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400000064

第64章 忆梁实秋(1)

梁实秋传略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8月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战后回任北平师大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曾携妻子游美,在美台两地轮流居住,其妻辞世后重返台湾。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怀念梁实秋先生

聂华苓

我认识梁实秋先生,正值我一生最黯淡的时候。在60年代初,生活宛如孤岛。我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两校教创作,在台大校园和大厦山上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我枯寂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再就是和海音、孟瑶一同于周末去梁先生家。

梁先生家一片春风,甚至他家帮佣的小姑娘名字也有“春”意:春绸。那是我听到的最好听的名字之一,至今难忘。梁先生、梁师母都是美食家。我们去他们家之前,就知道那天梁师母将给我们吃什么:饺子呀,薄饼呀,炸酱面呀,全是梁先生喜欢吃的食物。他那时已有糖尿病,只有望食兴叹,浅尝即止。我们可乐了,不但吃得好,还可听梁先生讲笑话,还可看梁先生故作馋相扮小丑——他是很好的演员。他妙语如珠,睿智之中透着孩子般无奈的天真,仿佛是报复我们那几个白吃:你们不准我吃,好!我就讲笑话,笑得你们喷菜,笑得你们流泪,笑得你们告饶。海音和我都爱笑,孟瑶也笑。梁先生的妙语,我们的笑声,巡回不已,皆大欢喜。梁先生用笑话代替炸酱面,才不致“馋”得很痛苦。记得他给我们讲过一个单身汉的故事。

某君从美国学成归国,找不着女朋友。他长得不错,只是个头太矮。他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找到女朋友。于是他将由美国带回的四百美金视若生命。他买了个特制的夹层皮带,将美金塞在两层之间,用拉链封好,日夜绑在身上。他外出购物,拿不出钱,就进厕所,解开皮带取钱。因此,他需要钱的时候,必上厕所。久而久之,有人知道了他的秘密。有天晚上,鬼使神差,他睡觉前把裤子连皮带一起顺手搭在椅背上。半夜醒来,裤子不见了。他到处寻找,在院子里找到裤子,皮带不见了,四百美金不见了。他从此发奋赚钱,身兼数职,非常节省,吃饭用鱼内脏下饭(我们正吃梁师母亲手做的鲜肉饺子)。他存了许多钱,还买了四栋房子出租。他每天必去看看房子,摸摸房子的砖头。但是,他还是找不着女朋友。因为他太矮了吧。他便订做了双高底鞋。在人多的场合,他必站在高处显眼的地方。他还是找不着女朋友。还有什么毛病呢?单眼皮,他去医院动手术割眼皮。医生得从他手臂上割下一块皮,粘在眼皮上,要等手臂的皮在眼皮上粘牢了,他才能将手臂放下。一连好几天,他举起手臂贴在眼皮上。眼睛成了双眼皮,仍然找不着女朋友。

梁先生说那是真人真事。我们逼着问:是谁?是谁?他笑而不答。梁先生讲笑话时就是那副真真假假的神情。一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梁先生是否讲的真人真事。那简真就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嘛!

吃喝谈笑之中,偶尔也谈文坛旧事。我们巴巴地问到徐志摩、陆小曼、冰心、老舍、沈从文……三四十年代的作家们,那时他们都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们对那些身为作家的“人”,远比任何文坛事件有兴趣。例如,我们会问:“冰心是什么样儿?”梁先生笑笑,想起了他的秋郎时代吧?“长得不错。”他没多说。从他那一笑之中,我就可以想象冰心年轻时清丽的模样。

梁先生那时还没从师范大学退休。他不喜酬酢,很少外出,也很少有客人,对外界的事也似乎没兴趣。我和海音、孟瑶似乎也为他们夫妇俩的生活添了点儿乐趣,每过一阵子,他们就邀我们去玩。只有文蔷一家从美国回去看两老的时候,他们就不理我们了。那时我觉得梁先生挺寂寞的。

1964年,我由台湾来美国之前,去看梁先生和梁师母。

“你没有路费吧?”梁先生在谈话中突然问我这么一句话。

“您怎么知道?”

“我知道。你需要多少?”

