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100000020

第20章 中卷(4)

【原文】

来书云:“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所谓良知良能,愚夫愚妇可与及者①。至于节目时变之详,毫厘千里之谬,必待学而后知。今语孝于温清定省,孰不知之?至于舜之不告而娶,武之不葬而兴师,养志、养口②,小杖、大杖③,割股④、庐墓⑤等事,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然后心体无蔽,临事无失。”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⑥也。孟子云:“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由耳。”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唯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节目时变”,圣人夫岂不知,但不专以此为学。而其所谓学者,正唯致其良知,以精审此心之天理,而与后世之学不同耳。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蔽也。夫良知之于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于方圆长短也。节目时变之不可预定,犹方圆长短之不可胜穷也。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圆不可胜用矣;尺度诚陈,则不可欺以长短,而天下之长短不可胜用矣;良知诚致,则不可欺以节目时变,而天下之节目时变不可胜应矣。毫厘千里之谬,不于吾心真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是不以规矩而欲定天下之方圆,不以尺度而欲尽天下之长短。吾见其乖张谬戾,日劳而无成也已。吾子谓“语孝于温清定省,孰不知之”,然而能致其知者鲜矣。若谓粗知温清定省之仪节,而遂谓之能致其知,则凡知君之当仁者,皆可谓之能致其仁之知;知臣之当忠者,皆可谓之能致其忠之知,则天下孰非致知者邪?以是而言,可以知“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知行合一之体,不益较然矣乎?夫舜之不告而娶,岂舜之前已有不告而娶者为之准则,故舜得以考之何典、问诸何人而为此邪?抑亦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邪?武之不葬而兴师,岂武之前已有不葬而兴师者为之准则,故武得以考之何典、问诸何人,而为此邪?抑亦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邪?使舜之心而非诚于为无后⑦,武之心而非诚于为救民,则其不告而娶与不葬而兴师,乃不孝不忠之大者。而后之人不务致其良知,以精察义理于此心感应酬酢之间,顾欲悬空讨论此等变常之事,执之以为制事之本,以求临事之无失,其亦远矣。其余数端,皆可类推,则古人致知之学从可知矣。

【注释】

①愚夫愚妇可与及者:语出《中庸》:“君子之道费而稳。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②养志、养口:典出《孟子·离娄上》。

③小杖、大杖:典出《孔子家语·六本》。曾子在瓜地锄草时,锄掉了瓜苗。其父大怒,用大杖将其打昏在地。曾子醒来后,先向父亲请安,又回到屋里弹琴,使父亲知道自己安然无恙。孔子知道后很生气,教育曾子应像大舜侍奉父亲那样,父亲用小杖打时则坦然承受,用大杖打时就逃跑,以免使自己身体受伤,使父亲背上不义的罪名。

④割股: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给文公吃。后以割股治疗父母之病为至孝。

⑤庐墓:古时,父母亡故后,孝子在墓旁搭建草棚,一般要住三年,以表达对父母的哀思怀念之情。

⑥“道在迩”二句:语出《孟子·离娄上》。

⑦为无后:语出《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

来信写道:“圣道的主旨,人很容易理解,所谓的‘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也能够懂得’。至于某些细节,随着季节时令的变化,常常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等学过之后才能理解。现在要在温清定省这些方面谈论孝道,如今谁还不明白?至于舜没向父母禀告就娶妻,武王未葬文王就起兵伐纣,曾子养志而曾元养口,小杖承受而大杖逃跑,割股肉治疗父母的病,为亲人守丧三年等事情,在正常与不正常、过分与不及之间,必须探讨出个是非曲直来,作为处理事情的准则。然后人的心体才能不被遮蔽,碰到事情才不会出现差错。”

