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3100000002

第2章

第二明修断者。复开为二。一明所修之行。二说所断之障。初修行中复分为二。初境后行。所言境者。谓即三性三无性等多种差别。今且略明三性之境。谓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智所观名之为境。故摄大乘名所应知。所应智者即是境也。问此三名体其义云何。答遍者周普。计者量度也。普计一切故名遍计。此能周遍量度之心。妄执一切五蕴等法为我为法。此所妄计我法等类。名为所执。所执之法但有假名。无其实体。故瑜伽云。谓随言说依假名言建立自性。自性即是我法等性也。问所缘蕴等体性不无。能计妄情亦复是有。何故论云名计所执无自体耶。答蕴等缘生不离于识。非有似有。而非我法。妄情不了执为实有。计为我法。而离于识非一异等。此等所执离识我法及实有等。今说为无名计所执。不言识内非横计者所有蕴等亦名无体。故唯识云。一切心及心所由熏习力所变二分。从缘生故。亦依他起。遍计依斯妄执定实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此二方名遍计所执。问遍计所执其体已明。能遍计心未知。何是。答有漏第七及染第六。此之二识妄执我等名能遍计。故摄论等言意识名为能遍计故。故八识中唯此二也。问第六妄执缘一切起。可名遍计。第七但缘第八起执。何得名遍。答第七执心是第六识执之类。故亦名遍计。依他起者。依者依托。他者非己。由仗于他自方得生。名依他起。起者生也。体即一切有漏无漏心及心所色等五尘从因缘生。皆名依他。故瑜伽云。谓从众缘所起自性。圆成实者。圆者圆满体。周遍义也。成即成就。非生灭义。实乃真实。非虚谬义。唯一真如具斯三义。名圆成实。故瑜伽论云。谓诸真如。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又释。无漏有为亦名成实。故唯识云。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亦得此名。此意说云。无漏有为亦具三义。同于真如。亦名成实。言离倒者。而是实义。烦恼染法虚妄颠倒。不得实名。无漏不然。故名为实。言究竟者。即是成义。究竟能断烦恼染法。成就此能。故名成也。胜用周遍者。是其圆义。能普断惑。遍缘诸境。故名圆也。由此真如有为无漏并圆成也。辨中边论第二亦云。真如涅槃无变异。故名圆成实。有为总摄一切圣道。于境无倒。亦名成实。摄大乘论亦取无为有为无漏名圆成实。故知成实通二种也。问何故瑜伽论但以五法中如为成实耶。答辨圆成实而有二门。一常无常门。但是常者名圆成实。离生灭故。无常即非。瑜伽据此。故以如如而为成实。正智体是生灭法故。故不取也。二漏无漏门。但是无漏即名成实。离颠倒故。有漏即非。所以中边摄论唯识通据二门亦取正智。诸无漏法亦圆成实。故不相违。即此遍计其体全无。依他圆成体性是有。故契经云。有为无为名之为有。我及我所说之为空。有为无为依他成实。我及我所是遍计也。三性有无谅可知矣。观遍计境我法体无。但可令知不生妄执。观依他性。染者惑业及以苦果。可须断除。净者即是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所行之行。可令修习。观圆成实而令求证。三无性等所余之境恐繁不说

