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1400000005

第5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1)

相见,是刹那花开;离别,是永日清愁;相见,是黄昏月下;离别,是万水千山。无论如何,有相逢就有相别,有相聚就有相离。很多时候,聚散离合,只是瞬间。

李颀·送陈章甫:离别也可以云淡风轻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尽管我们知道,离别就意味着山水迢递、意味着世事茫茫,但是当离别来临,我们也只能无奈地面对,谁也不能让时光倒回、让昔日重来。该去的终究要去,萋萋芳草,总要凋残;皑皑白雪,总要消融。聚散离合,本来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转身而去,两处天涯。此情此景,任谁都会悲伤。所以,在离别的情节里,有过长亭古道,有过西风斜阳;有过折柳相赠,有过红豆相酬;有过执手相看,有过儿女沾巾。于是,我们以为,离别就是无语凝噎、泪下潇湘。其实,离别可以简单到只是挥手告别,甚至不需要太多言语、太多表情。

初夏,天高云淡,麦黄草绿。那场波澜不惊的离别,就在这个寻常的日子悄然上演。他们都知道,此后的人间山水相隔,音书难递,但是他们只是默然走到分别的渡口,没有长亭短亭,没有泪湿青衫。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却分明就在那里,无可比拟。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面对离别,也可以云淡风轻。他们知道,情就在心里,纵然是天南地北,仍旧不增不减。所以,离别来得那样简单。

记忆中的离别,总与断岸垂杨、晓风残月有关。这个花草葳蕤、树木葱茏的季节,真不适合离别。可是,离别还是不可逆转地经过那片麦田、经过那片草树。我们能找来解释这场莫名离别的,恐怕只有世事无常。就像我们无法阻止年华老去一样,我们也经常无法阻止离别上演。花开了总要谢,月圆了总要缺,谁也没有办法。

陈章甫是个很有学问的人,长期隐居嵩山。他曾经参加科举及第,但因为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后来,经他上书力争,吏部无可辩驳,特为其请示执政,破例录用。此事受到天下读书人的盛赞,使他名扬天下。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通达,因为厌恶官场争名夺利的风气,他经常住在寺院郊外,与山野草木为邻。

他对官场彻底厌倦后,就决定罢官回乡,于是就有了这场送别。在李颀眼中,陈章甫胸怀坦荡,满腹经纶。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从不会见风使舵、随波逐流。尽管身在官场,却总是那副自在飘逸的模样。想必,对所有那些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嘴脸,他都深恶痛绝。在他心中,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纯净。所以,李颀对他才会如此赞赏。

尽管我们所见的尘世间,有太多随波浮沉的庸人,但是仔细看去,却还是可以在某些角落看到几个与众不同的人。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比如半醉半醒摘花换酒的唐伯虎。他们虽然也只是寻常的生命,却不愿在人群里战战兢兢、蝇营狗苟。他们的特别,其实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内心的率真和纯粹。纵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他们也要在几寸天地间保留难得的清澈。我想,与那些为了追名逐利而放弃信仰的人相比,这些人就算贫困潦倒,也同样值得尊重。

曾经,陈章甫在洛阳东门买酒款待李颀等好友。他总是那样不拘尘俗、不落俗套。对他来说,世间所有事,无论是离合变幻,还是聚散得失,都只如浮云。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曾经,陈章甫在筵席上沉沉睡去,不管别人以何种眼光看他。他就那样,坦然地睡在天地之间,似乎,世间再无旁人,只有他自己,枕着云月,与时光倾情对话。醒来的时候,他偶尔仰望,看天边云彩自由来去。他喜欢这样自在的感觉。也许,如果可以,他也可以如几百年后的林和靖那样,远离尘嚣,梅妻鹤子。

