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500000032

第32章 儿童启蒙(1)

喜欢思考的西方人是想不到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的。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要适应新生活时,不会像日本人那样要求谨慎自制,他们从一开始就会教育孩子,他们的愿望不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我们会规定什么时候喂奶,什么时候睡觉,没到时间,就算孩子哭闹也得等。而如果孩子吸手指或摸身上其他地方,母亲就会敲他的手指禁止他。母亲常常会不在孩子身边,如果她出去了,她会把孩子留在家里。如果孩子贪恋母乳,也要想办法让他断奶,如果是用奶瓶喂奶,就不给他奶瓶。美国父母会给孩子规定哪些东西对身体好,一定要吃,如果不吃,就要受罚。美国人会很自然地联想,日本成人后都必须克制欲望,小心翼翼地严守本分,他们小时候受的教育肯定更严格的。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人的人生轨迹与美国人的正好相反,是很明显的浅底U字形曲线。他们国家的老人小孩是最自由、最任意的,小孩长大了,约束也就多了,结婚前后个人自由度是最低的。他们的壮年一直保持这种低潮,几十年后会再次逐渐上升。六十岁以后,就又可以像小孩一样不用烦恼,不怕丢脸。美国人的人生轨迹恰好是相反的,儿童教育非常严格,孩子慢慢长大才会逐渐放松,到能够独立,成家立业时,他就几乎可以不受别人的任何约束了。美国人的壮年期是最自由和主动的,等到慢慢变老时,精力日益衰退会成为别人的累赘,就会受到约束了。美国人觉得日本人的生活模式似乎与现实背道而驰,让他们过那样的日子连想都不敢想。

但是,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其实都是确保人们能够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充分融入本国的文化,美国是通过让青壮年自由选择来参与文化;日本则是要最大限度地约束个人来使他们融入日本文化。就算这个时期人的体力最好、最有能力,也不代表他们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们坚信,约束才能修身养性,这是自由给不了的。虽然人在青壮年时期受到的约束最大,却又不是终生受约束的,他们的童年和老年都是自由的。

不管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喜欢宠孩子的人都会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他们想生小孩是因为觉得宠小孩是一种快乐。但日本人要孩子并不仅是为了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更因为如果断了香火,他们就是失败者,美国则没有那么重视传宗接代。日本人一定要有儿子,他们想生儿子是想自己死后有人祭拜,是为了传递香火,绵延子嗣,维护家族荣誉和财产。由于传统的社会原因,父亲需要儿子,就跟孩子需要父亲一样。儿子就算将来做了父亲,也不会不管自己的父亲,有了儿子才能让父亲安心。接下来,父亲仍然是家里的一把手,以后才会由儿子接班。如果儿子长大了,父亲还不能让权的话,别人就会说父亲没有当父亲的样。这种根深蒂固的使命感使日本人觉得,就算儿子成年了还依靠父亲也不用像西方人那样感到丢脸,即使他们依靠父亲的时间要比美国人长得多。

日本女人也想生儿子,这也不仅是为了感情上的满足,而是因为女人只有当了母亲才有地位。没有孩子的女人在这个家里地位最不稳定,即使没离婚,也不能指望哪天能当上婆婆,能够为儿子的婚姻作主、对儿媳呼来喝去。为了延续香火,她丈夫可能会领养孩子,在日本人的观念里,不能生孩子的女人也是个失败者。日本女人希望能多生小孩。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日本的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一点七,远远高于东欧多子女的国家,而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出生率才千分之十七点六。日本女人生孩子也很早,大多数是十九岁左右就生孩子了。

在日本,分娩与性生活一样私密,产妇绝对不能在阵痛时大声喊叫,因为这样会让别人知道。他们觉得新生婴儿睡新床才吉利,母亲一般要提前给婴儿准备新被褥和小床。如果穷人家买不起新床,也要把被褥棉花洗净,这样,做成的被子也就跟新的一样了。小孩的被褥一般都很轻,不像大人的那样硬。虽然据说小孩睡自己的床才睡得香,但在他们潜意识里,其实是根据“感应巫术”即新人睡“新”床,才会让小孩分床睡觉。小孩的床虽然挨着母亲的睡床,但小孩并不跟母亲同睡,直到他长大了,知道要求跟母亲同睡时才和母亲睡在一起。日本人认为,小孩一般要满周岁才会伸出双手要大人抱,这时母亲才会搂着小孩睡。

