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400000001

第1章 忆蔡元培(1)

蔡元培传略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生于一个商人世家。十一岁丧父,家境从此萧条。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883年中秀才,1889、1892年相继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学习外语,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中,蔡元培同情维新派,尤其佩服激进的改良主义者谭嗣同。他认为维新派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决心兴办教育,一度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1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参与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进行秘密活动的机关。

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1904年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11月,将暗杀团改组扩大,修订章程,创立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6年春应聘任绍兴学务公所总理。1907年6月赴德,在中国驻德使馆工作。次年秋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学等学科。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不久旅居欧洲,从事著述。旅法期间曾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1916年11月回国,次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前后,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礼教;提倡“劳工神圣”,反对军阀政客的巧取豪夺,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在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后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北伐兴师后,他在江浙一带发起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策动自治运动。次年2月北伐军攻占杭州,蔡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一度代理主席。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蔡元培与国民党右派联名发表“护党救国”通电,参加清党反共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长、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28年8月,因不愿与蒋介石集团为伍,辞去所兼各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定居上海,致力于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10月国民政府设立五院,任命蔡元培为监察院院长,他坚辞不就。1932年,同宋庆龄、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为争取民主、保障人权、营救政治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蔡先生的回忆

陈西滢

蔡先生与稚晖先生是我生平所师事的两个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几句诗,完全可以表出我对于两位先生的情绪。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生的旅途上,他们是悬在天际的巨大的两颗明星,所以虽然有时会迷途,有时不免脚下绊倒,可是由于星光的照耀,仍然可以起来,仍然可以向正确的方面前进。

蔡先生与吴先生,在我心中,常常是连系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的。蔡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有一天夜间不能入睡,回想起蔡先生与自己的关系,处处地方便连带的想到吴先生。可是很奇怪的,蔡先生与吴先生虽同样的给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而细细追想起来,我与蔡先生的接触,实在是很少。

知道蔡先生却很早。因为在六七岁的时候,曾经在上海泥城桥爱国学社里上过几个月学,可以说是蔡先生与吴先生的学生。那时候住在吴先生的家中,天天见到,可是蔡先生却只听到过名字。至于是不是认识,甚至于是不是见过,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

以后看到蔡先生的名字,是在吴先生自英法写给先父等几个老朋友的数千字长信里面。这样的长信,一连大约有两封或三封,里面叙述事物很多,所以也当常会提到蔡孑民在柏林怎样,怎样。那时候的“蔡孑民”还只是一个名字。

武昌起义之后,吴先生与蔡先生都是先后回国。在他们未到以前,他们的一位朋友,商务印书馆主编“辞源”的陆炜士先生,常常对先父等说,将来修清史,只有“稚晖与鹤卿”。那时候已经十五六岁了,知道鹤卿就是以翰林公而提倡革命的蔡孑民。听了陆先生的谈话又知道蔡先生是文章家。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他的演讲,声音不高,而且是绍兴口音的官话,内容是朴质的说理,不打动听众的情感,所以他在台上说话,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的交谈,甚至于表示不耐烦。所以演讲辞更不能听到。蔡先生的演说也就很快的完毕了。十年以后听众对蔡先生的态度不同了,演辞不至于听不见,然而他演说态度、声音,与内容似乎与我第一个印象没有多大的出入。蔡先生不能说是一位雄辩家。

再会见蔡先生,是在十年后的伦敦。那时候蔡先生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校长,到欧洲去游历。在伦敦摄政街的中国饭店里,北大学生开了一个欢迎会。名义上虽是北大学生,可是原先与北大没有关系的也多人在场,我自己便是一个。此外记得起的还有张奚若,钱乙藜,张道藩。在场的北大教员有章行严与刘半农两位,学生则有傅孟真,徐志摩,徐彦之,刘光一等。那时我新买了一个照相机,初学照相。即在中国饭店的楼上照了两张团体相。这相片到抗战以前还存在,现在可无法找得到了。

