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300000014

第14章

法记云。证教两法旧来中。道一无分别者。犹如水中现。现诸像在水边。人但见其水与像别异。只由不以其水为眼故也。如是若不以海印为眼则不见三世间法即是海印。若以海印为眼目。则得见诸法即海印体。海印所现三世间是教分也。摄三世间之海印。即是证分也。是故云证教二法一无分别也。遍计无相依他无生。真实无性三种自性。常在中道等者。三性是教。三无性是证。是故具证教也。若约情云遍计无相。是实执之无。非似有之无。依他无生是似有之无。非自体空。圆成无性是自体空。非缘之无性。是故遣三性现三无性也。若约理云。只是一真即是无相。即是无性等故即不可分。此是遣遍计之无相。此是遣依他之无生等。故三无性即一际也。但依一真所分三故。三性亦一际也。是故云三种自性常在中道也。若约树林论。则是诠旨三性故初教也。若约析金为三。论三性则有诠旨三性义。又有熟教中义。若约以酥分三。论三性别当熟教宗。若约分虚空为三而论三性。则当同教一乘也。就第二义中。以金分于三处处别者。是三性。随其处别金像亦别者。是三无性。此则有重故。是诠旨三性也。若约金体。则三处之金唯一种者。是三无性也。三处金像是一金所成是三性也。此义当熟教也。就第三义中。分酥为三者是三性。三器之酥体德齐一者。三无性也。若约理实。则三性者。初教之中。随分而论熟教之初。究竟而论熟教之终不用也。同教一乘中。欲引三乘习三性之人。依其所习三性之轨。且分大空以为三画。故举一全收不可分也

真记云。遍计无相依他无生。乃至三法以外更无证教者。直辨一乘证教最难故。寄彼熟教所论三性示此义也。就一遍计无相中。有解门行门也。解门者。离遍计情有。入依他似有等也。行门者。情有即是真位也。故康藏云。缘无别缘以体尽缘。是故差别缘起即是甚深土海也

大记云。第三问答中问意。则因前圣者随遍计之言。引论而难也。答中从初至别义如是者。正答言现之。问若约实说下。兼答意具之问也。言说空花者。如净眼人不见空花。随其病眼说其空花。圣者亦尔。已达遍计之空。随遍计人建立三性也。一云。此空花喻通于五教。谓小乘中说人空之空花。乃至顿教中说一念不生之空花。一乘之中不动空花遍计。即是普贤无住别教究竟法也

法记云。三种自性皆是凡夫境界者。依他圆成非凡夫境。然为说示此是遍计。此是依圆故。凡夫得入无性故也。约解门故别立三无性者。问。解门中三无性云何。答。理无不及似有。无性不及随缘。谓熟教中三界唯是无明所作。又云。真妄和合所作。又云。唯一真心所作。遣此三重所作。以现灭理故。遍计之理无不及真妄之似有。此似有之无性不及真如之随缘故也。约行门故。三性以外不立三无性者。问。行门中若不别立三无性者。约何为三无性耶。答。只由无故得云三无性耳。若是有者云何无性耶。问。若尔何故六地疏云。遣实境灭时。即得一分无相性。无相现故。唯识想境并即不生。名得无性性。此是行门唯识观耶。答。只由遣故。方知无耳

道身章云。一乘中。若非依他无遍计。则遍计是果。依他为因。若非遍计无依他。则依他是果。遍计为因。如是之义。即是缘起耳。问。遍计为缘起者。杌中有实鬼耶。答。杌中由有为似鬼及实鬼之义故。计为鬼也。若杌中无为实鬼之义。应无杌中计为实鬼故(云云)。又云。遣三性辨三无性。两宗不同。始教但遣遍计。又但以所执为遍计。能执之心属依他摄。若尔遣三性现三无性者。何但遣遍计中三性耳。所谓计青色等谓实。为遍计遍计。计能执心为实。为依他中遍计。若计圆成为实。为圆成中遍计。此宗当解门。终教三性皆遣。亦能计心合为遍计。此当行门。又云。合三性一际者。约三性即三无非三之行门。三性示现三性圆融。此是方便所趣。为现一乘无尽性耳

大记云。尚二性以外无有真实等者。以无相智。遣遍计所执分别境时。能取依他并即不生。无相现故。此外无别圆成实也。无相等智现前者。无相智现。依他心境皆无故。云无相等智现也。无法可对者。依他无生真理现时。更无圆成真实故也

