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5400000030

第30章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初來意者。前品明稱果之因。此品辨如因之果。體雖平等。不壞二相。先因後果。義次第故。亦為答前不思議品出現念故。答第二會所行問故。會釋如前。

二釋名者。如來是有法之人。即三身十身之通稱。出現是依人之法。果用化用之總名。

如來雖見上文。對出現故。重辨十身。十身皆有出現之義。而今且寄三身以明。然來即出現。為分人法。曉喻分明。故重辨之。若依法身。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理常現。名為出現。故下文云。普現一切而無所現。又云。體性平等不增不減等。若依報身。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本性功德一時頓顯。名為出現。故下文云。如來成正覺時。於一切義。無所疑惑。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等。若依化身。則乘薩婆若乘。來化眾生。故曰如來。即應機大用一時出現。故偈文云。以本願力現佛身。令見如來大神變。又云。隨其勢力。於菩提樹下。以種種身。成正覺等。今以新佛舊成。曾無二體。新成舊佛。法報似分。無不應時。故即真而應。應隨性起。故即應而真。三佛圓融。十身無礙。故辨應現。即顯真成。是以晉經名性起品。性字雖是義加。未爽通理。以應雖從緣不違性故。無不從此法界流故。以淨奪染性即起故。若離於緣性叵說故。下加性起菩薩。表所說故。妄雖即性。不順性故。

今以起義多含。直云出現。從性從因。從真從感。皆出現故。

若言唯辨應身出現。非唯失前性因二義。亦未足顯深。何能融前差別之果。

若以來為現義。如來即出現。持業釋也。若分人法三身。皆如來之出現。揀餘出故。

第三宗趣。即以平等出現為宗。融差別果而為其趣。

四正釋文。文為七分。初加分二。初毫光加請主。文三。初光中有十義。束為三。初一出處。次一名體。餘八業用。

初光出處。

爾時世尊從眉間。

眉間放者。表證中道。離有無二邊故。表無住道。離真應二邊故。

白毫相中。

白毫者。表所出現。性無垢故。能詮出現。諸教本故。

二辨光名體。

放大光明名如來出現。

如所說故。後有八段。皆是光業。

三眷屬光。即是因業。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

總攝諸法。皆此生故。

四舒業。

其光普照十方盡虗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帀。

五敬業。

顯現如來無量自在。

六覺業。

覺悟無數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

七止業。

除滅一切諸惡道苦。

八降伏業。

映蔽一切諸魔宮殿。

九示現業。

顯示一切諸佛如來(至)及以一切道場眾會。

十卷業。

作是事已而來右繞菩薩眾會。

二正明加相。

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

所以偏加此菩薩者。如名所顯故。性有二義。一種性義。因所起故。二法性義。若真若應。皆此生故。亦有釋云。性起妙德。即是文殊說此法門。加性起稱。作此釋者。無違大理。以文殊大智。為能顯普賢法界。為所顯共成遮那之出現故。亦是解行滿故。佛出現也從頂入者。是加持相。妙智之極。方能顯故。

三加益二。初大眾同欣。知法將被。

時此道場一切大眾(至)必當演說甚深大法。

二妙德領旨。知佛世尊令求說主二。初長行身心致敬。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至)一心向佛而說頌言。

