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8700000003

第3章 记忆错觉:你的大脑在欺骗你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曾经来过这里,所做的事情也似乎是重新做了一遍。于是绞尽脑汁去想:究竟是什么时候来过这里呢?但不管怎么回忆,都记不起以前到过。既然没有这样的经历,那这种感觉又是从何而来呢?

记忆错觉:你的记忆不一定是真的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关于记忆有很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开始重视有关记忆的研究。其意义也在于此。

与于记忆有关最著名的一个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和她的同事进行研究的。他们让参与者观看车祸的幻灯片。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辆达特桑轿车沿着公路行驶,然后在路口转弯时撞上了一个人。

观看完毕后,研究人员开始以偷梁换柱的方式向参与者灌输虚假的信息误导他们。事实上,幻灯片中的路口有一个“停车”标志,然而,研究人员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误导参与者,以让他们觉得看到的是另外一种“让车”标志,所以他们会特意向参与者提问,请他们说出驶过“让车”标志的汽车是什么颜色的。

随后,研究人员又让参与者观看两个不同的幻灯片,其中一个路口有“停车”标志,另一个有“让车”标志,并让参与者指出之前看到的是哪一张幻灯片。结果大部分人都会很肯定地选择了带有“让车”标志的幻灯片。

这项研究后来引出了大量类似的实验。在类似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能成功地说服参与实验的人,使他们将锤子记成了螺丝起子,将牛记成了羊,将《花花公子》记成《美容与时尚》,将刮了胡子的男人记成了留着胡子的男人,将米老鼠记成了米妮……后来的相关研究还显示,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欺骗人们想起未曾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是我们的大脑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错误的记忆。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金伯利·韦德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就进行了一项这样的研究,充分显示了这种效果的强大力量。

虚假记忆

虚假记忆最早被注意是由于发现犯罪现场的目击证人的证词并不一定可靠,虽然证人自己确实认为他当时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但常常会因为情景信息的混淆,而导致对罪犯的错误指认或情景的错误描述。例如,证人并没有看清罪犯的长相,但在回忆时会把以前看到过的并不熟悉的人脸指认为罪犯;证人对犯罪现场的细节根本没有看清,但在回忆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充,而且确认是当时看到的情景。

韦德教授请20个人说服自己的一名家庭成员参与实验,实验的内容是研究人们为什么会记得儿时发生过的事情。研究人员要求招募者“暗中”提供一张参与者儿时的照片。随后研究人员对这张照片进行处理,PS出参与者儿时搭乘热气球在空中遨游的假照片。最后,研究人员请招募者再提供三张参与者的真实照片,这三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参与者以前经历过的一些童年趣事,比如生日聚会、海滩玩耍或者参观动物园等。

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参与者会接受三次访问。每次访问的时候,研究人员都会给他们展示那三张真实的照片和那张动过手脚的照片,并鼓励他们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照片所记录的每一次经历。

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几乎每个人对真实发生过的童年趣事都记得非常清楚,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说他们也记得未曾发生过的热气球旅行,有些人甚至还能清楚地描述搭乘热气球的细节。于是,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回去后再好好回想一下。

……

到了最后一次访问的时候,有一半的人想起了虚构的热气球旅行,而且很多人都能够描述出这次旅行的细节。有一名参与者在第一次接受访问的时候明确表示从来没有搭乘过热气球,但在第三次接受访问的时候却对这次并不存在的旅行做出了如下的描述:

“我很确定那是发生在我在当地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你只要花上10美元左右就能搭乘一次热气球,它能飞到20米左右的空中……那一天应该是星期六,而且……我敢肯定当时妈妈正站在地面上给我们拍照。”

在韦德教授之后又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试验,这些实验都显示:通过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便能操控别人的记忆,便可以让人回忆起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记忆力在一定条件下时可以改变的。会让我们产生错误的认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这种错误记忆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巧妙利用,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如当某位权威人士别有用心的向我们灌输某种虚假信息的时候,多数人都会在不知不觉间信以为真,随后便会用设想填补自己头脑中的空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事实和虚构情节之间的界限就变得难以区分,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谎言。

这种谎言的力量有时非常强大,以至于有时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不良诱导而愚弄自己,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被“洗”脑了!此外像那些不变真伪一哄而上的游行者、以及那些甚嚣尘上的传销活动等等,大多都是这种被“洗脑”的结果,即我们所说的记忆错觉。