“圣道的主旨容易理解”,这样认为是正确的。只不过后世的学者忽视了这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当作学问,这正是“道在你身上而你却向远处寻求,事情很容易而你却要舍易求难”。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般,难道很难理解吗?人的缺点在于不遵循而已。”愚夫愚妇和圣人一样具有良知良能。只不过圣人够致良知,愚夫愚妇则不然,这正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具体细节的随时变化,圣人对此哪有不知道的,只不过圣人不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圣人所说的学问,只是保存发挥自己的良知,以此精察心中的天理,这与后世的学问大不相同。你不注重保存发挥自己的良知,而对一些细节念念不忘,这是你将很难理解的东西认作学问的弊端了。良知相对于随季节时令变化的某些细节而言,就好比规矩尺度对于方圆长短一样。季节时令的变化难以预测,就像方圆长短的变化不可穷尽一般。因此,规矩尺度一经确立,方圆长短也就显而易见了,而天下的方圆长短也就不可胜用了。若果真能够达到致良知的境界,那么那些细节的随时而变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对于天下所有不断变化的细节就可以自如应付了。差之毫厘以致谬以千里,若不在我内心良知的细微处去探查,那你怎么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呢?这好比不按照规矩尺度就想确定天下的方圆长短。这种乖张谬戾的看法,只会终日劳累而无所成。你说“在温清定省上讨论孝,有谁不知呢”,但真正知道的人却很少。若是说粗略地懂得一点温清定省的礼仪,就说能够致孝的良知,那么只要是知道国君应当仁爱百姓的人,就都可以说他能致仁爱的良知;但凡知道臣子应该忠诚的,都可以说他能致忠诚的良知,那么天下有谁不是能致良知的人?由此可知,“致知”必须付诸实践,没有实践就不是“致知”。知行合一的本体,不就愈加清楚了吗?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难道是在舜之前就已有了不告而娶的标准,因而使他参考了经典或是请教了别人,才这样做的吗?还是他根据心中的良知,审度轻重之后,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周武王未葬文王就兴兵伐商,难道是武王之前就已有了不葬而兴兵的先例作为准则,因而武王可以参考某部经典或是请教了别人,才这样做的吗?还是他根据自己内心的良知,审度轻重,不得已才这样做?如果舜真的不担心没有后代,武王也不是急着拯救百姓,那么,舜不禀告父母而娶妻,武王不葬文王而起兵,就是最大的不孝和不忠。后世的人不愿尽力致其良知,不在处理事情时细察天理,反而空谈一些反常之事,并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处事的标准,以求遇事不出差错,这样就差得太远了。其他的事都可依此类推,因而,古人致良知的学问,从这里就能够明白了。

【原文】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①‘前言往行’②‘好古敏求’③‘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④‘好问好察’⑤,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格物之义,前已详悉,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谓见闻者,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⑥是犹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义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唯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博学审问”,前言已尽。“温故知新”,朱子亦以温故属之尊德性矣。德性岂可以外求哉?唯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唯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注释】

①多闻多见:意为通过多闻多见增长知识。语出《论语·为政》。

②前言往行:语出《周易·大畜》卦辞:“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为君子应该多了解古代前贤的言行,以积蓄自己的德性。

③好古敏求:意为喜欢上古的文化,勤奋学习。语出《论语·述而》。

④博学详说:语出《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为广泛地学习并详细地解说,等到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头来简略地叙述其精髓大义。

⑤好问好察:意为喜欢请教别人,并且喜欢体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以便能了解民意。语出《中庸》。

⑥“盖有”二句:语出《论语·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来信说;“您认为《大学》中的格物,只是求此本心,还勉强能说通。至于六经、四书所讲的‘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如此等等,都明明白白地指出在处事中寻求,在辩论中获益,功夫的节次是不可紊乱的。

格物的内涵,前面我已经详细地讲过,你觉得牵强附会的地方,我不必再多作解释了。至于说到“多闻多见”之类,都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认为多闻多见才是学问,而不能反求内心,因而心存疑惑,他的言行里就难免有怨悔,而他所谓的见闻,正好滋长了他好高骛远的毛病。因此孔子的话不是教子张做学问,而是要纠正他多闻多见的毛病。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这与孟子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意思相近。这表明人的德行的良知并非源于多闻多见。至于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说只寻求见闻的细枝末节,只是第二义的事情罢了,所以孔子又说“知之次也”。把见闻方面的知当作次要学问,那么主要的学问是指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完全窥测出圣人致知用功的地方了。孔子对子贡说:“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如若知识真的在于多闻多见,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欺骗子贡呢?一以贯之,不是致良知是什么?《易经》里也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若是以积累德性为主,则对前人言行了解很多的人,不也是积累德性吗?这正是知行合一的功夫。“好古求敏”,就是喜欢古人的学问而勤劳敏捷地寻求我心之理。心即是理,学习就是学习本心;寻求就是寻求本心。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好古并不是如同后人那样,以广记博诵古人的言辞为好古,那只是切心追求功名利禄这些表面的东西。至于“博学审问”,前面也已有过阐述。“温故知新”,朱熹也将它归为尊德性的范畴。德性岂能在心外寻求?知新必须通过温故,温故才能知新,这又可作为知行并非两件事的有力佐证。“博学而详说之”,是为了重返简约,如若不是为了重返简约,那“博学详说”到底是指什么呢?舜喜好询问观察,仅是用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使道心至于至精至纯的境界。道心就是良知。君子的学问,何时离开过践行,废弃过论说呢?但践行与论说,都是知行合一的功夫,也正是致其本心的良知,而不像世上那些以口耳之学为知的人那样,把知行当作两件事,这样才会有用功分先后的说法。