跽者跪也。

二偈頌。讚請十偈分二。初五偈讚二。初一總讚申敬。

正覺功德大智出(至)是故我今恭敬禮。

二有四偈別讚。

已升無相境界岸(至)與一切佛同其性。

初三讚果。後一讚因。

二偈請五。初一自敘得益。即是領旨。

導師放此大光明(至)而復還來入我身。

二有一偈。領眾意請。

決定法中能善學(至)是故我令請法王。

三有一偈。歎眾堪聞。

令此眾會皆清淨(至)如是賢勝咸來集。

四有一偈。敘佛令請。

利益世間尊導師(至)令我問於無上法。

五有一偈。正求法主。

誰於大仙深境界(至)世間尊導願顯示。

已領佛意。故不請佛。

二口光加說主者。示所請故。文中有三。初光亦十。初出處。

爾時如來即於口中。

口中放者。表教道傳通故。

二光名。

放大光明名無礙無畏。

令得無礙辯。不畏大眾。及深理故。

三因業。

百千億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

四舒業。

普照十方盡虗空等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帀。

五敬業。

顯現如來種種自在。

六覺業。

開悟無量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

七止業。

除滅一切諸惡道苦。

八降伏業。

映蔽一切諸魔宮殿。

九示現業。

顯示一切諸佛如來(至)及以一切道場眾會。

十卷業。

作是事已而來右繞菩薩眾會。

二正明加相。

入普賢菩薩摩訶薩口。

光入口者。教以口傳故。如佛說故。加普賢者。是普賢行之果故。所證法界。由理顯故。

三明得益。

其光入已普賢菩薩身(至)唯除如來師子之座。

唯除如來。揀師資故。

二本分二。初徵事而問。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至)世莫能知是何瑞相。

二引例以答。答即是本。

普賢菩薩摩訶薩言(至)今現此相當說其法。

三表瑞證成。

說是語時一切大地悉皆震動。

顯說希奇。纔聞其名。已有徵故。大地動者。大法將顯。大惑將傾故。

出生無量問法光明。

出問法光者。冥加智慧。助發請故。

三請分二。初長行四。初總舉法請。

時性起妙德菩薩(至)出現之法願為我說。

二歎眾堪聞。

佛子此諸無量百千億(至)無量功德皆已來集。

三歎說主具德。別歎十事。

佛子汝已曾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所承事供養。

供多佛。必曾聞故。

成就菩薩最上妙行。

成妙行。曾已修故。

於三昧門皆得自在。

定自在。有所依故。

入一切佛祕密之處。

親證入故。

知諸佛法。

知教道故。

斷眾疑惑。

除他疑故。

為諸如來神力所加。

上力加故。

知眾生根。

審相器故。

隨其所樂為說真實解脫之法。

能隨說故。

隨順佛智演說佛法列於彼岸。

順智到岸。得意深故。後總結十德。

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既有說德。堪宜說故。

四標章別請。

善哉。

初句讚善。躡前三段次別十事。以顯無盡。

佛子願說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

此是總相。總集多緣。成出現法。法含持軌。餘九是別。

身相言音心意。

即三業祕密。

境界。

即智之所緣。亦分齊境。

所行之行。

依境修行。通因通果。

成道。

成菩提道。

轉法。

既成菩提。心轉法輪。

乃至示現入般涅槃。

應成菩提。必示涅槃。

見聞親近所生善根。

若存若亡。見聞皆益。備斯九事。一化始終。有云。初一所依之法。餘九能依之德。亦有斯理。

如是等事願皆為說。

即結請也。

二偈請十偈。分三。初一讚德。標請頌前三段。

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至)向普賢菩薩而說頌曰。

善哉無礙大智慧(至)佛子聞已皆欣慶。

第二有四偈。舉法別請。頌前第四段。

菩薩云何隨順入(至)有何等利願宣說。

三有五偈。歎德勸請。通頌後三段。於中有四。初總讚以請。

此諸菩薩皆合掌(至)淨眾生有願為說。

二有二偈。勸說之方。

願以因緣及譬喻(至)示佛菩提亦如彼。

以法深難領故。請說因喻。

三有一偈半。歎眾堪聞。

十方千萬諸佛土(至)於微妙義生渴仰。

四有半偈。結請所說。

願以淨心具開演如來出現廣大法。

淨心顯說。無過具演。文義周圓。

四說分。大分為二。初別答十問。十段各有長行及與偈頌。一一具十。今初答出現之法。長行二。初標告歎深。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至)佛子此處不可思議。

二隨義別顯三。初法說廣酬前因緣三。初標。

所謂如來應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

總標多因。成出現果。

二釋二。初徵以總釋。

何以故非以一緣非以一事如來出現而得成就。

緣約能成之緣。事即所成因體。上反釋。下順釋。

以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

向言無量。乃是總相。今此明有十箇無量。以顯無盡。理實則有百千阿僧祇數無量。此十無量。皆徧十喻。言百千者。古人云。以十無量入中。十喻已成一百。以後結中十句。一一結前百門為千。其中更有別義。方成無量。今以下別列。十門之中。門門皆云。以無量因。則不俟相入。是知百千之言。但是數之總稱耳。

