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4500000121

第121章 工政二十二各省水利三(5)

九鉞謂陳紳專辦有九便。溝工奏請始辦。皇恩必予議。紳踴躍易蕆事。一便。鉅萬之貲。久儲以待。旨下即擇日興工。省零星勸捐。曠日持久。二便。舊溝用甃。易傾缺。今概用長厚寬石。囗鐵固之。三便。省城近鄉石。鬆脆不中用。今石採自建昌山中。堅剛能禦衝刷。四便。所用工作。皆其村農佃民。聽驅使。無喧譁。無逃匿。五便。新城石工趫捷而勇。知土性。善刨掘。不似召募窳惰民。徒糜食。六便。紳率子弟族戚。朝夕監視。無侵蝕。七便。不用官吏胥徒役。省食用。杜侵冒。少鞭撻。工且迅。八便。應天寺地廣闊。葺破僧寮栖止。出入有禁。竟工無滋事者。九便。收十二利兼九便。官不勞而事集。民不擾而工固。破庸人之論。開豪傑之門。將來遇公事。必有鼓舞興起者。闔省幸甚。千載幸甚。至興工時。嚴查土猾驚擾。防木石偷竊。巡行慰勞。工竣後。立示禁民搬新石。潦時相內外水勢。勘酌閘口洩閉。又地方官所有事。謹詳議於右。冀閣下採擇焉。

重修李渠記

李芳春

袁之有渠。起自唐憲宗元和四年刺史李公將順。以袁多火災。且居民負江。汲溉維艱。乃堰南山水。鑿渠通流。抵郡幾十里。溉田至二萬。決而入城。繚繞閭巷。深廣可容小舟。迄東城隅北。折合秀江。邦人利之。名曰李渠。其始為禦災。而惠且無算。故袁民到今尸祝焉。宋至道二年。距元和百八十九載矣。渠壅盡。州頻火。太守王懿大治故道而新之。災頓息。其後天禧宣和熙中屢修濬之。至寶慶二年。太守曹叔遠實來。渠歷久。塞益甚。民用告病。公亟議修復。閱一月而渠成。諸災不作。袁人稱慶。刻李渠志。凡地形水勢高庳廣狹險易。並與江遠近。迤邐曲折。纖微畢具。其治渠如某處用疏。某處用鑿。某處用堵築。某為斗若干以貯水。某為橋以便往來。某為減水溝若干處。接水溝若干處。與夫坊市地名役夫條目及銓次渠長陂戶甲戶等。悉有條理。自元和至寶慶四百年間。浚渠名氏僅五人。而此修復為第一。載在郡乘。班班可考也。由宋歷元至明洪武初。又百十餘載。太守劉公伯起濬之。宏治正德萬歷中。亦濬者三次。自明之季至 國朝。有待焉。上宋寶慶丁亥。曹公治渠。到今又逾四百載。而屈指修有實蹟者。亦僅得五人。嗚呼。何前後時與人之相侔。一至此也。余自袁來。諮父老。討掌故。無日不有一李渠在意中。然未敢率意輕舉。先復唐袁天罡所開五井。大加浚治。民不苦汲。會重修郡乘。至宋曹公修復渠志一帙。披閱久之。乃於康熙己酉仲冬。親行按驗。見其水勢日趨而東。緣春夏之交。山漲暴發。堰既廢壞。水隨所潰而去。決民田居。散溢阡陌間。漸與江會。既橫不可制。而渠源以積壅反塞。所經故道。或淤為洲。或高為阜。即其存者。茫茫平沙中。僅若一。殆不可識。其所潰之水。亦或亂流莫定。壞民田。余語諸公曰。此渠廢之由也。不治其本。渠未可復。乃議大修故堰。循其舊址。而加增廓焉。其法夾堰內外。俱植松為椿。每於其底。選松之最大者。截為枕木。伏壓其旁。作椿外護。然後兩面依椿疊石。覆土加沙積薪。層次修築。務俾牢實。其東西偏各廣至數尋。而高與闊故堰倍之。又於其上設牽木。隨椿首筍接安放。施以維繫。不使稍搖動。始自陂頭至西城下計十里。按古渠力行疏鑿。必復其舊。由西城渠口入城。至報恩寺東轉而北。會於秀江。凡幾十折。雖坊巷異名。盡改其故。猶可得之髣。今皆大加開浚。水循故道。清流汨汨。如縈如繞。郊外之原隰坵畦。郭內之井塘池圃。居民飲食滌濯。無弗取給焉。屬比歲夏初雨稍愆期。賴此渠水。自我西郊。田用優渥。邦人聚觀。莫不踴躍相慶。惟是歲月漸遠。典制就湮。使非考驗有據。規畫麤定。其能長如今日乎。爰謀之紳士父老。銓次善後。每月以一耆民六堰長。專理其事。週而復始。凡以時加減堰口偶有殘缺壅淤。即時修補疏瀹。毋俾蔓延。大有損失。則此渠之利賴。可以傳之世世不朽矣。

