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2100000013

第13章

二是故下。引經證喻二。初正引經證喻二。初引經。即華嚴經也。章安解般若一德具三。以明淨之鏡為喻。乃云。此鏡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鏡。照真故是淨。照俗故是明。明故則像亮假顯。淨故瑕盡真顯。鏡故體圓中顯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淨鏡攝一切法。二此義下釋義。喻有六義。一者鏡。二者淨。三者明。四者隨對。五者面。六者像。若以克體言之。其實有三。一鏡。二面。三像。謂淨.明.隨對者而無自體。淨.明者即鏡也。隨對者即攬前三法為此隨對也。鏡是能隨。面像是所隨。面是能對。鏡是所對。因此隨對其像即現。以喻喻法其旨最明。鏡者喻淨心體也。隨對者喻淨心體具諸法之性也。面者喻染淨二業也。像者喻染淨二報也。若克實而喻惟有其三。一者淨心。二者業。三者報。所謂諸法之性者。諸法如能對所隨之業報也。性者如能隨所對之淨心也。因此淨心業報之三。故云諸法之性也。性之一字體歸淨心。諸法二字體歸業報。故知云性十者而無別體。十體是事。性體是理。由此理不但故具十。遂云理性十界。今以淨心之體能具諸法。故云即。喻淨心體具一切法性。問。今以隨對喻具諸法之性。若依章安。應以其明喻具法性。義何不同。答。能隨所對即是鏡明。名雖有殊義實無別。文云。各各不相知。即喻淨心等者。不相知言不思議也。故經結云。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今曰業與果報皆法界故。性本無生。業熏淨心。業自不得而知。如何而熏淨心。隨熏淨心亦不自得而知。如何而隨。因此感報亦自不得而知。如何而感。故云各不相知也。若作思議釋者。事理不同因果有異。故云各不相知。業者下。釋經合文也。但合面鏡而不合像者。既有業有性則報在其間。故不別說。況復經文正為談於業性故也。然鏡明面像之喻。有喻如來權造。如十不二門。有喻十界實造。如於今文。其妙經文句釋無生境智。約鏡喻中亦喻實造。與今文同。記云。鏡十界因。同今鏡喻法性親生於諸法也。形十界緣。同今面喻染淨二業也。像十界果。同今像喻染淨二報也。又復記云。鏡明性十界。像生修十界。故形像修性皆具十界。並不出於法性理。鏡見明形像修性本。如鏡內外一同。今上文雖然有此像性像相之別而復圓融不異。惟是一鏡也。又復記云。一切並泯故皆云無。不復分別若性若修。同今下文。若癈二性之能以論心體者。即非染非淨圓融平等。不可名目也。