【原文】

来书云:“杨、墨之为仁义①,乡原之乱忠信②,尧、舜、子之之禅让③,汤、武、楚项之放伐④,周公、莽、操之摄辅⑤,谩无印证,又焉适从?且于古今事变,礼乐名物,未常考识,使国家欲兴明堂、建辟雍、制历律、草封禅,又将何所致其用乎?故《论语》曰‘生而知之者,义理耳。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行事之实’。此则可谓定论矣。”

同类推荐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热门推荐
  • 异界魂战天下

    异界魂战天下

    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们,我的书的最新章节已经迁移到腾讯原创文学网站上了,阅读本书最新的章节内容,鼠标猛击访问:http://m.pgsk.com/混沌时期,魂斗大陆只有各种异兽,后来的人类或多或少继承了异兽的血脉,能够引导自身远古血脉的人,被世人称为魂战师,而猎杀异兽,让其灵魂成为自身战斗工具的人,则称为猎魂师。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重生在这个以魂师为最高职业的魂斗大陆,作为炎黄子孙,他引导出来的远古血脉竟然是中华神龙,看他如何在魂斗大陆翻云覆雨。本书群号:91996007,欢迎大家进来吹牛讨论。友情推荐:《星铠武装》,绝对好书。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 无形的来客(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无形的来客(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地走飞侦

    地走飞侦

    被罪侵染,还是匍匐事外。看似真实的世界,让人顾盼流连。夏秋的周围总有人会先行离世,阴影的暗潮汹涌澎湃,在真诚的面具背后往往隐藏噬人的故事。
  • 皇后要二嫁

    皇后要二嫁

    妻妾成群男权至上的天下里,穿越而来的落音只想找一个真心爱她的男人,可是:她家清隽绝美的仙般公子暧昧她,神秘莫测清华诡异的青衣源主纠缠她,就连冷冽阴厉的邻国皇帝都跑来表示他们成亲很久了。落音仰头无语望天,姐身穿,姐成亲姐怎么不知道?!“公……公子……”落音惊愕的瞪着她家谪仙下凡一般的公子,脑袋打结了。池净衣衫解尽,脸色平淡如常,声音清澈流动:“落音,帮我沐浴。”落音脸色通红,天人交战后乖乖应道:“诺。”他身体虚弱,她不能歪想不能歪想……尔后……没看见!没看见没看见!没看见他精瘦的胸膛,没看见他白嫩的屁股,没看见他身前的JJ,没看见他……“落音,这里也要洗一下。”他拉住她的手,引到了身下。轰!血冲头顶,落音浑身僵直。妈啊!她在心底哀嚎:公子你这是色诱啊色诱!!“两选一,要么上我的床,要么……下地狱。”一身黑袍的男子大敞着领口,睨眼看人的姿态展现着邪肆风情,从嘴里冷冷的吐出这一句。瞄了眼旁边滚热的油锅和十八般刑具,落音吞了吞口水:“我……我能选第三种么?”“可以!”昊铭笑的玩味,起身走进她一把抱起,而后压在了房间里宽大的能当床的桌子上!与池净两情相悦,怎奈昊铭对她深情不悔。失忆前,她爱的与嫁的是昊铭,失忆后,她爱的与想嫁的却是池净。两个男人的深情让她难以抉择,更有一个癫狂的凉溪从中做恶。落音从来都没有想到,她的情路会如此艰难坎坷。当一往情深撞见深情不悔与痴情癫狂,谁,才会是真正的胜者?点此试阅几章,将会越看越有味儿:系列文《我家妻子魅力大》,本文独立下篇:以下是完结推荐区。(捂脸,我就是个异数,写的女尊一对一,男尊一对多。)《我家妻主魅力大》妃的一对一完结女尊一朝魂穿,异世重生!为帮皇姐巩固皇权,她娶了大熙朝“最最有名”的“老”男人!一个是全国驰名呆傻痴王爷,一个是天下皆知木头男,痴呆配木头,众人都道合适合适!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室之王,正是二八好年华!一个是卑微低贱的商贾之人,正是人老珠黄时!众人都叹可惜可惜!皇商联姻,震憾天下!没有人相信他们会幸福,连他们自已也不相信。可是后来……另类女尊《嫁个妻主是废物》一对一完结一觉醒来,她成了禹国里名震天下的淮南王夜繁星!不但学贯古今、武艺高强,更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
  •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沈柔有着天使的面孔,却藏着“魔鬼”的心,纵横圣爵无敌手,人送外号“东西方不败”,火爆脾气和不凡身手另全校师生闻风散胆,却唯独对青梅竹马的严墨情有独钟、温柔如水,不准任何女生接近。本以为非严墨不嫁,谁料半路杀出个未婚夫,此人是高富帅中的变~态,不择手段的让沈柔爱上他。沈柔,你必须爱上我,因为我爱你。
  • 异心被二用

