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5400000031

第31章

二別答出現九門。先明身者。後八依故。長行文二。初標告。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見如來應正等覺身。

二別釋其相。文三。初就法總明。次約喻別顯。後就法總結。然總中五徧通向下喻中十身。結中十句別結十喻。同前出現。

今初就法總明。文有四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於無量見如來身。

先總教廣見。

何以故。

次徵其所由。

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至)一眾生見於如來。

三反釋所以。總舉五法。法是所知法界。及調伏法事。是調伏眾生行事。晉經名行。身即是正。國土是依。生是所化。

應徧一切處見於如來。

四順以結。酬應翻上五。成五無量界。身為能徧。四為所徧。一徧法界。二徧調伏界。三徧調伏加行界。四徧世界。五徧眾生界。唯有五界。非是略也。

二約喻別顯。明如來出現有十種身。一周徧十方身。二無著無礙身。三普入成益身。四平等隨應身。五無生潛益身。六圓迴等住身。七無心普應身。八窮盡後際身。九嚴剎益生身。十嚴好滿願身。此即八地後十身也。而為次不同。一法身。二智身。三威勢。四菩提。五莊嚴。六意生。七化。八力持。九福德。十願。四是菩提者。初成先照。是故偈云。日光出現。五莊嚴者。一一毛孔。隨好光明。所莊嚴故。餘文並顯。顯此十身。舉十喻況。一一喻中。文各有三。謂喻合結。今初虗空周徧喻。況周徧十方身。故下結云。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文三。初喻。

佛子譬如虗空徧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

上直示。下徵釋。

何以故。

徵云。至不至別。何得俱耶。

虗空無身故。

以一無身。釋上二義。由無身故。無可得至。亦以無故。無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身即質聚。便礙於色。如鐵入水。水不入鐵。今由無身。故能徧入。

二合。

如來身亦如是徧一切處(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

合準喻知。此以事空。以況理空。理空即是法身。故經偈云。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虗空故。

為眾生故示現其身。

即釋外疑。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二空無分別喻。況無著無礙身。故下結云。所行無礙。如虗空故。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虗空(至)無有分別亦無戲論。

空無分別。不礙顯色。智無分別。不礙利生。

二合。

如來身亦復如是(至)一切戲論皆永斷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三日光饒益喻。喻普入成益身普入法界故。

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無量眾生皆得饒益。

上總。下別。

所謂破闇作明變濕令燥(至)行者見道居者辦業。

後釋成。

何以故日輪普放無量光故。

二合。

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以無量事普益眾生。

上總。下別。別有十種益。合前八句。

所謂滅惡生善破愚為智。

初之二句。合初二句。世出世間二相異故。

大慈救護大悲度脫。

三拔四流之苦。與出世之樂。拯二乘沈定水之苦。與菩提之樂。皆合變濕令燥之義。

令其增長根力覺分。

四即道品。通長三乘草木。

令生深信捨離濁心。

五信合二義。一成上義。信能增長一切法故。二合成熟。信能必到如來地故。

令得見聞不壞因果令得天眼見歿生處。

六七二句合前廓徹虗空。六得見聞四諦因果智。七得三明十力智。如空有日。廓淨照徹故。

令心無礙不壞善根。

八有二義。令心無礙。成上徹空。不壞善根。成下蓮華。如赤蓮華。不遇日光。翳死無疑。三乘善根若遇智日。則便不壞。

令智修明開敷覺華。

九正合開華。上已開者。合其不壞。今未開者。令得開故。

令其發心成就本行。

十合後二句。發菩提心即見大道。成就本行。是辦家業。後釋成。

何以故如來廣大智慧日身放無量光普照耀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四日光等照喻。平等隨應身。由住真際故。無私平等。文三。初正喻二。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至)照一切須彌山等諸大山王。

喻菩薩十大山王。表十地故。

次照黑山。

黑山喻緣覺。以無法空之慧光故。不能出生諸功德故。

次照高原。

高原喻聲聞不生佛法蓮華故。

然後普照一切大地。

大地一種。通含三聚。取於決定能生之處。喻正定聚得緣方生。喻不定聚砂鹵等地。喻邪定聚然亦不捨。故皆等照。

日不作念我先照此(至)有高下故照有先後。

二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照無礙無障無所分別。

二釋疑。

佛子譬如日月隨時(至)智慧光明種種有異。

疑云。日月光明是一佛智。萬殊豈為同喻。釋云。豈不向說。但隨山地。有其高下耶。故知但隨眾生智慧高下。不同佛無私智無若干也。未違前喻。又既約機說異。則照高未能兼下。照下而猶照高。又若捨化。先捨於小。次捨於中。唯菩薩高山。盡日蒙照。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五日益生盲喻。喻佛無生潛益身。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至)令身調適離眾患故。