日本小孩出生后的前三天是不喂奶的,他们要等着流出真正的奶汁。三天后,小孩才可以随时噙着奶头,有时是在吃奶,有时是噙着玩。母亲也喜欢给孩子喂奶,她们觉得喂奶是女人最大的乐趣之一,小孩也最容易感受到母亲是以此为乐的。乳房不仅给小孩提供营养,还能带给小孩喜悦和快乐。小孩出生后的头一个月,要让妈妈抱着,或是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三十天后抱婴儿去拜过神了,小孩的灵魂入体了,才能带他自由出去。一个月后,母亲一般会背着小孩,用一根双层带子系住孩子的腋下和屁股,绕过肩部搭在胸上,在腰上打一个结。天气冷了,母亲就会用外套裹着孩子。不管是哥哥还是姐姐,家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都会背小孩,有时还背着小孩玩垒球或踢石子。特别是农民家庭和贫困家庭,多数是靠小孩来看小孩。这样,“日本小孩从小就生活在孩子圈中,他们很小就显得很聪明,就好像自己也在玩大孩子们玩的游戏”。日本小孩被绑在背上四肢是伸开的,就跟太平洋诸岛及其他地方是用披肩裹婴儿类似,他们习惯把孩子当成被动的,这样他们长大了就能随时随地睡觉。日本人也是一样的,但是日本用带子背小孩不至于像用披肩一样把小孩包得死死的,完全不能动。小孩“像小猫一样趴在背上,会自己去搂别人……绑在背上的带子很安全,但小孩……会自己去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他很快就能找到,而不是被死死地绑在身上”。

母亲工作时把小孩放在床上,上街时背着走。母亲跟小孩说话,给他哼小曲,让他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如果母亲给别人还礼,她顺便晃晃小孩的头和肩让他跟别人示意。总之,养小孩就像教大人一样。每天下午,母亲会给小孩洗澡,再把他放在腿上逗着玩。

三四个月大的小孩一般都要用尿布,但是尿布又粗又厚,日本人常抱怨他们的罗圈腿是用尿布用的。再稍大一点,母亲就会教孩子便溺。觉得小孩差不多要上厕所了,她们就把小孩领出去,用手托着小孩的屁股,不停地吹口哨,等着孩子自己尿。孩子也好像知道听到口哨就要便溺了。人们都觉得,日本小孩跟中国小孩一样很早就学会便溺。小孩尿床了,有些母亲会打他的屁股,但一般都只是训斥两句,再把记性差的小孩领到外面多教他两次。小孩拉不出大便时,母亲为了让孩子舒服一点,就会给他洗肠或者让他吃泻药。学会大小便后,孩子就不用带那种又粗又厚的尿布了。日本小孩肯定会觉得尿布特别不舒服,这不仅因为它粗厚,还因为日本人没有尿湿后及时给他们换尿布的习惯。不过小孩还太小,他们只知道每天都要用尿布,躲都躲不了,不知道学会撒尿跟摘掉尿布有什么关系。母亲抱着孩子撒尿时,每次都尽量让小孩与自己离得远点,抱紧点。这种无情的训练是为了孩子成人后,更容易接受日本文化那些繁琐复杂的礼节。

日本小孩通常是先会讲话,后会走路,人们不鼓励爬行。日本的传统习惯是,小孩不满周岁不能叫他站立或走路。以前,母亲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周岁之前走路的。直到最近十几年,政府在一份名叫《母亲杂志》中宣传应鼓励婴儿先学会走路,这种思想才逐渐普及。母亲一般会在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的腋下系根带子,或者用手托着他。但是,相对来说,小孩还是想早学说话。大人逗小孩说话时,小孩的每一个单词就都具有了教育意义。他们不是让小孩模仿别人学着讲话,而是教他们单词、语法和敬语。

小孩学会走路后,就会捣乱。例如他们会用手指捅破窗纸,或者掉在地板中间的火炉里等等。大人不喜欢他们这样,就说屋子里有多危险。他们认为踩门槛是“危险”的,这是日本人的禁忌。因为日本的房子没有地基,是靠大梁撑着的,如果小孩踩了门槛,他们就会迷信地认为这会使整个房屋变形坍塌。除此以外,孩子们不能在两个榻榻米之间的连接处踩踏坐卧。日本人的榻榻米有固定的尺寸,房间按大小被称作“三铺席房间”或“十二铺席房间”。他们经常告诉孩子:古代的武士会躲在榻榻米下,然后从缝隙里拿剑行刺坐在或躺在榻榻米连接处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有缝隙的榻榻米很危险,只有厚厚的、柔软的铺席最安全。就是因为怕出事,母亲才常常用“危险”和“不行”这些词语来禁止他们做一些事情。人们阻止小孩做一些事情时,还有一个常用词就是“脏”。日本人家里干净是出了名的,因此他们教育小孩的时候也要他们注意整洁干净。

