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10

第10章 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3)

三种思想工具的结合,使得胡适在许多学术问题上,有着迥异于同时期学者的看法。譬如他对老子的道学,提出了三个颇有意思的论断。

其一,老子之道是超越性的“本原之道”。

胡适把老子视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认为,老子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超越性的哲学概念——“道”。他曾撰文点评道:“老子最大的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并假设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万物天地之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道的作用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在此之前,古中国人心中最高的概念是“天”,并因此形成了对天地鬼神的广泛崇拜。胡适站在科学主义的立场上批评这是封建迷信思想,只有摆脱了这种落后的观念才能走向进步。

因此,胡适对老子道学中的“科学主义”成分十分赞赏。他说:“他们(指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的大贡献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并假设一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使中国思想从此可以脱离鬼神主宰的迷信思想。”

尽管后来的道教与鬼神方术混在一起,但老子的道学确实超越了鬼神主宰的世界观。

《道德经》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段话的大意是:以“道”来治理天下,鬼就不神奇了,非但鬼不神奇,就算其有神通也伤不了人。不仅鬼神伤不了人,圣人也不伤人。两者都不伤害人,故而人民可以生活在“德”的恩泽之下。

老子没有明确提出无神论,不否定鬼神存在的可能性。但他强调“道”比鬼神大,鬼神与人类一样要尊道贵德。如此一来,人们与其求神问鬼,不如遵从大道。

就实而论,“道”这个术语早在老子创立道家之前就出现了。只不过以前的“道”主要指“天道”,本质上还是指“天”。老子的道不仅高于“天”,而且“道”与“天”对世界万物的作用也不一样。胡适说:“他(老子)把天道看作‘无为而无不为’,以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而不变,周行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有什么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老子的‘天道’,就是西洋哲学的自然法。日月星的运行,动植物的生老病死,都有自然法的支配适合。”

由此可见,老子之道具有超越性,既是宇宙本体与自然总规律,也是一切事物的总源头。“道”是道家哲学体系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最高范畴。

其二,老子之道是无人格之道。

传统的天道观不同于道家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如胡适所说:“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以前的天道观念,都把天看成了一个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的主宰。”

高高在上的“天”不但像人一样有好恶,还决定了每个朝代甚至每个人的“天命”。在传统天道观的影响下,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表明自己是“天命所归”,而普通百姓也将自己一生的荣辱富贵寿夭看作是天命注定的事。

这种天道观在事实上把“天”塑造成了一个具有理想化人格的神。儒家与墨家都将“上天的意志”作为决定社会发展的最高纲领。只不过在他们的解读下,“天”代表着赏善罚恶的精神。道家主张顺天应命,但老子并不认为上天有赏善罚恶的意志。

胡适说:“老子生在那种纷争大乱的时代,眼见杀人,破家亡国等等惨祸,以为若有一个有意志知觉的天帝,决不致有这种惨祸。万物相争相杀,人类相争相杀,便是天道无知的证据。”

老子的道学诞生于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春秋乱世。他作为周朝守藏之史,掌握了大量关于天下形势的情报,故而对乱世有着极为深入的认识。老子从历史与现实的兴亡教训中发现,“天”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无所不至且赏善罚恶,于是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命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胡适是这样解读老子的这句话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不仁便是说不是人,不和人同类。古代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识,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与人同类,这叫作天人同类说。老子的‘天地不仁’说,似乎也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人性之中,以慈爱为最普遍,故说天地不与人同类,即是说天地无有恩意。老子的这一个观念,打破了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后来自然哲学的基础。”

“天”没有人格,不会特意对百姓仁慈。所以,老子认为,决定人世兴衰祸福的力量不是人格化的上天,而是没有人格的“道”。

胡适指出:“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这个观点恰如老子对“道”的描述——“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老子之道并非人格化的宇宙终极主宰。万物虽然由道所化育,但只是顺应了自身天性而发展演化,故而与“道”并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思想正是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的哲学基础。

其三,老子之道是“过程之道”。

把“道”解读为一种过程,是胡适对老子道学认知最有特色的地方。大多数研究老子的学者把“道”视为某种物质或者绝对的精神。但胡适的“过程之道”说跳出了这个框架。

他说:“然而这里面也用不着一个先天地生而可以为天下母的‘道’。道即是路,古人用这‘道’字本取其‘周行’义。严格说来,这个自然演变的历程才是道。道是这演变的历程的总名,而不是一个什么东西。老子以来,这一系的思想多误认‘道’是一个什么东西,是《淮南》说的那‘覆天载地,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弱而能强,柔而能刚’的东西。道既是一个什么,在一般人的心里便和‘皇天上帝’没有多大分别了。道家哲人往往说‘造化者’,其实严格的自然主义只能认一个‘化’,而不能认有什么‘造化者’。”

这个说法与前文提到的“无人格之道”说是紧密相连的。

胡适认为,老子对哲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天道观的自然主义理论体系。在该理论的语境中,道并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或精神,更不是换了一个名字的“皇天上帝”。世间万物的发展演化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这个演变过程就是胡适眼中的“老子之道”。

许多学者实际上把“道”等同于“造物主”。虽然老子说“道”先于天地而生,并且生化出世间万物,但胡适并不认为这意味着老子将“道”与“造物主”画等号。在他看来,“道”是一个“化”(即自然万物演变)的过程,而不是推动这个过程的原动力。

当然,这个演变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子,老子并没有给出像现代科学理论那么系统的答案。他只是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来粗略地描述万物演变的过程,而且把“无”放在比“有”更重要的位置上。这显然不是一个完善的解释。故而胡适认为,老子用“无”来诠释“道”是一个消极的做法。

老子之道的消极成分有哪些?