有目者覩。非是獨為生盲不見。亦未曾滅。以潛益故。

二合二。初略。

如來智日亦復如是(至)不見諸佛智慧日輪。

略中五事。皆合於盲。而無信為總。故云無信眼故。此即涅槃闡提三罪。無信斷善即一闡提。無解毀見即謗方等。毀戒邪命即犯四重。作五逆罪。

雖不見佛智慧日輪(至)未來苦因皆消滅故。

無解等四至惡。猶有佛性。亦為饒益。令離苦集。

二廣顯二。初能益光二。初列十光。

佛子如來有光明名積集一切功德。

初三句成就二種莊嚴。上一福嚴。下二慧嚴。

有光明名普照一切。

普照事。

有光明名清淨自在照。

照淨理。次三成三慧。

有光明名出大妙音(至)普解一切語言法令他歡喜。

此二成聞慧。

有光明名示現永斷一切疑自在境界。

此一成思修。後四成四智。

有光明名無住智自在普照。

大圓鏡智。無住普照故。

有光明名永斷一切戲論自在智。

平等性智。絕戲論故。

有光明名隨所應出妙音聲。

妙觀察智。隨應演故。

有光明名出清淨自在音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成所作智。嚴土化生。

二結數分齊。

佛子如來一一毛孔放如是等千種光明。

以日有千光故。結云千實乃無數。

五百光明普照下方。

五倍自分行。

五百光明普照上方。

五位勝進行。

種種剎中種種佛所諸菩薩眾。

二所益眾四。初益菩薩。

其菩薩等見此光明(至)十地十智皆悉清淨。

有二種益。上益圓機。頓證佛境。下益權機。令熟權趣實。

彼諸菩薩先所成就諸處諸地。

處謂五眼等。地謂種性地。

見彼光明轉更清淨一切善根皆悉成熟趣一切智。

二益二乘。

住二乘者滅一切垢。

三益生盲。

其餘一分生盲眾生(至)柔輭調伏堪修念智。

四光益惡趣六。初拔苦與樂。

地獄餓鬼畜生諸趣(至)命終皆生天上人間。

二因起邪見。

佛子彼諸眾生不覺不知(至)我是梵天我是梵化。

三慈音示正。

是時如來住普自在三昧(至)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四迴邪報恩。

彼諸眾生聞是語已(至)此諸眾生得淨眼故。

五佛與授記。

如來與彼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六結光利益。

佛子如來智日如是利益(至)令得善根具足成熟。

此中諸益多同隨好。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圓迴等。住身謂等住三世。無增減故。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月輪(至)無有分別無有戲論。

二合。

佛子如來身月亦復如是(至)聲聞獨覺學無學眾。

一圓智映二乘。

隨其所宜示現壽命脩短不同而如來身無有增減。

二常身示延促。

一切世界淨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

三由其機器所見有無。菩提器者。堪受菩提之人。覩意生身。若心海澄清。妄念都寂。則真見佛矣。

一切眾生有瞻對者(至)所作利益皆得究竟。

四所見無向背。初及後二皆圓迴義。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七梵王普現喻。喻佛無心普應身不分而徧。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亦不分身無種種身。

二合。

佛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至)亦不作念現若干身。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八醫王延壽喻。喻佛窮盡後際身。初喻二。初彰其現德。

復次佛子譬如醫王(至)眾生見者病無不愈。

二呪力持身。

彼大醫王知命將終(至)凡所療治悉得除差。

二合二。初合現德。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鍊治法藥已得成就。

合用藥無不盡。

修學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呪力皆到彼岸。

合呪力為方便。

善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

合見者病愈。

二合呪力持身。

及住壽命經無量劫(至)諸煩惱病悉得消滅。

前呪藥持住多劫故。略不重明藥呪能持。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九摩尼利物喻。喻佛嚴利益生身。雨寶離貧。即嚴剎故。各有體用。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至)令諸眾生離苦調適。

