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600000008

第8章

答曰。照乃是自然覺照。因之起用。非無作為矣。葢心性體用。一落言詮。但能相似。禪家釋此兩字。已似極力分疏。若微細剖別。愈辨將愈惑。今姑混括大旨。說為一大靈光。庶較易明。凡光有兩種。一內景。一外照。譬如鏡光。至平至淨。然能內景而不能外照。其內景也。毫髮畢現而不留跡。譬如日光。至直至捷。(凡光皆直行不轉灣。天算家謂日光到地。速率無比。所謂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火光亦然)然能外照。而不能內景。其外照也。目可得見。身可得觸。而全同虗空。不可得取。不可得壞。此大靈光。兼兩能為一體。(凡姿質之智愚敏鈍。是光之內景。意象之寬隘重輕。是光之外照。閱人多者。一望而知。在本光從來平等。而萬別千差者。多生之業力氣習為之也)故其力用不可思議。(不可思者。心行處滅。不可議者。言語道斷。世多誤解作神妙莫測。粗浮可哂)超過一切光。(如鏡光不留跡。此則前塵綠影。憶持不忘。即第八阿賴耶識。如日光但直行。此則鈎深索隱。曲折多到。即第六意識。又如光皆可阻隔此則洞。達無礙。如賢護經說。余嘗於中夜念佛。繞室經行。忽見當頭星月皎潔。初猶不覺。並未舉頭。俄而覺之潛隱不見矣。又嘗見四面佛。高約八尺。自頂至踵。前後衣摺多了了。案上銅香鑪。亦全同紅琉璃。而佛身卻不琉璃洞徹。當時不知自己眼在何處。亦並不覺異。經須臾間。覺之即隱。因此知靈光獨耀。無物不透而物非無。又知見色聞聲時。纔覺見聞。便落前五識矣)十方世界諸佛國土。皆此光力攝持。而自體常寂。人在氣交之中。氣聚則生。氣散則死。其現前一念。乃此一大靈光之照。全不與氣交黏。安有生死。譬如空中閃電 (電之為物。全類識神。故借以為喻耳。外道修習。得大光明。出入自由以能出陽神為得道。自佛法觀之。祇是造成一盞大電氣燈耳。縱能遠照千百里。有成必有毀。豈本有哉。惟悟真外編不誤)各各眼前得一瞥地。不但電體與氣無涉。即此一瞥亦與氣何涉。葢氣有質點。故有聚散。靈光則渾成一統。合同而化。氣流行於靈光之中。猶煙霧布散於日光之中。隨其或疎或密。乃至須臾變滅。亦仍不離光。而光未嘗移。又如無數極細粉屑沙粒。在一盂水中。其屑屑粒粒相際間。無非是水。隨其體之輕重或沈或浮。而水未嘗動也。凡夫終日膠擾。執定四大假合之身為我。(第七末那識)遂執現前一念謂在身內。譬猶日光普照大地。(喻第八識)以鏡映之。信手迴轉。(消第六第七識相併)其影滉漾室中。認為真日。而此一大靈光。變為無明業識矣。念佛人求生西方。無論識性不識性。亦無論妄想之多少如何。但能發願真切。刻定課程。終身不間。決定得生。何以故。譬如同一誤認真日。而別以凹面迴光鏡。(喻願)對日(靈光即自性佛。須知鏡與日原是一箇。不得不如此說爾)安置向西。時時逼正其聚光點。(喻念)艾炷承之。(喻淨土莊嚴實境)而日與鏡相距中間。常有煙霧冥濛不斷。(喻氣及妄想。其實乃是自身遮蔽其間。故身見輕者。得力較易)日光不能全透。臨終氣息漸微。煙霧漸散。現前一念仍在。(即是日光)佛身即於鏡中顯現。(我願即佛願故)氣絕而煙霧空。日光全體。透過鏡面。艾炷光燄勃發。(一念淨光。成意生身。上則證法性身矣)即是隨佛往生矣。葢日光到地雖捷。猶有分力可算。以日與地究是彼此兩體。故有去來相。靈光則西方此土本是一體。東頭沒即西頭出。如拄杖子。一頭放下。即是一頭拈起。出沒同處。拈放同時。故曰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也。(天如禪師語。讀者誤解此句。謂此土即是西方。則濫入恒真淨土矣)大本漢吳二譯。謂暫信暫不信者。臨終見佛。如夢中見。口不能言。心中愧悔歡喜交併。於此可證 (二十三)。

