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500000031

第31章 自我修养(3)

读了这些,如果想在这些书中寻找他们费尽心思找到的真理,你会失望的。例如,南侯花了八年时间思考“朝我而来的是何人?”最后,他终于得出了结论:“即使此地有物,也会随即失去。”但是,禅语的启示也有一定的模式,比如下面的这几句问答:

僧问:“怎样才能免于生死轮回?”

师答:“谁束缚了你?”(亦即谁把你绑在轮回之上?)

借用中国一句有名的成语,他们学东西就是“骑驴找马”,他们要学的不是网,而是用这些工具去捕鱼。而用西方的术语来说,他们学的与困境无关,这是一个二难推理,其目的在于使人顿悟:只要打开心眼,现存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一切都是可能的,无需借助外力,自食其力就可以了。

这些与神秘主义的道理一样,问题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探索者所发现的真理,而在于日本人对探索真理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被称作“敲门砖”,“门”其实就装在迷茫的人性这道墙上。这种人性担心现存手段是否够用,而且总在幻觉,以为有许多人盯着自己,并准备或褒或贬。这堵墙就是日本人深有体会的“耻感”。敲开了门就等于功课修完了,人就自由了,他们的道德困境也解脱了,砖也就没用了,也就用不着再去解答问题了。他们拼命死钻牛角尖,“为了修行”变成了“咬铁牛的蚊子”,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根本没有死角。“义务”与“道义”之间,“道义”与“人情”之间,以及“正义”与“道义”之间都不存在死角。他们发现这个道理后,就获得了自由,他们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修养”就成功地“圆熟”了,就能充分“体验”人生了。

研究禅宗的权威铃木大拙把“无我”解释为“无为意识的入定”,不需“用力、不用心”,“观我”就会消失,人也会“失去自身”,也就是自己不再是自身行为的旁观者。铃木说:“随着意识的觉醒,意志就分为行为者和旁观者,而且两者必然会冲突。因为,作为行为者的我要求摆脱作为旁观者的我的约束。”而当弟子“顿悟”时,他会发现除了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行动,他的身边既没有“旁观者”,也没有“作为无知或不可知的自身”。人类学家如果能改变一下表述方式,就能更明确地指出日本文化的特点。就好比是一个小孩子,在严格的训练要求他观察自己的行为时,也要根据别人的评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时。作为观我者,他是很容易受打击的,但一旦升华而入定了,那个容易受伤的自我就消失了,他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这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修行到家了,就可以像剑术者那样,就算站在四米高的柱子上也一点都不害怕了。

画家、诗人、演说家及武士也都是通过这种修行来达到“无我”的境界,他们学到的并不是“无限”,而是自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世界上的有限美;或者说是学会了调整目标和方法,用力恰到好处,就能达成目标。

就算完全没经过修行,人们也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当人们沉醉于能乐和歌舞的剧情而忘我之时,他手掌出满了汗,他觉得这是“无我的汗”,也可以说他失去了“观我”,轰炸机飞行员在接近目标投弹之前也会渗出“无我之汗”。“他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他的意识中没有了“观我”。高射炮手专心侦察敌机时,周围的世界也仿佛全都不存在了,他的手也会渗出“无我之汗”,他也失去了“观我”。日本人认为,凡是遇到这种情况,能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应该都进入了“无我”的境界。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日本人把自我监视和自我监督当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说如果没有这种牵制,他们会更自由而有效率。而美国人认为所谓“观我”,与理性原则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会为自己能临危不惧、“保持机智”而自豪。日本人却要到了入定境界,忘记自我监视时,才能感觉到自己解除了重重枷锁。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文化反复给人灌输要谨小慎微的思想,而日本人则对此辩解说:当忘记自己要谨小慎微时,人就会到达更高的境界。

日本人表达这种信条时常常会高度赞扬“像死人一样活着”的人,但这其实是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如果直译成西方语言,也就是“行尸走肉”的意思,但西方语言一向很讨厌这句话。我们这句话是指一个人已经死了,已经没有人气了,空留一具躯壳,日本人所说的“像死人一样活着”则是说这个人已达到了“圆熟”境界,常常是劝勉和鼓励别人的话。比如鼓励为中学毕业考试而苦恼的学生时,他们会说:“就当你已经死了,这样就容易通过。”鼓励做大生意的人,他们会说:“就当死了,拼一把。”当一个人精神极度痛苦,灰心失望时,也会告诉自己“就当自己死了”,然后再努力生活。战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的基督教领袖贸川丰彦,在自传小说中说:“他就像被魔鬼缠身了一样,每天躲在自己房间里哭泣,已接近歇斯底里了。他挣扎了一个半月,最终还是活下去了……我要像死人一样活着……他要当自己死了一样战斗……决心要当一个基督徒。”战争期间,日本士兵喜欢说:“我就当自己死了,以报答皇恩。”不管他们做什么行动,他们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如出征前会给自己办葬礼,发誓要把自己的生命“变成硫黄岛上的一堆土”,或决心“与缅甸共存亡”等等。

