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900000017

第17章 从容篇(7)

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很多人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意和困扰,总觉得自己失去了,自己成为世上最大的痛苦者。很多时候,我们伤心痛苦是因为我们想不开,把事情看得太过沉重,不能越过自己的内心进而看到光明。

孤儿院里有一对好朋友,后来都被富裕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上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在寺庙祈福时偶然相遇,于是互相诉说这些年的遭遇。商人去过很多地方,于是他津津有味地诉说周游世界的趣事,而那位学校教师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亚洲孤儿,又如何被领养到遥远的瑞士,她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商人终于忍不住在她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她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断了她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有人说: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不同的心态,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会对处理问题的态度产生影响,也会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影响。活着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够睿智,那至少可以豁达。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看问题,就会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观、狭隘、苛刻的心态去看问题,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两个被关在同一间牢房里的人,透过铁窗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看到的是美丽神秘的星空,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烂泥,这就是区别。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雨凄风,面对艰难困苦,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无法改变,就学会接受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设想,假如自己长得漂亮一点身材再高一些,假如当初报了另一所大学,假如他不出现在错误的时间等等,如果这些设想都能够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们认为的圆满。

遗憾的是,人生不过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和历史。所有欢欣的所有悲伤的,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意接受,都成为了生活的真相,且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

有个成语叫“木已成舟”,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人生有很多无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经常面临着许多“木已成舟”的事实吗?既然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把握和控制的,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我们就只能接受,再想办法去改善。就像我们打扑克,分到你手上的可能是一手好牌也可能是一手烂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办法发挥出最高的水平,争取赢下这一局牌。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名叫《放手》:

有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由于不慎而跌下山崖,在即将被摔得粉碎的情况下,情急之中他拉住了半山腰上一根横出的树干,幸好这根树干比较结实,樵夫并没有掉下山崖,而是被吊在半空中,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悬崖光秃秃的,并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况且还很高,人根本就爬不上去,而下面就是崖谷,跳下去似乎也不是那么合适。

无奈的樵夫只好在那里等待救援,可谁又知道他被吊在半空了呢?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恰巧有一老僧路过,他给了樵夫一个指点,说:“放手!”

“放手,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

既然不能上,那么唯一活命的途径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总这么吊着也肯定只能等死,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或者在掉下去的半途中能够有另一棵树挡你一下,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生还的机会还是很大。也许还可以抓到石头,也许没有,也许可能真的会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也许不会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碰到和这个可怜的樵夫一样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争取也不是,放弃也不是。这个时候与其夹在中间难受,倒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随时可能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一种办法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再作另行考虑。而不是在那里想着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或者是心有不甘而想着要如何才能回到过去。这样做既不能如你所愿真的回到过去,又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这个失败的现实,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也不要抱怨命运的坎坷,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比如肌肉萎缩的霍金,比如从小失明的海伦·凯勒,比如身高先天不足的邓亚萍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上天多么青睐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勇于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遭遇寒冬,很多的人会设想暖春来慰藉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是沉溺其中,这些假设就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枷锁,让我们学会逃避,不敢面对事实真相。我们要学会敢于接受真相,不和过去的任何事情较劲,如此才有精力去“改造”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命运。

苛求是一把双刃剑

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好,希望衣食住行样样都变得更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变得更美好,希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能变得更美好……在越来越多“更美好”的激励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类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当这种要求变成苛求,变成对完美主义的追求时,也可能成为一把伤害人的利器。

一座老人院里,一群年轻的义工按照惯例又在周六的下午来看望老人们。他们周末来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老人院里有新成员加入,于是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那些新来的老人要多一些关心,多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

这次也不例外,他们的到来受到了老人们一致的欢迎,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欢乐的下午。集体活动结束后,一个义工走到一位新来的老人身边坐下。他发现这位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且总是仔细而专注地观察着周围的人。从与老人的言谈中,义工了解到老人来自远方,曾经走过很多的地方,现在走累了便在这里停下来,想要安度晚年。

义工好奇地问:“老人家,您的家人呢?这么多年您都在外面,为什么不回家共享天伦呢?”

老人的神情显出了忧伤,说:“我没有家人了,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作为家中的独子,我便只有自己一个人了。曾经,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和她结婚生子,共度余生。为了找到这样的女人,我离开家,跋山涉水,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村庄,唉……”

“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什么时候放弃的?”义工问道。

“我找了将近六十年了!”

“难道这么久来您都没有找到过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吗?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

“我在三十年前曾经遇到过一个完美女人。她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善良正直,还不失幽默风趣,她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老人的话语突然变得很温柔。

“那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

老人忧伤地说:“遇到她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是她。所以,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

“为什么?为什么?”义工焦急地问

“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最完美的男人!”

