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900000018

第18章 从容篇(8)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值得吗?”这是我们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很微小的、无足挂齿的小事,如果你经常为了这些而烦恼,那么即使是别人的一个无意的眼神,或者一句无心的话,你都会变得很在意。你会很难释放自己,烦躁的心情也会像病毒一样,时刻占据你的内心,驱赶你的快乐,使你每天都处在苦闷之中。

其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很多根本不值得我们去计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琐事,那么,我们就会享受到生活中本应拥有的幸福和快乐。生命太短暂了,不要再去为了那些小事而纠结了。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不妨挥挥手,笑一笑,让它轻轻松松地过去,我们也将会在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轻松。

(第六章)进退沉浮,都是云烟——从容,是一种看透名利的恬淡

不做名利的奴隶

诸葛亮在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也是其一生立身处世的写照,亦是我们后人应谨遵的警示名言。

人生在世,需要关心的问题很多,其中几乎令所有人都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名誉、地位。柏杨先生在他的文章《忙些什么》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故事曰:一天,皇帝老爷摆驾天安门,望着下面芸芸众生,叹曰:‘不知道他们忙些什么?’旁有一官曰:‘为两个字忙,名利是也。’皇帝点头。此故事甚妙,不但该皇帝点头,恐怕无人不点头也。有些人不信人生目的竟是如此简单,硬要再发明些别的项目,那只有天晓得。深夜自思,恐怕连自己都不舒服。盖一个人一旦宣称,他既不为名,又为不利,该人如不是一个白痴,定然心怀大志。”

可见,于世俗之人而言,人生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名利就是一个笼子,崇尚自由的人,看到它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却只能看到其中的高床软枕、肥肉美酒,于是心甘情愿地走了进去,自此便沦为了名利的奴隶,除非“大彻大悟”,否则人生再无其他的可能。

从古至今,上演了太多为名利而亡的故事,世人贪名逐利,计较成败得失,把生命都耗费在虚有的名利上,到头来不过一场空。就算成功了,得到的也只是物质丰裕的快感,缺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的那派悠然。

想要摆脱名利的奴役,只需找到心底那张名为“贪恋”的“卖身契”,然后决然地将其撕毁,便可重获“自由”了。

瑞恩夫妇从大学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大学毕业后,他们共同创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筚路褴褛,到了不惑之年,事业小有所成,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提起他们,行业内的人不无称赞,既赞叹其过人的毅力与才华,也羡慕其日日如身处蜜罐中一般的幸福生活。

就在事业和生活都如日中天的时候,瑞恩夫妇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他们辞去了公司里的高位,然后将公司转手卖给了一个一直以来非常欣赏公司的人,另外,还将手上几乎所有的固定资产全部交给朋友照看,然后手牵手地去环游世界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亲友,都觉得这么好的日子放着不好好地过,却像个年轻人一样当背包客环游世界,未免太不靠谱了。甚至还有人说:“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儿似的,那么不切实际。”

对于亲友的这些评价,瑞恩夫妇笑笑默然不语。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解释,与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相比,环游世界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虽然舍弃了那种事业上的成就感,但能在有生之年,牵着心爱的人的手,到处去看看、体验下不同的生活,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才能真正令他们的人生无憾。

像瑞恩夫妇这样,能做到真正淡泊名利的人并不多。但是,一旦尝试过不被名利束缚的“自由”生活,便能深刻领悟其中的美妙了。经典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一个人如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在自己的心中构筑起一片宁静的田园。

居里夫人是世界着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然而她却淡泊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听后,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除此之外,居里夫人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甚至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女儿,当作玩具。

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智慧。与其被名利牵制,终生受困于它所铸造的牢笼之中,做它的奴隶,不如退一步,远离它的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只有做到了视名利如浮云,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笑看人生。

心中风平浪静,满眼青山绿树

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的欲求是滋生烦恼的土壤。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每天都在幻想满足心里的欲求,但是那些欲求就像是个黑洞,无论放进去多少东西,总是像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反应,更有甚者,它会“遇强则强”,我们越是想填平,它就需求越大。

最可悲的是,当我们深陷欲求的黑洞之中,奋力拼搏时,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欲求掏空,变成了一个“穷人”。

罗伯特是白手起家,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却也远远超出了小康水平。他担心儿子里昂平时锦衣玉食,会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性,于是特地乘着假期带儿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好让儿子知道穷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罗伯特和里昂在村里最穷的人家住了两天后,就起身返程了。回来的路上,罗伯特问里昂:“儿子,这次出来感觉怎么样?”

里昂听爸爸这么问,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爸爸,太棒了,不,是棒极了!”

“怎么说啊?”

里昂兴致勃勃地说:“真是棒极了,他们一家人真富有啊!咱家只有一只猫,我发现他们家里有三只猫;咱家仅有一个小游泳池,他们竟有一个大水库;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草地,可他们的院子周围全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还有好多好多的牛羊鸡鸭、瓜果蔬菜!”