蔡先生在伦敦时的故事,现在只记得二三个,大约因为稍微带些幽默,所以至今没有忘掉。有一次伦敦大学政治学教授社会心理学者怀拉斯请蔡先生到他家去茶叙,座中有他的夫人与女儿。陪蔡先生去的是志摩与我两人。起先我们任翻译。忽然志摩说蔡先生在法国住好久,能说法语。怀夫人与小姐大高兴,即刻开始与先生作法语谈话。一句句法文箭也似的向先生射去,蔡先生不知怎样回答。我为了解围,说蔡先生在法国只是作寓公,求学是在德国,所以德文比法文好。怀夫人、怀小姐不能说德语,只好依旧作壁上观。怀拉斯说他从前到过德国,可是德话好久不说已不大能说了。他与蔡先生用德文交谈了几句话。我记得怀指窗外风景说SCHON,蔡先生说IE—BRACBON,可是这样的片言只字的交换,没有法子,怀先生说还是请你们来翻译吧。

一次我与志摩陪蔡先生参观一个油画院。里面有约翰孙博士的一张油画像。我与志摩说起约翰孙博士的谈吐,骨气,生活状态,很像中国的吴先生。在出门的时候,蔡先生选购了几张画片,微笑着的说“英国的吴先生的画像也不可不买一张”!

最难忘的一次是某晚在旅馆中蔡先生的房间里。一向总是有第三人在一处。此时第三人却因事出去了,房内只有我与蔡先生两个人。那时与蔡先生还不知己,自己又很怕羞。要是他做他自己的事倒好了。可是蔡先生却恭恭敬敬陪我坐着,我提了两三个谈话的头,蔡先生只一言半语便回答了。两个人相对坐着,没有谈话。心中着急,更想不出话来。这样的坐也许不到半点钟,可是在那时好像有几点钟似的。幸而第三人来了,方才解了当时的围。

民国二十一年冬与吴先生同船由法回国,到了上海,得北大之聘,又与吴先生同乘津浦北上。拜访蔡先生后没有几天,蔡先生即在一星期日中午在香厂的菜根香请吃饭。吴先生坐首席,同座都是从前在英国的熟朋友。饭后一干人一同步行从先农坛走到天桥。当时感觉到一种北平闲暇的趣味。可是没有多少时候,空气突然紧张,蔡先生离京南下,此后他便有十年没有到过北平。

大约是民国二十一年的春天,蔡先生到武昌珞珈山住过几天。武汉大学的同人给他一个很热烈的欢迎。可是那时候我正病卧在床上,不能够行动。倒是蔡先生走上百余级石级,到我住的高高在山坡上的家,作病榻前的慰问。对于一个后辈,而且实在是很少见的人,看做亲切的朋友,这是蔡先生待人接物的本色,是他所不可及的一个特点。

就是这一年的夏末——还是次年?暑假时我从南昌去北平,因平津路突然不通,乘船到南京,改由津浦路北上。到南京后得知蔡先生正在此时北上,出席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一同相约同行。在车上除了一位基金会的美国董事外,没有什么很熟识的人,所以有一天以上的朝夕相处。这时与伦敦旅馆中大不同了。自己没有了拘束的感觉,没有话的时候也并不勉强的想话说。可是这一次蔡先生谈话很多,从中国的政治教育到个人琐事。特别是过泰安附近时,我们在窗口凭吊志摩遇难的地点,谈了不少关于志摩的回忆。蔡先生带了几瓶南京老万全的香雪酒,是朱骝先送他在车上喝的。第一天晚餐时我们两人喝了一瓶——应该说是蔡先生一人喝一瓶,因我只能陪二三杯。那晚上蔡先生虽没有醉,脸却红得厉害。第二天中晚两餐喝了一瓶。蔡先生说这样正好,听说他每餐得喝一点酒,但并不多。

车快到北平时,他对我说,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觉得有些不安,饭车的账请我让他开销了罢。他说得这样诚恳委婉,我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可是第二天早晨发现不仅饭费,连睡车上茶房的小费他都付过了。车到站时,他又说他带了一个当差,而且有人来接,行李有人招呼,我的行李也不如放在一处运去。所以这一次与蔡先生同行,一个年轻三十多岁的我非但没有招呼蔡先生,而且反而受他招呼,这表示自己的不中用,但也可以看到蔡先生待人接物的和蔼体贴的风度。