迷路是方向感不好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方向感不好,其实明明自己在很努力地想要记住方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到了一个地方,还是会觉得毫无印象,不知道如何辨别。尤其是十字路口多的地方,更难记住究竟在哪个路口转弯,一不小心就会走错了。因此,会走很多冤枉路和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记忆力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能够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还有2001年9月11日,美国五角大楼被恐怖分子挟持的一架飞机冲撞,造成数量极大的人员伤亡,我们至今还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即使并不是刻意加强记忆,可只要有人提起这个话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听到重大事件都会非常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不容易忘记。没错,我们对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大多记忆犹新,甚至几十年后依然历历在目,明明跟我们没有太大关系,为什么会记忆力会如此强烈呢?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闪光灯式记忆”。不过,尽管我们觉得这些重大事件是自己拥有的最强烈的记忆,其实准确度却不尽如人意。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牢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因此,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所以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比如没有人能够说出自己是什么时候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也很少有人能够不假思索直接说出诺曼底登陆的准确时间,大家只知道这个大事件,而大事件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准确说出。这似乎和我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本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很惊人,未曾想只是记住了一个名称而已。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些重要的事件可以激起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在脑海中留有印象,可我们却未必能准确记住关于它们的所有细节。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自身记忆的信任程度高于记忆力本身所能承载的信息。

生活中,很多人记忆力之所以不好,主要与我们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关,这个小组织位于脑部边缘系统。经过医学家的研究,证实海马体在新记忆的建立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运用海马体的次数越多,它就发育得越大。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对于整个城市的线路都很熟,甚至是一些偏远的小路也能够顺利地进进出出,这就超出了常人,那么他的海马体也会比其他人要更大一些。

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记不住。比如有时候我们看见一个人,明明特别熟,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来;或者是某一个字,忽然就忘了该怎么写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回忆某个常见的东西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在发生的时候就没有很刻意地去记,但等到真正要使用到到时候,你就会发现再回忆起来非常有难度,可能因为早已被“忽视”了。所以这个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明明这个地方来过很多次,可还是会忘记怎么走如果我们回忆每天常见的事比较困难,那么回忆非常激动或重要的事件时会不会让情况有所好转呢?情况当然会好很多,因为我们能够准确记住这件事,可也好不了多少,因为细节部分还是会忽略掉。例如我们确实不太可能忘记自己结婚的那一天的情形,或者家里被盗的那个晚上是如何惊恐慌乱,以及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也能详细地描述出来。的确,越是不寻常的经历,我们的记忆就越是深刻。不过,因为这些回忆都属于“闪光灯式回忆”,所以这类回忆通常既不是特别准确也不会很详细。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唯一的办法当然是加强自己的记忆力,因此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对你很重要,就不应该忽视,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一定会记住,例如工作中很多人没有写便签的习惯,当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时,他们认为自己一定记得住,也许他们真的可以记住老板给自己派了任务,但是却把任务内容给忘记了,结果最后给自己的职场生涯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加强记忆力就成为重中之重。

首先,回忆某事时如果能重新回到我们经历此事的地点,就会有助于提取我们的记忆。因此很多人在失忆之后,亲人朋友为了让他们找回记忆力,通常会带着他们回到曾经去过的地方,然后进行一次情景再现。这样的办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很多人在情景再现后的确能会想起一些过去的片段。我们将这种记忆提取称之为“情景依赖”。原因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一个载体,记忆力也不例外。当记忆力可依赖的情景重新出现时,自然就会回忆起以前的事情。

其次,可以利用编故事来加强记忆力,比如走到某街道时,将各种各样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广告牌、路标串起来变成一个故事,这样下次再来的时候,利用这个故事我们也能很容易就找到要去的地方。

所以说,我们在经常去过的地方走错路实际上属于正常现象,这不仅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同样如此。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怎么顺利到达目的地,这才是大家应该注意和做到的。

戴着眼镜找眼镜

“是啊是啊,真的很开心,哈哈……哎呀,糟了!”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的手机好像不见了。”

“啊,怎么会这样?你再仔细找找,说不定你放在别的地方了。”

“我到处都找过了,可还是没看见呀,怎么办?”

“等等,你这么一说,好像我的手机也找不到了!”

这是发生在某公交车上的一个真实事件,一个女孩应该是在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说得正高兴时,忽然叫起来。就在她慌慌张张找手机的时候,电话那边也叫起来了,说突然发现自己手机也不见了。目睹这一切的乘客都笑了,明明正打着电话,却说手机丢了。而电话另一端的人竟然也被传染了似的。但是大家在笑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东西就在自己手边,可还是发了疯似的寻找,找不到还会很失落。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大家都会这样,所以并不觉得奇怪。可是瞬间忘记一件事情,真的是正常现象吗?

