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5700000002

第2章 隐秘的信息(1)

言说之外

人是一种语言生物,但是在言说之外,人的信息交流和智能反应,其实从未停止和消失。

婴儿不会说话,仍有欢乐或烦恼的情绪可察,有要吃或要拉的哭声可辩,抽出嘴里的指头一指,是要奶瓶还是要布娃娃,父母一般并不会误解。

聋哑人没有听说能力,即使也不曾上学念书,仍不乏思想和情感的反应,可以胜任劳作、娱乐、交友乃至政治等诸多繁杂的人间事务,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有时让人暗暗心惊,似乎那样的眼睛更能洞观一切。

正常的成年人也不是时时都需要语言。生活在北欧和希腊的很多人都善于沉默。北美印地安人对沉默更有一种特殊的欣赏,好朋友见面了,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说,也没有必要多说,抽烟,喝酒,吃肉,听窗外的风雪,看眼前的炉火,好几个钟头内也说不上几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这正是他们之间深切友谊的更准确和更完美的表达方式。宋代学者程颢说过:“朋友讲习莫如相观而善”(见《二程遗书》卷三)。法国思想家福柯也说过:“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许多东西,沉默即其中之一。(见《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在很多时候,沉默不仅仅是语言的慎用,而是彻底的删除。面对突然车祸时的极度恐惧,投入两性交欢时的极度亢奋,路见不平时的极度愤怒,终于看见一球破门时的极度欣喜,能造成人如常言说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实际上只是语言的空白。但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并不傻。恰恰相反,如果他们的脑子里还纠缠着名词、动词、复合句甚至格言警句以便决定下一个动作,那倒是真正的傻和特别的傻了。

前人把这种语言空白之中的意识反应称之为“直觉”,或称之为“潜(下)意识”和“无意识”。我们暂且接受这些命名——虽然我们终将知道这里沉积着语言崇拜论的偏见。在这里,“无”意识其实是“有”意识,“潜”意识其实是“显”意识,只不过是超越语言和废止语言的另一种意识方式,名之为“无”与“潜”,并不准确。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图画、照片、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无声电影,都曾大规模参与过文化的营构;同样是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当代的摇滚、时装、卡通画、游戏机、行为艺术等等,顺应着各种电子设备对声象的远程传输功能,更是在发动着一个个全新的文化浪潮,重新夺回一片片曾经由文字统治的领地,哪里是“无”?哪里是“潜”?

读书识字是重要的,但远不是智能活动的全部。很多人一直认为,书面的语言叫做文字,文字运用构成了人类与低智能生物的重大区别,也成为人类得以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特殊优势。也许是基于这种理解,“文明”、“文化”、“文雅”、“文治”等中文词都是“文”字当头,“文”人和“文”士几乎成为了文明的当然代表:这些食草食肉然后食“文”的物种,出入于学府,戴着眼镜或夹着精装书,以学历、学位作为自己精英身份的证明,作为自己理直气壮进入权力等级上层的凭证。但他们在语言之外的智能活动里既没有受过足够训练也没有经过严格考核,其智商一定会比一个文盲更高超?对世界的认知一定会比低学历者更通透?——我以前对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警觉。

《淮南子》记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有前人说,天降粟雨是对人间出现文字的庆祝。其实我觉得那更是一种警告,一种悲悯,一种援救,暗示着文字这种不祥之物将带来乱世,遍地饥荒已为期不远。

不然的话,寂黑长夜里的群鬼为何嚎哭不休?

埸景

火光也是语言。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是二十多年前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家里去,请求他在我的招工推荐表上签字盖章。当时我是留在队上最后一名没有回城的知识青年,守着一幢空空的木楼,还有冬夜冷冷的遍地月光和村子里的零星狗吠。我被这巨大的安静压迫得几乎要发疯,便咬咬牙,一步一滑地踏着雪中小道去了书记的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平时总是黑着一张脸的书记,在家里要面色和善得多,让我凑到火塘边来暖身,给我递上一碗姜茶,他老婆还拿一条毛巾拍打去我肩头的雪花。在我与他们一家数口暖融融地挤在火塘边的时候,我嗅到了混浊的炭灰味、烟草味、姜茶味以及湿袜子味的时候,我预感到我会成功。

事实确实是如此,书记问我还有没有柴烧,一开始就有了人情的联结。他谈了柴以后就顺理成章地同意推荐我,完全没有提及我可疑的家庭背景,也似乎忘记了我在地上踩死豆苗之类的破坏行为。我心里一热,很没出息地湿了眼眶。