二徵數別明。

何等為十所謂過去(至)一切眾生菩提心所成故。

一始發大心。誓期出現。故此心何相。

過去無量清淨殊勝志樂所成故。

二明上求勝志。

過去無量救護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所成故。

三明下化慈悲。

過去無量相續行願所成故。

四行以續願。此行謂何。

過去無量修諸福智心無厭足所成故。

五明不出福智。

過去無量供養諸佛教化眾生所成故。

六別顯福嚴。

過去無量智慧方便清淨道所成故。

七別明智嚴。

過去無量清淨功德藏所成故。

八淨前功德。

過去無量莊嚴道智所成故。

九嚴前智慧。所謂方便道。教道。證道。無住道。正道。助道。一道。二道等。皆莊嚴故。

過去無量通達法義所成故。

十窮究法源。真實智故。

三結。

佛子如是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

既皆過即積因。多法圓滿。令二利果。一時出現。故出現言。通真通應。

二喻明深廣。雙酬因喻。十喻分十。每喻各三。謂喻合結。喻酬譬喻。合酬因緣。故云非以一緣一事而得出現。又前法說。多約往因。此中合文。多約現緣。今初大千興造喻也。此喻為總。總喻眾緣。以成出現。故經云。以無量緣等。下說雲雨。皆此所霔。文中分三。初喻四。初總辨多緣。

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至)非以一事而得成就。

上反。下順。

以無量緣。

緣即因緣。如眾生業。及風雨等。

無量事。

事即事相。如所持水。及宮殿等。

方乃得成。

二別顯緣相。

所謂興布大雲降霔大雨。

先明雲雨上霔。次明風輪下持。

四種風輪相續為依其四者何(至)能持大水故。

能持者。若無此輪。雨無停處。

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

水若不減。礙起天宮。

三名建立建立一切諸處所故。

水雖已減。假此成立。謂減一節水。起一重天。如嚴冬急流。重重冰結。

四名莊嚴莊嚴分布咸善巧故。

雖起總處。無別莊嚴。故須第四。

三顯彼因起。

如是皆由眾生共業。

謂上雲等。略由二因。一眾生外增上業。言共業者。謂多有情應生此界。共業同變。於中有四句。謂共中共等。

及諸菩薩善根所起。

二菩薩善根。此有二意。一約同居。謂地前菩薩。二約能化。謂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等。便修彼因。以取彼國。故有眾生之類。即菩薩佛國。次顯受用果。

令於其中一切眾生。

謂先成器界。後起眾生。依之而住。如俱舍婆沙等辨。

各隨所宜而得受用。

謂水族眾生。得水受用等。又人天羅剎。宮殿無礙。菩薩眾生。淨穢同居。

四性相結成。

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

結前生後。

法性如是。

正結此句為總。此法性言。通於性相。餘句別顯性空。亦遮其妄計。

無有生者。

謂非冥性。微塵等生。

無有作者。

亦非自在。梵王等作。

無有知者。

亦無神我。而為能知。上三顯能作空。

無有成者。

顯所作空。

然彼世界而得成就。

雖能所俱空。不礙相有。故云而得成就。如是無礙。方為法性如是之義。

二法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成就如來無漏善根力故。

前三是因圓。後一二利果滿。因圓果滿。佛出現故。一品之內。多以依報喻正報者。非唯義類於似。實則外由內變故。令外器全似於內。是以上云。皆由菩薩善根所起。眾生共業之所生等。華藏品中。已略開顯。

如來如是成等正覺法性如是無生無作而得成就。

略不合第三。顯彼所因。以次下二喻自別合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二洪霔大千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唯除大千界將欲成時。

此之雲雨。即前喻中興雲降雨。正喻如來出現法門。廣大難知。周十方故。上喻。

下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唯除諸大菩薩心相續力。

心相續力者。若約信受如來大法。但是圓機。堅種相續。能受深者。若約具受。則八地已上由得無盡陀羅尼力。方能受持。乃至十地方受如來雲雨說法。是以文言除大菩薩。由初義故。但揀二乘。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三雲雨無從喻。

復次佛子譬如眾生(至)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上喻。

下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亦無所從來無所至去。

菩薩善根。如生共業。感彼出現。法雲法雨。機感而現。非是先有。一方一所從彼而來。機謝而去。亦非歸生舊所。故體無生滅。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四大雨難知喻。喻深果行。非心境故。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至)乃至一滴無不明了。

上喻。

下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若欲思量心必狂亂。

古人釋云。教廣行大。因深果遠。故非預二乘。亦不乖理。

唯除一切世間主菩薩(至)入眾生心無不明了。

但是大機。即世間主。無能所行。即能知之。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五大雨成敗喻。況佛滅惑。成福智德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至)名為能滅能滅火災。

即壞界之時。

有大雲雨名為能起(至)名為能止能止大水。

即以水止水。

有大雲雨名為能成(至)分別三千大千世界。

二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能起一切眾生善根。

上二滅惑成福。

有大法雨名為能止(至)能成一切智慧法寶。

此二滅障成智。即是止觀雙運。

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

後一權智照機。若無第二。則同二乘無三。同外道無四。增無明無五。非種智此即分上總中法雨令差。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一雨隨別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無量差別。