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所谓的长期记忆,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长时间都可以记住的东西,即便过了很久都不会忘记,如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长期记忆,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至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正相反,即发生过的事情只会在脑海中停留极短的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记不清发生了什么。比如说,头一天吃了什么菜,一般人都记不住,但是今天吃了什么却能够一样一样地说出来,同样到了第二天或第三天就会忘记。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记住“吃过什么饭这件事情”对我们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就算不记住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我们的大脑在这样的暗示下,便会选择性的遗忘。

记忆对信息的选择

记忆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彼此间互不相关的数字的记忆量一次仅有8个,对于不相关字母的记忆量则仅有7个,对于不相关的单词,则是6个。而短期记忆信息储存量主要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否有意思。在长期记忆中,人们一般都是把意思抽象出来加以记忆。这些意思有时还会伴有视觉听觉的或其他的形象在人脑中以命题的形式组成网络而被记忆下来。因此,传播者不可高估受众的记忆,那些在广播电视上连续出现的数字号码等信息,往往并不能为受众所记忆。

另外,我们大脑的容量其实是很有限的,它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装进去,否则就会造成记忆混乱。因此大脑保存记忆时,会有选择地保存,对我们越重要的事情,记忆停留的时间就越久。例如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所以他们可以清楚地记得孩子是哪一天出生的,甚至还能精确到几点几分,这个记忆会跟随自己一生,直到生命结束。当然,如果患了失忆症的情况要排除,因为这并不是主观意义上想要排除的记忆。

而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会出现拿着手机找手机、戴着眼镜找眼镜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正在使用一件东西时,通常这类信息还没有以记忆的形式传达到大脑里。之所以称作记忆,主要是某件事情已经是过去式了,不会再出现了,所以才需要我们进行回忆。另外就是每个人都会有思维“盲点”,所谓的思维“盲点”是指当我们做一件事做得久了,就会当成理所当然、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例如人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因此就不觉得吃饭睡觉有什么不妥。相反,如果有什么人总是不吃饭,晚上也不睡觉,就会觉得这个人不正常,因为他不是按照大家公认的方式生活,相当于不一样的存在。

同样,戴眼镜是因为视力有问题,为了恢复正常的视力,除了睡觉时不必戴眼镜,平时都得戴着眼镜,当我们一直戴着的时候,很快就会习以为常,将眼镜看成是身体必备的部分。因此戴久了之后,就不会感觉到眼镜的存在,那么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大脑也没有储存记忆,这时候我们忽然想到自己的眼镜,而又记不住眼镜就架在自己的鼻梁上,就会出现戴着眼镜找眼镜的情形。另外,我们对身边的人也同样如此。例如一堆人在一起聚会,有人就会突然冒出一句话“那个某某某去哪儿了,怎么没看到他”,然后就四处寻找,而那个人就在人群之中,没有离开半步。

因此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类状况,我们也不用特别在意。况且这种状况也并非时常发生,只要正确认识就足够了。

回忆都是最美的

生活中,我们在跟朋友聊天时,总会说起童年趣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童年说得非常美好,经历很多,父母也非常开明,总是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会对考试分数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他们过得快乐就好。

每逢这种时候,听的人就会很羡慕这些朋友,想起自己的童年,既没有什么娱乐游戏,也没有玩具洋娃娃,父母更是在学业上对自己非常严格。于是就在想,怎么大家的童年都这么有趣,而自己的就那么痛苦呢?当然,即便是这样,当我们回忆起以前的事情时,依然会觉得很美好,因为那个时候除了学习就没有什么烦恼了,可以说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了。可以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可以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还可以睡到自然醒,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堂般的完美生活。

同样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以前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在他们的记忆中,年轻时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望。跟朋友一起聊天,和家人一起旅行,与同事一起为了某个项目共同奋战……但实际情况呢?长期的工作让自己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对一层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不愿意接触新事物,和朋友因为小事闹不和,跟妻子吵架冷战一个礼拜,因为同事打小报告自己一个月的奖金被扣。这么看来,他们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容易,更不像回忆中的那么美好。那为什么大家听到时还是觉得很美呢?