法记云。须解立教所由者。前虽已现证教中道。及三性外无三无性之道理。若不解其立教所由。则不得知此。是熟教三性三无性之中道。此是一乘之中。道故也。又熟教中虽云遣三性现三无性。但融其相令归真性耳。一乘方云体融真故。即此在前露柱名相。正是海印究竟法体故。云证教两法常在中道。是故凡于所闻。慎勿如言取义。须解所由也

道身章云。一乘缘起法非情所及。虽非情及。而不远求。反情即是。问。反情方便云何。答。方便无量。而其要者。随所见处不着心。为是随所闻法不取。如文即能解其所由。又解法实相。问此言何耶。答。凡圣言起皆机缘之所由。谓教是良药。能治生病。若以生可治则以生。若以不生可治。则以不生。若法定是生不生者。以生为是不生。即非不生为是生。则非是其法不在于生不生故。能以生不生。治病无障

十句章释第二句云。二随文取义有五种过者(云云)。若闻凡名非圣等者。即有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诈他。四谤佛。五轻法也

大记云。第四问答中。通据约情约理问。故以别不别如次答也。一云。前约三性三无性之诠现证教中道。今约本末相资等义。现中道故问也。答中别不别义。并约理门也。一云。前约证教。明一无分别之义故。若尔证教云何别耶。如是问也。训德之意。则此第四问答以下。有四段义。谓从问如上所言。至是故不别者标也。问若如是。至二俱不相防者释也。说与不说等者结也。是故经云下引证也。标中初标证教相对。以明别义。后标本末相对。以明不别。二释中有五。一问若如是。至与本不异者。释本末相对。二与本不异。至不说而说者。是寂用无碍释义说相对。三不说而说。至说则非说者。释上证分亦是可说。教分亦是不可说义。四说即非说至不说即不可得者。释证教两法性。在中道一味之义也。五二俱不可得者。现种种不碍一味故。具说不说也。此上五段释句。准于五重海印也。三结中说与不说义说二大生与不生愿善决定。六决定处动与不动者。根本入九入等也

大记云。第五问答中。问意则前问答中。但明缘起。无性与本不异不现。其本与末不异。故欲现此义起此问也。答中先总答其义。若为者牒问。所证在言下广答。此广答中。并现前中别不别之义。于中有二。先明教证中道。后亦可正说下。现正义正说无二中道。此正义正说者。一云。正义内证正说外化也。然正义则一乘。正说则三乘也。诸法实相不在言中者。问以言为义。则言是中道。何云实相不在言耶。答。言义究竟之处。言正是义。即是中道故。云不在言也。在机益故。名无真性者。非是牒上不在真性为无真性。约无自性之实故。云无真性也。离名性故。名而无名下。牒现诸法实相。不在言中之义名无真性故下。牒现言说之法不在真性之义也

法记云。中道者通言非言。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在言中等者。问。中道与实相何别。答。中道则既云通言非言。故通于证教实相。则既不在言。故唯是证也。谓以义为教。教外无义。教无侧故。教是中道。义亦如是故。是证中道也

大记云。第六问答中。前后两义者。约亦可正说法中。以上为前义。以下为后义也。本末相即等者。本则佛也一乘也。末则众生也。小乘三乘也。此等总是法性家内真实德用故也。名义互为客者。一切诸法不出名义也。为定执名义自性之人现其互相为客。无有自性之道理也。自体无名真源者。正是证分。兼是缘起无住别教也。问。真源则本末相资之所现故深也。相资之本。虽云是证。而犹浅耶。答。且顺三乘作是说耳。若约实则同是一处也。以此中道化众生者。究竟正是一乘故。云能化所化宗要在此也

法记云。本末相即者。熟教中。泯依本所起之末。还归于本方现一心。寄彼以现一乘证教二法性在中道也。名义互为客者。初教中。以名义互凭客。现名及义无我道理。寄彼以现一乘证教二法无自性义也。所现道理不异能诠方便别者。初教熟教所立义别。而寄彼所现无我及中道之义。以现一乘证教无二之义故也

第七问答中问意。则泯差别归中道。终教之中得论此义。然约最极故。云此义当顿教宗也。答。意则维摩拂文殊之言。默于一寂。八会佛默不动言说之默故别也。谓泯其说与不说名义本末令归中道者。且顺三乘之说。若约一乘实意。则不动名义本末。即是法性家内真实德故。不当顿教宗也