落拓不羁,孤清自赏。这就是陈章甫。李颀之所以将其引为知己,便是为此,其实,李颀自己又何尝不是疏放超脱、鄙薄世俗。李颀少时家境富有,后因结识富家轻薄子弟,倾财破产。然后,他隐居颍阳(今河南许昌),苦读十年,终于考取了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可是,与生俱来的孤傲和狂放,使他虽然任职多年,却从没有升迁。如此看来,他与陈章甫何其相似。若非如此,他们恐怕也不会有深厚的情谊,离别之际,也无须以诗相赠了。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这样的心境,总是让人无比羡慕。试问这世间,有几人能够醉在酒杯里,独享那份逍遥快意;有几人能够看轻世事,洒脱地离开繁华,去向远方;有几人能够醉卧花间,不管别人青眼白眼?活在人间,我们总会莫名地计较很多东西;殊不知,在苦心孤诣争来斗去的时候,花谢云走,春去秋来,流年已在暗中偷换。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这看似很随性的两句,却分明就是对于陈章甫宦海生涯的写照。无论是何时,官场就是那样,昏暗无光,无边无涯。天性单纯的人在官场很难立足。那不休的争斗只如滔天巨浪,足以淹没所有的美好。无论是李颀还是陈章甫,都是擅入官场而不愿退避和逢迎,所以他们必定为官场所不容。

郑国游子、洛阳客人,称呼虽然有异,意思却没什么不同。尽管那日,陈章甫将远去,李颀还将留在那里。但是对于整个官场,对于整个人间,他们都只是行人,匆匆而过,不留痕迹。离别之际,诗人心中,或许会涌起这样的感伤:同是天涯沦落人。

最后两句,诗人以试问的语气写出了世态炎凉,也写出了他们之间难能可贵的情谊。尽管朋友众多,但是此番罢官回乡,还有几人记得曾经的情分?这世上,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朝秦暮楚者多,笃情重义者少。你得意的时候,人们争相奉承,趋之若鹜;你失意的时候,人们冷眼相看,落井下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真实得让人悲伤,残酷得让人绝望!

落魄的时候,仍能不离不弃,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时,陈章甫虽然罢官回乡,但是对于李颀来说,这远去之人永远是他值得珍视的知己。尘世间,他们相逢相识,肝胆相照,两无嫌隙。所以,不论贫穷富有,不论天涯海角,他们都不会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情谊。可惜,在遥远的时光里,这样的朋友并不多。人心最是变幻莫测,说好的永远,往往只是戏言,一阵风就能吹散。只有经过浮沉起落,才会明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纵观这首诗,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在同情之余,明白世事如霜。但是作为送别诗,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可谓不落窠臼。因为这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离别也就显得云淡风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漫天飞雪,是离别的盛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多年前遇见的这场雪,至今仍旧时常想起。那是远方的冬天,北风呼啸,衰草连天。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苍茫和死寂,没有多少生命气息。天空与大地之间,只有这场雪悄无声息地下着,纷纷扬扬。

这场雪来得并不突然。印象中的塞北就是这样,有大漠孤烟,有长河落日;有羌笛声声,有飞雪漫漫。这里的冬天总是来得很早,早得仿佛不曾经过秋天,不曾有过秋水长天。于是,雪花也总是在不经意间飘然而下,点撒在荒凉的大地上。或许是因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逢,不管雪花来得多悠然、多自在,也总是被人们遗忘。

但是,诗人并未遗忘。他始终站在那里,看着漫天雪花,浮想联翩。他想起了前尘往事,想起了聚散得失,想起了世事沧桑。想着想着,他仿佛离开了冬天,遇见了春江水暖,遇见了梨花满枝。

因为这场雪,塞北的冬天竟然有了几分浪漫。但是这里毕竟不是江南,不是小桥流水。诗人所处的地方,仍旧是寒冷的塞北,春风还十分遥远。雪花再美,也改变不了大地的沉默气质。何况,这个飞雪的日子,离别正在悄然上演。

岑参,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县),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祖父都官至宰相。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亡,家道衰落。岑参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岑参到长安献书求仕未果,其后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年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年,作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三年后回长安。天宝十三年,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之乱后,至德二年才回朝。其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于成都旅舍。

六年的塞北生活,岑参完成了生命的蜕变。经过那些风尘仆仆的岁月,他终于清楚地知道,世间除了五湖烟水,除了长安风月,除了官场纷争,还有塞北烟云里的辽阔和高远。所以,他的诗,少了些清婉,多了些冷峭;少了些清幽,多了些磅礴。

此时,好友武判官将离开塞北,回到长安。岑参就在塞北的风雪中,等待那场离别的来临。面对离别,任谁都会莫名地感伤。更何况,此处的人间,风雪无尽,归期未知。岑参虽然不曾说,但他的心分明是惆怅的。