二合。

佛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至)一切眾生作大佛事。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十寶王滿願喻。喻佛相嚴滿願身。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至)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

二合二。初正合。

如來身如意寶王亦復如是(至)悉令得見所願皆滿。

二釋疑。

佛子佛身非是少福眾生所能得見。

初雖合喻。已是釋疑。謂有疑云。若念皆見。今何不見。是故經云少福不見。

唯除如來自在神力所應調伏。

次疑云。亦有貧下薄福之人。何以得見。故經釋云。除可調者。

若有眾生因見佛身(至)乃令得見如來身耳。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三就法總結。

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至)莊嚴一一佛身故。

十句次第結前十身。其有難者。前已會釋。

二偈頌。有二十偈。次第頌前長行十喻。喻各二偈。皆前偈喻。後偈法合。喻各二偈。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譬如虗空徧十方(至)非是善逝心棄捨。

此下人第五十一經。

三出現語業。長行有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音聲。

二釋三。初就法略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

昔人亦以初十。入於中十為百。後十通前。則為千數。此亦可通。今更一解。後結則容通結中十。中十則別喻初十。但小不次耳。今初略說圓音之義。略啟四門。一敘昔。二辨違。三會通。四正釋。前三非要。廣在別章。但正釋文。自含眾妙。四釋文者。文有十音。以顯無盡。各上向標名。下句釋相。

應知如來音聲徧至普徧無量諸音聲故。

一普徧者。即隨類音。然有二義。一約體廣。無聲不至。故云普徧無量音聲。斯則人天等異。萬類齊聞。上云眾生隨類各得解。二者隨前一一之音。皆能獨徧。如目連不究其邊。

應知如來音聲隨其心樂皆令歡喜說法明了故。

二隨樂音。謂趣舉一一類音。能隨樂欲。說種種法。上經云。如來於一語言中。演說無邊契經海。又云。佛以一妙音。周聞十方國。眾音悉具足。法雨皆充徧。此文通證前之二義。

應知如來音聲隨其信解皆令歡喜心得清涼故。

三隨根解音。謂即上說中。隨說一法。大小各聞。故云隨其信解。故寶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應知如來音聲化不失時所應聞者無不聞故。

四隨時音。謂即上大小之法。令聞不聞皆自在。故云不失時。亦兼隨聞一法。欣憂不同。寶積云。或有恐畏或歡喜。上四多約即體之用。是圓音義。後六多約即用之體。顯一音義。

應知如來音聲無生滅如呼響故。

五外隨緣叩。我無生滅。

應知如來音聲無主修習一切業所起故。

六內集緣成。何有主宰。

應知如來音聲甚深難可度量故。

七甚深者。欲言其一。則萬類殊應。欲言其異。則一體無生。又欲言其一。隨一音中。能具多音。故上文云。一切眾生語言法。一言演說盡無餘。欲言其異。即上多音唯宜聞一。故下喻云。譬如天鼓發種種音。懈怠諸天唯聞無常學悟之音。故甚深也。

應知如來音聲無邪曲法界所生故。

八純稱法界。

應知如來音聲無斷絕普入法界故。

九橫入無斷。

應知如來音聲無變易至於究竟故。

十豎歸一極。此十圓融一味。是如來圓音。是知或謂無聲隨叩發響。或謂如來唯一直聲。無宮商等異。皆大地之一塵耳。

二約喻廣說三。初結前生後。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音聲。

收上十聲。要不出三。約相則廣無量。約體則無主宰。約用則有顯示。今並雙非。以顯中道。

非量。

莫窮其邊。故非量。

非無量。

隨機隨時。有聞不聞。故非無量。

非主。

多緣集故。非有主。

非無主。

純一法界生。故非無主。

非示。

當體無生。故無能示。

非無示。

巧顯義理。故非無示。更以四句明體用無礙。謂一以用從體。由體無不在故。能令上十類皆徧一切。非唯徧聲。亦徧一切時處眾生如來法界等。雖復於色等皆徧。恒不雜亂。若不等徧。則音非圓。若由等徧。失其音曲。則圓非音。今不壞曲而等徧。不動徧而差韻。方成圓音。

