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4800000176

第176章 戶政七賦役四(1)

浮糧變通議

王應奎

糧曷以浮名也。蘇州府現額三百五十萬石矣。松江現額一百二十萬石矣。然在宋時。蘇州府不過三十餘萬也。松江府不過二十餘萬也。即有元增定賦額。蘇州府亦八十餘萬而止。松江府亦七十餘萬而止。是今日之賦額。較之於宋。浮至七倍。比之於元。亦浮至三倍。不特此也。即如湖廣全省。額徵二百三萬。而蘇州一府之數浮之。福建全省。額徵一百萬有奇。而松江一府之數浮之。豈天下之田皆生粟。而二郡獨雨金歟。建文詔免。而復於永樂。文襄請減。而增於萬歷。豈非極重難反之勢哉。近世撫臣之請減浮糧者相繼。而事寢不行。大抵以蘇松財賦重地。為國家之根本。難議蠲卹耳。於是有為變通之說者。或曰。明時雖曰重額。而漕運贈米。即在正米之中。且平米一石。派本色五斗外。止徵折色銀二錢五分。周文襄巡撫江南時。重糧田納銀一兩。准米四石。輸布一疋。准米一石。正額如此。加耗可知。今則每米一石。除去本色。折色至五錢有奇。而加耗猶在外。既有五米十銀。復有浮數不貲。或致一畝之租。不能辦一畝之稅。此加耗之害非淺也。浮糧難豁。耗贈不可減乎。或曰。故明折色。於次年二月。然後分十限開徵。今則於本年正二月間。通行截票。其時宿土未翻。青苗未插。天時之水旱未卜。秋成之豐歉未定。遂以監司督之有司。有司督之里役。里役督之編戶。有不如限者。則虎吏即隨其後。苟非操券於債家。入衣於質庫。其將何以應之。此早徵之為禍最烈也。浮糧難豁。催科不可緩乎。或又曰。徵輸之法。減一分則小民受一分之惠。試以蘇松之田計算。如極重科則。每畝三斗以至四斗外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一斗科則。二斗以外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七升科則。二斗以內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五升。其一斗五升以下地蕩山塗等。則不在議減之列。如是則於國計無虧。而三百年之痼疾。自此而有起色矣。全豁難議。遞減獨不可行乎。夫是三說者。皆變通之得其道者也。但減耗緩徵之說。可以救一時。非所以垂萬世。科則遞減之說。可以甦民困。非所以裕天儲。為今之計。莫若以蘇松之浮糧。攤之於天下輕額之田。每畝以一合為率。而兩郡所浮。便可以減其大半。是天下無加徵之苦。而兩郡有減賦之實。國用無毫釐之虧。而民生有再甦之樂也。昔宣德正統間。蘇州一府。逋稅七百九十萬石。巡撫周文襄察知其故。遂規畫便宜。令民田加耗一斗有差。以通融官田之虧欠。至嘉靖中。知蘇州府王儀。請盡括官田民田而裒益之。於官田之重額者。以其糧攤之輕額之民田。此攤之之說。昔人已有行之者。然以蘇松之糧。而即攤之於蘇松。何如以蘇松之糧。而攤之於天下。蓋普天莫非王土。率土莫非王民。固不應蘇松兩郡之黎庶。獨受此偏重之累也。語曰。仁不異遠。義不辭難。 皇帝清問。則大臣入告。庶南山復禹甸之疇。大東無饛簋之歎乎。謹議。