大多小孩在下一胎出生以前是不断奶的,近来政府在《母亲杂志》上提倡婴儿最好在八个月以上断奶。有些中产阶级的母亲已经照这样做了,但大多数人还没有形成这个习惯。日本人认为给孩子喂奶是母亲最大的快乐,就连那些慢慢接受了新习惯的人们也觉得缩短哺乳期是母亲为孩子的幸福做出的牺牲。他们接受新习惯,觉得“长期喂奶对孩子不好”,还认为不给孩子断奶的母亲是自我放纵,没有自制力。他们批评那些人说:“哪有没办法让孩子断奶这回事,根本就是她下不了决心”,“她就是想让孩子一直吃她的奶,吃她的奶她才开心”。就是因为有这种态度的母亲,日本才无法普及八个月断奶。其实,还有一个断奶晚的原因,日本人不习惯特意去给刚断奶的孩子做饭,本来断奶的孩子应该喝稀粥,但日本人大部分是从吃母乳一下子就变成了吃成人的普通食品。日本人很少喝牛奶,也不为孩子准备些特殊的蔬菜。这样一来,人们当然会怀疑政府倡导的“长期喂奶对孩子不好”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以前,母亲吃饭时会抱着小孩坐在饭桌旁给他少喂一点食物,小孩一般是在能听懂大人说话以后就断奶了,断奶后他们吃得就多了。有了下一胎,这个孩子就不得不断奶。但是有些孩子一直没断过奶,就还是会想要吃奶,这也可以理解。为了让小孩不要恋奶,母亲会不时地给他们吃点心,有时会在奶头上涂上辣椒。但所有的母亲都喜欢笑话小孩说“如果要吃奶,那你就长不大。你看看你表弟,人家跟你一样小,都已经不吃奶了,他才是个大人”,“你看那小孩在笑话你,你都当哥哥了还要吃奶”。两三岁,甚至四岁还玩妈妈乳头的孩子,一般在发现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过来了,他就会赶紧放手,假装自己没玩过。

日本人这种激将法和哄骗法不仅用于让孩子断奶,也用于其他事情。从孩子能听懂说话起,家长就经常在各个场合用这些方法敦促孩子早点长大。例如当男孩哭鼻子时,母亲就会说“哭什么哭,你又不是个女孩”,“要知道你是个男孩”,或者说“看人家那个小孩就不哭”。当客人带小孩来串门时,母亲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一边亲客人的孩子,一边说:“我真想要这个宝宝,我就喜欢这样聪明懂事的好孩子,哪像你,都长大了还净淘气。”这时她自己的孩子就会飞跑过来,一边用拳头打母亲,一边哭着说:“我不要,我不要。我不喜欢这个宝宝,我会听妈妈的话。”一两岁的孩子吵闹不听话了,母亲就会对客人说:“你把这个孩子带走吧,我们家不要他了。”客人往往也会很配合地演戏,假装要把孩子带走。于是孩子疯了一样地哭喊着向母亲求救,母亲看到哄骗有作用了,就和颜悦色地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让哭着的孩子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有时候,他们也对五六岁的孩子使这种小把戏。

哄骗还有别的形式。母亲会指着父亲对孩子说:“我不爱你,我爱你爸爸,因为你爸爸是好人。”孩子就会很嫉妒,要把父亲和母亲分开。母亲就说:“你看,你爸爸才不会像你一样在家里乱喊乱叫,也不会乱跑。”于是,孩子跺着脚说:“你骗人?我才没有,我是好孩子。妈妈会喜欢我吗?”玩笑开得差不多就行了,父母相视而笑。另外,他们不仅这样哄逗男孩子,也这样哄逗女孩子。

小时候的这种经历造成了日本成年人也很害怕嘲笑和哄骗。我们不能确定小孩到几岁会懂得那些哄骗是拿他开玩笑,但他早晚会懂得的。懂得了以后,他就会把这种被人哄骗的感觉跟害怕失去一切的恐惧感联系到一起,当长大以后再受人嘲笑时,他就会有心理阴影,会感到恐惧。

同类推荐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对古越历史上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精神的演绎。绍兴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带给这里的人们一种从远古而来的基因,使这里的人们有着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精神面貌。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本书主要研究语义、结构和音韵三大类修辞格的翻译及有关问题。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比法等方法,对修辞格本身,以及修辞格翻译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为本研究廓清框架。把修辞格按照语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音韵修辞格进行分类,对选定的“修辞格对”,按照研究动态、词源追踪、结构与分类、译例分析的步骤进行梳理和介绍。研究动态中描绘了该修辞格相关研究的动态图谱,让读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知识拓展;词源追踪能帮助读者从定义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该修辞格的特点;继而从构造和分类上,对该修辞格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介绍;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修辞格的翻译分析,提出基本翻译策略。总体层层推进,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在实例选取中,兼顾英译汉和汉译英;不但选取文学作品的例子,而且也尽量多从非文学性文本中收集,这样比较吻合实际翻译工作中以实用文本为主的情况。最后,对每一节进行提炼性的小结。 本书能为翻译学习者、修辞爱好者等提供较大的帮助,形成对英汉修辞尤其是修辞格的基本认识,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热门推荐
  • 综合营销策划