次修行中又分为二。初明发心。后明修行。发心又二。初明发心。后明发愿。初发心者。将求大果。必要先发菩提之心。由发此心。欣彼果故。因能修行断诸惑障。证大涅槃心。若不发。便无欣趣。欣趣既无。谁有修行。行若不修。何能断障。障不能断。讵得菩提。故华严经十住初首名发心住。般若经论十八住中。第一亦名发心行住。唯识亦云。从发深固大菩提心。是以第一先须发心。由发心故入僧祇数。发心之义准诸经论。今者略以十门分别。一明菩提心之体性。二彰所因。三显行相。四辨所缘。五明胜利。六谈德量。七挍胜劣。八辨其喻。九明退缘。十彰守护。一体性者。以信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为体。故摄论云。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增上力者。即信等五。故以信等而为自体。二彰所因者。按诸经论。因不一徒。略陈梗概。故大集经云。众生成就十六种法。能发菩提心。一常修上心莹磨诸根。二勤修诸善庄严功德。三至心持戒不生悔厌。四修集大悲怜愍众生。五信佛世尊有大慈悲。六为诸众生受行诸苦。七能坏众生所有苦恼。八调伏诸根具足正见。九心无所畏不求诸有。十乐求佛智不乐二乘。十一受乐不慢。受苦无悔。十二恭敬智慧破坏憍慢。十三知恩报恩。十四具足身力。十五护持正法。十六不断三宝。又瑜伽论菩萨地说。菩萨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而能发心。言四缘者。一见诸佛菩萨有不思议神变威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既闻是已。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大菩提心。二虽不见闻佛及菩萨神通功德。于菩萨藏闻已深信。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三或有一类。虽不见佛及以听说如是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便作是念。菩萨藏法久住世间。能拔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为护菩萨藏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而得发心。四者或有一类。虽不睹见正法欲灭。而于末劫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惭愧。多诸悭嫉。多诸忧苦。多诸粗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今正起。诸随烦恼之所恼乱。能发下劣声闻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当应发大菩提心。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由见恶世发心难得增上力故。发菩提心。云何四因。一谓诸菩萨菩萨种姓而得具足。二赖佛菩萨善友摄受。三于诸众生多起悲心。四于极多时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无有怯畏。云何四力。一谓诸菩萨由自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二由他功力。深生爱乐。三宿习大乘相应善法。今得暂见诸佛菩萨。或暂得闻称扬赞叹。即能速发大菩提心。况睹神力闻其正法。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时修习种种善法。由此加行发菩提心。三显行相者。希求为相。希求有二。一求菩提。二求利生。故瑜伽论云。菩萨起心求菩提时。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又云。最初发心。于诸众生发起二种善胜意乐。一者利益意乐。谓欲从诸不善处拔济众生安置善处。二者安乐意乐。谓于贫匮无依无怙诸众生所。离染污心。欲与种种饶益乐具。又般若经论发心行住而有四义。一者广大心。四生三界咸是慈悲所度之者。二第一心。咸令有情得无余依涅槃胜果。三常心。虽度众生。不见身外有众生相。皆即我身。故能常度一切众生。四不颠倒心。不起我执执有自他有情我等。此等诸教皆以决定希求二利。为发菩提心之行相。四辨所缘者。恒以所求所度而为所缘。故大般若经云。善现白佛。初发菩提心菩萨何所思惟。佛言。恒正思惟一切相智。又瑜伽论云。以大菩提及诸有情一切义利。为所缘境。缘菩提故。自求当证。缘众生故。悲心希济。五明胜利者。大集经颂云。若乐喜发菩提心。如是乃能断恶有。能为人天开正路。能闭八难邪险径。诸根具足不盲聋。皆由至心发菩提。又颂云。能见十方诸世尊。能闻无上甘露味。若能至心发菩提。是故能破疑憍慢。无量智慧得自在。能为众生说法界。华严经云。若有发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则为成就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稳。瑜伽菩萨地云。发心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一因二果。谓所摄善法皆是无上正等菩提能证因故。所摄无上是此果故。尚胜二乘。况余一切世间因果。又云。发心菩萨有二胜利。