新城縣重修蛇師陂記

孔鼎

余讀大司成王公念初邑志。嘆焉。曰。新城之民。農之家什九。農無田什七。耕人之田而輸其穀。曰佃。受直而助其耕。曰工。獨耕無直。倩人助己而還之曰伴工。三時農忙。率其婦子。畢力於耕耨。迨其穫也。強半入於田主。暨償諸所貸。甫釋耜而室懸磬。又什之七矣。民既苦賃傭。稍有水旱。田不收。益困苦。故水利亟重也。余鄉叢山複嶺。川流湍激。雨即暴漲。有囓射崩決之虞。涸不終日。不獲其利。農田或引高泉曲注謂之圳。或堰小旁行謂之陂。或鑿深池瀦蓄謂之塘。咸民自為之。官不問也。聞之宏治間旱。余族祖率眾築蛇師水塘二陂。灌田數百餘畝。鄉民誦之。歲久陂圮。稼政不修。兵荒相繼。公賦日促。富者無以供租稅。貧者困於流離。而俗乃大壞。余族叔憂之。作而曰。利不迫不興。害不迫不除。君子得志。不選事利民。而聚民之利以利己。利自己聚。非惟害民。盜賊公行。己亦甚不利焉。昔許逖出知興元府。府有山河堰。堰水舊溉民田四萬餘頃。世傳漢蕭何所為。逖行壞堰。顧其屬曰。酇侯方佐漢取天下。乃暇為此。以溉其農。古之聖賢有以利人。無不為也。于是大修山河堰。民賴其利。然則擅利國惠民之美。復足便其身。圖修陂。豈非鄉井資生之切務乎。今之首修蛇師陂也。亦先其所急。無旱潦則無逋負。衣食足而忠孝之教。油然以成。而遠近水塘。聞風者俱可復起矣。

黃源陂分水碑饒州府志

高擢

程伯子在上元。朱晦翁在浙東。俱以興修水利為務。世談迂緩。而二子先之。非卓然不牽流俗者。不能懷永圖也。胡敬齋先生有水利十二策。其目擊鄉邦利病。甚為切要。惜佚矣。然七邑湖山川谷。高下異宜。濱巨匯者。氾濫既無涯涘。灌溉復資桔槔。蓋兩病之。其山邑僻谷。則多不苦水而苦旱。蓄之無地。溉之無具。不能無望于司牧者為今之鄴令白公也。樂平邑東二十一都。去縣治五十里。地名黃源。土鹵田瘠。歲值旱輒不登。居民睥睨其間。每于導水處。畢智角力。百計挖通。必得溉田乃已。及不可得。相與為私。甚者搆亡命。挺矛。陰賊公於平原曠野之間。相殺或數十人。獄案滿筐篋。積數十年不可結絕。舊水之訟未已。而新界之爭又起。于是界首之馬。楊林之程。視此黃源之坡。如懸囗枝指之著體。痛連于骨髓。而怵於心。不治則日深矣。金侯喟曰。水決則害。引則利。聚斯專。疏斯平。吾為若均平之。于是導大黃源之水。以沛其流。引小黃源之水。以接其派。相高低立石囗。恢于塞故水之二溝。分左右而固隄防。建一石於黃源之東。廣四尺以灌程田。一石於黃源之西。廣六尺以灌馬田。礱石佐堅。輦壞增厚。不數日而功告成。二姓既深德矣。而恐後之人不能守侯之法也。而又恐豪者惡是之病己而欲壞之也。相率請於予。而鑿石以為記。