于是,整个画面陡然间变得凄寒而萧瑟。飘入珠帘的雪花,沾湿了罗幕,这样的冬天,就算是狐裘锦被,也不能让人觉得温暖。这里到底是天寒地冻的塞北,雪花虽然轻灵,毕竟不是春雨杏花。我在想,如果是在某个江南小镇,遇见这场雪,推开窗户,看雪花轻轻飞入房间,落在书页上,那将是怎样的诗意流连。

可是此时,在那片茫茫的大地上,弓箭冻结,铁衣冻结,大漠冻结,长河冻结。这是个寂静的世界,所有的生命都沉默不语,没有长空归雁,没有绝地苍狼,只有愁云惨淡,只有飞雪飘零,仿佛连炊烟和时光都已被冻结。

营帐里,离别的盛宴已然开始。豪情与壮志,萧条与冷落,都落在酒杯里,洒脱地饮下,管他外面冰天雪地,管他人间凄风苦雨。在这样的天涯之处,如果没有酒,真的不知道,人们将如何度过孤城岁月。在这个地方,因为遥远,因为荒凉,杯酒人生,显然有更深的意义。

所有人都在推杯换盏,就像寻常的酒宴。但是谁都知道,远行之人终将离去,面对风雪中的长路,此后人影零落,无人相知;送行之人继续留下,看孤烟落日、风沙茫茫,这是他们以生命驻守的地方。塞北的苦涩与凄凉,谁都知道,但是该走的走、该留的留。就像红尘苦海,聚的聚,散的散,最后的最后,我们拥有的,不过是烟云草木,流光黯淡。

这场离别的盛宴上,没有婉约的诗意情趣,只有豪迈的畅饮悲欢;没有清淡的红泥火炉,只有肆意的对酒当歌。在这里,不需要温文尔雅,不需要细枝末节,只需要尽情尽兴。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无论是归人还是来者,都可以大肆饕餮,旁若无人。这就是属于塞外的情怀,宽阔得几乎让人忘记天地间还有寂寞忧伤。

印象中的塞北,无论是雁声还是风声,无论是羌笛还是琵琶,都会让人黯然销魂。羌笛声中,三军泪如雨下;琵琶弦上,公主幽怨悲伤。在那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听到这样的声响,总会悲从中来。伫立在那里,当寂寥被勾起,人也就像远离了人间,再也看不到几点灯火。

此时,虽然所有的感伤都已沉落在酒杯里,无人提起;虽然无论是胡琴还是琵琶,弹奏得都是欢快的曲调,但我们还是隔着尘埃,听到了琴声呜咽。是的,那到底还是塞外的声响,沾了风雪的况味。于是,我们又不禁听到了战马嘶鸣,看到了刀光剑影。塞北的记忆里,温暖太少,寂寥太多;相聚太少,离别太多。

那个傍晚,雪花依旧飘飘洒洒。盛宴散场,人们还是走到了离别的路口。走出营帐,外面仍是那个昏暗模样。辕门上的红旗,竟也被冰雪冻结,就连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先前所有的畅快和恣意、所有的欢笑和放纵,都变成了眼前的冰冷和苦涩。这样的暮色中,没有柴门犬吠,没有风雪归人,只有漫漫的离愁别绪。诗人站在那里,看似平静淡然,但是词句里满含的苦寒,何尝不是他心头的滋味!

轮台东门的这场送别,很安静,也很简单。行人挥手而去,从此了无音信;诗人伫立原地,长久怅惘迷离。山岭迂回,道路曲折,行人的身影早已隐没,诗人仍旧站在那里,深情目送。他知道,一别之后,关河迢递,世事茫茫。所以,他无法不伤感。但他仍旧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这是远行的朋友留给他的最后记忆。

同类推荐
  •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左手散文右手诗,一世乡愁两地书。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台湾散文领军人物余光中的散文经典。余光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乡愁诗人”的身份,也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他称自己的的散文为“左手的缪思”,其作品“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同时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既有余光中过去的经典之作,也有其晚年的新作。书中既能看出其人生轨迹及其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也能看到其生活的情致,对亲人、友人的大爱,对世界万物的包容,更能看出其幽默风趣,甚至不羁的一面,让你通过这些经典作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余光中。
  • 沙畹的译事内外

