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600000010

第10章 建筑(2)

我在信中反复倾诉了乡野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前途未卜的烦躁,泄露了心里的全部想法,主要对她的想念、祝福以及再次相见的愿望。之前,我们在化州短暂相聚。我的措辞委婉、含蓄,热情的字句充斥着一些爱恋和想念迷津般的隐喻。我想她能读懂,在她内敛、冷静的书信中,同样隐藏着雷管般猛烈的力量,一触即发。这一对情窦初开的小恋人,将隐喻艺术用到了极致而克制着内心烈火般的激情和爱欲。我还不懂得爱恋。我从来就不懂得谈恋爱或爱情的奥秘,至今仍无多大改观。我没勇气说出对她的朝思暮想,更不敢说出那个赤裸裸的字眼,爱,或我爱你。尽管我相信她对我也怀有纯真而赤诚的感情。也许,我被胸中熊熊燃烧的情感搞得头脑发热而心怀恐惧。我知道就要迈入一片未知而神秘的领域,我二十岁了,仍没有做好爱恋的准备。我们终究没有走到一起。当时,我坚信很快就会见面,事实上,我们此后再无机会相见。我一直当她是我的初恋情人。

我见过她一次,在高考结束后的县城中学里,在开始狂热通信之前。我故作深沉地说,也许我们明天就相见,也许要十年之后。没想到一语成谶。我俩的纸上交往持续一年多后,终结于莫测高深而威严冷酷的命运中。我搜罗这个小店铺的记忆时,她从我的脑海跳了出来,她的面容依然如此纯美,如此清晰。一个天才的乡村女诗人,她似已辍笔多年。我们渐近中年。距离我写这篇文章,时间过去了十七年。这个数目约等于她当时的年龄。据说她在粤西的一所乡村学校教书,我们失去了见面的理由、方式乃至其他可能。我想念她。

铺子不是第一次装电视的,却是第一个在村子拉上程控电话的,既有利可图,又方便村民。在过去,有急事只能去石湾墟的邮电所拍电报或拨打电话,不能直拨,只能转接,我见过那台装着无数线圈和金属按钮的庞然大物,像一面衣柜伫立在漆黑的房子里,不是一般村民所能操作及消费得起的。尽管也向群众开放,很少有村民去使用。铺子的电话就方便多了,由于长途话费太贵,村民很少去打,却可以在外头打工的亲人打入时接听。每次店主收五毛钱,此乃双赢之举。对方先打一次,约好时间,由店主通知亲人,然后再打一次。店主其实起到了沟通传呼的作用,有时干脆只传口信。店主装电话时耗费不少,话费无须付出而有收入。

后来,村子的店铺由一个增至三五个,之后又随着村子的人越来越少而相继倒闭。那个店主不在人世已有多年。那间泥砖屋亦塌掉了,跟坍塌的戏台及淤塞的古井相对应,并渐成遗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3.晒坪

在夏日,烈日和暴雨交替进行。有时一天之中下数场大雨,仿佛是前一场雨的重复或翻版,其降临的方式、规模、长度及雨量都难以区分。雨常突如其来,这让晒谷子的人非常头痛。在晒坪(村子的人称之为禾地,乃主要用于稻谷脱粒及晾晒之所,偶尔也晒一下豆类、花生、番薯干乃至柴草诸物),为了应付突袭似的夏日雨水,安排一些人看守晒坪上的谷子就很有必要。看守者通常由老人或小孩担任,大点的孩子还担负起照管弟妹的责任。看守者还得驱赶吃谷的家禽和鸟类,当然,偷谷贼也得防备。村庄很少出现明目张胆的偷谷子行为,这也跟严防死守有关。

有必要介绍一下村子的几个大晒坪。在生产队时期,有一个集体的大晒坪,就修建在过江埠旁边、荔枝园旧址的对岸上。它由石灰混凝土浇铸而成,在混凝土变硬之前,用竹片反复敲打使之结实,凝结后牢固而光滑。

