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600000007

第7章

答曰。相宗名目繁多。性宗括略為五蘊。故從來不許和會。而以八識釋淨宗。頗易發明。(憨山八識規矩注解。最便初學)蓋現前不念。起滅不停。體即無量光壽。寂照不二。何以故。若非常寂常照。誰為倐起倐滅。相宗就照用邊指點。據楞伽經。名為第八阿賴耶識。又推其最初無染。名第九庵摩羅識。眼耳鼻舌身五根。對前五塵。不動念。而自然色來即見。聲到即聞。名為前五識。(此本自性靈光。相宗謂之現量境界者。以自性無量。而已落量數。故不名性而名識。禪宗所謂無位真人。常在面門出入者。不但不落所見所聞。亦並未有能見能聞。方是靈照。故名無位。破參發悟在此)然纔覺見聞。已是起念。因而取相分別。名為第六意識。(落比量矣。六祖云。無意誰當分別。永嘉答云。分別亦非意。乃是禪家透過一層說。不可誤會)隨即內計能見能聞。外計所見所聞。而我相成矣。(全成非量矣。即綱宗所謂二我執其俱生我執。乃是宿世帶來。觀初生赤子七八朝後。便有知識可見)所謂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矣。相宗從意識中辨別此我執。名為第七末那識。(無始以來。入胎出胎。皆此識用事。此識但能執着堅固。必牽連意識。方能作為。故四十二章經云。切莫信汝意。如意不可信。證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可見意本非惡。惡在我執不化。故曰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聖人絕四。意我相為終始。便是儒佛同處)據此可見名雖分八。實無一物。惟是現前之一念。故淨土家直以此念為始覺。佛為本覺。起念念佛。便是始覺合本。法門巧捷。至頓至圓。莫尚乎是。彌陀本古佛現身。雖現身相而無身見。第七末那識。早轉為平等性智。故因地名為法藏。(魏譯)亦稱法寶藏。(漢譯。梵語曇摩迦吳譯同)亦稱法處。(唐譯)亦稱作法。(宋譯)法在凡夫為意塵。在彌陀則意識亦早轉為妙觀察智。於法自在。即以此法智運用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攝取二百一十億佛土清淨之行。(行者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之事相。諸佛土佛事不同。故必擇其與此土十方根機相應者)□□修習莊嚴勝妙五塵。至本願圓滿。則第八第九識。亦盡轉為大圓鏡智。而即所現身。圓證三身。名為無量光壽。(阿翻無。彌翻量。陀該眾義。本師以光壽約之。故古德云。略舉則應稱阿彌。不應稱彌陀。今隨通稱)即所居土。轉為淨土。名極樂世界矣。(諸經中稱。劫名某某。佛名某某世界名某某。皆如是。葢佛法統歸師道。今泰西各國紀年。猶沿此例。猶中國統歸君道。易代改朔也)於是即以果佛名號。接引眾生。使常稱念。何以故。以此名號。正由最初發願之一念而成。與眾生現前一念無二無別。故眾生念念我執。為多生業根。今稱名則念念向他。而第七識。為他佛願力所攝。當下轉矣。眾生念念見取。(徧計我執。現生增長由此)為現生業相。今稱名則念念正觀。而前五識。為依正觀力所攝。當下轉矣。(故念佛時。無論耳自聽聲。或觀想依正莊嚴。或見或不見。總歸正觀。然此與上說。皆論其理如是。非謂便空身見。且徃生專重信願。不論身見之空不空。三惑之斷不斷也)故曰。五七因中轉。六八果上圓。蓋第六意識非他。即此念引而長之便是。(教中云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起即是念。思量即是引長)多生至今。窮未來際。出胎入胎。此念不斷。念不斷故意無盡。(諸大乘經。佛菩薩及當機大弟子等名號。並其先後出現。皆有表相。如普門品。稱讚念彼觀音力。則以無盡意菩薩發起。持地菩薩結證。地即意地也。彌陀因地名法藏。亦如是。表相者。如戴記云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之比。不是寓言)意欲云何便名願。意無盡故願無盡。如行願品說。彌陀當日示同凡夫。發起大願。精勤五大。劫。自至成佛。亦用意識。惟其無我。故不為識而為智。(諸佛皆然。故名轉法輪。當知現量境界。無所作為。惟其不動現量而人比量。乃為大機大用。乃為無礙智)亦名無塵智。(就無我人眾生壽者等見說。名無塵。相宗因連前五識說。名妙觀察)精勤之極。多生習氣盡除。證入無念本體。乃名為圓。(古佛現身。豈有習氣既示同凡夫。不能不如是說。禪宗大悟後。正修習為此。否則墮人偏空但空)當知一圓一切圓。不作次第。而喫重在拔我見。故專稱名號。皈命他佛。捨己就他。是淨宗要訣。綱宗兩篇備言之。頗望留意 (十九)。

