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100000021

第21章 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4)

王国维指出:“至欲求经学、国史、国文学之教师,则遗老尽矣。其存者,或笃老,或病废,故致之不易。就使能致,或学问虽博而无一贯之系统,或迂疏自是而不屑受后进之指挥,不过如商彝周鼎,藉饰观瞻而己。故今后之文科大学,苟经学、国文学等无合格之教授,则宁虚其讲座,以俟生徒自己之研究,而专授以外国哲学、文学之大旨。既通外国之哲学、文学,则其研究本国之学术,必有愈于当日之耆宿者矣。”

在王国维看来,老派经学家虽然学问渊博,但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这类人迂阔倨傲,不愿意听后辈学者的意见,而按照王国维的构想,未来的文科大学不仅包含有传统的经学与国文学,还应当教授西方哲学与文学。他认为,广大学子若能熟悉西方哲学及文学,回过头来研究传统经学时,必定会有超越前代宿儒的成就。

其实,王国维自己就是先从学习西方哲学、文学、美学起家,然后再重新研究传统经学的。他凭借研习西方学问多年打下的基础,对传统经学作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并且很好地吸收了其中精华,特别是怀疑精神与考订方法。如果说罗振玉的学术带有许多传统经学家的特色,那么王国维则完完全全是一个现代学术研究者。

王国维重视经书的价值,但不再把经书当教典,而是将其看作史料。他也不再把过往圣贤当成神人,而是将其视为凡人。他跳出了传统儒者对经师的顶礼膜拜,不再把经学当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工具,而仅仅将其定位为学术研究对象。他发扬了清代皖派乾嘉学者的考订技巧与怀疑精神,却舍弃了他们以注疏为主的治学路线。这可以说是他对传统经学最本质的扬弃。

为什么说“学无中西新旧”?

近代学术界处于一个新旧文化交替、中西学术碰撞的大转型时代。中国古代学术在此期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现代学术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至今。在这个转型阶段中,王国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改革了传统的经史研究方法,并且在多个学科都有划时代的建树。

当时各方学者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构建起自己的学术体系。根据学术立场的差异,近代学者有奉行文化保守主义的国粹派,有激进推翻传统文化的西化派,有主张文学复古的学衡派。

王国维早年醉心于西方哲学与美学研究,后来以经史考订为主要方向。素来没有门户之见的他,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上述各派的观点。他指出:“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国学丛刊序》)

这番话充分体现出王国维海纳百川的大师气度。他的主张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做学问不应分新学旧学,不可人为割断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源流。

其二,做学问不应存有中学与西学的地域之见,应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其三,做学问不宜区分“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从而否定某些看似“无用”的学问的深远价值。

在王国维看来,凡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口诛笔伐的,都不是认真做学问的学者。自从晚清以来,各个不同的思潮都在激烈论战。例如,著名的“科玄论战”,将当时大部分知名学者都卷入其中。但一生甘于青灯黄卷苦读书的王国维,几乎没有参与过任何学术论战。事实上,他也存在某些鲜明的学术倾向。例如,他推崇乾嘉经学的皖派学术,而对吴派的评价很低。又如,他推崇西方思想家叔本华的哲学,却在后半生放弃了研究多年的西方学术,将精力完全集中在经史国学领域。尽管如此,王国维极少与同行展开辩论,只是埋头于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当中。

王国维提出学无新旧中西的观点,与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联。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卷入了时代的激流。外有西方列强环伺,内有此起彼伏的反清活动。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与恭亲王奕欣等人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让广大学人接触了先进的西方文明。此后的维新派进一步融合中西学术,推出“新学”。而百日维新的失利也使得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越来越全面深入。

千古未有之巨变,让近代学者迷失了方向。如何对待传统学术?如何看待西方学术?成为困扰近代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翻译《天演论》的严复,为了救亡图存而向国人宣传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不仅亲身参与过百日维新,还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崇尚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胡适,致力于推广白话文,颠覆文言文,并用西方学术工具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史;邓实等经学家则从保护“国粹”的角度出发,极力宣扬传统经学的重要性。

面对这场激烈程度不亚于先秦百家争鸣的学术大讨论,王国维选择了相对超然的态度。他不热衷于社会活动,而是始终坚持书斋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的清静本色。

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王国维把做学问当成纯粹的研究活动,而不将其看作是社会活动手段。他撰文呼吁:“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论近年之学术界》)

那种抱有“政治之野心或实利之目的”的学术研究,是王国维最反对的行为。这与鼓吹实用主义的胡适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王国维看来,纯粹的学术研究应当超越古今,而不宜抱有新旧、中西之偏见。既不能排斥陆续传入的西方学术,也不能全盘抛弃传统的经史国学。

王国维认为:“智力人人之所同,有宇宙人生之问题,人人之所不得解也,其有能解释此问题之一部分者,无论其出于本国,或出于外国,其偿我知识上之要求,而藉我怀疑之苦痛者,则一也。同此宇宙,同此人生,而其观宇宙人生也则各不同,以其不同之故,而遂生彼此之见,此大不然者也。学术之所争,只有是非真伪之别耳,于是非真伪之别外,而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则以学术为一手段,而非以为一目的也。”

不难看出,王国维认为学术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无论是中国思想还是西方理论,只要能解答人们的困惑,克服相应的问题,就是好东西,应当一视同仁地接受。