問曰。意生身與夢中身。將毋同。

答曰。大不同也。夢有多種。(周官太十所掌三者為綱。古夢所掌六者為目。蓋推其本。則皆靈光天倪之動。故古人甚重之佛家亦重之)要歸不外現前之一念默照。故不能發氣出聲。以念本離氣。出聲即為讛語矣。意生身固同是一念。而靈光凝聚成形。如燈之燄。顯然有體有聲有息。全同現在之身。而了無觸礙。其聲與息。亦全是光明用事。與凡夫恃呼吸之氣而生者。迥不侔矣。然教中多說光明。從不說氣。(惟後人撰五教儀。曾一及之。以借莊子援督為經之說。記亦不真矣)祇可以儒書及諸子書證明之。蓋十方世界。在一大靈光中。猶海浮漚耳。由其光盛生威。(乍遇而懍然者是)威生耀。(佛光如月光。并不耀眼)耀生熱。(如以無生氣物。置赤日中必先生熱。後生氣。是其驗)熱生氣。(此氣字無可換。換則不醒。所謂生者。亦非母子繼續之生。猶水生波。非水外別有)此氣非呼吸有質點之氣。老子謂之谷神。(谷者謂幽元也。音義皆同欲)莊子謂之踵息。神仙家(老莊為道家。神仙乃後起託附之)謂之祖氣。謂之罡氣。謂之元陽。(若坐煞在此。便成外道)孟子謂之浩然之氣。(春秋繁露引此說。謂常以陽得生其意也。班固答賓戲引此。作皓然項岱注謂皓白也。如天氣皓然。葢在成周教學。亦但渾言緝熙光明等。從無析言之者。故借天氣比況之。試觀上文。先言孟施舍不如曾子。又申言志至氣次。然後曰善養曰難言。復兩提其為氣也。而結以集義所生其非謂充體呼吸之氣顯然矣且呼吸之氣。豈能塞天地。而既充體矣。又別生一氣。豈不漲死。集注但見其水旁浩字。不知古人浩皓音義皆同。遂謂為盛大流行。而論性不論氣不備之說。亦從此章起豈知此章已先誤解可哂)實則周易所謂乾資大始。萬物資始者是也。人之覺體是光。其用即此始氣。(強謂此名以便文)故稱神用。亦稱神力。彼國地如琉璃黃金者。堅固不動。光明相也。池水蓮花行樹種種莊嚴。皆光明神力所成。與此土種類自異。葢此土有質點之氣。由始氣生。(如子得母氣。莊子言黃帝得之。以襲氣母。殆即謂此。管子輕重篇。清神生心一節文義。與此最近)故能生生不已。所謂坤作成物。萬物資生者是也。記稱氣也者。神之盛也。是其明證。(祭義此章。明是輪迴之理。詳見後。朱子以氣之至而伸者為神。是有意顛倒說)故曰一陰一陽之為道。陽為本有之光。陰為後生之氣也。(故女人徃生。即現丈夫相。離氣純光也)又曰陰陽不測之為神者。神立於光氣之界。間不容髮。故莫測也。(太史公六家要旨。道家陰陽家。必居儒家之前。從其朔也。惜其書不傳。陰陽家中。必有光學。故墨家得之。董子謂陽常用事。陰不用事。借天光以立說猶存古義。宋儒只知呼吸之氣。強為分陰分陽如以一氣言。以二氣言等語。則并陰陽不識。全是夢讛)此土物類體質。皆氣點所成。故化學家化之。都還為氣。其有數十餘種原質者。則又日光菁英所積。正是彼土莊嚴諸物之比例也。人終身在大光明中不能見。而但見日光者。譬猶白晝。燃巨燭於室中。身從日光中久立入室。則眼前全黑。一物無所覩。一步不可行。目力勝者。或能見燭燄。亦不辨其遠近方位。室即軀殼之比也。彼國有日月而無晝夜寒暑。即此反比例可見。猶日下孤燈。照用不行也。凡教皆起於有世界後。世界初起。教中說為如海飄沫。正猶海中沙漲漸積而成洲也。彌陀因地。為寶海大臣。誓取淨土者。(見悲華經)猶今西人於海中。訪尋沙島以闢地也。彼土自有蓮華化生之神明。(大小本經。皆有神明字樣。與三輩徃生。及聲聞弟子分言之。講家不說者。從略耳。非修成後。但是一片白地。專待十方徃生也)以其種子清潔。故取以為淨佛國土也。又攝取二百一十億國土清淨之行。而莊嚴之。即所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非空無所有也。法藏比邱。現身此土。去國出家。而證果在彼土者。猶釋迦住世時。上升兜率忉利摩醯首羅諸天說法。是定中事。其應現王宮說觀經。游步虗空。還耆闍崛山則竟是色身往來。諸大弟子得五神通者。亦皆能之也。修行五大劫成就者。猶此土天皇地皇人皇氏等。壽皆數萬歲。劫有大小。猶秝家之分章蔀。其積歲自有長短也。凡此種種。皆不外人情事理之常。就佛分上說。則曰無作妙用。實則亦必舉手動足。猶此身舉手動足。何嘗用意。然祇是習氣業識。不為妙用者。以身見法見不空也。釋迦說諸大乘經。多方淘汰。使人知心性本來廣大自在。終古不滅。而必指歸淨土者。以此土有成必有壞。(如漢世昆明池劫灰。及西人開壙。見有螺蛉結成之土。而眾行星。古有今無者甚多。尤其明證)往生彼土。則還其本光之原質。永不變易也。故諸經普勸往生。祇作尋常語。指成莊嚴名相。不下一語分疏。譬猶勸人遷居。但說某地若何勝利即得矣。而必欲深究其何以至此。則任舉何物。窮推不已。皆不可曉。如儒書說天開於子。地闢於丑等。人開人闢乎。自開自闢乎。子丑二字。又從何來。孰從而知之乎。(楞嚴說。最初一念流動而生世界。講家謂此人在何處動念不許再究。正是善會)此皆後來說圓說妙。種種巧見之理障。固釋迦所不及料也 (二十四)。