    沙畹的译事内外

    但小伙子对文字迷宫感兴趣,对埋在地下的历史感兴趣,一种偶然性把他推入汉学界,但没有谁能够再把他推出来。他迫不及待开始工作,在清朝驻法使馆参赞唐夏礼协助下,从中国的古老祭礼“封禅书”开始。翻译是两种文字的转换,而沙畹的翻译首先是探索,一边翻译,一边研究作者曾经参考过什么文献,利用过什么资料,其可靠性如何,然后他又去追踪那些文献,探讨其真实性,再将各种线路重新连接。难得的是在追索过程中,不用砸门撬锁,轻易将所有大门都打开了,所搜索出的资料的数量、宽广度,事无巨细,令人吃惊。你等着这个西洋小子闹出故事,谁知没有事故,且出手不凡,四年后已经注译了全书的一半,由基督教会主办的北堂印刷厂出版了。
  • 我并不是在单恋,一切只待上帝安排:夏济安日记

    我并不是在单恋,一切只待上帝安排:夏济安日记

    本书一部非常出名的爱情日记。本书收录了从1946年1月1日至9月29日的日记,主要记录了夏济安29岁那年的一场苦恋。夏济安的这种苦,不是来自任何外界的阻挠,也不见苦恋对象的拒绝,几个月中,他没有任何行动,挣扎于表达与不表达之间,基本上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后来终于写了一封7000字的长信,很可能就把那女孩子吓住了,随即的拜访又不容人家慢慢适应,反而跟她吵一架。此后,又是漫长时日的自说自话,自我分析——见,还是不见?跟那女孩子却再也没见面。作者真实的情感经历足以给广大读者的带来极大的震撼。
  •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①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①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收录了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三部曲,分别为《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是世界反法西斯书系中的一部力作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核心人物童霜威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洪荒神尊

    洪荒神尊

    姜旭神魂随异宝进入一个在石棺中死去百万年的青年的身体中,在一次意外中坠落荒古大陆,这是一个妖兽人神争锋的大陆,这是一个众多天骄神体纵横的时代,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姜旭,左手握乾坤灭世刀,右手执乾坤屠神剑,纵横荒古,人称小天王。殷小瑜,打了个响指,天上飘来一朵乌云,下起连绵不绝的冰剑,人称小天后。殷逍遥,专打宵小小神通,霹雳啪啦,想打成什么样就打成什么样,人称逍遥王。夏侯非,伏魔一刀斩一出,群魔辟易,人称伏魔王。欧阳丹,炼了一炉炉丹药,神丹,神丹,还是神丹,人称神丹王。还有众多荒古神体,先天道体,人族圣体,万族灵体,荒古神兽..
  • 演武诸天

    演武诸天

    诸天万界,武道万千。顾天泽携武道掠夺系统降临大赤天。武道争锋,剑试天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诸天演武,百家争鸣。试问——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 这系统有问题

    这系统有问题

    “啧啧......是不是很不甘心。”脑海中响起一道声音,像是一个小男孩在说话。“谁?”男子扫视一周,目光如刀,却什么都没发现。“哈哈哈.......是不是找不到我?”脑海中声音十分得意,“除了本系统,还能谁能入得了你堂堂魔帝的脑海。”“系统?什么鬼东西?”男子镇定下来狐疑道。“天呐,又是一个没听过本系统大名的。”脑海中的声音抓狂,“不过没关系,让我来慢慢调教.......哦,不,帮助你!让你重登天帝大位!”男子略一停顿,缓了口气,一字一句道:“你给我滚!”
  • 迷失的兵城

    迷失的兵城

    《迷失的兵城》是著名作家师永刚推出的一部长篇新军事探险小说,该书以西北戍边军人的战斗生活为场景展,年轻的中尉单一海和学者子老,凭《汉书》中短短200字的记述,围绕一座废弃2000年古代兵城的神秘探险,揭了一段尘封已久的2000多年前一支古罗马战俘神秘消失的历史之谜。单一海对于神秘古城遗址的探寻,学者子老毕生的执着探索,凭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共同投到探寻古城奥秘的事业当中。青年中尉单一海与女军医女真之间发生的曲折感人的爱情纠葛。雄奇壮美的西北高原、古城、大漠、落日、戈壁,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戍边军人的精神风貌和战斗生活场景,是一部反映当代边防军旅生涯的优秀长篇军事探险小说。
  • 半天星

    半天星

    失去了很多之后,我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变化,都会消失,只有他会一直在那,直到永远……
  • Early Kings of Norway

    Early Kings of Norw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arkness Visible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生产,根据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概括总结出来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她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时间段,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一回归年)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且大体规定了大自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候的时刻。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