問曰。念之引長便是意。則念佛為意識用事乎。

答曰。正惟如此。乃持名所以為至妙。發願所以為至重也。試以現前一念作一身。觀念之未起。猶身之坐。非無身也。念之起。坐而起也。然纔說起。而起相已不可得。變為立矣。念念相續。循環不斷。猶立而旋繞經行矣。然而未嘗動一步。(念念不假思索。覓意不可得。勢至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念攝之也)譬猶桔槔然。兩手扶橫木。(兩足能用力賴此。比口中佛名號)兩足上下。終日運奔。未嘗移尺寸。而滔滔法流。灌入識田矣。故必發願求生彼國。使念念不出此願。則千念萬念念念是始覺。(覺在念念相繼處。此際即佛清淨法身。道有不可得。道無決定在。故為始覺合本)念時或聽聲或觀相。分明意識用事。而為名號所攝。亦多成始覺。(凡可言說。皆是意識邊事。為禪宗所大忌。持名法門。所以超過一切)念中偶一妄想。猶一足不著機關。一足得力如故。轆轤旋轉如故。戽水如故。兩手扶橫木如故。(名號聲光力)此身終不至傾跌。(聲不斷即念不失。觀經特舉惡人往生。以顯名號力。欲仗自力者。務須着眼)葢惟意地中有捨穢取淨之本願攝持。故句句聲聲。多有著落。而翻來覆去。祇是四字自在流出。則一切攀援分別莽蕩無歸之意境。自不得行。譬猶桔槔實置平地。故有可著力。而著即無著。空亦不空。古德所謂取捨之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真透頂圓極語也 (二十)。

問曰。明知淨土是實境。亦知寶池金地等功德莊嚴。皆是自性。特借世所貴重以比況之。見淺見深。雅俗各隨性量。而捨穢取淨之願。總發不起。奈何。

答曰。此由不信彼佛本願。正是眾生本願也。今試問有生必有死。而自性無死法。子能信乎。曰信。雖無死法而不得自主。子能信乎。曰信。曰古云心佛一體。又云平常心是道。子能信乎。曰信。信則平時常發是願。何獨念佛時發不起乎。曰平日何嘗有是願。曰子自不覺。佛則覺之矣。夫無始以來。流浪六道。至於今日。即使世世為人。其間種種顛倒妄想。無論為名為利為賢為愚為雅為俗。歸總不過求生求樂。然乎否乎。曰然。然則往生極樂。正是平生本願。惟其願之極至於不自知其所以然。乃所謂無願願也。今試觀此身。以一念來而生。以一念去而死。生死氣之聚散也。念體即自性。非氣也。今之來此。六道主何嘗有意來迎。子亦何嘗有意欲來。而適來者。豈非夙世臨終時。平日樂生之本願。一念感動。而業識茫茫。重處偏墮乎。(臨終見所惡而欲避。見所好而欲趨。皆是平日業識。其體即自性也。如尹師魯所見。亦是習氣偏重。終必鑽出頭來。已見前註)其終不悔悟者。又豈非生死總在界內。見聞習慣。以為天實為之。無可如何乎。然則西方在界外十萬億剎之遙。彌陀之必發願來迎。雖是慈力。眾生之必發願求往。雖似難能。要亦不外世間人情平常道理。何為而不信乎。夫自性猶水也。本體一平而已。其流之就下。非就下也。失其本平。(自性生生不已。有身則限於氣數。必不能平。故雖侯王富貴。亦不知足)體勢偏重。則自趨重以取平。固行所無事也。是故彌陀本願。諸天讚言。謂決定得成者。為其不外眾生本願非有所加。(如壽本無盡也。自此生追溯無始可見。身本無老也。觀西人抽氣筒中生物可見。眼本洞見。耳本徹聞也。觀顯徹鏡德律風等器可見。空行本無礙也。觀電綫空氣球等可見。四十八願。皆不外人情物理。諦審自明)眾生發願求生決定決得生者。亦惟還其本然。非別有得。故淨宗專重發願。彌陀極言之。(至心信樂即是願。乃至十念亦得生。是極力抑揚之)本師結讚之。又再三申勸之。(大本言一念得生小本三勸發願)歷代祖師。著書發明之。(蕅益堅蜜兩師為最)豈強人以所難哉。葢求生之一願。實據多生至今。不自覺知樂生之本願。并其所造無量無邊種種業力。統結於此念。於念念間。如長江大河。盡受百川趨重之勢。併力奔赴於海門。其必匯入薩婆若海。天神莫禦矣。(惟有一物能禦。曰自疑)若不發願。則但是現生業力限定一報終始如水在圩內。來源去委不通。焉能到海。若發願而猶疑妄想之或障往生。則是見水面之風來魚躍。蹙起波瀾。遂謂底水因此折回。不復順軌。誰能信之。講求教理者。當不河漢斯言。 (二十一)。