喻佛一味隨諸根器。合前差別。上喻。

下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隨宜說法無量差別。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七勝處。先成喻。文二。初正明。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及餘眾生諸所住處。

喻佛勝緣。先濟之德。

下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有為善根諸行智慧。

二牒以釋疑。

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至)隨眾生器而有差別。

前中先成。由於業力。此中法異。由於機殊。不乖第六一味之言。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事別由因喻。喻佛成辨大事之德。亦是德殊。由於智故。文中分三。初蓮華表佛。總中略無。

復次佛子譬如世界(至)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

名出現者。表佛現故。而言大者。準五卷大悲經第三云。有千葉故。

徧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光照十方。金色光也。

時摩醘首羅淨居天等(至)有爾所佛出興于世。

有爾所佛者。有千枚華。表千佛故。故劫名賢。賢善多故。餘多同此。

二風輪起處。

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至)能成一切諸如意樹。

即有力。遙持廣前第三建立風輪。

三結因有屬。

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至)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二合三。初合蓮華表佛喻。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

合上大水徧滿。

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

合生蓮華。謂不斷種性如華。表佛故。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合上光照十方。

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

合知佛當出。

二合風輪起處喻。

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至)殊勝壽命無有窮盡。

此十智光。次第合前。所成唯果德。能成通因果。又能成即實之權。所成唯差別之德。故下結云。一體等。

三合結因有屬三。初結因。

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至)成就如來出現之法。

即能成之智。合上一味之水。風輪不同。此輪由一節水減。一重輪生。如澄水垽。今推能成。由一味大悲故。

二結果。

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至)出生種種智慧光明。

即所成之大智。從一實智。隨權而生。合上風輪。有差別故。世界差別。

三結緣。由眾生異。合上眾生。善根不同。兼釋外疑。於中分三。初牒前正理。

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

一解脫味。即能成之水。水具二義。悲及解脫。二文影略。

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

種種功德。通能所二智。

二舉外疑情。

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

然感應之道。略有三義。一互相成。二互相奪。三緣成性空。而今眾生以緣奪因。純推佛力。失因緣義。

三如來為釋。

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至)少分智慧無有是疑。

上以因奪緣。一向言非。下為說正義。

但以諸佛威德力故令諸眾生具佛功德。

因緣相成。

而佛如來無有分別。

復有二義。一成上。因緣雖隨眾生。心無分別。二成第三義。了性空故。

無成無壞。

緣成故無成。無成故無壞。

無有作者亦無作法。

所成既空。何有能成。并能作者。及作法耶。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九四輪相依喻。況佛體用。依持之德。亦廣建立風之別義。文三。初喻二。初能持之風。

復次佛子如依虗空(至)何等為四一名安住。

一時持水。

二名常住。

多時不動。

三名究竟。

與劫齊量。

四者堅固。

體性堅密。俱舍論云。假使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奪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其量廣無數。厚十六洛叉。彼但有一。與此不同。

二四輪相依。

此四風輪能持水輪(至)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

準俱舍論。次上水輪厚八洛叉。洛叉億也。次上更有一重金輪。厚計三億二萬由旬。然其世界。或說三輪而得成就。謂風水金。或說五輪。下加虗空。上加大地。今欲稱法。合成四輪。地中含金。金亦地也。

二合二。初合能持四種風輪。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能持一切眾生善根。

有配四攝。義則少似。既合如來出現。則成太局。今謂通四。

何等為四所謂普攝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

一未信入者。以四攝法。普皆攝取。示以正理。

建立正法令諸眾生皆生愛樂大智風輪。

二已信受者。建立教法。

守護一切眾生善根大智風輪。

三已入法者。令其成行。

是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界大智風輪。

四已成行者。令其得果。

是為四。

二合四輪相依。

佛子諸佛世尊大慈救護(至)依大方便善巧。

一慈悲合地。能厚載故。

大方便善巧依如來出現。

二方便合水。曲隨器故。

如來出現依無礙慧光明。

三出現合風。力能持故。

無礙慧光明無有所依。

四無礙合空。如空無礙故。故淨名云。其無礙慧。無若干故。文雖但取。展轉相依。不妨有以。無若干故。若準偈中慈悲之前。更有一切佛法之言。以況樹林。如是則有五重相依。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十大千饒益喻。況佛出現利世之德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虗空眾生得虗空饒益。