由于晒坪是稻谷脱粒的主要场所,要经受连枷的拍打。连枷在村子叫禾把子,一种类似于双节棍似的农具,手执的长柄部分有两三米,将老竹连头挖下,中间穿孔眼,另一截是长达一米的木头,两截由“弄子”拴紧。一起一落间,短的那截棒槌重重落在稻穗上,谷子迸溅,禾叶稀烂,直到将饱满的谷子全跟禾叶分离,方才罢手。配套的农具还有禾叉(一种铁制的两股叉,装在木柄或竹柄上,作翻秆之用)、畚箕和扫把、笊篱、耙趟等。而盛装稻谷的容器主要是箩筐,这是一种常见竹器,细密,结实,筐口宽大,上有四耳,耳系绳索以利于搬运,乃村庄搬运稻谷的工具,跟竹扁担有如配偶,常出双入对。稻谷晒干后,还得搬来木头风柜扬场,采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混迹其中的秕谷及砂石清除、吹掉,方算是完成粮食的收割及晾晒之任务。至于碾壳烹食,还有贮藏于谷仓,那是下一步了。

晒坪除了晾晒谷物,首先是作为打谷场。由整块巨石凿制的石碌也是脱粒的农具,怕有两三百斤,乃由石匠采制于深山。那是一具直径近一米、高半米的圆柱体物什,表面溜圆、光滑,两边的平面上凿着四方孔眼,装着两段方形楔子,以固定于“牛轭”(类似于套车的辕驾,以让牛拉动石碌在稻穗上来回辗动,以达到脱粒之目的)。

牛拉着石碌在铺着厚厚稻穗的晒坪上绕圈子,驱赶耕牛的农夫手执鞭子,这根鞭子跟他牵着的缰绳,确定了牛行走的方向和速度。他手上的鞭子确保牛不敢擅自停顿,为了防止牛趁机偷吃稻秆,在牛嘴罩了一个“牛笠”。那是一个圆帽状的竹篾编织的“口罩”,孔眼有利于牛呼吸,却无法吃食。牛绳的另一端系着穿过牛鼻子的铜制“牛剑”,稍一用力,牛疼痛无比,不敢不从。牛拉动石碌的景象,犹如北方拉磨的驴,其工作方式及命运如出一辙。

当时,大晒坪被分割成若干区域,每户占用一块。稻穗脱粒后,就将稻秆清除,剩下湿漉漉、黄澄澄的谷子,遂摊开在晒坪上晾晒。有时是晚上或凌晨脱粒,待太阳升起再晒谷。倘若将晒坪晒烫了再晒谷子,将事半功倍。这就有烘烤的味道了。随着岁月增长,村子人口繁衍日渐增多,就如大树分丫,新的小家庭不断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独立成户。山地和稻田也被分割出去,晒坪就显得太小了,僧多粥少。有人就觅日照充足的空地或在家门口修建晒坪,既属私人所有,就不必跟他人争夺集体的大晒坪了。

我们家族在生产队成立之前,曾有一个老旧晒坪。其表面略有沆洼,倒是结实耐用,除了扫谷子有点费劲,倒也不错。曾被生产队收归公有,分单干后又还给我们。

晒坪处于门星岭脚下,旁边有一丛桉树、相思树混合林,树荫茂密,有利于我带弟妹驻守在此看谷子。另一头有一棵龙眼树,夏日乃龙眼成熟之际,正好一边摘果,一边看谷,弟妹们乐不思蜀。龙眼略有甜味,就被采摘殆尽。六七月间,门星岭上的山稔子漫山遍野皆是,稔果熟时由青转红,继而发紫发黑,甜味弥漫于空气中,略为走动,就能采摘半篮。稔果熟透后,涩味尽除,清甜软绵,是山野仅能采摘到的几种野果之一了。孩子任务艰巨,有东西吃,也就好过了。我又带领弟妹扎稻草人,玩捉石子、过家家、买卖诸游戏,孩子们乐不可支,时间也就飞逝而过,熬到收割水稻的父母归来,也就松一口气。

而看守谷子,除了驱赶鸟雀及鸡鸭外,最紧张的莫过于得注意雨水空袭。看云识天气,若天色突然暗淡,乌云密布,压顶而来,风由热变冷,那十有八九必有降水。村庄的人大呼小叫,相互提醒,仿佛消息树上放哨的人在大叫鬼子来了。大家紧张不迭地去收谷子。若东南角的中火嶂顶聚拢着乌云并不断扩大,村庄必有豪雨,屡试不爽。有时乌云聚拢,距离下雨尚有一段时间,经过紧张的收谷,总能抢在大雨倾降之前将谷装入箩筐并用塑料雨具及稻草遮掩,待雨过天晴再来晾晒。有时一天反复多次,累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最可怕的是天上阳光灿烂,毫无征兆,却突然下起大雨。无论如何拼命,弟妹齐上阵,有人用耙趟收拢,有人用笤帚扫,有人用畚箕倒入箩筐,谷子都不可避免被雨水淋湿。倘若瞬间又有烈阳,水影渐被蒸发,谷子就免了发芽之虞。