以“无我”为根基的哲学也体现了“像死人一样活着”的态度,这种状态中人的一切自我监视、恐惧和戒心都会消失。他已经是死人了,他是自由的,不用再报“恩”了,也就不用考虑行为恰当不恰当了。因此,“我要像死人一样活着”这句话就意味着摆脱了一切矛盾冲突,意味着“我的活动和注意力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目标。我和目标之间也没有‘观我’和‘恐惧’的阻隔,过去一直困扰我的紧张感和消沉感也随之消失。现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日本人在“无我”及“就当自己死了”的习惯中已经排除了意识,他们所谓的“观我”“妨我”是判断一个人行为的标准。这就能看出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心理差异,我们说一个美国人没有良心,是指他在干坏事时没有负罪感,而日本人说一个人没有良心却是指这个人不紧张、不受困扰。同一个词在美国是指坏人,在日本则指好人、有修养的人、能最大程度表现自己的人,指能够完成最困难工作而又无私奉献的人。美国人行善的强大约束力是负罪感,如果一个人的良心泯灭,他就不会有负罪感,而会变成反社会的人。日本人对此问题则认为,人心本善,如果有冲动就付诸行动,他自然而然就会行善。所以,他想努力修行,追求“圆熟”,来消灭对“耻感”的自我监视。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消除第六官的障碍,才能彻底摆脱自我意识和矛盾冲突。

就像前面所说的,如果脱离了日本人在其文化中的个人经验,再去考察日本人的这种自我修养的哲学,就会不得其解。他们那种归为“观我”的“耻感”是一直压在日本人身上的,如果不讲日本人的育儿方式,他们奉为哲学的精神驾驭术的真正意义就说不清楚。不管什么文化,道德规范总要通过语言和长者对子女的态度来传递。如果不研究一国的育儿方式,外人就很难理解该国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到本章为止,我们主要是从成人方面描述日本民族的人生观,接下来探讨的日本人的育儿方式也会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观点。

同类推荐
  •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等,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它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坚守“思想性、学术性”,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周播节目,在中国文化界、传媒界有着极高的口碑。本书以“经济转型、宪政反思、医疗改革、教育回归本质”等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一起反思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并对其中的社会冲突矛盾和未来前行路途中的困惑进行思考。
  •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文化与人生》是哲学家贺麟撰写于抗战时期的论文集,是贺麟先生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文化与人生》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时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贺麟先生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如从学派的分野来看,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文化与人生》中大都系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本书从“君子之道、君子经文、君子德行、君子古典名篇、君子经文荟萃”五部分,立意创新、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君子的内涵,如何做君子,君子的人格特征等。本书是世上首次将散布于《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典著作对君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汇集出300余条经文,并对111条经文作了生动通俗的详解,其新颖亲民的形式对弘扬和传承国学十分有益。本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年翩翩少年和成功人士阅读。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热门推荐
  • 诛仙千年尘梦

    诛仙千年尘梦

    诛仙同人(青叶/黑心一辈)诛仙原著历史上青叶与黑心的故事,大纲贴合原著,内容可考。我曾在黑暗中睁眼,听一夜雨声,想一世浮沉。愁情剑舞,望月行吟。邪念,善念,皆为执念,本不求踏尸百万,雄距千里,却终是有违初愿。人物:叶心(黑心老人),叶离(青叶祖师),枯心,洛尘衣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 第九个寡妇

    第九个寡妇

    《第九个寡妇》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作品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 男孩女孩都爱看的王子公主故事(王子卷)

    男孩女孩都爱看的王子公主故事(王子卷)

    男孩小时候都会有个王子梦,希望自己像王子一样正义勇敢智慧。本书收集了若干篇王子童话故事,大部分是中外名家名作,也包括部分民间童话。这些动听的王子故事,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小读者,要想获得自己的幸福,不仅需要渊博的书本知识,更要拥有善良诚实、勤劳朴素、仁爱宽容、聪明能干、自立自强的美好心灵与性格。
  • 呆萌王爷:宠溺我

    呆萌王爷:宠溺我

    …………………………简介…………………………………………简介什么的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 暗战风云

    暗战风云

    每一个特工,每一个间谍,他们都不希望被人发现!他们都希望完成自己的任务,顺利回归。但现实很残酷,他们走的路是悬崖峭壁,他们的生活是九死一生,他们的战斗不为人所知。生逢乱世的黄宗,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民族解放和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常人看不见的地方战斗着!
  • 锟铻记

    锟铻记

    一次失误使备受瞩目的雕刻师成为了等死的阶下囚;一场意外,使富可敌国的陆家一夜之间被灭满门;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悄然来临......
  • 20岁做人,30岁做事

    20岁做人,30岁做事

    人生犹如一条长长的河,一晃就流到了20岁的港湾。20岁是生命里一个特殊的季节,犹如青春耀眼的朝阳,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人到了20岁,其实才是整个人生的开始。20岁的心脆弱、敏感,20岁的思想、灵魂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20岁的梦想刚刚崭露了一点头角。20岁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不辜负这灿烂无比的美好时光呢?时光如飞,一转眼,人生之河又流到了30岁的港湾。30岁是许多人人生的分水岭,有的人已经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依然在梦想的大道上奔驰,还有的人悲观失望地感叹命运的无情。其实,30岁应该有30岁的作为与心态。
  • 南国红豆尽相思

    南国红豆尽相思

    故事或者段子,想起什么写什么,希望会喜欢!
  • 盗墓狂徒

    盗墓狂徒

    祖传的图谱之中,隐匿着一只神秘的凤凰图案。因为故友的电话,图谱的持有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惊天的秘密。在一股无形力量的牵引之下,他们来到一座春秋古墓之中却发现了自己的尸体。永存在地下的千年宫殿将揭露出一个迷一般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