浮糧變通議

沈德潛

蘇松之困。莫甚於浮糧。其始也。賈似道倡買官田之說。而增其額。其繼也。明祖怒吳民之附強寇以守城。而重其賦。其後也。楊憲改一畝為二畝。趙瀛均官田於民田。而民益受其累。遷延至今。日積月盛。較宋時原額。七倍有餘。元時原額。亦二倍有餘。宋時蘇松稅額共五十餘萬元時共一百五十餘萬今共三百七十餘萬而民困遂不忍言。心經國者。不得不思有以甦之矣。顧一旦欲遽復宋元之舊其勢不能。何也。蘇松為天下財賦之區。軍需廩祿匪頒之類。仰藉日久。地方官惟恐度支不給。則必執祖制之說。出而爭之。爭之而勝。勢益牢固。而不可復減。就今日財賦言。惟有變通之說矣。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其在斯時乎。議者紛紜。迄無定論。愚輒先舉眾議之非。而後折衷之道。庶可舉行。議者曰。天下之稅。貴乎能均。蘇松之田。居天下八十五分之一。而所出之賦。任天下一十三分之二。比之他省。不均之甚。今於他處稍增。而蘇松可以全減。此其說非也。夫加賦之名。普天共畏。在此日可以稍增。在異日即同為故例。此端一開。有加無已。試思同為天家之赤子。乃移此之禍。置之於彼。譬猶剜臂之肉。補股之瘡。舊痛稍已。新痛又加。且蘇松之減者。後或緣他故而仍增。而他處之增者。定為規則。而不可復減。其弊何可勝窮。議者曰。時下蠲租之詔。雖多取於下。而實多赦於民。夫多赦云者。因逋久不貲。而後為此舉也。財無所出。因而征比。征比不已。因而逃亡。逃亡不已。因而賠累。與其追迫既窮而赦免之。何如追迫未加而善處之。且蠲租所及者。多包攬侵蝕。奸胥豪右之徒。於良民未必均蒙其惠。可以暫行。不可經久。議者曰。前明之世。有司寬於考成。完及七分者。即為上考。今宜倣其遺意。於州縣最重者。別立懲勸之典。不與小縣一例考成。則官可久任。而民得撫字之益。不知部議從寬。官既稍安。民亦懈怠。民之良者。或緩徵而不誤其期。民之黠者。遂沿而欺罔其上。徒有重賦之名。終鮮輸將之實。以云無弊。未之前聞。議者又曰。蘇松版荒。隨在多有。今於田之可耕者。招集窮民。量給牛車。兼予穀種。使之耕作。幾年以後。履畝陞科。新賦既增。舊賦可減。夫版荒非必不可耕之土地。特恐既已陞科。漸次增加。賦從上上 。官私交迫。力難任役。舊賦之累未去。新賦之累日滋。小民誰肯不顧身家。冒然承佃。此亦非救時之策也。然則變通之術奈何。曰計莫切於量減已。嘗考明宣宗時。周文襄忱撫吳。與知府況鍾。奏減官田之稅。因田則之多寡。酌量裁減。蘇郡減至八十餘萬。松郡減至三十餘萬。戶部責其變亂成法。而宣宗不之罪也。其時民因稍蘇。國家殷盛。今誠舉古人之善法。仿而行之。以救民窮。以培國本。書之簡冊。傳之千秋萬世。洵  聖朝盛典也。抑又有說焉。嘉湖常鎮諸郡。雖境分二省。與蘇松實接壤也。而賦之多寡輕重。難以較量。豈四郡之田額皆狹。而蘇松之田額獨寬。四郡之年歲皆歉。而蘇松之年歲獨豐。四郡之民俗皆貧。而蘇松之民俗獨富。為目前變通計。或準嘉湖常鎮中賦之重者。以定蘇松之則。使他郡之民亦免追呼。則民困漸除。民力漸裕。而亡身破家。鬻賣男女之患。不至復見於盛明之世。所謂先舉眾議之非。而後可行折衷之道者也。若夫因東南之重困。悉舉而更張之。使仍復寶祐以前舊額。此  聖天子之隆恩。而非草茅所敢妄論者矣。謹議。