我相信书记并没有丧失他的阶级斗争觉悟,也仍然保留着以往对我的戒意,但这种戒意似乎只能在公共场所而很难在他家里活跃起来。由火光、油灯、女人、姜茶、邻居、柴烟等等组成的家居气氛,似乎锁定了一种家庭的亲切感,似乎给来所有客都涂沫了一层金黄色的暖暖亲情,书记不得不微展笑纹,不得不给我递茶,他的老婆也不得不给我拍打雪花,而有了这一切,主人当然最可能说一声“好吧。”

他在我推荐表上签了字,要我第二天去找大队会计盖公章。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人情常常产生于特定的场景,比如产生于家庭而不是办公室。涉世较深的人,大多能体会出谈话的地点及其场景很重要。卧室里容易谈艳情,山水间容易谈命运,歌剧院里容易谈风雅,接待室里的会见呢,受制于那些规格划一的座椅和谈话双方的遥远距离,不多出一些公事公办的原则,倒是不可理解。场景就这样常常暗中规定和引导着话题。一个官员若把来家求见的下属挡出门:“明天到办公室里谈吧。”那已经差不多暗示了官员的提前拒绝,差不多预示了明天对于下属来说的凶多吉少。正是出于同一道理,很多中国人都愿意把难谈的生意或者难办的公务拿到餐厅和酒吧里来进行。倒不是中国人特别好吃喝。告别贫困年代之后,吃喝对于很多商人和官员来说已成为了沉重的负担。好累的一桩事呵,即便没有让他们吃出脂肪肝、血脂高或者心肌梗死,也常常让他们对着一张张红请帖烦不胜烦,倒抽一口冷气。但他们还是强打精神,倦容满面地奔赴餐厅,因为要求谈话的一方要的就是那个场景和氛围。那里没有办公桌相隔而是餐桌前的比肩抵肘,那里没有成堆的文件而有杯盘满桌,那里一般来说也没有上司的脚步声而有解开的领带和敞开的衣襟,于是那里最能唤起人们身处家庭时的感觉,最容易使主客双方把他们的关系暂时性定位为“哥们”一类的关系。在这个时候,餐厅和酒吧这种空间使一切公务得以仿家务化,使一切人际关系仿血缘化。被求见的一方即使只是喝一杯清茶,或者只是吃几口清淡野菜,也总是比坐在办公室里要好对付十倍。

“只要他来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请客的一方总是这样说。他们知道语言的功能有限,因此他们需要餐厅和酒吧这个场景里的一切来无声地参与谈话,需要用这里的一切色彩、气味、音响等等来说服对方。

在这一点上,对香水气味、领带款式、演说风度等比较粗心的很多中国人,倒是显出特有的细心。

家乡

家乡也是一种场景,只是范围更大一些,内涵更多一些。我上面提到的大队书记,多年后当上了县委书记,办事雷厉风行也专横跋扈,有次检查市容卫生,发现刚刚洗净的水泥广场被人吐了一口痰,勒令犯事的老汉跪在地上将痰舔去,谁来说情也不允许;有次发现公路塌陷了一大块,一杯剩茶泼在交通局长脸上,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逼他到修路工地上去挑土,肩上不磨出血就不准回来见他。这个阎王爷出行都是警车开道,警笛声呜呜呜响彻县城,吓得鸡飞狗跳。如果是从地区或者省里开会回县,一进入县界,必有大小官员在路边恭迎大驾,提心吊胆地看他眼色,听他咳嗽一声也差点要吓出尿来。

正因为这样,他贪污两百多万元的案情败漏之时,县城里响起了一阵阵鞭炮以表庆祝,人们喜不自禁地奔走相告。

让人稍觉奇怪的是,唯有家乡人对此大为奇怪,根本不相信他们的四满伢子会是一个贪赃枉法之徒,以至法院开庭审判的时候,几十号男女老少自动去法院请愿求情,跪在大门口呼天喊地,要还县太爷一个清白。他们还派人找到我,找到更多的人,要我们一定想办法疏通关节,让法院对这个案子从轻发落。武妹子硬要我收下两个脸盆大的糍粑,说四满哥是个最朴实的人,每次回家探母,见人犁田就帮着犁田,见人打禾就帮着打禾,有一次大年三十,家家都在过年,村里的一头牛不见了,他整整一个晚上翻山越岭,身上被树刺挂出道道血痕,硬是带着人追上了偷牛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为非作歹?又说,他富贵而不舍旧情,回乡来一般都要去看望一位老同学,在村口那间学校的破土房里,与老同学挤一床被子,一把生花生米也可以下酒,说说笑笑可以直到天明。这样的人下大狱怎么不可能是遭小人暗算?