首先,社会心理学认为,这是人的一种适应性,我们以为记忆就是将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储存下来,所以是值得相信的。其实记忆是不可靠的,它不是客观的,它是会根据人们的生活经历而不断变化的,并且总是试图保存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刻意忽视那些伤与痛,这就是我们神奇的记忆,因此我们总是在被记忆欺骗,觉得过去都是美好的,而现在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幸。

记忆的回想

一般来说,记忆有两种输出方式:辨认和回想。前者是指人们在接收到某一信息后,能够辨别出自己是否曾经接触过这种信息。而后者则是指人们能够以不同符号如语言文字或图像把接触过的信息复述出来。通常,辨认比回想要容易一些。在需要对信息进行辨认和回想时,人们会尽可能地从记忆中找出所需的信息内容并将其重构成信息。新闻机构每天对新闻的播送都有好几次,其目的就是要使受众在短期记忆中对信息加以辨认。而人们在接收信息后向他人转述时就主要是借助回想来进行记忆输出了。

“过去的生活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已经过去了,而将来的生活总是遥不可及的,现在的生活非常悲惨。”这是绝大部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和感慨,通过这样的对比后,于是乎人们就会对过去的生活产生好感。就算是说给别人听,也会不自觉地将感情倾向于过去,然而我们通常都是感慨以前怎么美好,而永远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以前总比现在更好。以至于周围的人听了也会一致认为你的回忆真的很完美,不好的也变成了好的,让人羡慕而又感动。

其次,当人们在回忆的时候,也绝不可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客观,总是会在主观上对记忆进行加工,并且这种加工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这是因为时间不可能倒退,现在也不可能再去切身体验以前的时光,所以只能以现在的感觉去推测那时的感觉,既然是靠推测,那么这些记忆就一定会被主观化。

再次,主要是因为我们心智的不成熟,这就会导致我们不能享受另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年纪变化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方面,需要思考更深的问题也需要付更多的责任,这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压力是极大的,所以对于这些压力、麻烦,我们是不愿意承担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有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所以人们试图逃避现在的生活,去回忆那些“无忧无虑”的美好过去。

最后,对于描述记忆的人来说人,他们也不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即便是在说自己的事情,对一件事的描述上也一定会加上主观的意见,因为经历不同了,看待事物的眼光、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或者他会以更成熟的眼光来看以前的事,这样也会导致记忆的不真实。比如说小时候觉得有的老师是非常讨厌的,总是针对自己,但现在却认为老师做得对,他们很负责,针对自己只是因为自己不好好学习,老师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出人头地。从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记忆是多么的不可信,虽然这件事是真实存在,但是性质已经彻底改变了。

所以对于记忆,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沉浸于过去,而忘了现在和将来。我们在保留记忆的同时,也要对现在和将来充满希望,更加努力,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们为什么会失忆

很多言情影视剧和书籍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一位女主人公受尽了委屈,为爱吃尽了苦头,可还是得不到对方的理解,也没有能收获到同等的爱情,于是就会非常痛苦,每天都活得很不开心。这时男主人公就会发生一个事故,比如被车撞,被坚硬物体砸中脑袋,甚至只是摔了一跤,身体没有什么大碍,最多就是擦伤,唯一的伤处在脑部,男主人公会因此失去记忆,什么都不记得。然后在身边人的悉心照顾下,尤其是在喜欢他的人的温情照料下,最终重新唤醒了男主人公的记忆。当然,结局一般都是重拾记忆的男主人公,和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人在一起,让人感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出现这种情节吗?

从医学理论来看,当脑部神经受到一定的损害时,的确会出现记忆力断层的情况,比如有些人受到撞击时,会忘记一段时间的事情,他可以记住十五岁以前的事情,也可以记住二十五岁以后的事情,可唯独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事情记不得了。又或者是,他可以记住父母兄弟朋友甚至是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甲乙丙,可就是将丁给忘记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选择性失忆,而这正是脑部受伤后表现出来的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造成失忆,那就是心理原因。一位女性因为某件事情的打击,第二天早上醒来忽然就把某个人给忘记了,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并未找出身体上的创伤,甚至是脑部神经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时的失忆,就是心理原因了。而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人在遭受到重度社会心理压力之后,经由个人意识、认同或行为协调突然地暂时性地改变,造成身心崩溃,而此时如果是意识发生改变,则会记不起来重要的某个人或某个事件,便会产生失忆症。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会遇到很多给自己痛苦的人,有一些对自己生活影响不是很大的事情我们很快就淡忘了,可是有一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这些事情和人却总是挥之不去,不论怎样努力都忘不掉。于是会因为这些事或人让自己很苦恼,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反复折磨着自己脆弱的神经,不停的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失忆症