浙江水道圖說會典

浙江省以杭州府為省會。杭州府之東北為嘉興府。其西北湖州府。其東南紹興府甯波府台州府溫州府。其西南嚴州府金華府衢州府處州府。大海當嘉興府東南。西北接江蘇界。東南流折而西南。經杭州府東。錢塘江入焉。又東南經紹興府北。為三江曹娥江口。又經甯波府。環北東南三面。為大浹江金溪諸口。又西南經台州府東。為石瑜溪大橫溪椒江新河諸口。又經溫州府東。為甌江飛雲江橫陽江諸口。又西南接福建界。錢塘江南北二源。北源曰新安江。南源又有二。曰衢港。曰婺港。新安江自安徽東南流入境。經嚴州府。合東溪武強溪艾溪。與南源會。衢港上源曰金溪。出衢州府。合文溪柘上溪筍籜溪桃溪。東流經金華府。合派溪。與婺港會。婺港上源曰雙溪。出金華府。合荊浦溪航慈溪梅溪龍溪。歧為二支。俱西流。與衢港會合。北流曰蘭溪。經嚴州府。會新安江。又合胥口溪桐榽水。曰桐江。折東北經杭州府。曰富春江。合東溪西溪大橋浦河。曰錢塘江。合漁浦。經紹興府。其南為西興壩。又東入於海。浦陽江出金華府。東北經紹興府。歧為二支。東曰下東江。合落馬港雙橋溪。西曰下西江。合五洩溪新港。復合而北。經臨浦壩。曰漁浦。注錢塘江。錢清江上源。即臨浦壩下水。出紹興府。東流。合西興壩下水。南通鑑湖。東通曹娥壩下水。北入於海。曰三江口。曹娥江上源曰西港。出紹興府。北流。合長潭港新昌港曰剡溪。又合通明壩下水。經曹娥壩而北。合夏蓋湖水。入於海。大浹江上源為三港。西港即通明壩下水。出紹興府。東流經甯波府。歧為二支。曰東港。曰南港。合北渡江。入於海。北渡江出紹興府。合東剡溪曰甬江。東流注大浹江。入於海。苕溪出湖州府。合東溪橫溪河南溪。為長興運河。東流。又合東苕溪三支津。北出二水。注太湖。其東北流者入江蘇境。東苕溪。出杭州府。分二派。東流者為下塘河。正渠北流經湖州府。合封溪皁溪。歧為三支。與苕溪會。東出二水。曰瀾溪河。曰新市河。支渠交錯。南通下塘河。東北通運河。下塘河東北流經嘉興府。正渠北流即運河。東出二水。曰斜塘曰東塘。東塘又歧為二。曰嘉善塘河。曰平湖塘河。俱入江蘇境。上塘河自杭州府西湖北出。折東流。又北經長安壩。為二十五里塘河。東北流經嘉興府。支渠交錯。匯為南湖。東通平湖塘。河北通運河。其長安壩下之水。亦與下塘河會。太湖在湖州府東北。其北接江蘇境。椒江二源。曰永安溪。曰始豐溪。俱出台州府。合馬嶺溪義成溪永甯江。東流入於海。甌江二源。曰松溪曰小梅溪。俱出處州府。合獨溪靈溪後溪菱溪好溪大洋溪外卸溪。東南流。經溫州府。合楠溪會昌河。入於海。金溪出甯波府河南流。石瑜溪大橫溪新河。俱出台州府東流。俱入於海。飛雲江上源曰百丈溪。出溫州府。合莒岡溪東流。入於海。橫陽江二源。曰南港曰北港。亦出溫州府。東流入於海。龍溪白溪俱出溫州府。合南流曰交溪。入福建境外渺溪出處州府。東南流。松溪亦出處州府。合竹溪西南流。俱入福建境。上千溪下千溪。俱出衢州府。西流入江西境。北至江蘇界。南至福建界。西南至江西界。西北至安徽界。東至海。