胡适的学术根基一部分来自于以清朝朴学为主的儒家学说,另一部分则是以杜威实用主义与赫胥黎怀疑论等为代表的西方学术思想。无论是哪一方对道家与老子的认识,都与正宗的道家或道教传人的看法大相径庭。最重要的是,胡适研究老子学说的三大工具——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进化主义都源于西方学术。这就决定了他必然会站在西方学术的角度来解读老子道家的积极因素与消极成分。尽管胡适对老子的道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他并不像真正的道家弟子那样把老子之道视为万世不易之真理,也提出了不少批评。

如前所述,胡适将老子之道的积极因素解读为“本原之道”“无人格之道”“过程之道”。他盛赞老聃提出的突破传统天道观的“道”,并认为“道”体现了一定的科学精神,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然而,按照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来说,道家恰恰以“反智主义”著称,主张历史倒退论。这显然与胡适的认知大相径庭。

其实,胡适对老子之道的认知不仅仅有前三个论断,还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在他看来,老子道学的主要缺陷有以下两点:

其一,老子的“道”是一种无法被科学证明的“假设之道”。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最常见的解读是:“道”是可以用语言说明白的,但那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被命名的,但这个“名”不是永恒的“名”。

如此一来,“道”就成了一个难以用语言准确定义的概念。事实上,老子一直在试图用语言把“道”的概念解释出来,因而他在《道德经》中多次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道”的特征及作用。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虽然他没把“道”这个名称当成“道”本身,但他依然顺着这个名词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这使得道家从源头上就给人一种高深莫测难以言状的印象。例如,韩非子注解《道德经》时,就注意到了老子之道无法准确说明的特点。

韩非子说:“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

这段话的大意是:所谓“理”,指的是事物之间方圆、短长、粗细、硬脆的外在差异。因此,确定“理”之后,人们才能进一步认识“道”。定理存在存亡、生死、盛衰等变化。天地万物的一存一亡、忽生忽死、先兴盛而后衰弱,都不可以称之为“恒常”。唯有开天辟地时与天地一同产生的,至天地消散也照样不死不衰的东西,才可以称之为“恒常”。所谓“恒常”就是无变化、无确定的形状(定理)。既然没有“定理”,又不居于某种固定的场所,故而无法用语言说明。

因此韩非子认为,圣人发现了这种没有具体形状的玄虚的“恒常”,运用其周转运行的规律,勉强将其定义为“道”,然后才能进行论说。这就是韩非子对“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

胡适据此认为,老子的“道”虽有丰富的内涵,但遗憾的是,这种难以给出准确定义的“道”,仅是一种无法证实的假设。他指出:“这是明白承认‘道’的观念不过是一个假设的解释……悬想一切理必有一个不死不衰而无定理的原理,勉强叫它做‘道’,以便讨论而已。故‘道’的观念只是一个极大胆的悬想,只是一个无从证实的假设。”

按照胡适推崇的科学主义意识与实用主义哲学,不能被证实的假设,哪怕在哲学上多么恢弘完善,都缺乏实际的价值,甚至是一种有害的文化成果。

理由很简单:假如大家都去相信并努力研究一种说不清楚又不能被证实的假设,必然会导致人人空谈大道却不思考实际问题的务虚风气。中国古代历史中也的确出现过这种空谈而鄙视实用的不良社会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之道的一大负面影响就是,让人们沉溺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所谓恒常之道。

第二,老子的“道”是一种包含了破坏主义与放任主义的“破坏之道”。

在胡适看来,老子之道中隐藏着破坏主义与放任主义的因子。这两种潜在的思想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胡适说:“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因为当时的政府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所以弄得‘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所以他主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是极端的破坏主义。”

许多学者认为,道家包含了愚民思想。能证明这一点的最主要的证据就是,胡适应用的这两段话。按照传统观点,老子希望百姓保持淳朴愚鲁的性情,不喜欢让他们获得太多知识,因为那样人们就会变得奸巧。胡适推崇孔子开启的尊重知识的“苏格拉底传统”,自然会将老子的主张视为一种对知识学术的破坏,故而斥之为“破坏主义”。

尽管胡适推崇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欣赏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认为老子的治国主张是极端的放任主义,并不可取。

胡适指出老子的哲学存在一个误区——“‘太上,下不知有之’是说政府一切放任(人民一切自由,竟不知上面还有个政府在)。这种极端的放任主义,都由于误把‘天道’和‘人事’拼作一样的东西,都由于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变便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正与斯宾塞的政治哲学一模一样,两个人的受病根由都在于此。”