問曰。子於淨宗。可謂思之深言之盡矣。顧作十成死語。何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木叶之我名六道骸

    木叶之我名六道骸

    现实中的宅男王宇,莫名其妙的和六道骸融合一体穿越到了火影世界,本来以为这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冒险“爸爸,我终于等到你了。”六道仙人漂浮在六道骸身边说道。“老公,我再也不想离开你了。”大筒木辉夜一脸娇羞的说道六道骸一脸懵逼中
  • 侦探齐木Ⅱ

    侦探齐木Ⅱ

    印度现场演讲中总理凭空消失,红色犯罪是齐木受邀找寻失落的笔记和四处犯案的隐之犯罪师,于是协同白痴拍档米卡卡以及落难千金陈安妮组成超二侦探三人组共赴印度探查真相!真假米卡卡,隐之犯罪师竟然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到底这一切都是谁在故布疑云?失去的朋友,冤死的亡灵,我齐木发誓,定当查明真相追踪到底!
  • 愿逆前尘与尔

    愿逆前尘与尔

    你费尽心思,斩断所有,携我下界,为何如此伤害与我。他步步维艰,尊随内心,苦苦寻觅,因一步而丧失所有。她恨,他悔。前生今世前缘将如何再续。
  • 晴空万里有恶风

    晴空万里有恶风

    林险风就像一阵恶风,不管方晴走到哪,就刮到哪,倒霉的方晴很想问一句:“林总,你想干嘛?”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之苏破天

    重生之苏破天

    那是很久以后了。他问她:“那……你觉得最甜蜜的……是什么?”他问的没头没尾,她却懂了他的意思,说:“我在前世,从未享受过浪漫甜蜜的滋味。但今生,我尝到了……有个男子,曾问我‘十二’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其实没什么意义,就只是因为我是师父收的第十二名弟子而已。后来,在掌云峰悬崖底的一个洞中,他曾送我十二只蝴蝶,十二封情书,并因伤重在我怀里躺了十二天方才能站起来……那个普通的数字,因为一个人,才有了特殊的意义。那个人,就是我现在最深爱的男子。”那个男子嘴角还沾着血,闻言却弯了唇角。她说:“现在,光是说到‘十二’这个数字,我就觉得很甜蜜了。”好吧,正文前部分其实没有简介那么正经的呢!
  • 努尔哈赤的咒怨

    努尔哈赤的咒怨

    四百多年前,东北的长白山下和松辽平原的辽阔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女真人(满族先人)的部落王国,主要有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个部落,元代至明初,这几个部落主要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辽阔区域,松花江下游古称海西江,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海西女真。又因他们的始祖共同发源于今哈尔滨市以北的呼兰河流域,所以又称海西女真为扈伦(呼兰的谐音)四部,亦称扈伦国。在海西女真东南方的浑河流域(辽宁省),还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女真部落王国,叫建州。建州的首领,就是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明代时他们附属于大明王朝,朝廷在东北设立辽东奴尔干都指挥司(相当于现今的大军区),管理东北的女真人。
  • 谋婚上位,虐心总裁请止步

    谋婚上位,虐心总裁请止步

    季清秋是从小被季爸爸捧在手心长大的掌上明珠,她想得到的从来都没有得不到的。可是那个男人的爱却成了她这辈子都不到的东西。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个男人,可是到了那个男人的眼中却变成了恶毒和心狠手辣。结婚两年形同陌路,季清秋成为祁权徽心中最可耻的存在。他把他心中的白月光接回家中,强逼季清秋离婚,却在得知季清秋和他大哥有染时勃然大怒撕毁离婚协议。并扬言这辈子都不会放过她。他的愤怒化为了霸道的占有,强势的掠夺,百般的欺辱,压得季清秋喘不过气来。
  • 关于你给我一个提示好吗

    关于你给我一个提示好吗

    我们之间,没有所谓的默契,于我而言,爱你是一个我不想觉醒的认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