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5700000008

第8章 隐秘的信息(7)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西方音乐,在小提琴上把中国革命歌曲拉出欧洲小夜曲的味道。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与老木、大头等人下乡前偷袭了一次学校围墙那边的省社科院图书馆,在天花板上挖洞,下面果然是满地堆成米多高的书海。我们跳入软软的书海里,凭着中学生的眼光,在这些临时封存的书堆里胡乱寻找,见形容词华丽的就要,见爱情故事和警匪故事就要,最后在书海里拉了一泡尿,各种书刊塞满了两个大麻袋。其中有古典名著也有青春格言和卫生指导一类手册,当然还有我们满世界寻找的乐谱。对于当时很多青年来说,异端与正统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唯有好听的异端和正统,与不好听的异端和正统,才构成差别。所谓政治限制,还有对付这种政治限制,仅仅是文字性的区区小事,与忠字舞的感官愉悦没有太大关系。大队党支部书记四满带着民兵来检查时,看到歌本,只瞪大眼睛检查歌词,对舒曼练习曲一类看也不看,而《外国民歌两百首》这一类书上,只要有“大毒草仅供批判”,还有重重的惊叹号,也就被他们放过。倒是我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被他们大惊小怪:“我想随着列宾的步伐漫游俄罗斯大地”,是我随意写下来的,无非是用点酸词来赞扬列宾的油画。四满书记是读了书的人,知道俄罗斯就是苏联,就是修正主义,拍着桌子大骂:“你好不老实,还有一个人没有交代出来!”

“我真的什么都交代了。”

“硬要我点破是吧?不见棺材不落泪是吧?”

“我能说的都说了,真的没有了。”

“还有一个姓列的,是什么家伙?”

这句话被他憋了三天,总算说出来了,但我不明白他说什么。

“你们还想一起偷越国境投靠苏修?这瞒得了谁?”

我更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他把我的日记本甩在我面前,铁证在此,看我如何狡辩。我这才哭笑不得地解释列宾何许人也。他听了好一阵,半信半疑,丢下我去猪场看饲料发酵去了。

俄国歌曲

俄国歌曲有中欧音乐的高贵,却多了一些沉重;有印度和中亚音乐的忧伤,还有中国西北音乐的悲怆,但多了一些承担和前进的力量。这种歌曲属于草原或者雪原,属于牧民的篝火,不适宜在宫殿里唱,不适宜在集市里唱,更不可以像爵士乐那样拿去酒吧助兴,是一种最为贴近土地和夜晚的歌曲。

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候,在霞光和火光相接的时候,一种声音若明若暗地波动。此时你从被子里探出脑袋,发现床前有瓦缝里飘入的积雪,窗前也有窗缝里飘入的积雪,而遮窗的塑料薄膜被狂风鼓得哗啦啦响个不停,透出了外面一片耀眼的洁白,天地莫辨。在这个热被窝难舍的时候,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有了一两个音符的颤动,然后像一条小溪越流越宽广,最后形成了大河的浩荡奔涌,形成了所有工棚里不约而同的大合唱。《三套车》,《小路》,《茫茫大草原》,人们此时不可能唱别的什么。

每一种歌曲都有它最宜生长的地方和时机,俄国歌曲就是知青们在风雪中的歌曲,甚至成了一代人永远的听觉标志。只要你听到它,听出了歌声里的情不自禁,你就可以判断歌者内心中的积雪、土地、泥泞、火光、疲乏、粗糙的手以及草木的气息。有一次,我在火车上认错了一个人,呀呀呀地大声招呼和紧紧握手之后,发现了对方脸上的陌生,发现对方也从呀呀呀中清醒了过来,目光中有搜索记忆的艰难,还有最后的茫然。到这个时候,我们都意识到进退两难,而且无勇气承认这种荒唐,于是有话没话地敷衍,但愿能敷衍出必要三言两语之后,再想办法从尴尬中体面脱身。幸好我们是在车上相遇的,幸好对方这一铺组刚才有人唱起《伏尔加船夫曲》,这就有个近便的话题。