失忆症患者的明显症状包括对短期事物的记忆力丧失,言语表达因难,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力有障碍,只能想及说,但是做不出来等。表现出明显的容易忘记事情、重复问题、或重复要求事情,情绪易激动或变迟钝不合作等等。因此照顾失忆症患者,不只是花费甚巨,照顾者体力、心力的长期消耗,甚至引起忧郁,对家属来说是极大的冲击和负担,也是社会的重大压力。

而当耻辱、愤怒、委屈等等被欺骗的复杂情绪纠葛在一起时,忘记就变成了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当我们没有这些记忆时,就不会因此而出现痛苦的情绪。所以选择性失忆,在心理学中可以当作是一个防御机制。通俗的说,假如某人遇到一个很大的刺激时,这个刺激就会让这个人无法接受,那么,潜意识他就会选择忘掉这件事情,就会形成“选择性失忆”。

但是表面上似乎是忘掉这件事情,可它的阴影还是存在的。做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受那件事情的影响,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心结。比如某人的父母在十字路口因为出车祸而去世,这个人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就会刻意地进行回避,便把父母因车祸身亡的事情给忘记了。但是,他每次经过十字路口都会觉得很害怕,甚至根本就不愿意看见十字路口,这就是事情本身所带给人的影响。

当然,选择性失忆的记忆会经过时间的洗礼而逐渐恢复,但如果这件事对本人有很大心理影响的话,也有可能他会选择性的一直遗忘。例如,有些人由于遭受到重大挫折,他觉得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便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我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于是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他就会真的感觉某些事情没有发生过,甚至为了弥补删除记忆后出现的空白,他会在脑海中编造出另一种情况,如非常美好的记忆,用这种假想式的方式来欺骗自己,其本质上都是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但是这并不是医学上定义的选择性失忆了。主要还是“自欺欺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把那段记忆给删除。

当然,选择性失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忘记的记忆。首先,选择性失忆虽然是有选择性的,但实际上是“被动的”。因为这里所说的“选择性”是指我们可以忘记一件事情却不影响对其他事情的记忆,并不是指我们可以主动选择遗忘的内容,因此具体是忘记哪件事情,则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或者即使我们可能真的暂时忘记了,但是因为身边的人也有过接触,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提起,依然会给我们的记忆力起到提醒的作用,如果是没有忘记的,那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总而言之,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真的记不起来了,而是假装记不起来,或者是根本就不愿意记起来。

其实,如果在生活中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进行逃避,因为这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事态变得恶化,让我们自己更加脆弱。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积极面对,找出事情的关键所在,然后像切除毒瘤一样,彻底根除。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是我们的心理造成的,那么也要从心理暗示开始,告诉自己,无论事情好坏,都是自己经历中重要的一段,要吸取经验,让自己以后不要再发生同样的事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生活中,如果一件事情给我们造成了伤害,那么日后再遇到相关的情况,我们就会有心理阴影,会下意识地远离,以免再遭遇同样的伤害。但是事实上,某件事情的出现只是偶然性的,如果我们总是讳疾忌医,就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困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被蛇咬过一次,就会对蛇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以至于看到像蛇一样的井绳也会非常的害怕,总会觉得是蛇,因此每次一看到井绳就会下意识地远离,以免再被咬一口。同样,我们被热水烫的时候,觉得是这辈子遭遇到最痛的事,可是等到伤口愈合,渐渐脸烫伤的疤痕都慢慢消失时,便会对此不屑一顾。可是,以后当我们再看见热水时就会战战兢兢,使用时也会非常小心,以免再烫伤自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虽然我们把痛的感觉给遗忘了,但那种经历还在,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结果导致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上的痛苦被慢慢忘记,可是心理上的痛苦却久久无法释怀。

我们之前已经强调过,记忆是有选择的,一些无关痛痒的、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对我们造成深刻影响的事情,就很难忘记。尤其是对心理产生影响的事情,我们就会记得更加深刻。既然如此,我们本应该只是惧怕给我们造成伤害的同类事物,为什么连相似的事情也会一起害怕呢?