世间没有纯美的玉,没有完美的人,当我们在耗尽心力寻找完美时,其实无异于“水中捞月”、“镜中摘花”,到头终究只是一场空。

佛学里把现实世界叫做“婆娑世界”,意思便是能容许多缺陷的世界。现实永远都是有缺憾的:张爱玲口中有鲥鱼多刺、海棠无香和《红楼梦》未完;希腊雕像维纳斯的断臂;就连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各有不足之处,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仄削、貂蝉的耳垂太小、杨贵妃患有狐臭。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婆娑世界”,就无需苛求完美,否则就是自寻烦恼。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习惯性地挑剔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总是反复地地对东西进行检查,如电源、门窗、财物、信件等,像是有强迫症一般;别人打断你正全神贯注在做的事情时,你会感觉心情很不爽……如果存在这些症状,说明你正在苛求自己和他人。

苛求完美是一种心理洁癖,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可想而知不会很高。每个人心里都有追求完美的冲动,这种冲动会促使他采取行动,不断地朝着完美迈进。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完美。

大卫·伯恩斯说:“完美”是人的终极幻想,在宇宙中并不存在。你越是争取完美,就越是陷入失望。如果你以非常挑剔审慎的眼光来看待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再改进——每一个人、每一种观念、每一幅画、每一种经验、每一件事。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不管怎么做,你都是一个失败者。

与其在这里面煎熬,不如让自己的心变得豁达一点,要知道,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唯有顺着它的轨道走下去。我们能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尽量少点遗憾。

生命有限,不要纠结小事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烦恼40%是为了日常的小事,20%是杞人忧天,12%的烦恼是自己内心的杜撰,根本就不存在;剩下的18%,则是既成的事实,再怎么担心烦恼,都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每天使我不快乐的,往往都是那些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小事。我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无法躲开一只苍蝇。人生路上,我们能够躲开重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琐事搞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就像是森林里那些古树,即使是面对再大的风雨,也能屹然挺立,却免不了会被一个食指就能碾死的小昆虫所剥噬。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喜欢自寻烦恼的人来说,为小事烦心已经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可是理智的人在事情发生时会首先问自己:“我现在烦恼的事情值得吗?这件事情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件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到此为止’?如果我不去想这件事,又会怎样呢?”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烦恼,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心情郁闷,的确是得不偿失的。

着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年轻的时候经常会为了一些小事而与人争执不休。

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对面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知道他说错了,而且很肯定地记得那句话的出处。年轻气盛的卡耐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于是非常认真地纠正了那个错误。卡耐基的话使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脸上显现出了怒气,并且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见那位先生不相信自己,卡耐基转而向坐在自己身边研究莎士比亚多年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卡耐基见老朋友这么说,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宴会结束之后,卡耐基和葛孟结伴回家。路上,卡耐基又想起了餐桌上的那个话题,但问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我们都是宴会的客人,大家只是一块吃吃饭,聊聊天而已,他讲那个故事不是为了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非要证明他错了,让他下不来台呢?即便真的让你做到了,又怎么样呢?那样他会比较喜欢你吗?更何况,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较劲,值得吗?”

同类推荐
  • 温馨祝词

    温馨祝词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告别单调的生活

    告别单调的生活

    女人的“形象”是一个女人外表与内在结合而留下的印象,无声而准确的讲述着你的故事——你的年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读过此书,作为单身女人你将获得意外的收获哦。
  •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这是一本励志作品集。收作者100余篇经典作品。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萨。看似平凡细小的东西,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似随手拈来的素材,通过作者一支普通的笔,也能编织成精美的文章。本书作者有近20余篇作品被选大、中学教辅、教材和中、高考语文试卷。同时也是《读者》等多家大刊、名刊的签约作家。温馨、美好、哲理、励志构成了这本书的特。别具一格的阐述,对人生的感悟,于滴、细节、碎片之中闪烁着真、善、美的色彩,以充沛的感情、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哲理,为人们烹饪思想盛宴、审美大餐。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高度

    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高度

    口才的好坏,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副好口才,纵横社交场合,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好口才?好口才,不一定口齿伶俐,不一定口若悬河,不一定巧言善辩,不一定妙语连珠,但一定令人舒服,这才是好口才的实质。说话令人舒服的程度,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胸怀、格局……一句话,它体现着你的高度。纵观历史、横看全球,那些在各个时代各行各业叱咤风云的“高人”,大多都懂得高超的说话之道,能与人和谐交往,说出来的话无一不令人舒服。
热门推荐
  • 青春有期