同类推荐
  •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水浒记

    六十种曲水浒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牛郎织女传

    牛郎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门十规

    道门十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高冷男神相思入骨

    高冷男神相思入骨

    帝韩晨刚出生时,被父亲寄养在隐世唐家,十四岁时帝家内乱,被找到接回帝家,那时唐米才6岁。时隔12年,他也等了她12年,再次见面两人确是互不相识。他的一个决定差点把她推入别的男人怀抱。帝韩晨:“小薏米,你和我是什么关系?”唐米:“没关系。”帝韩晨:“很好。”于是帝韩晨吧唧一口亲在唐米嘴上。帝韩晨:“现在呢?”唐米擦擦嘴:“没关系!”帝韩晨一脸傲娇的笑:“宝贝你真好,你说没关系,那我继续了。”
  • 我的精灵们

    我的精灵们

    精灵宝可梦是很单纯的生物,一旦他们认定了自己的主人,那就永远也不会抛弃自己的主人,除非主人先抛弃他们。这是一位穿越而至的少年,与他的精灵们进行冒险的故事。当然,少年的冒险可不仅限于精灵的世界。
  • 爱在光年外

    爱在光年外

    当你和新的男朋友在一起时,请你记住,把过去的感情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千万不要拿出来炫耀,更不要时常在心里对比。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又是一个桃花争艳的春天,望着那一株株桃树,我的思绪飞到了和桃花的初见。我很想说对不起,我有太多太多的话对她说,可是,早已没了机会,痛彻了的心扉,望着桃花在风中飞,终于找到了一丝安慰。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从佛祖在菩提树下人生的意义,到达尔文用毕生心血造就进化论,区别人猿;从呼唤知识的第一人培根,到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从边走边唱的盲人诗人荷马,到倾倒东西方的爱国诗人泰戈尔……人类的精英们总是走在探索与追求的奋争前沿,他们是全人类的脊梁,是最顶级的精英人物。
  • 处世的分寸与办事的口才·交际口才

    处世的分寸与办事的口才·交际口才

    本书包括交际口才有声有形、交际口才方圆有道、交际口才处变不惊、交际口才有张有弛四篇,介绍了男女之间的交际技巧、交际心理、交际分寸和交际形象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本书分为罗伯特·胡克、依撒克·牛顿、雅格布·伯努利等部分。
  •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对于巨人的失败,史玉柱总结的教训是:“以前很少想输赢,经历了一次挫折,现在会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太浪漫,成功、不成不败和失败三种情况都要想到。成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失败了,我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比如巨人那一次,我应该预计到有没有钱去填窟窿。现在我做一件事,三种情况都会想到。这是摔一跤摔出来的。史玉柱的商场博弈,是智慧的博弈,是勇气的博弈,更是精神的博弈。史玉柱的历程告诉我们,只要精神在,是什么都无法把我们打倒的。史玉柱似乎没有失败过,因为他的精神没有被击倒过。史玉柱是永远的巨人。
  • 九说

    九说

    前生的夏星晚,水眸笑靥,单纯无邪,就算天塌下来,也有苏流锡把她顶着。而今生,死在棺材里,可却一朝逆袭,变成人人喊打的女魔头。经历过养子的离世,挚友的背叛。身心力竭的她早已破烂不堪。看着心爱之人的怨恨表情,也只能无奈的笑笑:“罢了罢了,谁让我遇见你了呢?”今生的苏流锡,再次负了那个每天跟在她后面,软软的叫她姐姐的孩子。恒城城主灰飞烟灭之日,家家户户如临过年,然那日,也是白落殿一女子,拿着半块玉佩,哭得最惨之日。PS:很虐很虐,而且和修仙没有半毛钱关系。。。相信我相信我,结局是好的!
  • 离家出走的少年

    离家出走的少年

    阿尔杰的作品,已成为“美国精神”的代名词,迄今仍是美国中学生的课外必读书,全球总销量超过2亿册。他本人也被数届美国总统赞誉为“美国精神之父”,与马克吐温并列为对今日美国影响最深的两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