在医学上,神经元与某类胶质细胞之间,存在具有可塑性的直接信号往来,可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记忆效果。也就是对于类似事物的记忆传递会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蛇或类似于蛇的东西,就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想起被蛇咬的过程。就好比一个人小时候曾经被戴着帽子留着胡子身穿牛仔裤的人绑架过,即使被解救,可是那种恐惧会一直伴随着,就算年老也是如此。那么在他的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对身边所有戴着帽子留着胡子身穿牛仔裤的人产生很强烈的抗拒感和恐惧感。因为他只要一看见这样穿着打扮的人,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小时候绑架自己并且恐吓他的人。这种感觉并非这个人所带给他的,而是这个人的穿着打扮让他会想到自己曾经的遭遇,所以是强烈的记忆所带来的。

人们的这种记忆力虽然说给我们日后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实也有积极影响在里面。比如说一个人学习,很多人总害怕自己学不好,因为成绩差会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会被同学们嘲笑,正是因为这种感受很讨厌,我们就会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取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以此来换取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包括工作、为人处事,其实也是同样如此。

总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比喻,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最忌讳的就是逃避,不敢去面对过去,那么就会一直害怕下去,这对于我们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好处。敢于正视和承担,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我没有见过他

现年38岁的塞西莉亚·伯尔曼是斯德哥尔摩的一位电脑专家。她一直在辨认别人面孔方面存在问题,小时候,她只能从学校照片中费力地找到自己的脸,如今,她要想描述出自己母亲的容貌,也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为此,多年来伯尔曼“得罪”了无数朋友,因为有时在临近街道或在办公室走廊走过时,因为自身存在的障碍,她会与朋友擦肩而过。伯尔曼说:“朋友们都认为我是势利小人。因为他们认为我连个招呼都不想打,因此不愿同我交往,使我失去了结交新朋友的机会,这令我十分伤心。”

后来,医生们将塞西莉亚·伯尔曼的这种症状称为脸盲症,所谓的脸盲症,顾名思义就是对人脸没有什么辨识能力,同一个人,第一次见,大家相互自我介绍,都认识了,可是第二次见时,我们还是会迷糊,不知道眼前这个人是谁。或者同时见一群人,在打招呼的时候,忽然不知道哪个人是哪个名字了,感觉都长得差不多,这种现象和我们常说的“张冠李戴”很相似。即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头上,它的言外之意是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实。

那么,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记忆造成混乱,那么我们的记忆是如何混乱的呢?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储存到我们的大脑当中,但是储存的事物还是很多,毕竟我们要将几十年发生过的事情都记住,不然就成了失忆症。那么当这么多事情全部存在脑中时,记忆就会混乱。这就如同是收藏了很多东西在一个地方,多到自己都数不清了,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收藏的,也叫不出名字来,只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让我们区分两个东西时,就会造成记忆混乱,很难将自己记住的和实际存在的对上号,原本甲和三相对,乙和四相对,但是在辨别的时候,我们却将甲和四相对,乙和三相对,这样就将事物弄错了。

再比如,两个人吵架,甲说:“你昨天明明是这么说的,答应把桌子给我用的。”乙却说:“我昨天什么时候这么说了!我说的是桌子我自己也要用,你改天用。自己记错了反倒怪起我来了”“谁记错了?是你记错了才对吧,你还恶人先告状了!”先不管这两人为什么吵架,也不管谁对谁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当中一定有一个人把昨天的事情给记错了,可见,记忆混乱在生活中是经常会发生的,只是在于事情的严重性不同。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永久的过程,而是暂时性的,当自己努力回想,把之前的事情重新梳理一遍,都可以还原事实。但如果一个人一直记不起,这就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了,而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是不愿意记起而非记不起。

记忆高潮

一般而言,人的大脑有四个记忆高潮。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上午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加深记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易遗忘。

另外,当一个人对自己进行“这就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暗示以后,那么在他的记忆中,事实就是这样,别人相悖的观点都是错的,是假的。当这种暗示越强烈,那么虚假的记忆力就会越根深蒂固,难以更改过来。除非是自己哪一天想开,否则会一直“张冠李戴”下去。

生活中很多人对这种“张冠李戴”想象都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们必须重视,因为记忆混乱的确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就是要给自己正确的观念,不要觉得自己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并且还不停地进行心理暗示强化错误的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人的说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张冠李戴”后迅速纠正错误,尽量减少消极影响。

你真正要改变的是你的认知

“定型化效应”也叫“刻板印象”。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可见,我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并不总是正确的,而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所偏差,如果没有朋友的指点或自己的发现,可能就一辈子都不会改变错误的认识,一直坚持己见,从而闹出笑话来。因此,一个人必须懂得改变自己的认知。

