为了表达日本人对人生的一般态度,以及他们的哲学是怎样形成的。当然,这种与西方基本观念的对立已经远远超出此处所指的特殊事例,但这和日本人无处不在的忧郁症却有着特殊关系。日本和俄国都喜欢在小说中描写厌倦情绪,这和美国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小说一般不写这种题材,而是把书中人物的不幸归咎于性格缺陷或社会的残酷,很少描写纯粹的厌倦情绪。个人与环境不协调总会有一个原因,作者让读者从道义上责备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或社会秩序中存在的弊端。日本也有无产者小说,谴责城市中令人绝望的经济状况或者渔船上的恐怖事件。但是,正如一位作家说的,日本的小说暴露出这样一种社会,小说人物生活在其中,情绪爆发时就像有毒的气体在四处飘散。小说的主人公或作者都认为没有必要去分析周围的环境或主人公的经历,用以弄清阴云从何而来。这种情绪来去自由,人们都很容易受到伤害。古代英雄喜欢向敌人发动攻击,现在的日本人则把这种攻击转向内在。在他们看来,自我忧郁没有明确的原因。虽然他们也会找些事情当做原因,但这些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多也不过是一种象征而已。

现代日本人对自身采取的最极端的攻击行为就是自杀。按照他们的信仰,最适当的方法就是自杀,可以洗刷污名并使后人记得他们。而美国人则谴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只是一种自我毁灭,是屈服于绝望的懦弱表现。日本人则敬重自杀,认为它是一种光荣而有意义的行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为了自己的名声,自杀是最荣耀的行为。那些在年底还不了债的人,为了对某种不幸事故负责而引咎自杀的官员,相爱没有结果而双双殉情的恋人,以死相逼抗议政府未对中国进行战争的“爱国分子”等等,都像考试失利的学生或不愿被俘虏的士兵一样,把最后一击对准自身。有些日本权威人士说,这种自杀倾向在日本是新出现的,我们很难判断这种说法的确实性,但是统计表明,近年来观察者高估了自杀的频率。19世纪的丹麦和**统治前的德国的自杀人数,比日本的任何时代都要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人喜欢自杀,就像美国人喜欢罪恶一样,两者都以此获得同样的乐趣。只不过与杀人相比,他们更愿意把这种乐趣建立在自杀上。借用培根的话来说,他们把自杀看作最喜欢的“刺激性事件”。议论自杀迎合了日本人的那种满足感,而其他话题却起不到这种作用。

对比近代日本与封建时期历史故事中的自杀事件,前者更加趋向自虐性。在那些历史故事中,武士为了免受死刑的侮辱,面对朝廷下达的死亡命令时,宁愿选择自杀,就像西方士兵宁愿被枪杀,也不想上绞刑架或者落入敌军之手遭受酷刑一样。武士允许切腹,好比一名普鲁士军官如果名誉扫地,他想秘密自杀,有时也会被批准一样。普鲁士军官犯了罪,他知道除了死之外,无法挽救名誉,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就会在他卧室的桌上放一瓶威士忌和一把手枪。日本武士也是一样,死是必然的,只不过可以选择死的方法,而近代日本人的自杀则是主动选择死亡。人们很少选择残害报复别人,而是把暴力转向自己。在封建时代,自杀行为最终是为了表明某人的勇敢和决绝,而如今的自杀则转变为主动选择毁灭自我。在最近四五十年间,如果日本人觉得“世界混乱”,或者“方程式两边”不相等、不平衡,或者需要用“晨浴”洗净污秽的时候,他们愈发倾向于毁灭自己,而不是害死别人。

在日本的封建时代,人们往往把自杀作为最后一步棋,以争取决定性的胜利,现代也如此,而且更将自杀当成最后一张王牌。德川时代有个故事很著名,说的是幕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顾命大臣,担任将军的监护人,他曾经不顾其他重臣和幕府决策人的劝阻,当众抽刀袒腹,准备切腹自杀。这种威胁手段十分奏效,他推荐的人选最终继承了将军之位。他的自杀行动没有成功,但是已经达到了目的。用西方的话来说,这位顾命大臣是用“切腹”威胁反对派。在现代,这种带有抗议性的自杀行为已经不是谈判手段,而是变成为某种主义殉身,自杀殉道之所以出现,多半是因为提出的主张未被当局采纳,或者是抗议当权者签订某种协议(如伦敦海军裁军条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青史留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实在在的自杀成功,才能影响舆论导向。那种虚张声势,摆摆样子进行威胁的,是不可能奏效的。

日本人在“名誉道义”遭受威胁时,会把攻击的目标指向自我,这种倾向虽然正在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使用自杀这种极端手段。有时自我摧残也可能表现为沮丧消沉,或是在日本知识分子中流行的那种十分典型的厌世情绪。这种情绪之所以在知识分子阶层无限蔓延,具有广泛的社会学原因。日本知识分子的过剩,使他们在等级制度中的地位显得很不稳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得偿所愿,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府怀疑他们散布“危险思想”,这使他们愈发地感觉受伤。日本知识分子往往把自我抑郁归咎于西化所造成的混乱,但这种说法并不靠谱。日本人的情绪波动,典型表现为从强烈的献身精神急转为极端的厌世情绪。很多知识分子都曾遭遇过这种心理转变,这是日本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精神因素。20世纪30年代中期,许多日本知识分子采用传统方式摆脱这种厌世情绪。他们将国家主义作为人生目标,再次把矛头从自我内心转向外敌。对外发动极端主义的侵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摆脱了恶劣的心态和情绪,甚至能感觉到有一股内在的巨大能量正源源不断地产生。他们觉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却相信能用这种办法征服一个民族。