    青春有期

    她十几岁的时候曾心怀梦想,把青春当做一场盛宴,虚度了年华。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渐渐知道,生活不会给你一点放纵的机会,享受过什么,就要付出同样的代价。而她认为的上学时那些悸动过的几段恋情,在她工作后才发现,终究是抹不去一个他的身影。
  • 恼人的荷兰名画

    恼人的荷兰名画

    《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和宿敌莫里亚蒂教授在瑞士的莱辛巴赫瀑布决战,双双坠入瀑布之中。好友的不幸让我伤心欲绝,无力经营诊所,对身边的爱妻玛丽·摩斯坦也变得漠不关心,整天昏昏然。俗话说,时间是治愈心理创伤的良药。我开始着手把记忆中有关福尔摩斯的探案经历记录下来,但是这些回忆都是零散的,尤其是关于他的早期生活更是间接和不系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福尔摩斯最早办理的一起案件,是关于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耶稣降生图》失窃的案件。
  • 武修斗天

    武修斗天

    洪天拜入宗门,开始武修,却是和龙天啸同生灵魂,武学的修为分别为后天先天玄天真天几个境界,每个境界都分为初期中期高期还有巅峰层次,突破重重困境,最终成为能翻江倒海的绝代宗师。
  • 神医傻妃,王爷请挂号

    神医傻妃,王爷请挂号

    她是医学界奇才,一朝穿越成安东侯府大小姐,从懦弱变强悍。炼药宅斗宫斗朝堂斗,她统统搞掂。骂她丑女,瞎了狗眼!没看,当朝炙手可热的睿王是她老公?一个二个要搞死姐,姐偏要大放光芒,治各种不服。初见他,干坏事,然后逃之夭夭。再见,他长臂一舒,掐着她脖子轻笑:“干完坏事就跑,恩?之前的胆子呢?”某女白眼一翻:“怕你不行!”于是他凶性大发,最后问她,某女回答:“不咋地,哼!喂,你别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你给我道个歉

    请你给我道个歉

    程晓玲好像并不着急,从那次电话里跟何林说要离婚后,程晓玲竟然一次电话也没给何林打。因为两人不在一个系,在校园里遇上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有一天,何林下课往家走,在教学楼外花园拐角处就遇上了迎面而来的程晓玲。何林突然有一种想跟她说句话的冲动,可惜的是,程晓玲不是一个人,是和几个女同事在一起走,而且明明看见了对面的何林,却假装没看见,头一扭,就与何林交错而过了。何林站住,回头望着程晓玲远去的背影,有点发呆。他发现,程晓玲烫了发,比以前洋气了许多,腰肢也似乎细了些,摆来摆去的,弄出了一缕从未有过的风情,让何林的心竟然就那么动了一下。何林想,也许自己早该主动去跟程晓玲道个歉了。
  • 属下有点忙

    属下有点忙

    被天帝选中送来给魔君沧溟大人当侍女的无忧叛逃了!她躲在地府担任孟婆一职。无奈旧上司太“惜才”,为了继续成为她的上司,沧溟大人竟然屈才来当了新任阎王爷。一面说她朽木不可雕,一面又不断鞭挞她尽职尽责,甚至贴身跟随监督她的工作。虽说天界太子在她身边捣乱,但是大人这样突然表白真的好吗?莫非是作为下属的虐待还不够大人玩乐的?
  • 快穿之晃眼的光

    快穿之晃眼的光

    温晃曾经说过这句话:“众星她的璀璨盖过月”她不服系统空间里宿主的光环,于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反派系统空间。在主神一次次的猜忌与忌惮下,她与他展开了这场生死博弈。你以为我的恶趣味是故意拆散男女主?温晃有演示给主神看,什么叫故意拆散——你以为我的脑袋不足够清醒?温晃有自导自演自己的作品《什么叫清醒》——.......最后的最后,温晃疑惑的问道:“晃眼的光得是什么样子的光啊?”又自己回答道:“光好像生来都是晃眼的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春夏秋冬如沐晨阳

    春夏秋冬如沐晨阳

    你陪我走过四季,爱着春夏秋冬。我多么庆幸,你在,春华秋实夏蝉冬雪。你不在,春夏秋冬。或许我也可以一个人。
  • 灵魂游戏——轮回

    灵魂游戏——轮回

    这里是属于灵魂的游戏世界,一场场诡异莫测的游戏,一次次精彩激烈的角逐。灵异,推理,系统并存,科技,异能,斗技齐放。且看他如何由弱小一步一步登顶轮回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