很多人觉得,只要大家认为是对的,那么就是对的。实际上,如今的在很多方面上“多数服从少数”的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例如伽利略著名的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于是经过反复的实验,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他还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个结果,并且表示要在比萨斜塔作公开实验。人们知道后都嘲笑伽利略,认为他一定会丢脸。结果呢,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的确如同伽利略所说,从比萨斜塔落下后同时着地。围观的人们这才相信,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从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开始,人们便形成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高处坠落后着地时间一定是重的在前轻的在后这样的认识,从未做出过怀疑。于是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人们逐渐将此奉为真理,直到伽利略的出现。

为什么伽利略会提出这样的怀疑?因为他并不固执于原有的知识,会不断进行思考,然后更新,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也让大家明白了,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他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要不断寻找真理,历史才能不断前进。

打破思维定势

勇于用新的眼光和思维对待问题,是打破思维的框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十几年前,世界上还不曾有弯曲的吸管,全是直的,一位美国公民发现了这点不便,稍加改进,制成现在的弯曲吸管,申请专利后,他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奖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克服习惯于用旧方法解决问题的弱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有更多的发现和发明,说不定还会给自身带来不菲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对于我们个人的一些认知,也同样如此,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并不都是正确的,或许背后还隐藏着别的秘密,应该不断寻找新的不同的地方,改变原来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看见真相,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可能,很多人可能觉得没有这么麻烦,太苛责自己,以为只要跟着现实走就好了。但是现实往往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如果不更新认知,就会一直在错误中打转,无法走出来。

总之不管是谁,无论身份地位年龄国籍肤色,都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进行突破,超越从前。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人。只有选择有用的信息让自己认知快速更新,才能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为什么总买到“山寨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后,不但会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大,对待物质也会有更高的追求,无论什么都喜欢用最好的。这就好比如今的智能手机,有国产的有进口的,品牌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大家在挑选手机的时候总会花了眼睛,不知道该买哪个品牌。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购买手机的唯一标准就是越贵越好。当然,我们经常说一分钱一分货,价钱高的,质量必然会更好,那么手机的性能就会好过价钱低的。同样是智能手机,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购买iPhone,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iPhone是奢华的代名词,很多人需要花上一个多月的薪水才能买得起。同时它还是现代工业的结晶,在处理器和外观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每当一款新的iPhone上市后,就会出现人们半夜在品牌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现象。这就是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比iPhone好的手机了,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还会选择定制机,如VEB、Sonim,这些都是喜爱独一无二的奢侈品人士的最爱。

除了电子产品,人们对服饰品牌也很偏爱,特别是女性,衣服、提包、首饰这些都是体现自身价值、提升自身气质的重要条件。因此很多女性无论经济条件是否许可,都会为自己置办一些奢侈品,区别就在于经济条件好的,几乎所有使用的物品都是奢侈品,经济条件差的,就会有所节制。

但我们总是会看见一些消费者对某商店进行投诉,原因就是自己买到了“山寨货”。这换做谁都是不开心的,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原本是欢天喜地的,结果买到的却不是正品,而是一个高仿产品,在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

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家买到了“山寨货”呢?

当然很多人是故意的,因为经济条件根本就不允许他们购买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产品,可有为了脸上有光,就会用便宜的价格买类似的产品。这一类人花的只是正品价格的零头,所以明知道是假货也不在意。但如果是原本就想买正品的人,结果买到了“山寨货”,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心理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们并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对一个品牌的真伪进行鉴定,只是觉得价格高的必定就是好的。然后我们会根据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正牌来和将要购买的商品进行对比,款式是否相同,LOGO是否一样,标示的位置是否相同,细节部分处理是否妥当。通过这样简单的鉴定后,很多人就得出结论了,如果这些跟自己看到的正品图案是一样的,那么就是正品,于是会毫不犹豫地买下。

但是很多消费者显然低估了如今的制假者,他们会对正品进行仔细研究,各种数据有了精密的计算后,再来制作。即使有个别细小的瑕疵,也会经过销售人员妙语连珠的句子遮掩过去,消费者便不假思索地买下来了。

记忆的备用性

我们常常买到“山寨货”与记忆的备用性有关,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买到“山寨货”就是由于我们的记忆的备用性品质差造成的。同时野菊我们记忆的不正确有关。

其实之所以“山寨货”能够卖出去,最主要还在于消费者对正品的记忆力不够,或者即使有,也不一定是全面的。例如我们去买一件衣服,知道正品是全棉的,所以就只依靠这个记忆去鉴定,也许买到的布料确实是棉的,但是却没发现LOGO竟然少了一个字母。等到我们真正发现时已经付款了,更何况很多人根本就发现不了。