同类推荐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阐发“桂学”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与文脉精神,辨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学科性质、特征与定位及其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民族文化等关系,确立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学理依据,夯实桂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桂学学科发展及其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文献资源与理论支撑。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热门推荐
  • 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狐儿眼

    狐儿眼

    很多人都不晓得我曾经是个哑巴,因为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绝不会让任何人听出我曾经口不能言。但我的的确确曾是个哑巴,在我十六岁之前。自出生时起,我就因先天的疾病导致声带失效,虽然耳朵能听,但口不能言。十六岁后,一场突然而来的变故令我突然间能说话了,至今都没人能说出原因,唯有姥姥,她必然知道些什么,毕竟,若不是因为她,我不可能去槐莽村,也完全不可能见到那种被称作“狐二爷”的动物。
  •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三)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三)

    看到这些淳朴的村民,只因为自己这一点小小的恩惠,就把自己当成再生父母、救命恩人一样崇拜,羊力大仙心里忽然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春风化雨在中原之人眼里,出得塞外,便尽是苦寒之地。只是,这些享尽中原锦绣繁华的唐人并不知道,出塞之后,入北疆、近天山南麓,在这样离长安有八干九百多里之遥的地方,还有一处极度繁华的绿洲之国。此国名车迟,处在塞外少见的一处绿洲盆地,水草丰美,国泰民安。又因车迟国的位置恰好处在大唐丝路的咽喉要道,那些南来北往、不绝如缕的商旅们给国家带来无尽的钱粮物资,使得这车迟国盛世繁华,冠绝今古。
  • 我想陪你度过漫长的夜

    我想陪你度过漫长的夜

    本书每一篇都讲述着每一个人的感情故事,其实好的爱情根本不会让你心力交瘁的去经营,爱你的人也不会让你担惊受怕害怕他离开,不合脚的鞋就脱了,不合适的人就放手,不必为了挽留任何人而低声下气,反正怎么都是一生,你别怕,总有人熬夜陪你,下雨接你,说我爱你,好的总是压箱底,遇到了记得要珍惜。
  • 别惹那个穷修真

    别惹那个穷修真

    吹牛版《天分》:我有点穷,但是我还能忍,是不是修真我还算有点天分…但你们这些修真界的大佬们,为何连身无分文的穷比也要抢,这特么怎么还能忍呢!叔可忍婶不可忍,我本佛性修真,奈何这又是个牛逼人生。
  • 废柴封神:神笔小兽妃

    废柴封神:神笔小兽妃

    穿成残废?没事,至少四肢健全,能拿画笔。被乘虚而入,成了别人的魔宠,她忍。她不争不抢,但不代表她没心!一场夹杂阴谋的爱恋,她怨。自家骨肉被偷被毒被虐待,她恨。若是实力能让不安分的因子统统泯灭,她不介意踏平整个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芋香

    芋香

    我和隋唐是同村人,都住在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低洼的地方。我住中庄,隋唐住下庄。在同一条河里吃水,在同一座山上捡柴,在同一处庙中烧香。我俩的村庄叫散岔。
  • 女主太难当

    女主太难当

    现世魂穿修仙界,资质好,性格嚣张,并且身份是……女主?!白随意表示,老子可以霸气的活到结局!结果,白随意发现女主是真不好当呀!拯救世界?!身后迷妹迷男一大堆?白随意呵呵两字,在死的时候,说了句卧槽……没人告诉我这本书女主的结局是死亡……简介无能,内容很精彩。这本书是打脸爽文,女主嚣张狂傲。不是正经修仙文,因为女主很强!
  • 漫漫仙灵路

    漫漫仙灵路

    漆黑的房间,望着笼中的身影,林雪生仔细一看,才发现那居然是一个女子。只见那女子蜷缩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看不清她的脸,所以一时间,也不清楚对方此时的心情。林雪生试着开口。“能听到我说的话吗?”话音落下,只见笼中女子却毫无反应。林雪生苦笑,也懒得再说。…
  • 天灵青云

    天灵青云

    在天灵大陆上曾有四大神级灵兽,然数年之后却消失无踪。天龙村的神秘少年青云,先天的元素灵体梦雨依和龙雨灵,好战的银发少女银星儿,威震大陆的“天灵五圣”,消失的四大灵兽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未知的梦,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杀戮双剑,充斥着虚空之力的虚影幽空戟,青云的身世又是什么,他来自哪里?邪幻森林,老虎也爱喝茶?大名鼎鼎的邪帝居然是头……鸡?寻找“天灵五圣”之一,隐居已久的音圣,重遇无情剑圣。神级血脉的九尾白狐,位于大陆最东方的精灵族,他们与青龙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不死鸟烈羽,青龙的神器再次聚集。四大灵兽的消失之谜,潜藏在黑暗深处的罗刹,一切都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