我镇定下来了,避开人名一类可以露馅的东西,试探着谈俄罗斯歌曲,谈插队岁月一晃就过去了这么多年,谈当时早上起床时的浑身疼痛,夜晚远行时的边走边眠,抓捕野鸡时的激动不已……当然也谈到当时对乡下的厌恶和眼下对乡下的怀念。我后来发现自己其实过于谨慎了。对方居然有话必接,竟与我越谈越近,虽然是张冠李戴却也珠联璧合,没有什么不合适。当他谈到猪场里的种猪凶得将他咬过一口时,我差一点觉得他肯定就在当年的太平墟公社干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情者,而不是被我错认的什么陌路人——因为凶悍种猪同样在我的记忆里呲牙裂嘴嗷嗷乱叫。

我们哈哈大笑,全身轻松,意犹未尽,没有料到可以谈得这么久,可以谈得这么投机和会心。以至我告别离去以后,我一直怀疑自己真认错了人——尽管我确实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他是一个陌生的老熟人,只是不叫“老周”。他后来也不叫我姚什么,一直对我的姓名含含糊糊。

《红太阳》

数年前一种名为《红太阳》的系列歌碟在中国内地突然畅销,响彻某些歌厅、出租车以及中老年人聚会的场所,其中收录了很多文化革命中的歌曲,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忠字舞”。知识界对此做出了敏感的反应。有些左翼人士的解释是:人民大众对贫富日益分化的现实深感失望,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强烈不满,所以唱出了对毛泽东及其革命时代的怀念。有些右翼人士则在报刊上深深忧虑或拍案而起,指此为极“左”思想回潮的铁证,是一种极端势力企图对抗改革开放的危险讯号。有一些西方观察家甚至断言:这是中国执政当局在“89政治风波”以后强化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阴谋。

这些反应其实都是一些书呆子的反应,都是一眼就盯住了歌词并且努力研究歌词的反应——他们一肚子文墨当然擅长这种手艺,正像他们经常操着同一种手艺去历史文献中寻找历史,去政治文献中寻找政治,去道德文献中寻找道德,目光从不能探出文词之外。其实,我所认识的很多人在唱歌时对歌词基本上不上心。老木就是其中一个。他早已移居香港,成了个房地产大老板,经常带着一些风水先生、职业打手或者副省长的女婿去夜总会,把一长溜陪坐小姐叫进包厢来挑鼻子挑眼,又动手动脚要领班妈咪亲自献身服务,总之要在风尘女子面前把威风耍足。他打开了千多元一瓶的XO以后,最爱唱的卡拉OK就是俄国的《三套车》、美国的《老人河》、还有《红太阳》里那些革命歌曲,诸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或者“铁道兵志在四方”。

三陪小姐不会唱这些歌,也不觉得这些歌有什么意思,通常会给他推荐走红的港台歌碟,有一次竟惹得他勃然大怒。他踢翻了茶几,把几张钞票狠狠摔向对方的面孔,“叫你唱你就唱,都给老子唱十遍《大海航行靠舵手》!”

他是在怀念革命的时代吗?他提起自己十七岁下乡插队的经历就咬牙切齿。他是在配合当局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吗?他怀里揣着好几个国家的护照,随时准备在房地产骗局败露之后就逃之夭夭。那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往日革命歌曲的爱好何来?关心《红太阳》的读书人们该如何解释他唱歌时的兴奋、满足乃至热泪闪烁?

作为他的一个老同学,我知道那些歌曲能够让他重温自己的青春,虽然是残破却是不能再更改的青春——他的天真,他的初恋、他的母亲或者兄弟,他最初的才华和最初的劳苦,还有他在乡下修水利工程时炸瞎了一只眼睛,都与这些红色歌曲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从中剥离。他需要这些歌,就像需要一些情感的遗物,在自己心身疲惫的时候,拿到昏黄的灯光下来清点和抚摸一番,引出自己一声感叹或一珠泪光。他不会在乎这些遗物留有何种政治烙印。他甚至曾经告诉过我:他十三岁时看到的第一张“色情”照片是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剧照。他当时没法压抑自己的冲动,几次解开裤子,偷偷对着画报封面上的红军女战士自慰。在那一刻,他不会在意那个剧目是不是革命宣传。