大伯父开头跟我家共用那个老晒坪,两家各用一截,或者视需要轮流使用。他家里土地较多,稻谷丰产,就颇有不便。

于是,他在门星岭东南面的向阳坡上,新建了一处晒坪,有两三百平方,彼处无大树遮蔽,光照充足。他又带领堂哥堂姐们掘了一条新路,由山脚通向晒坪。建成后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要挑着一担稻禾爬到山坡上的晒坪,或者挑着稻谷返家,都十分费劲。小堂姐瘦小,她挑着满满一担稻穗,只见到圆滚滚、黄澄澄的两团物事在山路上艰难地移动,却看不到她的半点身影,就如屎壳郎推粪球似的,异常艰难。待伯父发现这个难题时,晒坪已投入使用。人力物力均耗费甚多,只得硬着头皮用下去了。

通常,晒坪旁侧都建有一间小房子,俗称禾地屋,平时可供装放稻谷、稻草之用,亦可供看谷者歇息。在下雨之际,将谷搬运到屋中,就凸显其用途。冬春二季,晒坪多闲置不用,屋子自然无须动用,那就成了山鼠的乐园,又暖和,稻秆又有余谷。既有老鼠,亦偶见猎狗出没。流浪汉(主要是外地来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无衣御寒,倘若觅得野外的一间禾地屋,那是人间至乐之美事。主人也不去管他。

某年,有两个流浪汉为了争夺某处禾地屋的暂时居住权,在晒坪上大打出手,翻来滚去,搅作一团,犹如两团肉球,从晒坪上滚到路边,又坠入稻田中。目睹者团团围观,大声起哄、发嘘,却无人阻止。一人头破血流,鼠窜而去;胜利者鼻青脸肿,却咧嘴傻笑,露出一嘴肮脏黑牙。他的衣服不成样子了,本来还庶几能遮掩身体,如今成了一束束烂布条挂在身上。没过几天,胜利者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为何要离开,又到了哪儿,乃至他是死是活。

4.谷仓

稻子晒干之后,通常要好好贮藏,作为过冬的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膳食。当然得先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公购粮之类名目繁多),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实已所剩无几)。凤凰村人多地少,实行计划生育之后,部分迟到人世的孩子属超生之列,在分田时没份。我们家七口人,只有一亩多水田、半亩坡地,所打粮食不多,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只好将谷子严格控制,在吃饭喝粥之前,先杂以南瓜、番薯诸杂粮,以度饥荒。尽管如此,杂粮所收亦少,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让父亲伤透脑筋。

在我们家,谷仓是用不着的。父亲买的几张锡皮谷卷,只望丰收时贮藏粮食,但从未动用过。所收的几担谷子,暂时存放于瓦缸之中,很快就消耗殆尽。

家境殷实的人家,才用得上谷仓。他们专门辟了一间房子放稻谷,黄澄澄如金子的稻谷堆放在那里,一直堆到屋顶,四面均用石灰将墙缝抹得死实,只有一个玻璃小窗,略为透光。我估计老鼠仍不时光顾。这些善于掘洞的家伙,形容猥琐,内心狡黠,说不定已从地底或墙壁找到了通达谷仓的暗道。大多数人家都用那种锡皮或苇草编织的谷卷,将谷子贮藏起来,需要碾米时就用畚箕搬运到谷箩中去。谷卷底部连着地面,腰部呈圆筒状,顶部有一个圆锥状的盖子,看上去俨然是谷仓的模拟,只是小得多。

我曾跑到生产队时期的谷仓看过,尽管尚未倾塌,屋瓦被风吹掉了一半,有两根横梁断裂。阳光长驱直入,粉尘及霉味直喷鼻孔,里头暗黑,发霉。墙角处结着几道银光闪烁的蛛网,堆放着铧犁头、耙齿之类的铁制农具,锈迹斑斑,还有朽坏的木头风柜、畚箕和谷箩。那个风柜的外形有点像《三国演义》小人书上画的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里头有一把大木秤。秤杆由大人手臂粗的树干制造,上面的铜漆秤星已被磨损,模糊不清,那个秤钩由生铁铸成,形如弯月,秤砣像打铁铺的大铁砧,将地底砸出了深坑。这样的杆秤称得起两百多斤。还有一块圆形木板,用阴文反刻着“丰收”二字,在过去要印在装满谷子的箩筐上,谷子会留下清晰的字迹,据说有防盗之用。