    综合营销策划

    本书共分15个章节,内容包括综合营销策划总论、营销策划创意、营销策划模式与营销策划书、SWOT分析、企业营销定位策划、市场竞争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等。
  • 万能拼图

    万能拼图

    万能拼图破碎了,它散落在了各个地方。失去了拼图,那个男人开始了漫长且没有结果的追寻。这一次,他来到了项街。。。
  • 盛宠小辣妃

    盛宠小辣妃

    楚悦怎么都想不到和前男友的一顿分手饭,居然吃成了这个结局。车祸,穿越,还是双双。只是这穿越后的新身份实在是……时刻想谋权篡位的爹,小妾身份上位老想毒死嫡女的娘,被宠溺到一无是处喜欢惹祸的弟弟,还有她这个陷害嫡姐的恶毒女配身份,这不就是宅斗文里的炮灰儿吗!不不不……她要穿回去。楚悦掐着穿成了永宁候世子爷的前男友,一个大耳光子扇过去。“说!怎么穿回去?!!”雷击,跳水,上吊,跃崖……前男友陈世子小心翼翼道:要不试一试成亲双修这条路子?楚悦:滚!姐不吃回头草!!PS好吧,这是一个恶毒女配红化的故事。
  • 我是一匹黑马

    我是一匹黑马

    我是一个学习不好名不经传的小子,却因在自家花生地捡了一个盒子,从此改变了生活,人生就变得开挂一样,从学渣到学霸,从而走上人生的巅峰....
  • 重生娇宠:腹黑总裁,狠会爱

    重生娇宠:腹黑总裁,狠会爱

    上辈子,小妤实在是点背到家,谁叫她命不好,性子又软,她认了。重生归来,这该死的命运就是不肯放过她。既然无法摆脱弱小的现状,那就做一只坚强的金丝雀吧。“反正他总有一天会放手,而我总有一天会长大,那在这之前,就好好积攒实力吧”美人妤心中默念。直到那个冷酷的男人沉溺在她温柔的身体里不能自拔。“什么?你要娶我?怎么可能?上辈子明明不是这样的,我是不是拿错剧本了?”小妤一脸懵逼。“傻瓜,前世今生,我所爱的唯有你一人”腹黑的某人勾起唇角,将她拥进怀里。实力强大,内心孤独的冰山王子爱上柔弱美丽,孤苦无依的画家小仙女。在一个政局动荡的南洋小国里,几大家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故事。本文背景架空,请勿多过联想,谢谢
  • 一不小心有了超能力

    一不小心有了超能力

    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意外获得控制水的超能力。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过上逍遥天地的快意人生。
  • 耳边只余回音

    耳边只余回音

    人都道,混沌之灵女,昼缺之掌昼,天作之合,命中注定天作之合:一人三面:三界知他君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亲人识他王者,傲立于仙界九霄;唯有夙心懂他逍遥,自在随性一散仙。一人一心:三界之外为迟伤而来,身负混沌之灵,捧一颗玲珑心,交给他。命中注定:注定封印地煞之气的这一日,便是他们的诀别。“心儿,是你吗?”“是我,当年封印没能让我魂飞魄散,怎么如今仙上还想故技重施,利用封印杀了我吗?”混混沌沌,过尽时光,她未曾忘了他,他还在等她,情可还在吗?
  • 琼阁锁剑录

    琼阁锁剑录

    执着仙山琼阁,便如观那镜花水月,甫近即远,终究嗟乎徒劳...大宋年间,扬州一桩灭门案引的绿林好汉、江湖侠客、官府巡检多方周旋。一介白衣与一个黄口书童,机缘巧合下,逐渐抽丝剥茧、拂尘见金,可最终随着案情谜底的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
  •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 何为清和

    何为清和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穆清觉得李清和这个人跟个孩子似的,挺可爱的,让人想去疼爱一番。疼爱着疼爱着就成了和他一起去看海、一起回家、一起吃饭、一起起床的人。李清和一开始以为穆清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润如玉的人,后来慢慢地发现,他居然是个白切黑!更没想到他说到做到,说要她的所有时间,就真的占据了她余生里所有的时光。如果是喜欢,我将不辞千里万里来与你相见。如果是喜欢,我能在人山人海里一眼看见你。因为喜欢,即便在这段路上走得再累,我也不会松手。我希望,闭眼前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是你,睁眼时看的第一个人也是你。你最狼狈的时候只有我能看,你最闪耀的时候也只能给我看。愿时光不负山海,我不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