在我看来,像独眼龙老木这样的人,其实是九十年代以来《红太阳》歌碟最主要的消费者。他们肯定不知道,自己为何被左翼的读书人高兴了那么久,又被右翼的读书人痛恨了那么久。

富特文格勒

我在编辑《天涯》杂志的时候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谈到1948年芝加哥乐团邀请当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富特文格勒担任指挥,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在抗议的传单上,印着另一位意大利伟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话:“只要在纳粹德国演奏过的人,就无权演奏贝多芬。(见单世联《演奏贝多芬的权利》)”

富特文格勒因此而未成行,演奏贝多芬的权利也就成了一个长久的话题。

为纳粹德国效力过的音乐家当然不止他一人。大师级的理查.斯特劳斯,还有后来名震全球的卡拉扬等等,也有类似的历史污点。他们曾出任纳粹的音乐总监或地区音乐总监,甚至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为希特勒庆寿。凡是受到过纳粹德国伤害的人,凡是珍惜人类生命的人,都有权谴责他们在政治上的这种怯懦。就像中国众多感时忧国之士曾经有权痛惜“戏子无义”式的现象。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语)”演艺圈里有人不悯国事,不守义节,其所占圈内人数的比例,可能既不会多于其它行业,也不会少于其它行业,只是他们社会知名度较高,更容易引人注目。文化革命系列歌碟《红太阳》在九十年代的重新流行,其政治原义大失,更使我相信演艺作品以声色内容为主,而以文字内容为次,与义节的关系,不似文字作品那么直接和紧密。演艺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合成,具有特别的多象性和多义性,既在国事之内,更在国事之外,一时的神思恍惚,更可能使演艺人员在声色的梦幻中迷失政治。在这个意义上,富特文格勒等诚然是可悲的失足者,但他们为纳粹演奏时闪烁的泪花并不一定都是为希特勒而流,泪花中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我们所难以洞察的心弦颤动和忆绪暗涌,也许藏有诸多未解之义。

声色之义难解,演艺人员大多又不擅文墨,很难用文字将他们在声色世界里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进入报刊评论和我们的分析。

乡戏

第一次在乡下看戏让我有些吃惊。禾场里用几张门板架起了一个戏台,台上光线暗淡,有一盏汽灯,还有两、三盏长嘴油壶灯,都靠草绳从台顶吊下来,冒出滚滚的黑烟。台上两个演员是若隐若现的鬼影,其中一个正旋着一把什么油布伞,与另一个肩并肩高抬腿原地大跳,大概是作爬山涉水态,直跳得脚下的门板吱吱有声和摇摇晃晃。伞旋得越来越快了,激起台下一阵叫好。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正在演出一个打土匪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我不记得这出戏有革命战士打伞的情节,大概是某演员有快速旋伞的绝活,不旋给乡亲们看看是不行的,剧中的解放军就只好旋着伞上山剿匪了。

农民剧团买不起布景和道具,一切只能因陋就简,蓑衣代替了斗篷,草绳代替了皮带,晒垫上涂些黄泥墨汁就是山水远景。又因为没有剧本,便由一个略知剧情的小学老师说说大体梗概,演员们即便是文盲,也可记住以后上场自编自演,随编随演,即兴发挥。这叫演“乔仔戏”,是否就是最早见录于汉代典籍里的“乔”,不得而知。

台下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但真在看伞的也不多。娃娃们在人缝中钻来挤出兴奋不已,经常发出追逐的叫喊或摔痛了的嚎哭。后生们也忙着,不时射出一道道手电筒的光束,照到不远处的少女堆里,照在某一张脸上或某一个屁股上,于是招来破口大骂,是“三狗子你照你娘呵”一类,引得少女们开心大笑,挨骂的后生们也浪浪地乐不可支。中年妇女们则三五成群说着媳妇生娃或者鸡婆下蛋之类的家务,或者在给孩子喂奶,给孩子抽尿抽屎。相对来说,只有老汉们才端坐得庄严一些,孤独一些,对剧情和台词也较为关切,伞能旋出这样的水平,得到他们的啧啧称赞。他们没有我的吃惊,已经习惯了台上的狭小和混乱,比如打鼓佬和胡琴手说是坐在台侧,其实已经逼近了台中央,都混到演员中来了;比方正是剧中战事激烈之时,突然有人跨过尸体悠悠然走到台前,不是新角色出场,也不是报幕员有事相告,而是一个村干部来给渐渐暗下去汽灯加气,加完气再猛吹哨子,大吼一番,警告娃娃们不得爬上台来捣乱。