里昂说完,罗伯特顿时哑口无言了。他本来是想让儿子看看穷人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好教育儿子好好读书的,不料……

还没等罗伯特想好怎么说,里昂又接着说:“爸爸,谢谢你,带我出来,让我明白了咱们是多么的穷!”

罗伯特和世间的绝大多数成年人一样,习惯于用所谓的“物质生活”来区分“富人”和“穷人”,所以在他心中,住在村里的是穷人。但对里昂而言,却截然不同。年幼的他尚没有成年人那些“欲求”思维,所以他看到的是农村里的青山绿树、满天繁星。在里昂看来,生活在城市里,与大自然绝缘的人才是穷人。

如果,整日被世俗气充斥着生活的人们,能像里昂一样,回归最初的单纯,让自己心别再因各式各样的“欲求”而搅得翻江倒海,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满眼的青山绿树,享受“安贫乐道”的幸福。

一个生性乐观、淡泊的人,生活一直过得很潦倒。

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没有钱,他只能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套小公寓,好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生活十分不方便,但他还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见了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打招呼。

旁边跟他比较熟的邻居好奇地问:“你们那么多人住在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连进去都困难,你怎么还能每天都这么开心呀?”

他笑着回答说:“那么多朋友住在一起,想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换意见,也能经常性的交流情感,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比起那些住大房子的孤家寡人来说,我应该算幸福的吧!”

一段时间之后,跟他同住的朋友都先后搬离了小屋,有的事业有成不愿再跟他们挤了,有的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成家了。到最后,小公寓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但他仍然像以前一样,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邻居又问:“以前是有人做伴,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了,孤零零的,你怎么还是每天都那么开心呢?”

他说:“我不是一个人啊!我有很多很多的书,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那么多睿智的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想不高兴都难吧!”

几年后,他也成了家,搬进一座大楼里,只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他住在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可是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之前的邻居来探望他时,又问:“这个楼层不好,环境这么差,你住得开心吗?”

他乐呵呵地回答:“当然开心啊,你都不知道一楼有多少好处呢!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是,我还可以在楼前的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真是乐趣无穷啊!”

不管是拥挤的小公寓、孤身一人住的小公寓,还是环境最差的一楼,在别人看来,都是令人心情不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他看来,竟全然是另一种“风景”。

他曾向人传授过快乐的秘诀:心中风平浪静,满眼都是青山绿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智者,极少有人能达到他的这种境界。至少,我们可以适当修剪一下自己“欲求”,让我们的生活中也多一些花红柳绿。

只吃七分饱

当整个社会变得浮躁时,人们也最容易成为盲从的羊群。因为对于生活于社会中的人来说,身边很多东西的诱惑实在太大。人的欲望像个无底的黑洞,永远没有填满的一天。一个人即使赚了亿万财富,如果心被贪欲驱使,那么在生活中仍然享受不到富足的快乐。因为之前的欲望暂时得到满足后,接踵而来的则是更深切、更大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只有人们学会知足,才不会让欲望控制自己。

一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对于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于是它开心地大吃起来,一顿饱食后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老鼠在米缸里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米越吃越少了,虽然有时它也想跳出去,可是眼瞅着还剩下这么多的白米,嘴里便直痒痒,舍不得离开。所以,它不断安慰自己吃完这顿再说,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惊觉缸底到缸口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自己难以企及的,它很难跳出去,更要命的是,此时的它已胖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几乎没有什么弹跳力了。

可以看出,故事中的老鼠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要么成为主人的棒下鬼,要么饿死在米缸中。老鼠的贪欲最终害了自己,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米”的诱惑呢?

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名利背后的可怕陷阱,或是看清了却无法按捺一时的欲望,无法让自己及时跳出来,那么结果就只能同那只老鼠一样——每满足欲望一次,就会离毁灭更近一步,直至陷入绝境,无法生还。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的!”苏格拉底想了想,同意了学生们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在集市上,苏格拉底认真地转了几圈,最后竟然空手而归。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其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苏格拉底的话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不能让无关紧要的外界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而改变自己原先的思维方式。对生活而言,追求自己所需要的,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仅此而已。

在对欲望的追逐中,很多人迷失了本性,成了欲望的奴隶和俘虏。殊不知,追求欲望,离心灵的自由就会越来越远。太沉迷于这个世界表面的那些浮华,就会让自己被浮华禁锢和捆绑,天天戴着假面具,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自己的真面目。这样的生命看起来很热闹,但实质上却是可悲又可怜的。

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贪念更多,只吃七分饱,才能轻轻松松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