二以體從用。其一一音皆具含真性。

三用即體故。上十類聲皆不可得。唯第一義永離所執。故法螺常震。妙音常寂。名寂靜音。如空谷響。有而即虗。若不即虗。非但失於一音。亦不能令圓融自在。四體即用故。寂而恒宣。若天鼓無心。而應一切。長風隨竅。萬吹不同。若不徧同。非但失於能圓。亦非真一梵音。隨緣自在。名為如來圓音妙音。非是心識思量境界。

三徵釋所以。

何以故。

徵意云。前言無量等。今何雙非。

三舉喻廣釋。其大意云。性相無礙。體用相即。約法難顯。寄喻以明。有十大喻。即為十段。段各有三。今初劫盡唱聲喻。喻前第六無主。文中分三。初喻。

佛子譬如世界將欲壞時(至)法爾而出四種音聲。

言法爾者。俱舍第二云。生無色界。有二種因。一者因力。謂由近習及數習故。二者業力。謂上界後報業果欲至故。若生色界。則有三因。謂加法爾力。但器壞時。法爾有聲。

其四者何一曰汝等當知(至)是為四。

然四種音。非是一時。初二火劫。將壞欲界及初禪時。三即水災。壞二禪時。四即風災。壞三禪時。

佛子此諸音聲無主無作(至)諸善業力之所出生。

四聲各別。故非無主。但從緣生。故非有主。

二合。

佛子如來音聲亦復如是(至)而能利益無量眾生。

明佛欲壞生死世間。亦有四聲。說五乘法。初一人天。合上火災。後三三乘。如次合前。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一相(至)應如是知。

二響聲隨緣喻。

復次佛子譬如呼響(至)而能隨逐一切語言。

喻上第五無生。

次合。

如來音聲亦復如是(至)無言無示不可宣說。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二相(至)應如是知。

三天鼓開覺喻。喻合各三。初能開覺。

復次佛子譬如諸天(至)墯諸惡趣後悔無及。

喻第九無斷絕聲。徧入法界。化無斷故。

二開覺益。

放逸諸天聞此音已(至)詣天王所求法行道。

三結用歸體。

佛子彼天鼓音無主無作(至)而能利益無量眾生。

二合三。初合能開覺。

當知如來亦復如是(至)出於無量妙法音聲。

上總。下別。別有十一聲。義分四節。而有二意。一者初二通五乘。

所謂無著聲不放逸聲。

次六通三乘。

無常聲苦聲無我聲不淨聲寂滅聲涅槃聲。

次一通於第一第二乘。

無有量自然智聲。

後二唯大乘。

不可壞菩薩行聲至一切處如來無功用智地聲。

二者初一節配人天。三節配三乘。

以此音聲徧法界中而開悟之。

二合開覺益。

無數眾生聞是音已(至)或習菩薩無上大乘。

三合結用歸體。

而如來音不住方所無有言說。

由不住方等故。上能普徧。是以莊嚴論云。若佛音聲是有法。非非法者。不能徧至十方。反此故能。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三相(至)應如是知。

四天女妙聲喻。

復次佛子譬如自在天王(至)出於如是無量音聲。

喻上第三隨信解聲。多音隨樂故。

次合。

當知如來亦復如是(至)皆悉徧至悉令得解。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四相(至)應如是知。

五梵聲及眾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梵天王(至)大梵天王獨與我語。

喻化不失時。熟者必聞。即以根熟。為所化眾。

次合。

如來妙音亦復如是(至)而能成就一切事業。

後結。

是為如來音聲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眾水一味喻。

復次佛子譬如眾水(至)水無念慮亦無分別。

喻無邪曲聲。從法界生。一體性故。

次合。

如來言音亦復如是(至)而無念慮亦無分別。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六相(至)應如是知。

七降雨滋榮喻。

復次佛子譬如阿那婆達多(至)而能種種饒益眾生。

喻歡喜聲。稱根增長故。

次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而能饒益一切眾生。

離佛無聲。不從外來。離機無聲。不從內出。

後結。

是為如來音聲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漸降成熟喻。

復次佛子譬如摩那斯龍王(至)降微細雨普潤大地。

喻無變聲。以皆至究竟故。上先照高山。以顯頓圓。此先小益。即是漸圓。

次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將降法雨。

思欲說一乘法也。

未便即降。

恐破法墯惡道故。

先興法雲。

是說方便。方便含實。如雲含水。

成熟眾生為欲令其(至)一切智智無上法昧。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八相(至)應知是如。