二又復下。復引諸文以證藏體。文為二。據其所引。雖欲皆明藏體惟一。然其用義文意少殊。初則意明世出世法皆依一體而得成立。次則意明世出世法雖然不同。其所依體其體惟一。初又二。初引經別明世法依心體生。此據法性體融說為一者。出其問者不了此旨作專一之一而解。然問者是文殊。豈不解耶。但以俯為迷生故作此問。起于後答顯示的旨。如經所謂仁今問此義為曉悟群蒙。所以問云。云何能生種種果報。今從的旨以示。故云法性體融說為一也。若了此一體融即不應疑種種果報。或曰。今此體融之一祇可作於總相明一以說義義。何者。由此之性百界千如無不具足。以圓融故總名為一。故號一性。故知此一即是三諦圓融。遂說為一。此義然乎。若謂不然。其如義何。若謂然者。前何亡照以三為事以一為理。則顯一性而非三耶。答。此旨甚難。今祇問云。究竟而論三之與一何者有實體耶。若云俱無實體者。祖師何云非謂空無心體耶。若云三一皆有實體者。應有四體。若圓融時如塵成團耶。若云其實是三。但此之三圓融無礙故名為一者。若爾一是虗名。三是實體。祖師何云雖有三名而是一體耶。若如向說必須遍云。雖有一名而是三體。又復若圓融時如聚三塵為一泥團耶。若云不思議體不定三一。三體即一體一體即三體者。祖師何云雖有三名而無三體。雖是一體而立三名。三祇曰名一乃曰體耶。請以此義經懷。自如今說為正。祇由此性而不當一。無以名之強號為一。而此之一不可思議。具一切德。是故此一具空假中。既能具德故知此一是圓融性。說之為一乃非定一。問。還許一性乃是總相名為一不。答。正是總相名之為一。故今立總別乃以一性而為總也。又復今立一性。一性者一即三三即一。非三非一而三而一。是此之一名為一性。豈非總乎。問。與彼何殊。答。彼此皆云以圓融故總名為一。其言雖同其意不等。何者。彼以三諦圓融總名為一。今以性體圓融強名總一。彼以由三諦圓融故即三是一即一是三。今以由性體圓融故即三是一即一是三。問。今云性體圓融。且性體者即三諦也。豈非同彼三諦圓融耶。答。深極論體用者。三者用也。性體者體也。由體圓融故用絕妙。若分而言之。性體圓融。三屬差別。所云三是用者。如涅槃疏云。言一則失用。言三則傷體。所云性體圓融三屬差別者。亦如疏云。三諦即一諦。一諦即三諦。差別無差別。無差別差別。非差別非不差別。而差別而不差別。諸佛境界具足如是不可思議。問。文中既有雙非雙亦。今何惟取前之二句證差無差。答。一家明三諦者。不出的從法體與隨處點示。且的從法體者即全。一性具足其三。故一性無差。其三而差即一而三。如伊如目故名三諦不可思議。且隨處點示者。於一切處法法三諦。祇如就於即一而三。復點三諦者。一即空也。三即假也。非三一者即中。雙遮也。而三一者即中。雙照也。的從法體與隨處點示義雖不同。莫不須指一為無差三為差別。故今引證從法體。今問一性是亡云何能具。答由此一性能亡能照。以能亡故三諦皆亡。以能照故三諦皆具。然此一性本非亡照。論亡論照不可思議。

二今即下。通明世出世法依心體生二。初示義。二是故下引論證。

二又復下。證世出世法同依一心體二。初引文。二此即下釋義二。初依文釋義顯諸佛同體。二以一下。約義伸明顯生佛同體二。初示義。二何以下證。但云五道與佛不言三乘者。以三乘望五道亦名返流。但不同盡源。望圓極佛尚在流轉。但不同五道。通此二向是以不言。

二明因果法身名別之義三。初標章。二解釋。三結釋又二。初問。上言等者。指初圓融法門中曾云以具染性故能現一切眾生等染事。故以此藏為在障。本住法身復具淨性。故能現一切諸佛等淨德。故以此藏為出障。法身若據上文有在障出障之語。今不指者為在第三科中方明。故今但辨眾生諸佛二種法身。然眾生非不在障。諸佛非不出障。今正約能辨所。第三約所辨能。故今文中未明障義。

二答二。初標。有二義者。初義約修染淨召一法身。遂有生佛二法身異。故云以事約體說此二名。次義約性染淨召一法身。遂有生佛二法身異。故云以性約體說此二名。而復云約事辨性者。由已現之事染淨灼然。能具之性冥而無相。故以所現而顯性具。遂乃復云約事辨性。然其初義克從法體。由染淨體體是修故。法性之體體惟一故。全此之一現而為修。即似其修召此之一。遂有染淨二種法身。次之一義隨具詮辨。既然性體能具染淨。故此染淨即名為性。乃約二性以辨一體。遂有生佛二種法身。

二所言下釋二。初以事約體三。初標。二然法下示四。初法二。初因事體殊。二若復下。由體事一。正所謂理之差別因事而殊。事之無差由理而一。文相坦然不復消釋。二譬下喻二。初譬。因事體殊。二若復下喻。由體事一。今此喻文既喻克從法體之義。故不復論鏡有人像體性馬像體性。是故但云人像體鏡馬像體鏡。三淨心下合。四以是下辨意二。初正辨。二以常下引證。文云常別者。正指修事不同。下文性別之別。法體雖同從義異故。文云不度生者。佛既無生可度。而其佛者亦自無佛可成。於度生中無生可度。非謂不度。成佛亦然。三此明下結。