同类推荐
  • 修好心,成好事

    修好心,成好事

    心若迷,性难见,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品读明心智慧,手持心灯一盏,在疲惫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处,在喧嚣里找到静心之地。
  •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是一本真实面对自我的书。这里有作者对“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观察,和对“生活可以是每个人的,都请用心对待”的思考。这里有许多真实发生的小故事,但这些不仅是过去式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也是我们每个人一段不可回避的人生。生活其实很简单,用心对待每一天就好。写给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房子或许是租的,但生活不是,你配得起所有的用心对待。
  • 人生赢在预见

    人生赢在预见

    本书包括七个方面,分别从人生发展规律,详细阐述了中外成功人士的成败经验教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深入探讨了人生在预见基础、障碍、机遇、实践和执行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案例贴近生活,文字比较简练,是广大学子和职场、商场人士预见未来的指导书籍,是走向成功的得力助手。
  • 做不抱怨的女人

    做不抱怨的女人

    笨女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聪明的女人却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她们知道没有遇到好男人是因为自己还有待完善,她们知道灰姑娘碰上白马王子的几率只有1%,所以从不挑剔眼前的男人是否足够完美,她们会在丈夫面前撒娇,而不是整天像个机关枪一样扫个不停。在好心态的女人眼中,一切都是美丽的玫瑰色,她们爱惜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们也耍小性子,有泪也会流,这是她们的真性情而不是假小资,她们会为自己腾出一个假期去旅行,以清除内心的垃圾更好的面对生活,她从不被别人的看法影响自己的情绪。
  • 人际交往的艺术(畅销珍藏版)

    人际交往的艺术(畅销珍藏版)

    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15%取决于专业知识,而85%取决于人际关系。”可见,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门票。只有经营并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才能左右逢源,平步青云。《人际交往的艺术》集合了全球成功人士都在运用的人际交往法则,告诉你与人交往的秘诀,让你拥有良好的交往心态,逐步打通人际交往的穴道,快速拓展你的人际交往圈。这样,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赢得交际的主动权,进而坐拥成功与幸福的人生。否则,你将永远只是孤军奋战,身陷“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热门推荐
  • 家有悍后猛如虎

    家有悍后猛如虎

    她文武双全,却貌若无盐,被枕边人利用完之后,不但要夺回她的皇后之位,还想要她的性命!怎料,她竟然重生了,重生在这乱世!还救下一只妖孽男,在人人都对她避之不及的时候,偏偏这一只妖孽男看透那丑容背后的绝代风华,缠着她不放,最终将她娶回家好好的宠着。
  • 醉太平

    醉太平

    期刊主编老费有个完美的家庭,这首先得益于他有一个完美的老婆刘以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开会回来推开家门,竟发现老婆红杏出墙。他们离了婚……
  • 快穿之女配命运我来改

    快穿之女配命运我来改

    相处十年的青梅竹马突然告诉沈倾樱,说她不是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暴揍一顿,“我是不是人?”“是是!”
  • 谭旭东童话系列:彩虹的力量

    谭旭东童话系列:彩虹的力量

    《彩虹的力量》是上海大学谭旭东教授的童话作品。这部童话写了很多动物的趣事,它们都想学好本领,为森林的朋友们做些工作,但是它们都费尽了气力还没有做好,因为它们还不懂得人生的道理。它们是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的。看了这集童话,小朋友们都会增长许多知识哩。
  • 青乐的升温

    青乐的升温

    “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你”“你别哭…我也会哭的…我心都碎了…”“原来,你还在”还好,你还在…“你觉得我怎么样?是不是命里缺我?”…
  • 王爷他狂妄霸道

    王爷他狂妄霸道

    陆衍造反失败后,被幽禁祁王府。同床异梦的祁王妃姜蘅,因告状有功,父兄平乱得力,免除幽禁,带着王府的金银珠宝和离回家。听说,姜蘅吃香的,喝辣的,求娶之人排到了晟京城门外。陆衍:反贼的25岁老媳妇,何人敢要?是要打本王的脸?还是贪本王的钱?晟京一众纨绔公子哥:脸要打,钱要拿,人也要娶!于是,反派大佬陆衍一气之下重生了!……咦?重生后的陆衍发现一个秘密,这个姜蘅,好像哪里有些不一样了?——宠文,1v1,双重生
  •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本书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宁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别为:诗歌、散文、游记卷;短篇小说卷(两卷);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乡思旧的情绪愈甚,但这没有妨碍他在作品中对俄罗斯农民的命运的敏锐的描写和对社会的批判。本卷共收录共收录短篇小说二十五篇,其中《伊格纳特》写的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农村的愚昧和道德的沦丧。文集收录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缩影。本文集由我国知名俄语翻译家戴骢主编,并由戴骢、娄自良、石枕川担纲翻译。翻译语言通俗易懂,力求在传达作家思想的同时完美表达出俄语的优美隽永。
  • 断剑江湖行

    断剑江湖行

    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少年,偷鸡摸狗,打架吃白食,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突然这一天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从此踏上改变命运的征徐。历尽千心万苦,人情冷暖成就一方大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