九降霔難思喻。

復次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至)百千無量差別。

喻上甚深聲。雖多差別。皆於甚深法界之所流故。

次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出種種言皆令歡喜。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九相(至)應如是知。

同类推荐
  • MAGGIE

    MAGG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弥尼戒经

    沙弥尼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经算术

    五经算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伤寒论

    伤寒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证论

    血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创新工程”机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研究生教学和高端智库建设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编撰和出版项目,力图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前沿,为硕士研究生理论积累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引导,也为授课教师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组织出版的丛书,是201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资助的第二批集中成果,重在梳理国际领域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近年的重要观点和成果。
  • 漫漫婚途:容少宠妻记

    漫漫婚途:容少宠妻记

    (苏宠爽)高富帅老公要离婚?刚重生回来的许安暖表示要淡定。一哭二闹三上吊,四娇五哄六爬床,她不信搞不定这个男人!死过一次的许安暖终于明白谁才是值得她爱的男人,重生而来,她发誓一定要抱紧自家老公的大腿,打死不能松手。渣男贱女?白莲花妹妹?看她如何反击,痛打落水狗。打不赢?没关系,她有高富帅老公……
  • 拒从

    拒从

    舍得一身剐,敢将神仙拖下凡。
  •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讲述了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激烈、最残酷、最紧张的对抗形式,决策正确与否所带来的影响,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因而与其他领域相比,战争中的取胜法则也就更加明晰、深刻而有力度。用战争中的取胜法则来审视企业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的本质及其取胜原理。可以说,战争理论在本质上是最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的竞争取胜之道。孙子兵法是公认的战争理论经典之作,它对战争中取胜之道的深刻理解,至今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今天,孙子兵法已经不单纯是一部战争的著作,它已经延伸到了包括商业竞争在内的所有竞争领域。它已经成为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散发着引导人们走出竞争困境的智慧之光。
  • 奇士争霸

    奇士争霸

    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七个不同身份,各怀其能的人,穿越到2000年前的那个礼崩乐坏的大乱世中。公元前375年,秦楚齐燕赵魏韩各得奇士。自此冠以鬼谷之名的奇士争霸开始了......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第一次见面:他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见面礼:一汪水花……第二次见面:她华丽丽的倒在了他的怀里,接住了,然后扔给了助理……第三次见面:他成了她的顶头上司,见面礼,你做我女仆……从此她的噩梦开始了……
  • 遇见弗洛伊德的眼泪:心理治疗师的爱情与灵药

    遇见弗洛伊德的眼泪:心理治疗师的爱情与灵药

    湖南卫视热播剧《十五年等待候鸟》原著作者盈风暖心新作,倾情讲述心理治疗师的自我救赎与逐爱之旅。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以为时间就此停止。但其实,时间始终在流逝,只是你自欺欺人不愿承认罢了。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当你尝试去接受另一个人,你以为终于可以放下。但终究,过去一直纠缠着你,只是你自我催眠自我麻痹而已。其实这世上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心魔,即使是作为心理治疗师的我也不能幸免。
  • 天堂纪事

    天堂纪事

    过清弋江往西,往山里走,一直走,翻过鸡公岭往南,有个去处叫天堂山。三县搭界,天高皇帝远,方圆百十里只有一个小镇,也叫天堂镇。名字取得好,人活得也快活。老百姓讲:水往山里流,代代出诸侯。天堂镇沙河环绕,青山碧水,终年不绝。讲起来也怪,环镇八十一沟,沟沟有水,汇拢成三条沙河把小镇团团围住,却从来没听讲小镇被淹过。这一带自古就是个避乱求安的地场,官场失意的仇家追杀的看破红尘的,每每都愿意进山,图个自食其力远离尘嚣。所以天堂山人口不多,姓氏却杂,竟占了百家姓的一半。他们也不续族谱,不问来历,不拜先人,他们认为那都是惹祸招眼的事。
  • 星辰之极

    星辰之极

    我是一只不能修炼的混沌兽,我被赐名混战。我在俗世的名字叫李耳,我给自己起了个号,叫老子。我有一个伙伴是青牛妖,他在俗世的名字叫庄周。我在地球上有很多仰慕者,西施是其中之一。我出了地球也有许多仰慕者,天之娇女什么的,数不胜数。我是混蛋,也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