人皆有复杂的品性,这并不奇怪。武妹子没有可能对我说假话。我只是疑惑贪官的友善和朴实为何只能存于家乡,而不能搬到任上去。也许,家乡有他的童年和少年,有一个融合了他童年和少年的规定情境。特定的一道门槛、一棵老树、一个长者的面孔、一缕炊烟的气息,都可能苏醒一个人的某些感觉,而暂时压抑这个人的另一些感觉,使他在特定的舞台背景下回到特定的台词和动作,比方使他到山上去找牛或者到小土房里去喝酒。诗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状物写景,是为了让读者们睹物生情和触景生情,在种种景物的接引之下,唤醒自己可能已经沉睡了的纯情。宗教家们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把教堂建设得肃穆、威严、幽深、空阔或者挺拔,是为了让教徒们首先受到一种氛围的震慑和感染,一进门就不由自主地敛其俗态和涤其俗心,重启自己可能已经尘封了的善念。在这个意义上,诗歌和宗教是人们精神的家乡,总是力图使人们能够重返少年,重返赤子之心——这正像一个贪污巨款的死刑犯,在家乡的一片青山绿水里有他无形的诗歌和宗教,他只能在那里得以靠近自己的灵魂。

“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一个热衷于园艺的法国老太太这样对我说过。

中国有一句俗语:“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生活中很多信息已溢出了语言的边界。我们不妨将这些信息名之为“象”。

这个概念将在本书中反复用到。

显然,这里的“象”有视觉性的图象和形象,也有作用于人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方面的物象和事象,将其纳之于“具象”这个中国读者较为耳熟的词,大概较为合适。我在前面还说过,具象既包括(1)生活的原象,(2)也包括文化的媒象——即由文化媒体传播的人工造象,比如风景画对风景的摸拟,战争片对战争的表现。

不管是实象还是媒象,“象”区别于“文”或“言”,是语言文字之外一切具体可感的物态示现,是认识中的另一种符号,较为接近佛教中的“色”。上海佛学书局1934版《实用佛学辞典》称:“色者,示现之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是属于内身,故名内色”;“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也,是属于外境,故名外色”。佛教中的色尘、色相、色法、色界等,在这里都可以视为象的延伸概念。

唯识宗作为东方传统哲学中较为系统性的认识论,称“万法唯识”,首先提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以及“身识”,将其视为全部心识的重要基础,视为人与事物现象的直接关联(见太虚等《唯识学概论》)。

佛教常常借莲花、明镜一类象征来直通心性,借面壁、棒喝一类行态来寻求感悟,一直在强调文字之外的信息传达,其极端者甚至强调“不立文字”、“言语道断”,但他们以“色”对立于“心”,赋予了“色”第二个意义:“变坏”、“变碍”以及“质碍”(亦见《实用佛学辞典》)。因此一旦从认识论转入人生论,佛教徒们便视“色”为迷惑耳目泯灭心性的俗尘,是人们进入觉悟时的魔障。在空门净土那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虚幻不实之物,琐屑无义之物,理应被正道者拒绝和超越。这样,他们从认识论上逼近了色的大门,又在这张大门前匆匆闭上人生论的双眼,在感性现象世界面前有一种进退两难。

佛学东传的结果之一,是色渐渐蒙上贬义,与尘世中的凡夫俗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虽说不一定符合大智慧原旨,却是佛学在中国承传和演进的部分现实轨迹,与儒家、道家的抽象思维指向互为呼应,几乎汇为一流。影响所至,人们见“色”而惊,闻“色”而避,较为感性的生活总是被称之为“沉溺声色”、“玩物丧志”,是一种君子不耻的堕落,而“好色者”甚至成了日常用语里“流氓”的别号,致使隐含在色界里的意义结构一直处于道德歧视之下,几乎是一片暧昧不明和无人深究的荒原。由此不难理解,中国传统知识者皆以语言为尊,比如从来不乏“文”的字典、辞典、语法以及修辞,不乏各种语言研究成果登堂入室,却一直未见世上有过“色典”或者“象典”,一直没有什么人对生活中万千声色的含义、来源以及运用规则有过系统的记录整理。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对此心存忧虑。他说:“关于理性认识,世界上有一门非常古老的科学,毫无异议地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其名为:逻辑学。但是,关于直觉认识的科学却勉勉强强和困难重重,只得到极少数人的肯定。(见《作为表现和普通语言科学的美学》)”我们将看到,克罗齐指出的这一失衡状况不仅遮盖了生活中那些只可意会的事物,反过来也将祸及生活中可以言传的事物,最终构成理性认识的乱源。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套装共6册)

    丰臣秀吉(套装共6册)

    吉川英治以温婉知性的传奇之笔,再现了丰臣秀吉谋略超群、胆识过人、狂妄不羁、豁达真挚、善揽人心的个性;记叙了他从无名小卒到终结乱世成为天下霸主的奋斗过程;鲜活再现了在乱世中崛起,历经坎坷迈向权力最高处的至情至性的丰臣秀吉。读日本历史,不可错过战国时代;读战国时代,不可错过吉川英治笔下的《丰臣秀吉》。
  •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本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而他的悬疑故事集,也重点突出了心理的较量,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灵魂的诗。故事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
  • 消逝的幺家大院