我差一点误会这也是剧中的情节。

我不大可能看明白剧情,相信大多数观众也把剧情看得七零八落,甚至觉得他们压根就不在乎这一点。他们没打算来看戏,只是把看戏作为一个借口,纷纷扛着椅子来过一个民间节日,来参与这么热闹的一次大社交,缓解一下自己声色感觉的饥渴。在乡下偏僻而宁静的日子里,能一下看到这么多的人面,听到这么多的人声,嗅到这么多的人气,已经是他们巨大的欢乐。何况还有台上的闹腾,有伞在飞快地旋转,有举枪时的炮竹炸响和硫磺味,有一溜披戴蓑衣的人在翻斤斗,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戏装——有位村干部曾大为不满地对我说:去年给剧团制了六件红衣服,花了队上两担谷呵,他们这次居然没有穿出来,王麻子他搞什么鬼么!

革命样板戏当然是含有意识形态的,但那些意识形态同这样的观众有什么关系吗?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道理,革命样板戏所宣称要打倒的那些旧时代文艺,那些以前也在这里上演过的剧目,同这些观众有没有关系或者有多大的关系?在这样一个乱轰轰热腾腾的戏场里,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可接受而且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可消解?

同类推荐
  • 中国百科全书(1)

    中国百科全书(1)

    博尔赫斯曾在一篇论述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尔金斯的文章中,提到一部来自遥远中国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动物的分类是这样写的:a)属皇帝所有;b)气味芬芳的;c)驯服的;d)乳猪;e)美人鱼;f)传说中的;g)自由走动的狗;h)包括在此分类中的;i)疯子般烦躁不安的;j)数不清的;k)用精细骆驼毛画出来的;l)其他;m)刚刚打破水罐的;n)远看像苍蝇的。
  • 天使时代

    天使时代

    本书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之称的刘慈欣(大刘)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您是个聪明人,正如您所说,即使在所谓的文明世界,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那里的人们当然不需要吃野草和树叶,但他们肯定需要飞翔,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幻,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您将会看到,想象中的魔鬼并不存在,天使时代即将到来,在那个美好的时代里,人类在城市和原野上空飞翔,蓝天和白云是他们散步的花园,人类还将像鱼一样潜游在海底,并且以上千岁的寿命来享受这一切。将军,您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曙光。”伊塔博士说完,转身走了出去,同时用桑比亚语说了句什么,接着所有的飞人战士都转身走了,没有一个人再看菲利克斯一眼。林肯号航空母舰直到黄昏时才完全沉没,当舰上的塔岛最后没入水中时,被压出的空气发出巨大的嘶鸣,像非洲海岸凄厉的号角,菲利克斯将军站在一艘巡洋舰的舰桥上,用困惑的目光望着远方非洲古老的土地。
  • 怪物·桃花咒

    怪物·桃花咒

    死亡我已经死了吗?当看到双脚离地,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的自己时,她终于确定了这一悲惨的事实。她是怎么死掉的呢?最后的印象是在公交车上。日前她的事务所接到一桩委托,是关于13路公交车上发生的离奇杀人案,本以为是鬼怪作祟,却没想到是个杀人狂魔。——乔家的法术不能用来对付人类。再然后,她舍己为人,被杀人狂魔干掉了。听爷爷提起过,魂魄刚离体的时候,通常都是呆呆傻傻的,大概她就是那个时候飘到这里来。打量四周环境,应该是在山里,树林茂密,不见天日,还有鸟类猛兽的声音穿梭其中。
  • 无底运河

    无底运河

    三好彻:1931年出生于东京,原名河上雄三,国立大学经济学部毕业。1950年入职读卖新闻担任编辑工作,1959年以笔名三好彻创作《远生》并入选第八届“文学界”新人赏次席。1966的《枫尘地带》获得了第二十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同年退职而转为职业作家,而1968年的《圣少女》也获得了第五十八届直木赏。三好彻并曾于1979年继佐野洋担任了两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
  • 国际间谍