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

二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種種饒益無量眾生。

次第合前四益。

所謂見佛生歡喜者得歡喜益。

見佛生喜。如魚得水。

住淨戒者得淨戒益。

戒如平地。萬善由生。

住諸禪定及無量者得聖出世大神通益。

定如宮室。得安息故。

住法門光明者得因果不壞益(至)得一切法不壞益。

慧如虗空。不可壞故。上句不壞事。下句不壞理。

是故說言如來出現饒益一切無量眾生。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三總結成益。結上十喻。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如來出現。

有十一句。次第各別。結上十門。以九十二句。結第九門。故有十一。

則知無量知成就無量行故。

多因出現。

則知廣大和周徧十方故。

廣故難受。

則知無來去知離生住滅故。

無生故無從。

則知無行無所行知離心意識故。

非心識故。思必狂亂。

則知無身知如虗空故。

如空故。惑見雙亡。

則知平等知一切眾生皆無我故。

平等無我。故唯一味。

則知無盡知徧一切剎無有盡故。

由無盡故。諸乘徧化。

則知無退知盡後際無斷絕故。

後際無斷故。佛種不斷。

則知無壞知如來智無有對故。

無對者。即無礙慧。

則知無二知平等觀察為無為故。

為無為平等觀者。即攝三輪。歸無礙慧。

則知一切眾生皆得饒益本願迴向自在滿足故。

本為眾生。故令利益。自在滿足。若將一一通前十門。未為得意。

二偈頌三十七頌。分三。初歎深許說二。初歎深難量二。初一偈總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十方大雄最無上(至)功德第一超世間。

頌前標告不思議言。

二有十偈別歎。

十力功德無邊量(至)今見如來大神變。

次第頌前。總結之中。十一句亦第九偈。頌九十二句。結既結喻。今此亦即通頌前喻。喻則性相雙明。此則多就性說。古稱性起。彌復有由。一無邊量。即無量義。二一毛叵量。即廣大義。三空際叵得。即無生義。然此第三似頌第五如空之喻。第六似頌第三無生滅喻。取義不同。故皆案次。四不能知者。離心識故。五徧於一切非一者。即如空義。六體性平等。即是平等無我義也。七前徧諸剎。此徧三世。文綺互耳。八無變易。故盡後際。九離言說故。無二無對。十本願現身。故能成益。

二誡聽許說二。初誡聽勸修。

若有欲知佛境界(至)令心所向皆無礙。

半上偈云。淨意如空。總以喻顯。下半別顯。一離於忘取。如彼淨空。無雲翳故。斯即真止。二觸境無滯。如彼淨空。無障礙故。斯即真觀。此觀不作。意以照境。則所照無涯。此止體性離而息忘故。諸取皆寂。若斯則不拂不瑩。而自淨矣。無淨之淨。則暗蹈佛境矣。此為心要。後學思行。

二許說分齊。

是故佛子應善聽(至)一切善根我今說。

初有半偈。結前生後。後一偈半。正示分齊。牒舉十門。略無行者。三業攝故。闕正覺者。導師中攝。或復略無。

二頌前十喻。即為十段。初大千興造喻。有其四頌。以是總故。文二。初總顯多緣。

譬如世界初安立(至)十力生因莫能測。

前一喻況。後一法合。下皆倣此。

二有二偈。別顯緣相。

譬如劫初雲霔雨(至)普導令成無上果。

二有十八偈。如次頌前洪霔已下九段經文。

如有大雨名洪霔(至)悉使滅除諸惑惱。

每段二頌。前八文顯。其第九云。方便依智者。智即頌前出現。然無礙慧是佛實智。中二皆權。於中智即知事方便。隨機合上。即是權實無礙對。初即成悲智雙游。

三結說無盡。

如來出現法無邊(至)無譬喻中說其譬。

同类推荐
  • 晏林子

    晏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揭罗天童子经

    冰揭罗天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oon of Israel

    Moon of Isra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逆旅修真

    重生之逆旅修真

    一朝身死,竟重生回一切还没发生之时。水轻雁虔诚地拜谢天道,转身便开始布局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被人骗取灵根还感激涕零当牛做马这一世,她一定要修为高一点儿,灵石多一点儿,活得开心一点儿……一颗大头凑过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夫人,你要多垂怜我一点儿呀~”水轻雁:“……长得帅也没用!”
  • 几度花开几度落