    异心被二用

    我曾以为我是被死神眷顾的人,只要乐观的活着,阳光终会向我招手;后来才发现,原来我是被生命诅咒的人;诅咒我……诅咒我一遍遍品尝以‘死’为名的痛苦。但我更愿意如字面意思般去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霸血三国

    网游之霸血三国

    武道天下,一款风靡人类星际时代的游戏,当那片神秘的空间与游戏融合在一起时,乾炜的辉煌人生从此开始。
  • 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

    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

    一对一,男强女强,女主女王范,楠竹腹黑范,身心干净。王牌特工秦韵借尸还魂成一个被新郎抛入雪地活活冻死的新娘。还没搞清自己是谁,就面临层出不穷的追杀算计。哼!想要她的命,那就等着承受她千种手段万般算计吧!结果,镇守太监的侄子被她扔粪坑淹死了,前未婚夫被她折腾成瞎子加瘸子了。取代她身份的丫鬟被灌成人蜡了,帮凶堂妹嫁给变态虐待狂了。世袭老爹的爵位,她进特务组织当头目了。顺便收未来皇帝陛下当徒弟,常常调教了!婚事提上日程了,想生宝宝来玩了。可宝宝缺个爹咋办?就那个长相才华绝佳的城府颇深的状元郎了。当他们夫妻联手,惊采绝艳时,且问朝堂天下谁能与之敌?精彩片段:管家:大人,今日宴会上王尚书的女儿踩了夫人的裙摆。大人:王小姐的腿可还在?管家:腿还在,就是右边的牙摔掉了几颗。大人:只摔一边怎么成,左边也给摔了吧。管家:大人,夫人今日大街上揍了一个人,对方现在找上门来了。大人:是谁?管家:是皇上。大人:无妨,本官最近也觉得皇上有些欠揍,揍一顿不够,让夫人接着揍。管家:大人,咱家报纸今日最火的新闻说您每夜要换一个女子。大人:写稿子的是谁,抓入大牢关上几日,长长脑子。管家:是夫人。大人:哦,那就权当为自家赚钱增收了。管家:大人,夫人今日带了一个小倌回来。大人:阉了没有。管家:没有。大人:送到宫中敬事房去势,算本官孝敬皇上的。推荐柳絮经典完结文东唐皇朝三部曲:《法医嫡女御夫记》,种田宠文,一对一,绝对独一无二的楠竹,大宠女主,全文无小三,更有精彩案情等待,错过会后悔哦!《娘子,到我怀中来》种田宠文,一对一,楠竹顶天立地,腹黑闷骚,女主睿智机变,既不乏口腹蜜剑的本事,也不乏十步杀一人的气势,欢迎亲们跳坑。《你丫抢婚有完没完》,一对一,楠竹性子诡异,随心所欲,女主性子清冷,宝宝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