蔡先生这一次到北平,是十年后重游旧地,盛受各团体、各个人朋友的欢迎招待。常常一餐要走两三个地方。他到一处,一定得与每一客对饮一杯,饮完方离去,所以每晚回家时大都多少有了醺意了。他对一切的兴趣都很厚浓。故宫博物院欢迎他去参观时,他进去看了一天。他的脚有病,走路不大方便,可是毫无倦容。我们从游的年轻些的人,都深为惊异。那时候我们认为蔡先生享八九十以上的高龄,应当是不成问题的事。

那一年以后,除了某年暑假,我与叔华在上海经过到愚园路进谒一次蔡先生蔡夫人而外,更没有再会见过了。

追想过去,自己与蔡先生接触的次数实在并不多,但是他在我生命中所给予的影响,却异乎寻常的大,异乎寻常的深刻。是怎样来的呢?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由于蔡先生的学问文章。蔡先生的书我一本不曾读过。他讲演辞和文章,也只偶然的读到。对于他的学问文章我没有资格说话。也不是由于蔡先生的功业。他办理北大,以致有五四,有新文化运动;他办理中央研究院,使中国在科学各有各种贡献,但是这种种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蔡先生的所以能给予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推求起来,完全是由于他人格的伟大。他应小事以圆,而处大事以方。他待人极和蔼,无论什么人有所请托,如写介绍信之类,他几乎有求必应,并不询问来人的资格学问经验。可是到了出处大节,国家大事,他却决不丝毫含糊,而且始终如一,不因事过境迁而有迁就。他是当代最有风骨的一个人。我与他接触的机会虽不多,但是先后有二三十年。我无论在什么时候见到他,蔡先生始终是蔡先生,犹之吴先生始终是吴先生,并不因环境的不同,时运的顺逆,而举止言语有什么不同。这是说来容易,却极难做到的一件事。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蔡吴两先生才可以当大丈夫的名称而无愧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载1940年3月24日重庆《中央日报》

【作者简介】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同类推荐
  • 心灵花雨:通信集

    心灵花雨:通信集

    本书收录了9篇通信稿,包括:《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对话引起的震荡》、《青春是一个斜坡——与大学生们的通信》和《学海无涯苦勤是岸》等。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二十年

    二十年

    君晓睁开眼,透过屋顶的明瓦,看见天上飘过去几朵彩云。想起刚才的梦里,自己一口气生吞了六个肉包馒头,醒来的枕头上浸透了口水。起身来到灶屋,大铁锅里剩下四个实心团子,拿起筷子,直接戳向团子,一个接着一个往嘴里塞,一丢筷子往门外走。觉得眼睛粘啊粘的,又转身来到脸盆前,用手“嚯嚯”水,撸了一把面,嚼着团子,湿答答地出了门,直奔金美家,心内想:肯定晚了。天蓝得真,太阳耀得红火。小路干脆蓬松,沿路的树稀疏而挺拔,熟悉成了列队欢迎的士兵,都能叫出名字。金美门口,场上都坐满了人,没座的就站着,估估村上的人都来了。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热门推荐
  • 财务自由后的生活