問曰。何謂念體即自性而非氣。

答曰。此甚易明。念乃自性照用。本與氣離。氣但呼吸而無起滅。念非呼吸而有起滅。起則為用。滅即不用。而非無照。起念念佛。照用並行。用現於氣。念乃出聲。當出聲時。而有妄起。以本離故。然激氣成聲。即是此念。故聲念相依。無全走作。其浮與切。體認自知。若全走作。非停即錯矣。(非謂可以隨口叫喚。謂不必着意遣妄耳。不可誤會)而體認之知。即是走作。即是起妄。何以故。念即照在。多一照故。楞嚴經云。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二文殊是也。不加體認。但直下念。聲在念在。為浮為切。多不自知。無念而念。是名正念。經云而我今日。非無文殊是也。何以故。所謂大覺歸於不覺故。尋常念起即如是故。臨終見佛。亦如是故。氣絕往生。無二覺故。葢生死本祇一念。念乃覺體之照用。與氣無關。故死後或為輪迴六道之身。(現在此身。乃識受想行識五蘊所成。在凡名世間五蘊身。在聖名出世五蘊身。死而為鬼。名中陰身。陰。即薀也。謂前薀已謝。後薀未來也。皆是名相。實則一念而已)或為往生極樂之身。而此覺體。乃諸佛眾生共之。從來無二。故臨終所見之佛。即彼佛之照用。現在之念。即往生之身。現在之為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即往生之為無生而生。生而無生也。往生見佛之身。於極樂莊嚴。自在受用。不假作為。即現在念佛之念。於萬德洪名。自在流出。不假思索。也。入此門者。知念之非氣。而現在之身以一念生。則知往生之身。亦以一念生。現生此方。身土皆實有。則知往生彼國。亦身土皆實有。此身土之實有。為在覺體中顯現。則知彼身土之實有。亦在覺體中顯現。何用種種深微元妙之談。索之冥漠哉 (二十二)。

問曰。照用二者。若何分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免费乐透

    免费乐透

    介绍男子不停玩弄着背带裤的背带。“那么,大家都知道嫌疑人就在你们中间吧?”学生们互相怀疑地看着对方,教室里十分安静。“从哪儿开始说呢,大家的伙食费也不是笔小数目,装有伙食费的信封在学校活动时间丢了,而且在教室值周的同学在这个时间里又突然流鼻血去了校医室……”值周的人听到这话,不由得缩起头来。“班长,一般值周的不是应该有两个人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人生准则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人生准则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揭示了这位“伟大人生导师”的教育真谛:指导你正确运用大脑的潜力,将带给你真正的心灵和平;以心换心,相互沟通,在人与人之间架设一座爱的桥梁;帮助你获得自尊、自重、勇气和信心,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 
  • 算命先生讲故事

    算命先生讲故事

    一本无字天书,写满了一位青衣道人一生的都市奇闻。本该在24岁就走向生命尽头的算命世家独子,却因背负着使命,被召唤回来。本已得道升仙的世外高人,却因残念停留于人世。这原是一个人的故事,现在由两个人共同讲述。你或许不相信魑魅魍魉,不相信狐仙神灵,但你得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苦情与悲愿。夜深了,人静了,就让算命先生为你一一道来。
  • 我家夫人惹不得

    我家夫人惹不得

    苏晨觉得自己很苦逼,先不说有位天下第一坑壁的师父。其次就是这位师父给自己安排了亲事,而自己身为当时人都不知道的亲事。按理来说,难道不是应该过着美滋滋的日子吗?!可是下山后的苏晨,完全傻了眼了。为什么夫人是一等一的魔教大反派呢?!
  • 我的女友是女妖

    我的女友是女妖

    妖帝陨落、群妖乱舞。一场意外,才发现被校花倒追也是一种痛苦……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世界远非我们表面所知的那么简单,我的女友竟然是女妖………
  • 薄命王妃

    薄命王妃

    本文简介:“你们,继续!”她穿越的第一夜,繁星璀璨。她看到他和那女子,毫不忌讳,当着她的面,在这广袤的草原上嘿咻嘿咻地做着“野外运动”的时候。她只是笑着,说了以上四个字。他是她的夫,她是他王府里唯一的正妃。**他口口声声叫她:“爱妃”。可,连鬼都知道,他心底,从没爱过她。“不爱可以,但做人,不可如此虚伪!”她大叫,与他怒目而视。“我的夫君,可以不英俊,可以不富有,可以没有权势地位,但绝对不可以像你这样带着一副面具做人!我,舒清然,不稀罕做你的王妃!你讨厌我,大可休了我。”他有点茫然,这真是他的妻吗?她凭什么这么指责他?她哪懂他的苦?不,她仍在做戏。越美丽的女人,越狠毒,越不可信。她这样做,只是为了骗取他的信任罢了。**他开始恨她!恨她的“欺骗”!恨她居然去“欺骗”除他以外别的男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她到底要怎样?为何梦中笑的那般开心,却独不肯对他一展笑颜!她怎可这般自得其乐!全无所谓!这女人难道忘了,她到底是谁的妃了吗?————常清近期作品:《猫霸帝王榻》,地址:(穿越)《总裁的钱奴》又名(《誓言》),地址:(现代都市)
  • 豪门最强狂兵

    豪门最强狂兵

    豪门兵王委身花丛,历经重重考验,终成巅峰霸业。
  •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人的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权利?自由?还是亲情?又或者女人或爱情?那么...你想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吗?你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
  • 古神龙帝

    古神龙帝

    “你应该否认我,反对我所说的话,反驳我的用词。”飞鸟告知。“你应该否认我,你不能这么配合。”下一刻,系统声响起,“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