还有就是方便面,大家都知道康师傅是最常见的方便面品牌,买的时候也会买这个牌子。大家见得多了,看见类似包装的,字也是相似的,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康师傅,而近年来很多人都在社交网站上贴出自己买到了假的康师傅,从外表来看,的确和真正的康师傅是一样的,很难发现二者的差别。但是细心人士就会看见“康师傅”三个字被掉包了,便成了“康帅傅”,只是“师”这个字少了一横变成了“帅”,正所谓“谬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人们最熟悉的商品,几乎每次去商场都会看到,而且使用次数也不少,可还是会买到“山寨货”,更何况一些大家不经常见、使用率低的商品呢?

表面看上去是制假者太聪明,懂得如何制假还不让人发现,但实际上是制假者抓住了消费者记忆力缺失的漏洞:我们都以为自己清楚地记住了一件商品的外貌特征,只要看见就能清楚地进行辨别。而实际上我们的记忆力却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经常会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断层现象,就算看到不同觉得不妥,可却不知道不妥在哪里,忽然就想不起来正品的样子了。既然想不起正品,那么就会下意识地将此时摆在眼前的“山寨货”当成正品了。

因此,如果想要购买到正品,就不能对自己的记忆力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一定要更加留心。如果真的无法辨别,可以找识货的专业人士陪同。也不能对销售人员过于轻信,这样会加大购买到“山寨货”的机率。

总而言之,记忆力对我们的确很重要,过往的一切人和事都要依靠记忆力,否则的话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但是,在有些事情上我们也不能太过于依靠记忆力,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同时要对适当减少自己的心理暗示,避免造成更多的记忆混乱。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最好养成写便签的习惯,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事,记载下来,无论是以后发生的,还是已经发生的,我们只要看到便签就能够记起来。

同类推荐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教育与心理学的理论实践探索

    教育与心理学的理论实践探索

    本书分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研究对象、方法等以及教育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等内容,使读者对教育心理学有个初步的认识。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 暗示心理学

    暗示心理学

    不管你的意识做出任何的假设和默许,你的潜意识都会接受,并且会实现这样一个意向。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头脑中的一切想法都能转化成实现。如果你的想法足够强烈——通过心理暗示,它就会变成现实。
热门推荐
  •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新婚之夜,乔初颜抛下她和满堂宾客不顾。形婚两年,虞清清本分地扮演乔家少夫人的角色,却换来他一句冰冷的离婚。江子曦如裂缝里的阳光闯进她的世界,爱她、宠她,极尽所能。他说:“只要清清要的,我江子曦都会双手奉上。”后来,父亲被举报为亚洲头号毒枭,锒铛入狱;母亲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哥哥车祸昏迷不醒;一夕之间,虞清清的世界天崩地裂。虞清清永远都想不到,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那个宠她到心尖的男人,真相如一把尖刀剜着她的心。她红着眼睛问:“江子曦,你就是这么爱我的吗?”媒体闻风而至,舆论的浪尖之上,逼问、讽刺,如尖锐的钢针插进她的身体,一瞬间,她满头白发……
  • 蜀汉大崩盘

    蜀汉大崩盘

    穿越成了刘备庶子刘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刘理魏其侯。刘理抽空问了一下嫡母吴氏,老爸几岁了。“你父王今年二百九十七岁了。”大崩盘!
  • 昭惜一诺

    昭惜一诺

    这一次我不会再食言了,答应你的这次我一定会履行,只是你可还会等我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The Path of the Law

    The Path of the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胡华南枝

    胡华南枝

    八王之乱,如火如荼。胡人南下,兵戈不止。她原是皇帝亲封长懿亭公主,虽然身怀血海深仇,然而如何在乱兵之中挣扎求生才是燃眉之急……
  • 追杀死神

    追杀死神

    由于弟弟意外死亡,让主角黄茜对死神产生的仇恨,进而衍生出追杀死神的荒谬想法,可是就是这样荒谬的想法,让黄茜从此踏上了与鬼魂,恶灵,亡灵以及地狱使者还有死神打交到的旅程,而就是在追杀死神的道路上,黄茜失去了很多,却明白了很多。人只有一次生命,不要那么轻易的交给了死神……
  • 种地QQ群

    种地QQ群

    无意中挖墓挖出手机,从此逆天而行,踏上巅峰。
  • 诡间异闻录

    诡间异闻录

    命运摆钟的指针指向你的时候,你只能选择接受与放弃,但是注定的路,是一定会走下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