这个谷仓废弃了,两扇木门只剩下一扇,门脚也毁坏了。里头当然没有一粒谷子,只有过去年代的证物。尽管生产队结束的时间未及十年,那些器物朽坏之迅速却让人不可思议,连谷仓也在坍塌和消逝,仿佛要迫不及待地抹去那个年代的记忆。看来不用多少年,它就能达到目的。

5.土地庙

在粤西乡下,每个村庄都有土地庙。土地是镇守此地的神灵,是农民的靠山。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要拜神,人有三灾六难,都求神保佑,指点迷津,觅得生路、财路乃至灭绝仇人之法。土地庙就坐落于园山及黄栌山之间,中间隔着一道长滩,实乃牛洼山之山嘴处。土地庙不大,隐身于一处苍郁林莽中,那个小树林不大,却有古树名木,里面树种多样,古藤如龙蛇缠绕,有一两株巨木,数人合抱而不得。村庄自大炼钢铁的年代之后,只见速生林,没有巨木。林木常受集体斫伐,这些树木乃仅存之硕果。以个人之力,再贪婪亦不敢伐取土地神的树木,在集体迷狂症驱动下的人群,双眼血红,则不在此论。破“四旧”那阵,连庙宇也敢拆,连神像也敢砸。那处小树林古意纵横,有原始林莽之气象。它确是原始林莽残余之一角,可惜如今成了孤岛,正被时代的大潮所冲刷、缩减。它的面积越来越小了,仍有几分神灵之所的气象。那座树林遥望更像是一座法度森严、不同凡响的庙宇,那庙前的两株古樟树如巨人把守着门户。

同类推荐
  • 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虽采用一种看似平淡娓娓道来的叙述话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真诚的纯粹的充满激情的拥军之心,同时也看到了高悬于天空的、在猎猎红旗的飘动中闪烁并充满英雄气概的军人之魂。呼唤军魂,也许才是这部书的真正的主题。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军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英雄的意义在哪里。
  • 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25年跑步与人生历程全记录,内地销量突破30万册,令无数人爱上跑步,从此改变生活方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对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详细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历史背景、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特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虽然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对此我们应该警惕。
  • 步步紧逼:总裁莫无赖

    步步紧逼:总裁莫无赖

    墨弈其人霸道温柔,是无数女人眼里的黄金单身汉,只有江子沫知道,他吖就是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某天,电视台采访影后和她幕后的boss老公“请问江小姐平常在家里喜欢做什么呢?”“运动。”某总裁邪魅一笑,“每天早上,沫沫和我一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江子沫扶额,跳个健美操用得着这么说的这么暧昧吗?
  • 寒暄月之血溅殿前阶

    寒暄月之血溅殿前阶

    王侯将相富贵天成,没有人能够轻易舍下身边的荣华,巍峨的大殿,沾染了多少无辜的鲜血,午夜梦回,可曾听见冤魂的悲鸣,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只有失去才会珍惜,人生如梦,到底这一生要的是什么呢?“贤彬,为了坐稳王位,你一定要杀了大哥吗?”“既然你违背了你的承诺,失信之人,总要付出些代价........”梦碎心死,何去何从?“月恩,我只要真相!”“箫哥哥,你只相信你的眼睛,从来不相信我,稚子无辜,请你护他周全.......”香消玉殒的遗憾,最美的舞魂随冰雪散去,往事如斯,一去不返,空留下美人泪,血溅殿前阶........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作者对故乡北京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情感,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童年真实的生活为线索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成长困惑,友人离别的感伤和想念,描摹得淋漓尽致。本书文笔优美、细腻,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况的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段段不一样的悲欢故事。
  • Millions of cats

    Millions of cats

    Winner of Newbery Honor,Wanda Gág's timeless tales tells of an old man who sets off in search of a beautiful cat to bring home as a companion for his m.pgsk.com instead of one cat,he comes back with"Hundreds of cats,thousands of cats,Millions and billions and trillions of cats"…
  • 天降妖妃之废柴要崛起

    天降妖妃之废柴要崛起

    她,天生废柴,人人鄙视,上下可欺,却是扮猪吃虎。他,丰神俊秀,万人之上,冷若冰霜,却也痴情至深。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她与他,究竟是天定有缘,还是纠葛缠身?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国总裁的宠妻日常

    帝国总裁的宠妻日常

    男主:冷寒逸女主:傅瑾瑜小时初见,长大重逢结婚,原来天意让他们在一起,可,爱情的路上没有挫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