一者初发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二者发心即能摄受无恼害福。由此菩萨成就如是无恼害福。得倍轮王护所守护。由得如是护所护故。若寝若悟若迷闷等。一切魍魉人非人等。不能娆害。又此菩萨转受余生。由如是福所摄持故。少病无病。不为长时重病所触。常益众生无劳无损。六谈德量者。华严经颂云。发心功德不可量。充满一切众生界。众智共说无能尽。何况所余诸妙行。又云。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又云。菩萨于生死最初发心时。一向求菩提。坚固不可动。彼一念功德深广无边际。如来分别说穷劫犹不尽。发菩提心论云。如来言。如诸菩萨最初发心下劣一念福德果报。百千万劫说不能尽。况复一日一月一岁。乃至百千所习诸心福德果报岂可说尽。何以故。菩萨所行无尽。欲令一切众生皆住无生忍得无上菩提故。辨中边论亦云。胜故无尽故。由利他不息。七挍胜劣者。大集经颂云。若有能发菩提心。是则能胜一切乘。能净一切众生心。亦能演说无上道。又云。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住声闻辟支佛乘。欲比菩萨初发心业。百分千分不可为喻。何以故。二乘之人自为解脱观于烦恼。菩萨不尔。常为众生得解脱故观诸烦恼。又颂云。如恒河沙等世界。满中妙宝持用施。虽有如是无量福。不如怜愍发菩提。无量亿等恒沙佛。净妙华香以供养。如是福德犹不如。发菩提心七卓步。八辨其喻者。大集经云。譬如小宝亦不可轻。何以故。如是小宝能作大事。多所利益。菩萨亦尔。初发心时亦不可轻。又云。如余小王一切悉属转轮圣王。一切人天亦复如是。悉来归属初发心菩萨。又云。无甘[這-言+蔗]子则无种种石蜜诸味。若无菩提心者亦无种种三宝诸味。又颂云。若有菩萨勤精进。即能破坏诸烦恼。如火能焚干草木。菩提心能烧烦恼。又发菩提心经论云。菩萨初始发心。譬如大海初渐起时。当知为彼下中上价乃至无价如意宝珠而作住处。此宝皆依大海生故。菩萨发心亦复如是。为三乘人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之所生处。又如三千大千世界初渐起时。当知便为二十五有其中所有一切众生。悉皆荷负作依止处。菩萨亦尔。一切初渐起时。普为一切无量众生六道四生乃至四姓。一切荷负作依止处。又大庄严论广有喻事。恐繁不引。九明退缘者。瑜伽论云。有四因缘能令菩萨退菩提心。一种姓不具。二恶友所摄。三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于长时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怯畏惊怖。十显守护者。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发愿中又分为二。初愿后誓也。愿者所习本矣。誓者能赞缘矣。将备成功。阙一无可。亦犹轮翼待而飞御。故发菩提心论云。菩萨云何发趣菩提。以何业行成就菩提。发心菩萨住干慧地。先当坚固发于正愿。摄受一切无量众生。我求无上菩提。救护度脱令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是故初始发心大悲为首。以悲心故能发转胜十大正愿。何等为十。一者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种善根施与一切。悉共回向无上菩提。令我此愿念念增长。生生不忘。为陀罗尼之所守护。二者愿我回向大菩提已。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处。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恒常不生无佛国土。三者愿我得生诸佛国已。常得亲近。随侍左右如影随形。无刹那顷远离诸佛。四者愿我得近佛已。随我所应说法。即得成就菩萨五通。五者愿我得五通已。即达世谛假名流布。了第一义得正法智。六者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生说法。示教利喜皆令开解。七者愿我开解诸众生已。以佛神力遍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八者愿我于诸佛所闻正法已。即能随转清净法轮。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发菩提心。九者愿我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已。常随将护除无利益与无量乐。舍身命财摄受众生荷负正法。十者愿我能荷负正法已。虽行正法。心无所行。如诸菩萨行于正法而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又瑜伽论有十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养无量无边如来。名第一愿。愿于当来。摄受防护诸佛正法。传持法眼令无断坏。名第二愿。愿于当来。从睹史多天宫降下。八相成道。名第三愿。愿于当来。行一切种菩萨正行。名第四愿。愿于当来。普能成就一切有情。名第五愿。愿于当来。一切世界皆能示现。名第六愿。愿于当来。普能净修一切佛土。名第七愿。愿于当来。一切菩萨皆同一种意乐加行趣入大乘。名第八愿。愿于当来。所有一切无倒加行皆不唐捐。名第九愿。愿于当来。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名第十愿。诸圣教中愿行非一。恐繁不具