在胡适看来,老子的“道”类似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自然法”。于是他将老子与西方思想家斯宾塞作了比较,认为他们都过分迷信“自然法”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本书中,谭传宝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德育”这一虽妇孺皆知但是却常常雾里看花般令人迷惑的概念做了系统而严谨的定义,并以大量浅近文字梳理、解释,试图让初次接触者也能洞悉其深意、理解其价值。另外,本书对德育的诠释完全切近时代特色,关照现实问题,建言德育实践,努力填平学术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热门推荐
  • 暖风花语店

    暖风花语店

    当微微泛黄的暖风自远方徐徐吹来时;当缕缕暮阳透过稀疏麦浪拂动着远方轻诉的花语时;你是否曾经聆听过熟悉的三个字?是否曾经忆起过心中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你好,欢迎来到暖风花语店......
  • 素手佑尘缘

    素手佑尘缘

    十万年前,她是祸乱三界的妖神,本该在神魔大战那日魂飞魄散,却被人护下困于方寸之间不得自由。十万年后,她阴差阳错结识后辈墨白,自此护于身后,任他胡作非为。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好友竟能将九重天搅得天翻地覆。看着他被人追杀灰头土脸的逃回桃山,眉宇之间尽是无奈,目光中带着少许护短:“天帝这是要拿我夫君问罪吗?”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背后之人,嘴角的偷笑。1V1甜宠前世今生文
  • 万千风华

    万千风华

    她,将军府的嫡女,三王爷的正妃,却是一枚不受宠的棋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侧妃陷害,小妾欺负终是香销玉陨,一尸两命。在睁眼,已换了一副灵魂。她,秦氏总裁的夫人,只因丈夫的陷害,死于一场车祸。一只古镯让她魂穿异世。一睁眼,什么?居然躺在棺材里,躺在棺材里也就算了,居然还棺中产子?!什么?这孩子还是父不祥?!好把,上一世她因意外伤了子宫不能生育,这一世就当是老天的补偿好了,从今后儿子就是她的一切。男人神马的都是浮云,天下美草多的是,带着儿子逍遥去。再相见,她已不是她,惊才艳艳,风华绝代,却吸引了众多美男的目光,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女人,我没给你休书,你永远是我的女人。”某王爷鼻子喷火道。“你要,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一张,不用感谢我。”某女用小指掏了掏震到的耳朵,不以为意,一副我很好商量的说。某王爷继续喷火中.“女人,我是你儿子的爹,以后我来照顾你们。”某帅男情深款款道。“对不起,儿子是我生的,与你无关,如果硬要说有关,那就是你奉献了一颗打个喷嚏都可以吹走的小蝌蚪,如果你要的话,明年春天我给你捞,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放心吧,我很大方的,不收你银子。”某女翻了个白眼鄙夷道,想抢我的儿子,门没有,窗也没有。某帅男风中凌乱了.转战儿子:“儿子,我是你爹,只要你叫我爹,我的一切以后都是你的,比四国皇帝还厉害。”某帅男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大灰狼引诱小白兔的样子。“切,娘亲说了,皇帝都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猪晚,累的跟狗似的,比皇帝还厉害不是比猪狗都不如?小爷是人,才不做畜生。”某小孩不屑的撇了撇嘴。某帅男继续凌乱中.“女人,只要你嫁给我,我许你皇妃之位。”某皇帝酷酷的说。“不好意思我对种马不感兴趣,相信那些翘着尾巴等着你的母马会很感谢你的。”某皇帝满脸爆红,无语凝咽.
  • 隋唐英雄传

    隋唐英雄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女仙

    第一女仙

    穿入修真家族,父母慈爱却修为低微。家族势大,却狼心狗肺,步步紧逼,谋算婚嫁!危难之际,随身古镯异变,开启福地洞天!无名金果成就神秘灵种。看——废柴之体,也敢逆天,成就第一女仙!
  • 幻界乐园

    幻界乐园

    希望中的悲怜,尸骨中的重生。“希望......这里能给我带来一些奇妙的乐趣呢……”
  • 九宫真游

    九宫真游

    2149年,地球的科技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也因此享受这科技带来的成果,不仅是生活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就连寿命也增长一倍多.如此,在人口暴增的情况下,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为了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各国政府都在争相研发一种虚拟现实游戏,以此开辟人类的第二世界.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们也渐渐的放弃这个计划.而华夏,也一直在这领域不断努力着,虽然也和西方国家一样,曾有过许多次失败,但炎黄子孙骨子里那股劲,依旧没有放弃.所以,最后在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18年后,推出了一款虚拟现实游戏,为《九宫真游》...但是,在2149年10月7号当天,有位特别的婴儿,诞生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樗隠集

    樗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扮男装遇真爱

    女扮男装遇真爱

    她,玩心大起,女扮男装来到学校,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俩一直作对。后来他渐渐的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当他知道她是女生时,惊讶,惊喜还伴随着愤怒。你个臭丫头,竟敢女扮男装骗我,居然还让我爱上你,害得我纠结了好久。看来不收拾收拾你,是不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