我到美国的路费,就是梁先生借给我的。我到美国后申请到一笔研究金,才还给了在西雅图的文蔷。

我和梁先生通信多年;信虽不多,但一纸短笺,寥寥数语,却给我这海外游子无限鼓励和温暖,我也对至情至性的梁先生多了点认识。

1972年,我和安格尔去西雅图,正值梁先生和梁师母在文蔷那儿。杨牧(那时候他还叫叶珊。在我心目中,他永远是躺在我爱荷华家中地板上,手指自己鼻尖说:“我,叶珊,二十五。”)已从麻州大学转到华盛顿大学去教书。他邀我们和梁先生夫妇相聚。我们一起开车去文蔷家接两老去一中国餐馆。八年不见,相见特欢。梁先生和安格尔一见如故。我隐约感觉到两老都有些异国飘零的心情。他们非常钟爱女儿,也非常享受儿孙的绕膝之乐,但他们似乎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他们说,女儿女婿太忙,忙得他们心疼,要帮忙吧,又插不进手,而且,女儿女婿也不要两老动手。父母的慈爱,儿女的孝心,在美国全无法表达,宛如交响乐中的钢琴、小提琴,各自美则美矣,却无法合奏起来。

从那次见面以后,就没再见到梁先生、梁师母了。那已是16年前的事了。我们仍然偶尔彼此写封短简,就是我到国外去,也告诉梁先生一声。1974年春,我和安格尔在亚洲七八个国家旅行了三个月,也到了台湾,梁先生梁师母仍在西雅图。六月回到爱荷华,就看到梁先生的英文信。那是他写给我的惟一一封英文信,为的是要安格尔也立刻看到,不必经我翻译。他迫不及待地要我们知道他丧妻的悲痛。梁师母在去超级市场途中遭梯子击倒去世了,那天是4月30日。梁先生的信是5月4日写的,正是为梁师母悼祭的日子。读着梁先生的信,我可以看到在心中哭泣、挣扎活下去的梁先生。我非常担心他如何打发以后的日子,因为我知道他如何依赖梁师母。

几个月之后,1975年初,我又收到梁先生从西雅图来的信,告诉我他在台湾认识了韩菁清女士,并已结不解之缘。“我的友好几乎都持反对或怀疑我的态度……”我将信译给安格尔听。我俩立刻各自给梁先生写了信,告诉他我们十分高兴他又找到幸福,不必为外间闲言闲语所扰。我们也告诉他,年龄的差别不是幸福的障碍,甚至文化的区别也不是,重要的是彼此了解、尊重、体谅、宽容和忠诚。我和安格尔就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和谐的婚姻。

梁先生立刻又来了信,又是迫不及待地,表示“感激涕零”。他忽然成了个恋爱中的惨淡少年,需要支持,需要保证,需要信心。梁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位给人支持、给人保证、给人信心、大仁大智的人,没料到他在爱情面前也会如此脆弱。就因为这点儿“脆弱”,梁先生才更可爱、可敬、可佩!

梁先生返台以后,我们通信渐少。知道他在台生活很好,也就心安了。据马逢华先生来信说,梁先生去西雅图还问起我近况,马先生说很好,大概他也心安了吧。他在马先生那儿看到我的一本书:《爱荷华札记——三十年后》,马先生说他“爱不释手”,带回台湾了。1978年,我回祖国大陆探望我的哥哥和妹妹,安格尔和两个女儿薇薇、蓝蓝也同行。30年后又饮长江水,心情激动,回到爱荷华,在百忙中,一口气写出了《爱荷华札记》。1986年,我和弟弟华桐专程回去“寻根”,姐弟俩从重庆坐船,经三峡沿江而下,回到每一个我们生长的地方。战乱的苦难,家庭的变故,儿时“不知愁滋味”的嬉戏,我们重新又“活”了一遍。每到一地,见到亲朋故旧,真个是“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梁先生早在70年代初就一再提到,我应该回内地看看。直到1978年才成行。那年我见到的第一位作家就是和梁先生有不寻常友谊的冰心。她是我想象中的模样:一座非常典雅的象牙小雕像。年代久了,象牙雕像变色了,但还是细致得逗人喜爱。她爱说:“是吗?”尾音往上一扬,眼角、嘴角轻轻一翘。她说话很好听,一个个字珠圆玉润地溜出来。她谈到文革以后第一次文联大会:“我去了,见到好多老朋友。有的人残废了;有的人身体很弱;有的人拄着拐杖上台去讲文革受迫害的情形。台上哭,台下也哭。”

我也见到梁先生的朋友沈从文先生,那是1980年,在一个作家宴会上。年轻人已不知沈从文是何许人也。一个年轻人带着姓名地址去接沈先生来参加宴会。字条上“沈从文”三个字写得模糊不清。年轻人挨门挨户找“沈从文”,总算给她找到了。沈先生听人唤他“沈从文”,大概只有苦笑吧!我在多年前曾将《从文自传》的片断译给安格尔看。他十分佩服沈先生。宴会上有一位红光满面、微笑不语的老人。我要安格尔猜他是谁。安格尔猜不出来。我对他耳语。

“啊,沈从文!”他大叫,热烈握他手。

我发现沈先生很少吃菜。他说平时只吃面条,吃很多糖。

我问:“为什么吃那么多糖呢?对您身体不好呀!”