二所言下。約事辨性。以性約體說二法身四。初標。二所謂下示三。初示約事辨性。有染有淨以現顯具者。性若不具即不能現。是故約現以顯性具。然具現之義。性事論之亦不一途。若約真無俗有。性不名具。事則曰具。第一義中一法叵得。世諦之中具足諸法。具即是假亦此意也。若約性頓事變。性則曰具。事則曰現。故今文中論二性時皆受具名。語二事時悉從現目。若約具無別具全具於現。是故事現亦名為具。現無別現全現於具。是故性具亦名為現。然去就之義雖爾。究竟之意如何。應了具之名者體本從性。體若非性如何萬法一時頓足。現之名者。體本從事。體若非事。如何萬法次第漸現。良由此事為性所具。以能召所。故事亦名具。良由此性能現於事。以所召能。故性亦名現。正如今文以此真心能現淨事。乃以真性名之為現。然此真性體非是現。以所現事召能現性。故性亦名現。問。何謂真性體非是現。答。以喻曉之。如鏡現像。是像現耶。是鏡現耶。若謂鏡現者。有像之時亦是一明。無像之時亦是一明。何謂鏡現。故知現之當體體是於像。但以鏡明能現此像。故云鏡現。然事得名具。義實難曉。請以現義反而顯之。若得此義。性事對名具現者。各從自分之功。性事通名具現者。乃約相從為目。問。向云萬法次第漸現。豈無頓現。答。纔云頓現。此現同具。良由頓故。例如於具。纔云漸具。此具同現。良由漸故。問。云三千者。為從具說。為從現說。答。若各取自分之功。理則為具。事則為現。具無別具乃具於現。現無別現乃現於具。是以具現不虧方成三千。故纔云三千者必薀具現。此則攝無不徧也。若約相從之義。以現從具故俱名具。則成理具三千也。以具從現故俱名現。則成事現三千也。是以具現各是三千。此則趣無不極也。問。以性為能現。事為所現。現既同造。應性是能造。事是所造。何故。曾云事是能造。理是所造。答。造之為義且不一途。就事自論。心是能造。法是所造。事理對論乃有二向。從理立事則理能事所。造是遷變則事能理所。例如談具。理頓諸法則理能事所。體為相隱則事能理所。問。四明以分能所者為造。泯能所者為具。其說如何。答。其說甚善。得法體故。以具體是性。性則融一。造體是事。事則殊分。問。義若甚善。今何頻言能具所具。答。以具旨難明。固先以能所之義照其說。使見其旨。若見其旨。能所之義任運不分。

二以本下示。以性約體有二法身。應知性本惟一。以此一性具修染故名為染性。以此染性約於一性是故名為眾生法身。以此一性具修淨故名為淨性。以此淨性約於一性是故為諸佛法身。問。染淨二性。性之一字與法身何殊。答。體同義異。以體同故。皆是一性。以義異故。法身是體。二性是用。問。若云性本惟一由具修中染淨故云二性者。若爾。祇須談現何須說具。答。若但說現。惟見染淨本無今有。不見一性圓頓之功。問。前以事約體但語其現。非圓頓耶。答。文意實圓。以由文云彼事亦即平等一味。又云常同常別法界法門。此二科意例如圓教修性離合。若合性三俱名正因。全此正因起為修二。如以事約體但語法身能現凡聖。若離性緣了。全此緣了起為二修。如約事辨性乃語二性能現染淨。問。前云初科是克從法體。若約三因言之。例且應云祇是一性二修。此義與別何殊。答。一者別教不即正因為二修故。二者別教一性不能具緣了故。今雖克從法體名曰一性。而此法體是具德之法體。即緣了之正因。故與別殊。問。別談性三義復如何。答。一者修德。種子無始有故。對於今有且名為性。二者緣了。依性而住且名為性。由非即具故與圓殊。問。克從法體性德緣了體是於修者。若論合時。性之緣了歸修緣了耶。答。離合之義且非一途。若約法體論離合者。實如所問。若約具德論離合者。性德緣了歸性正因。由此方彰是性具德。

同类推荐
  • 拳变纪略

    拳变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咏雪应诏

    咏雪应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经疏

    金刚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祭神州乐章·雍和

    祭神州乐章·雍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征乌梁海述略

    征乌梁海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1年优秀中篇小说七篇,包括方方、莫言、贾平凹、苏童、刘震云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UI程序员