    几度花开几度落

    他是魔族至尊为了她愿毁天下;他是人界之主为了她魂飞魄散;而他又为了她做什么,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仙界战神,是她此生最爱,她不求什么,只求陪伴在他身旁。而他却为了天下苍生让她在九重烈火中毁灭。
  • 你是我生命延续

    你是我生命延续

    这是一段纯美的爱恋,是每个女生都想得到的爱情。一个都市精英青年,一直单身了30多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女主,至此他认为自己找到了那个纯白无暇的爱情,毫无条件的将女主宠上了天…….女主在后来的朝夕相伴中也逐渐爱上了男主,并且爱的那样根深蒂固,在多年恋爱之后,他们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幸福的生活维持了多年之后,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他们幸福的生活,最后男主做了一个决定,女主成了男主生命的延续。。。。。。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斗破之诸天主宰

    斗破之诸天主宰

    无敌爽文!穿梭于各个世界,抢尽机缘。斗破苍穹(进行中)虐萧炎,不喜误入勿喷。
  • 我的儿子是大帝

    我的儿子是大帝

    灵气复苏的时代,各种妖魔鬼怪重现人间。而人类中也有一部分人觉醒了体内的天赋异能,踏上一条修武天途。灵气复苏三千年后,一名大帝强者因为一场意外重生到自己七岁那年灵气尚未复苏的时候。然而这本书的主角并非这位重生大帝,而是他的父亲。“老爸,我这里有本淬体决,你要不要修炼?”七岁儿子拿着手中的手抄秘籍,洋洋得意的说道。尚乘看了看体内的系统,沉默了半响,决心重振一个父亲的威严。我尚乘就算被妖魔鬼怪杀死,跳下去从这摔死,也不会修炼我儿子给我的秘籍。嗯,真香~这是一本灵气复苏文,也是一本苟着种田文。
  • 你好地球人华晨宇

    你好地球人华晨宇

    时空任务者上官凌的第一次任务兼考核,目标选定地球人华晨宇。当“火星弟弟”遇上星际祖宗,生活全盘被打乱了!哎呀呀!花爷我要怎么办啊?“地球人,准备迎接星际的审判吧!”火星弟弟华晨宇与星际祖宗上官凌之间的“友爱”日常,欢迎围观~(女扮男装穿越剧情,女主上官凌兼千紫希,男主华晨宇)本文涉及魔法,穿越,前世今生以及星际争霸,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邪帝狂妃:鬼王的绝色宠妻

    邪帝狂妃:鬼王的绝色宠妻

    前世,她是相府嫡长女,倾尽一切助夫君登上皇位,换来的却是剖腹夺子被囚暴室!隐忍三年,以死破局,大仇得报,含笑而终!一睁眼,回到了她十三岁未嫁这一年。嫡女归来,这一世她绝不让人轻她辱她贱她!杀刁奴,灭庶妹,杖继母,戮渣男,神来杀神,佛来杀佛!她绝色容颜艳杀天下,无双医术令人俯首,却不料惹上冰山鬼王!鬼王凶煞孤星,权势滔天,宠妻如命!她狂妄一笑,既是如此,那便双煞合璧,权掌天下!
  • 匈奴秘史

    匈奴秘史

    杨献平编写的《匈奴秘史》系首次立足历史典籍,全面展现东方匈奴起源及其在蒙古高原重大历史活动的文学长卷。重点叙述了早期匈奴传说、秦匈之战、冒顿“呜镝弑父”、围困刘邦于白登山、马踏东胡、驱逐月氏,自蒙古高原至欧洲民族大迁徙等重大事件,并对呼韩邪与郅支骨都侯两单于不同政治选择及其个人命运作了较为真实的剖析和记录。浓墨重彩地呈现了匈奴这一犹如苍狼和闪电的游牧军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深刻痕迹及诸多铁血大戏。
  • 恶魔追妻路,娇妻太傲娇

    恶魔追妻路,娇妻太傲娇

    两年前,他逼着她在自己面前和六个手下表演,在她掀开面具后莫名被她那张清纯冷冽的面容吸引……随后的两年,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追妻路。他以为,爱她护她,给她享用不尽的金银,满足她的一切心愿她就会原谅他当初的荒唐举措,毕竟那时的他们素不相识,她不过是走进春绮阁这个高级会所卖身的普通女子。可惜她对他恨之入骨,生生世世都不肯原谅他的变态行径!“宁仕臣,我林菲儿就算死后变成厉鬼也绝对不会原谅你,我恨不能将你挫骨扬灰、千刀万剐方能解我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