書揚州田賦後

胡渭

今天下號為財賦之藪者。江東浙西數百里之地。蘇松常嘉湖五郡而已。或瀕太湖。或夾松江。自唐以來。其田日增。大率圍占江湖以為之者也。禹之治水也。空其旁近地以居水。故水潦大至而得所瀦。其於震澤。亦當若是。紹興二十三年。諫議史才言浙西民田最廣。平時無甚害者。太湖之利也。近年瀕湖之地。多為兵卒侵據。累土增高。長堤彌望。名曰壩田。旱則據之以溉。而民田不沾其利。澇則遠近泛濫。不得入湖。而民田盡沒。此上流圍田之害也。其下流。則吳南古有笠澤。在松江左右。春秋時此澤尚存。不知何代始變為田。其地即葉少蘊所云。平望八尺震澤之間。水瀰漫而極淺。與太湖相接。可隄而為田者也。在今吳江縣界。五代梁開平三年吳越於吳縣之松陵鎮置吳江縣故蘇子瞻云。若欲吳淞江不塞。吳江一縣之民。可盡徒於他處。上源寬闊。清水力盛。沙泥自不能積。何致有湮塞之患。單鍔云。松江漲塞。是以三春霖雨。則蘇湖常秀。皆憂瀰漫。雖增吳江一邑之賦。顧三州逋欠者不貲。笠澤既盡為田。僅存松江一衣帶之水。上源狹隘。水不清駛。故江尾之潮沙日積。茭蘆叢生。而太湖之水。入海逾緩矣。好利者。因其塞而堤土以為田。潮沙茭蘆之地。悉成隴畝。元潘應武曰。澱山湖中有山寺。宋時在水心中。歸附後。權勢占據為田。今山寺在田中。雖有港漊。皆淺狹潮水。湖水不相往來。歸熙甫云。傍江之民。積占茭蘆。指以告佃為名。所納升斗之稅。所占即百頃之田。而稅又多吏胥隱沒。昔宋時圍田。皆有禁約。今奸民豪右。占田以遏水道。更經二三年。無吳淞江矣。此又下流壅塞。以鄰為壑。五郡同菑者也。自江左偏安。限於一方。務盡地力。以給軍興。而不暇計久遠。此與戰國時大河隄內之地。利其填淤肥美。耕田築室其中。其弊正同。而後之論墾田者。謂人功之修。浙西最盛。不知揚州土塗泥。故田下下。而圍田之土。則塗泥之尤者。十年之中。不能五稔。而又累及於上流。得不償失。田之日增。民之所以日困也。烏足道哉。然宋時兩浙之田。每畝稅不過一斗。見杜實桓上巡撫周忱書按熙甯二年郟亶上書曰國朝之法一夫之田為四十畝出米四石此即杜說所自出民猶易辦。自景定公田之法行。丞相賈似道主其議浙西於是乎多官田。下逮元明。籍沒之田愈多。皆按其租簿以輸額。而浙西之稅糧。天下莫比矣。韓愈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九。以今觀之。浙西又居兩江十九也。即蘇州府計之。以準其餘。墾田九萬六千五百頃。居天下八百四十九萬六千餘頃田數之中。而出二百八十萬九千石稅糧。於天下二千九百四十餘萬石歲額之內。其徵科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蘇州一府。無慮皆官田。而民田不過十五分之一。稅糧五郡之冠。夫奪民之產以為官田。而重稅之。殊非為民父母之道。然其所奪者。皆豪家富人之田。與小民無涉。小民佃官田。亦與輸豪家富人之租。不甚相遠。而私田之賦自若也。迨其後。版籍淆訛。逋租無算。國家有官田之名。而無官田之實。有司考成。坐此為累。至嘉靖二十六年。嘉興知府趙瀛創議。田不分官民。稅不分等則。一切以三斗起徵。蘇松常三府。從而效之。自官田之七斗六斗。始官田有多至一石以上者宣德五年詔遞減三分二分故止於七斗下至民田之五升。通為一則。而州縣之額。各視其所有官田之多少輕重為準。多者。長洲至畝科三斗七升。少者。太倉畝科二斗九升。顧甯人曰。國家失累代之公田。而小民乃代官佃無涯之租賦。事之不平。莫甚于此。嗟乎。田猶是下下之田也。而賦則不啻倍蓰於上上。三江震澤之區。昔之民溺於水。今之民溺於賦。有能惻然於東南民力之竭。而為之曠然一變其法。使水復底定之。而賦不失則壤之規。斯真所謂功不在禹下者矣。

同类推荐
  • 时贤本事曲子集

    时贤本事曲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雍州记

    南雍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胜鬘经记

    胜鬘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明丛说

    春明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佛说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球神秘记载

    地球神秘记载

    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伴随着无数个问号,并沿着这些问号被解答的路而向前延伸的。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
  •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
  • 靳先生你那么甜

    靳先生你那么甜

    她是他一颗糖就骗到手的女人,也是他用一辈子放在心尖上宠的靳太太。初遇时,她家道中落,为了借钱四处奔走最后低血糖倒在了路边,他犹如天神下凡递给她一颗糖,然后她就乖乖跟他走了,再后来她成了他的靳太太,一个只会吃,只会喝,只会撒娇的靳太太。靳先生表示,我可能娶的不是老婆,我是养了个女儿。本以为是互不干涉的婚后生活,没想到靳先生开启了情话模式:你喜欢草莓味,我喜欢草莓味的你。早知道我会这么喜欢你,那时我就应该向全世界宣告你是我的靳太太。杳杳,我生命中有很多巧合,唯独你是那个不期而遇……
  • 大明星归来

    大明星归来

    昔日明星楚歌遭人陷害入狱,三年后重见天日,本想不问世事的他,却阴差阳错再次踏足娱乐圈。灯光掌声?美女红酒?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所要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
  • 科学的广告

    科学的广告

    本书汇集了克劳德·霍普金斯对广告的思想精粹,全书分为21章,每章一个主题,句句是金律。霍普金斯坚持为占消费者95%的大众服务,他的广告更加关注人性的那一面,关注大众消费者的真正心态;注重实效,注意区分广告和文学的区别。他在广告方面的每一个创举,比如优惠券、测试营销、邮购广告营销和免费试用等,都是围绕广告的效果来进行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
  • 女人不怯场的智慧

    女人不怯场的智慧

    每个人都能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变化,如果它对你没有起到作用,或者说你即便照这些方法做了也还是不灵,那也不必太郁闷。这是天性使然,说明你性情非常善良、宽厚,是个很值得交往的人。要知道,人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你完全可以在你天然性格的支配下,做一个你习惯做或是愿意做的人。
  • 恰似那年卿有意

    恰似那年卿有意

    堕天志有载,北泽千家楼,南苍九命殿,西邛一步登天梯,东烬望天楼上望天求,大荒解语阁中解天下,孑孑神陵空守神陵此间界中无神留!——堕天大陆,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年。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