    国际间谍

    大雪之夜。哈尔滨这座城市在20世纪初,就是一座流亡者的城市,冒险家的乐园。在这座城市里,你很少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无论你采取俯拍或者是地面跟进的手段,所看到的有70%甚至到80%,都是洋建筑,再加上在街上行走的,至少有2/3是形形色色的外国人,而且街道两旁所有的商店,各种事务所,甚至街的路牌,都是俄文的。恍惚之间,你会觉得这是一座外国人的城市——这就是上个世纪初哈尔滨的基本形态。当然,它显得还小了一些,简单了一点。但重要的是,它是中东铁路一个重要的站点。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小智旅程

    神奇宝贝之小智旅程

    如果穿越成小智在熟知剧情的同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险和比赛?
  • 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雕龙刻凤

    雕龙刻凤

    谢斌原本只是一个古玩街上的小贩,会一手还算不错的雕刻手艺,一次机缘巧合,修得高超雕刻神技,从此成为惹人瞩目的雕刻名家!在古玩这个暴利而又充满神秘气息的行业,陷阱和诱惑众多,突如其来的奇遇,让谢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ABC's of Science

    ABC's of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子求你别作死

    太子求你别作死

    朋友,你看过《穿越之清冷娘子别跑》吗?这本小说自发布以来便横扫某点各大榜单,打败不少例如突逗、帆妾、眺五、哈马等老牌大神,以独特的风格赢得读者的喜爱。宁白大概扫了几眼,被里面天雷滚滚的剧情吓到了,竟然穿越到了小说里面。咖位很大,男主。宁白:“……”组里的大佬说他欠里面太子一个人情,需要她帮忙还人情,于是她去了。穿过去的宁白:“大佬,我哪里得罪你了,你直接告诉我,我改还不行吗?”大佬冷漠脸。……太子视角:从前我是一个无忧无虑,平时处理几个不听话的人的闲散太子,现在却被一群人打乱了生活。“那个小太监有些可疑,母妃,帮我查查他。”“暗卫营新来的少年有些不对劲,宁师傅帮我……宁师傅人呢?”宁·暗卫营新来的太子感觉不太对劲的少年·白一脸纯良:“宁白公子回家省亲了。”太子:“那太子妃呢?”宁·小丫鬟·白:“太子妃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女主马甲超多,男主开始年龄较小,十三四岁;有cp;不坑文。】
  •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该剧本被认为创作于大约1591年。这部戏剧有时被分类为悲剧(早期的四开本),但是更准确的分类应为历史剧,如《第一对开本》中作品分类。作品从《亨利六世第三部》展开故事情节,成为从《理查二世》开始的系列历史剧的结束。该作品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仅次于《哈姆雷特》,由于《第一对开本》中收录的《哈姆雷特》版本短于先前的四开本,因此《理查三世》是其中最长的剧本。剧本的长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太长而很少被完整地表演,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常常被删减。
  • 凰战天下,邪妃不好惹

    凰战天下,邪妃不好惹

    大婚之日,驸马夫君搂着亲妹妹,看着她被缝上了嘴巴,活活烧死!重生归来,她成了属国人人唾弃,被家族沉河祭司武神的疯傻废材小姐。父亲无情自私,姨娘狠辣阴毒,还有个伪善的庶姐在背后给她捅刀子和她现任未婚夫勾勾搭搭。谁说废材就要等着被羞辱,就要等死!且看她觉醒逆天体质,传承上古武神印记,拐来帅气逆天男票做后盾,带着萌宠闯天下,不但要打的坏人满地找牙,还要杀回帝国报仇雪恨,夺回她的一切。战意在涌动,死亡印记笼罩大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风扬于野

    风扬于野

    我明明只是一个公主,却从小如皇子般被教导。上书房议事,带兵出征,监理国事……可是这样为什么,父皇还不满意?少卿让我等他回来,结果他却忘了我;子岚说只爱我一人,薛冉说永不会背叛,可我却还是要离他们而去。爱而不得,得而又失,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Sons of the Soil

    Sons of the So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