    财务自由后的生活

    一本自我观念比较重的书,别认真。关于继续写下去,应该是很难了。所以对那些支持我的人,我在此很抱歉。说来挺愧疚的。
  • 重生之天言蜜宇

    重生之天言蜜宇

    #震惊,洛家二少又又又又将他家狗子扔出来了#这个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后,一大票少女再次被伤透了心。“呜呜呜,好心疼那只狗狗。”“狗狗那么可爱,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狗狗?”“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洛家二少?”……洛施宇默默的关掉网上的不实评论,低头看了看正在对他呲牙咧嘴的狗子,宣示主权般的吧唧一口亲在自家小娇妻的侧脸上。嚣张无比的看着地上只能眼巴巴看着的狗子,得意的笑了笑。狗子哪里可爱了?至少他家这只臭二哈就非常讨人厌,哼。……上一世被至亲之人背叛,这一世她携仇恨重生,本以为一生便是如此,却没有想到最后被那个凑不要脸却又“单纯害羞”的男人偷了心。既然被偷了,穆天心表示那她便不再要了。只是这个“单纯害羞”的男人不仅白切黑,似乎也有些太过幼稚,每天和她家狗子争风吃醋,这是要闹哪般?(?°3°?)他爱她的心脏被插入一把刀,刀名为永恒。——洛施宇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后我福运通天

    重生后我福运通天

    福运通天锦鲤体质小媳妇×重情重义口嫌体正直痞糙汉,夫妻日常养娃发家致富路!林晚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还成了别人的媳妇,身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林晚盖着小被子只想嘤嘤哭泣,她好好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就成了个小媳妇了?还有了个娃娃?要不是她发现老天爷还算是眷顾自己,让自己有了福神的加持,她真的就不想活了!缓过神来的林晚才想起来找娃他爹,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吓她一跳——那个壮如熊,胡子拉碴,和头发都分不开,衣服补丁摞补丁,还黑的跟打铁的似的“野人”,真的是娃他爹?#重生后——村里人都知道老佟家的二媳妇林晚脑袋碰伤了之后,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人机灵了,嘴巴会说话了,还更能干了,把佟老二家的日子都带的越来越兴旺了!上山捡柴禾,她能顺道带回野鸡野兔。河边洗衣服,她能随手带回大鱼小虾。挖野菜捡蘑菇,带娃教育家里糙汉子,家里家外的活计她手拿把掐。某糙汉:媳妇儿说的都是对的!本文架空!架空!架空!勿考究!1v1,日常向,苏爽文,金手指略粗,极品三两只,介意慎点!
  • 王爷有疾:替嫁王妃太妖娆

    王爷有疾:替嫁王妃太妖娆

    她是享誉全球的顶尖地下医生,道上人称“鬼医”,因一场意外一朝穿越成了相府不受宠的二小姐。这受尽欺辱也就算了,还得被逼着嫁给一个寿命不到三年的病秧子,只是等纪青雪嫁过去后才发现这王爷病得还不是一般的轻。第一天,某王爷笑容可掬,如沐春风:“阿雪,城外的桃花开了,我们去看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妃白若

    天妃白若

    三千年的执念,换来的只是你爱上了她!纠缠三世,也不过是我以为!倾尽所有,换来的只是一句你不配!相遇终有时、爱恨已无期。蟠桃宴会,西王母小女儿白若遇见九重天太子帝墨寒,一次误会之下,白若失手将他师妹月玲珑打入极寒之地,从此消失无踪影。太子帝墨寒生气之下,娶了白若万般折磨。她终于死心跳下诛仙台!她三世度劫,受尽折磨,却在晋升为上神时再出事端。万年后三方相遇,是孽缘的开始,还是爱情的新生?谁又是当年花海之中的明珠……万年菩提花已开,你可缓缓归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径通幽处,此间有怪谈(套装共3册)

    古径通幽处,此间有怪谈(套装共3册)

    取材于日本本土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譬如日本历史上因战败而被灭族的平家怨灵,狐仙、柳树精报恩的故事,幽灵伸冤的秘闻……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汁味,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呈现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
  • 再见!夜先生!

    再见!夜先生!

    “签字。”男人从口中冰冷的吐出这两个字,同时修长的手指将那份文件冷冷地摔给病床上的她。“只要签了字,你就会放过萧氏,放过我得家人?”萧潇苦笑着用颤抖的双手拿起那一张————眼角膜捐赠协议。那一刻,萧潇感觉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两年后,Z城各大商业屏幕上,传来萧氏和齐氏联姻的消息,荧屏上的她,正挽着一个陌生而帅气的男人的胳膊,失掉焦距的眼睛溢满了幸福。“砰”地一声,坐在电脑前面的夜天玄捏碎了手中的红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