沈先生笑眯眯地说:“因为以前我爱上一个糖坊的姑娘,没有成,从此我就爱吃糖。”

梁先生,这些都是您想听的话。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讲,满以为见面时可以告诉您。但您已经先走了,又是迫不及待地,走得那么匆匆。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大陆,1949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1964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1967年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自五十年代起,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梁实秋与闻一多

闻一多与梁实秋一生中有过三次相处较多的机会。

第一次是在北平清华学校。闻一多比梁实秋年长三岁,早于梁实秋进清华读书,可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却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在五四运动中他们都是积极分子,闻一多被选为出席全国学联的清华学校代表,而梁实秋则被推举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评议会的评议员。他们在学生运动中建立了联系,但是他们个人的友谊,还是从“小说研究社”开始的。

同类推荐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文艺之旅上直抵人心的吉光片羽。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最新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最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此版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麦家作序深读解读。这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长达二十年的暗恋。作家R在41岁的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在这封信中,一位他未曾相识的陌生女人娓娓道来她内心深处对他无尽的爱慕与渴望,尽管R对她不曾有过回应,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在生命尽头向他发出炽热的告白,道尽了她爱情的哀婉与拒绝,直击每一个曾经爱过的灵魂。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看不见的收藏》《被遗忘的梦》《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其余五篇茨威格的中篇小说。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2017年全新散文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作者十年风尘,十年踪迹,十年蜕变,是对人生重要十年的回顾与审读。山水花木,白云清风,所途经的风景,遇见的人,发生的故事,皆落于文中,透着恬淡闲适的生活方式及人生感悟,明净温婉,一草一木都有灵,一词一句都有情。书稿内容高雅积极,诗意唯美,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
热门推荐
  • 公主她人美心善

    公主她人美心善

    “朕只能娶邻国公主……她有没有说什么?”“陛下……”“嗯?”“她死了。”女主失忆重生,双洁,甜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鬼一花

    九鬼一花

    她少不经事,误入歧途,如今幡然悔悟,想找个会做饭的男人,从此淡出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淬火启示录

    淬火启示录

    “文明就像是钢铁,经历过淬火后才会变得更强大!文明就像是灯塔,给远航的鱼留下了启示的信标!”——诺兰克林用汗水创造历史,用鲜血谱写史诗。——姜威文明就是一本启示录,攥着笔的人有共同的名字——胜利者。——陈恒(以上内容纯属虚构,若本小说中涉及则皆为巧合。)
  • 农门医香:夫君请矜持

    农门医香:夫君请矜持

    穿越?丑女?开玩笑……柳月医药世家出生,一朝被雷劈,穿成农村丑女,而且还不受待见!家徒四壁啥都没,极品亲戚一堆堆,上有祖母厌烦,下有姨娘算计,怒!柳月斗极品,种良田,发家致富,面对小皇帝的求婚,她傲娇的笑道,“我不嫁贵族,因为我就是贵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狐妖之红线羁绊

    狐妖之红线羁绊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相识相许。直教鹊桥难渡相思,直教化蝶难采同心甜,其实爱很简单,不期待,就不会被伤害,一个是妖盟盟主,另则一个是道盟盟主,注定是人妖不两立,直到最后它们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吗……(重新写一下,之前的没头绪)欢迎加入书友群聊号码:643099446
  • 天歌如音

    天歌如音

    "一一嘀嗒一一嘀嗒"鲜血顺着阴白的剑刃滑落,在雪地上绽开朵朵曼珠沙华"侠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道你负我,我道你小人,又有何用?世人皆以你为侠,我却成了那读书人,哈"举杯,仰头,一口饮下杯中苦,怎奈我心肝肠断当然这肯定是假的随便弹一曲便让人灰飞烟灭轻轻一挥剑便是绝世神功管你是名门望族,还是武林高手,敢挡我的路就得化做一堆白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影后重生之我美我有理

    影后重生之我美我有理

    前世,黎宁经历重重困难……可不想一朝重生,她竟然又回到了七年前,回到了一切都还没有发生的时候!重活一世,黎宁打定主意,这一次她要成为影后!可不想却是招惹了整个娱乐圈最尊贵的男人。“别……薄总!我忙着复仇,没空恋爱!”“没空恋爱?”男人轻笑,拉出红本本,“那不如咱们直接领证结婚?”
  • 乱世红颜梦

    乱世红颜梦

    战国,一个血腥,绮丽,灿烂如罂粟的年代。拥有现代意识的女主,来到这样一个时代,成了各方势力游戏的对象。当生命都不能保有的时候,她要如何保持自我本心?强者如云的年代,不甘被随意摆弄的女主,踏上了独抗天下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