法记云。且护分别故。顺三乘说等者。直令三乘之人。舍其所习入于一乘。恐难信受故。以方便寄顺其执护分别也。一云。虽下四教总是实德。若言小乘及初教等即是一乘。则称其所习增分别故。寄彼三乘差别病。尽顿教义说故。云且护分别。故顺三乘说。盖是智者胜妙能也

如说修行(至)名曰为家。大记云。如说修行得圣者意者。修行趣证方得。诸佛欲令群迷毕竟终至法性家故。施设言教之大意也。法性真空者。约究竟则证分法性家也。然此中意不分证教。总明行者修行方便。故通证教也。法界陀罗尼者证分。因陀罗尼家等者教分。无住别教也

融记云。宅者证分。舍者缘起分也。法界陀罗尼家者理也。因陀罗尼及微细等者事也。谓约一法全摄法界无侧无遗者。法界陀罗尼也。一一法法重重相摄无尽无尽者。因陀罗尼也。于一法中一切诸法。齐头并现者微细也。圣者所依住故。名曰为家者。十玄门也。问。此十玄门为是教分亦证分耶。答。若约自证则证分。为他施设则教分也

同类推荐
  •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瑤峰集

    瑤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iddle Class Gentleman

    The Middle Class Gentle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楚辞

    楚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快快穿之梦境狩猎者

    快快穿之梦境狩猎者

    慢慢更新中。。。。其实是我做的几个稀奇古怪而又极其逼真的梦境,我想要把它们写出来,所以想了个梦境狩猎者的元素把我的梦境都串联起来。话说好讨厌每天做噩梦的我感觉啊。
  • 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

    “最近以来,我发现一件很让我困扰的事。”这个,从说话女人的神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女人看了对面的浅孝医生一眼,对方显然在示意她继续说下去,这鼓励性的眼神给了她一种动力。女人微微仰起头来,那张白皙清秀的文雅脸孔,此刻却露出那种困惑又茫然的神情:“是这样的。我发现,我似乎遗忘了一些事情,很重要的事情……可如今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甚至没有任何证据去证明它们曾经发生过……”浅孝医生微微皱眉:“京子,有时候人会因为睡眠不好、营养不良、作息不规律等等一些原因,导致神经衰弱,出现臆想……”
  • 小妇人

    小妇人

    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米,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小妇人》故事情节简单真实,却感人至深,问世一百多年以来,被译成各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作。
  • 海贼之沼泽果实

    海贼之沼泽果实

    新书《海贼之抬棺人》已发!地球乌谢会大哥灵魂穿越时空,和推进城里的囚犯融合了,还拥有沼泽果实能力。沼气、无限容纳、腐蚀、环境同化、非牛顿流体……,原来沼泽还能这样玩。书友群:560276565
  • Sketches by Boz(V) 博茲札記(英文版)
  • 铜铃铛

    铜铃铛

    阿茹娜的日子稠如牛毛,又疏如牛角。这日子牛蹄似的分为两瓣:上午与下午,清早与傍晚。阿茹娜的清早是在铜铃铛声中开始的。敖包营子(村子)隐藏在山褶中,山褶隐藏在地图里。挤挤插插近百户人家,墙壁挨着墙壁,前檐接着后脊。一棵榆树从黑暗里挤出来,百棵榆树相跟着。那是天明时分,曙色在鸟背上,炊烟在烟囱里。阿茹娜家的屋檐被朋克家的屋檐遮挡着,无法知道天亮时间,羊倌苏日勒和克的铜铃铛声就成了一种呼唤。苏日勒和克早晨赶着羊群从街上走过,他肩上扛着鞭子,系在鞭杆上的茶盏般大小的那只铜铃铛迎风作响,洒下一路清脆的铃声。
  • 玉虚聊天系统

    玉虚聊天系统

    代替卫生纸用小石棍居然是个仙界的聊天系统!实名注册发现,自已的姓名不对!江得宝有点懵,那我是谁啊!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研究

    本书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个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什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谁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哪些内部控制信息和如何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等问题。
  •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了解我国国防的概括和历史以及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指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 麒麟惜相莫

    麒麟惜相莫

    “她这一生过的太艰难,让她忘了吧……”……“纵使她不在我身边,可是思念却如同跗骨之蛆,渗透到了骨头里,非脱胎换骨,别无他法……”“可是,先遇上你的明明是我啊……”……“卿卿,我等你回来,你要记得回家的路……”……“直到遇上你,我才发现原来你是我不爱其他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