    UI程序员

    当种族繁衍提到日程上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尤其是遇到种族繁衍不成问题的种族,该当如何?任何事虽然并不是非白即黑,但是黑白灰必然存在,而且不只是三种。原本蛰伏的梁动,由于意外,成了独一无二的旗帜。从殊的柔情似水,是梁动的家。人在,家就在,人在那里,家就在那里,看似简单,要是那里都放不下家,该当何如…………
  •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契约:难驯撒旦总裁(完)

    契约:难驯撒旦总裁(完)

    ★★本文简介:她被叔叔设计,跑错了楼层,认错了对象,没胆看对方长什么样,情急之下,她不小心穿了他的衣服逃离酒店。第二次见面,她为了一个星期之内凑足十万块学费再次卯上他。“取悦我,否则,十万块马上收回。”他对着她嗤笑出声,眸中含着浓浓的讥讽。第三次见面,他如撒旦般拿出契约书,笑得一脸妖孽:“签了它,否则,你叔叔的公司将会倾刻破产。”最终她只能选择成为他的地下情人,陪他一起堕落进无底的深渊。★★推荐本人完结文:http://m.pgsk.com/a/111028/《别惹八岁娘子(全本)》http://m.pgsk.com/a/103111/《魅诱宠妃(全本)》http://m.pgsk.com/a/196805/《狼妾:新妃不安分(全本)》http://m.pgsk.com/a/137926/《吻你上了瘾(全本)》http://m.pgsk.com/a/224827/《穿越:爱妃18岁(全本)》http://m.pgsk.com/a/110335/《冲喜:小妾戏王爷(全本)》http://m.pgsk.com/a/183715/《穿越:八岁小新娘(全本)》
  • 闲者翻身

    闲者翻身

    搞笑。人人都信神,偏偏我不信。心变不可预,天天尚可测。龙天报口里念着自己的座右铭
  • 幽冥之帝王花

    幽冥之帝王花

    天界的神仙,但凡上了点年纪的,多少都经历过两万年前那一场神魔大战。那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三界,最后以天界之遥公主和魔界沧澜皇子同归于尽而结束,惨烈至极。战争的场面如今已没有人能够记得清楚。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百年前一段因已故之遥公主而起的风花雪月之事。传说寻烨帝君恋慕之遥公主,对她用情至深。公主陨灭后,帝君整日借酒消愁,整整两万年没有出过宸凰殿。好友灵澈帝君看不下去了,连哄带骗终于把他弄出寝殿。又担心他看到天界景色,触景生情忆起伤心事,便暗中命令东海龙王举行宴会。这就找了个由头,让寻烨帝君下界散散心。不想半道出了点意外,寻烨帝君没有去东海赴宴,消失了三天。三天后,他重回天界,还是一袭白衣胜雪,冷峻邪魅,唯一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和之遥公主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七岁那年的我们

    十七岁那年的我们

    青春是什么?就是回忆在岁月的痕迹里,沉淀出好看的样子,再与你相遇,便是我们拾起那些年共同的小美好。
  • 温婉何温婉

    温婉何温婉

    自古多佳人,粉黛为最,倾国倾城;自古多帝王,温婉为最,国术无双。帝王为情恋粉黛,粉黛为凡弃帝王。"四海八荒,我为你统一天下,为你国术无双,为你招揽国士万千,为你踏遍大好江山。国士可欺,江山可弃,唯你捧在手心,万箭穿心也不顾,白头到老也不烦。”
  • 梦中还你太平盛世

    梦中还你太平盛世

    穿越:爱拼女自白:相公,我只想相夫教子.在现世中她只是一个边远小渔村的平平淡淡的女子,怎奈为了贴补家用狠命挣钱,活了三十年,遇上的男人没几个却只落得个爱拼女的称号.一朝穿越,居然成了天赐女太子,肩负着一统天下的重担.这可叫她一个没有啥本事的讨厌战争杀戮流血现代人怎么办?~~~~~哎呀呀,前世今生唯一的心愿,就是嫁个好人,生个乖娃,做一把贤妻良母的愿望能实现吗?我只是个小小女子,心不大的,管个家是可以的,但是天下,吼吼,真的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