    消逝的幺家大院

    谢尔盖和芥花是在哈尔滨的果戈里大街认识的。果戈里大街有三家表店,谢尔盖的表店是最大的一家。另两家表店有一家是俄国人瓦西里开的,还有一家是中国人马国昂开的。瓦西里的表店虽然不大,但生意最好,因为店主瓦西里是一个高级钟表师,在德国和英国都呆过。由于战乱,他就从德国来到了中国的哈尔滨。因为在他来中国之前,他的徒弟伊万早就在哈尔滨了。但徒弟伊万没有开钟表店,而是改行在马迭尔大街开了一家西餐厅,生意很好。瓦西里的钟表店卖的都是旧钟表,主业是修表和其他两个钟表店的店主没有来往,但也都认得,做生意的时候,相互之间也不挤兑。
  • 山药蛋派作家电影剧作精选集1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山药蛋派作家电影剧作精选集1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山药蛋派作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成果也最为典型地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良知。这是一些真正热爱人民,特别是普通民众的作家。他们没有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宠儿、精神的贵族,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他们为民而喜,为民而忧,为民而作。他们感时忧世、心怀天下,对人民的冷暖寒苦牵挂于心,对国家的未来命运殷殷于怀,对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旗帜鲜明。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总是倡导那些美好的情操、奉献的精神,并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他们并不回避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但从来没有丧失对国家、民族的希望。虽然他们个人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我们民族的痴情一如既往。
  • 金子

    金子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一个不会离开的男人

    一个不会离开的男人

    男人是和女人完全不同的生物,男人是用来证明爱情的东西。经过千万次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不太懂的东西。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爱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心得和秘密。让相爱容易,让相处不难。
  •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我们将两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的世界上最先进、最权威、最受父母推崇的三大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蒙台梭利育儿全书》集合成《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献给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你。这三本教育著作所阐释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和推崇,其内容涵盖教子的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教育孩子的精髓和新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相信能够给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以实际的帮助。
  • 田柾国

    田柾国

    林愿喜×田柾国林愿喜爱了田柾国三年,付出了一切,直至生命的终结仍执念不悔。田柾国恨着林愿喜三年,却在面对她死亡之际醒悟,原来爱,早已深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抵是……你在找我,而我在你身边,你却看不见我。我们之间,隔着的是生死。”“你生是我的人,死,也该是我的鬼!”-深情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被辜负。
  • 曼珠沙华之雪残殇

    曼珠沙华之雪残殇

    她雪百合,元极真人唯一的女徒弟,捡来的弃婴,从小跟着师傅学习术数,奇门遁甲之术。他是北夏传言中阴晴不定的残废王爷,皇上的二皇子,在幼年时候双腿残废,在见到雪百合之后请旨要立她为正妃。圣旨下,百合被迫上了花轿!她本想着平淡的过,但是他尽显邪恶一面,警告她,必须听从与他,争吵中,百合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失在邪恶人的身上,在她想表露心迹之时,发现了他的一切阴谋,离开,被追逐,她跳下万丈悬崖,在看到她跳下悬崖的瞬间男人才知道自己心疼的原因?自己爱上那个利用的棋子?再见面,她化身西域公主前来和亲,他对其百般试探,表露后悔之情,且看她如何面对他的爱和自己的心---究竟阴谋的背后又是为什么?
  • 帝王女主聊天群

    帝王女主聊天群

    假如历史上422个皇帝和垂帘听政的女主进了同一个聊天群会怎么样?嬴政怒斥儿子胡亥,刘邦和吕雉互相埋怨,李世民李治尴尬现场,李显六味帝皇丸……
  •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话禁区

    神话禁区

    作为一个优秀的进化者,我们所需要的,不是锻炼,修炼,而是先把这碗鸡汤炖好。“嗯,多放点蘑菇,这是有名的小鸡炖蘑菇,我们干了这碗鸡汤,就能进化了。”何凡郑重地道。“你确定你这五颜六色的蘑菇能吃?你不知道这蘑菇有毒,还是剧毒?”柳清缘脸色煞白。“嗯……那就是活下来就能进化了,来,你先干敬我!”何凡思索片刻,一脸郑重地道:“你先进化。”“……告辞!”看着凶兽霸主,何凡挥舞着菜刀:“说吧,你想被吃成几级保护动物?”神话书友群:570128883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在本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理,采用故事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当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要有一些改变,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书中说的方式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燃魂纪

    燃魂纪

    一个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一个是上古之战的幸存者两者将会有怎样的羁绊?是苟活于世,还是奋起反击?这从来都是一个问题。
  • 带着商店去联盟

    带着商店去联盟

    一生提剑不用剑,取命只在端豪间。你们的恶,是灵心异佛来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