同类推荐
  •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宗门十规论

    宗门十规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数钩深图

    易数钩深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孔氏志怪

    孔氏志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引阙阁

    引阙阁

    三百年前,一双手刨开泥泞从尸横遍野的死人堆里爬出,遂即周身散出金光飞升成仙,天帝派此人驻守引阙阁,方换来人间太平。某一天的记忆复苏,灭城,剔仙骨,仇恨与痛苦占据心扉,究竟渡人之人,能否渡己。
  • 九州之云起

    九州之云起

    九州,共分九个大陆,州州之间,却存有州界,州界所立之处,凡人触之便会化为虚无,不知何人所设,仿若在这片大地上出现生灵之前便已经存在。虽有州界却非常在,每隔四十天州界减弱维持约三天,俩州之间便会发生争斗,为了开疆扩土的野心,也为了更好的生存。中州大陆存国大周,人口数十亿记。虽是九州,却也有记载存留其域外四州。极北之地,终年风雪不断,却生存有无数兽族之人,隐秘其内的蛮荒之气,虽有州界却难以阻隔完全,非兽族之人沾染上便会癫狂致死。极南之处,花草树木异常巨大,一株小草也能长到俩米多高,其内万物皆为生灵,其奉陆地中央有仙树,尊其为圣灵。极西之地,沼气弥漫,人畜进入其内不消片刻便会化为枯骨,也许能在这里生存的就是那枯骨。极东之地,邻国长风,其现任国主天纵之才,其国内却是多奇人异事,比起大周更加蓬勃向上。九州未曾被发现的四州随着一声儿童的哭喊,在迷雾中渐显身形,等着有人去寻觅去探索……等待着他们的也不知是危险还是机缘...
  • 幸运女神的亲儿子

    幸运女神的亲儿子

    一觉醒来,重生到了奇怪的世界。“卡师,那是什么?”“从各个次元之中将虚幻的概念转化成卡牌,并用卡牌战斗的职业。”“不过把概念转化成卡牌是随机的,如果运气不好,说不定这辈子都抽不到强大的卡牌”【幸运女神的青睐】:特殊被动卡牌,不可交易。唯一属性:幸运值+999“靠运气啊...”看着手里的卡牌,林墨陷入了沉思。抽到强大的卡牌,似乎...也不是很难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问南风归不归

    北问南风归不归

    如果说何以南是栀子花,坚强地用一生去守候着永恒约定。那么叶析北是否是常春藤?能否做到忠实于她,能否与她永不分离?盛夏栀子,能否相遇春藤?南方暖风,能否吹到北城?南北平行,能否做到相交?
  • 江湖随行

    江湖随行

    人所踏足之处,皆是江湖。江湖悠悠,谁与随行?
  • 雄主霸业图

    雄主霸业图

    忧国忧民的少年,在即将乱世时崛起,以民心民意作信仰,以戡乱扶正为己任。看天命注定的王者用怎样的传奇经历成就万世霸业。
  • 雨鼓

    雨鼓

    《雨鼓》讲述:15世纪,奥斯曼帝国出兵围攻阿尔巴尼亚的城堡,帕夏率领千军万马驻扎城脚,千奇西怪的攻城方式轮番上演,百转千回的军委会派系斗争层出不穷。首次踏上战场的士兵手忙脚乱地冲锋陷阵,预示着下雨的雨鼓声犹如上帝的怒吼。
  • 帝国第一宠:殿下,乖乖听话

    帝国第一宠:殿下,乖乖听话

    【史上最强最甜的“祖孙恋”,女主118岁】陛下有三好:自恋霸道宠妻如宝。对陛下来说,脸乃身外之物,可要可不要;小白乃必要之物,不得不要。为了追到白昔月,皇帝陛下舍弃节操、专注吃软饭、不屈不挠。被花式求婚N次后,白昔月一把拽起他衣领:“老白,我不接受祖孙恋!”叶司白笑着摸摸她的小腹:“小白,这里好像有个小小白。”————帝国尊贵的三殿下,摇身一变成为落魄的“灰王子”,从此开启被小舍友保护爱护、心安理得吃软饭的完美人生。————本书又名《恋人118岁》,也叫《面瘫舍友爱上我可惜我是他永远得不到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