尽管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观察宇宙人生的方法大相径庭,自然会歧见百出。对此,王国维注意到了学术争鸣存在相对性。每一种学说都有自己的语境和背景,若只是以观点差异而相互攻讦,未免太过小气。当然,王国维并非反对学术争鸣,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不过,他主张学术争鸣只争论“真伪”,真实就支持,虚伪就反对,而不应该存在门户之见。譬如,推崇西学者一味攻讦中学,将中国传统学术一竿子打死。又如,推崇新学者全盘否定旧学的价值,全然不顾学术发展的历史性。在王国维看来,这些都不是真学者当为之事,因为他们没把治学当成目的,而仅仅是以学术为手段。

假如只把王国维当成是和稀泥的调和主义者,未免太小看先生的才学。他主张超越三个分歧,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王国维学贯中西,既有扎实的西方学术功底,又有深厚的传统经学素养。正因为对中西新旧学问都有相对全面地了解,他才能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不同学问之间的差异与价值。

王国维借助西方学术思维将人类的一切学术成果归为科学、史学、文学三大门类。在他眼里,学术不分中西新旧有用无用,都从属于这三大门类。而且,不同门类的学术研究,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以简单地混为一谈。

王国维是这样总结三者的差异的:“凡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此科学之所有事也;而欲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者,不可不知事物道理之所以存在之由,与其变迁之故,此史学之所有事也;若夫知识道理之不能表以议论,而但可表以情感者,与夫不能求诸实地,而但可求诸想像者,此则文学之所有事……古今东西之为学,均不能出此三者。”

科学的主要功用是满足人们对世界万物“尽真”“求是”的求知欲。

史学产生于人们对万物演变发展与因果道理关系的思考。

文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表达情感与抒发想象的需要。

这三大类学术体系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无论古今中外的人,都存在这三种需求,故而也需要这三类学术。因此说,否定任何一方的现实意义,都是轻率的蠢行。

按照这种学术分类,一种思想理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揭示事物的“真”与“是”,而不在于中西新旧之别。

此外,王国维还注意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他站在学术演变史的高度上分析道:“不独事理之真与是者足资研究而已,即今日所视为不真之学说,不是之制度风俗,必有所以成立之由,与其所以适于一时之故……故物理学之历史,谬说居其半焉,哲学之历史,空想居其半焉;制度风俗之历史,弁髦居其半焉;而史学家弗弃也。”

世界在不断变化,事物的“真”与“是”都是相对的。当今学者认为违背“真理”的学说或者不合“时代潮流”的制度风俗,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都是适应某个时期环境的产物。因此,从物理学、哲学、制度风俗的角度来观察历史,荒诞不经的东西往往占一半。但是史学家不会因此无视这些“旧”事物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历史发展与学术进步的必然一环。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时间先后划分旧学、新学,其实就是把当代的价值观看成学术取舍的唯一标准。在王国维看来,这种脱离时代背景的治学方法不符合学术研究的宗旨。故而,他呼吁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时期的学术。

比起新学旧学的矛盾,中西文化冲突更为尖锐。国粹派与西化派各执一端,不能公正地评价中西学术各自的优缺点。王国维没有直接参与这场大论战,但对这种厚此薄彼的治学态度不以为然。他根据“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的理论,推演出兼通世界学术才是治学正道的主张。

王国维认为:“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其他学者大多只看到中西学术之间的差异与对立。而王国维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都视为全球文明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西学强势进入中国,大有全面取代中国传统学术之势。故而,引发了国粹派与西化派的尖锐冲突。

王国维当然明白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但他反对世界文化一元论,而主张尊重学术文化的多元性。因了此故,王国维体现出极富包容性的治学风格,他试图营造一个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氛围,以消除两派各自的偏见;在中西学术相互参验、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实现“兼通世界学术”的境界,最终将“我国之学术”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别,具体而微地探讨了美国教育各方面,包括美国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水平与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等,以作者亲身经验为实例说话,为你全面介绍美国的教育。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特色书院教育

    特色书院教育

    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勇进知退的一代“谋圣”:“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极品储君系统

    极品储君系统

    “给我把这个逆子拖下去斩了。”都说主角都有光环,这...可是自己的皇帝老子竟然要斩了自己......这样竟然还不算完,似乎在场的所有人的都对我有意见。外有蛮夷,内有佞臣。刘烨作为当朝太子,深感觉自己压力山大。书友群【凌烟阁】:836598370
  • 大荒琢剑录

    大荒琢剑录

    大荒内,万物生。万物向荣,万物死。南山蛇,南山剑。流风回雪,自此始。
  • 明雩篇

    明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聚并不遥远

    相聚并不遥远

    军人的爱情真挚而坦率,虽然相隔千里,但却心心相印。当事业与爱情的矛盾无法避免时,面对痛苦抉择,毅然选择保家卫国的军人使命,用忠诚捍卫军人荣誉,独自扛起所有的苦涩,把壮丽的青春献给湛蓝的大海,即使失去爱情也绝不后悔。当雨后的阳光终于照耀边海防简陋的军营时,那份曾经失去的爱,踏浪而来,重新温暖军人的心..……
  • 水岸云庐

    水岸云庐

    善与恶,罪与罚,拯救与赦免。面对历史,记忆与生命,哪个更重要?多年前,一个叫陈雀替的女人独自旅行。她来到了黄河边上的这个小镇,停留了一周,在离镇大约五里路的一个村庄,看到了一座荒颓破败的旧庭院。从此,这破败的院落就成了她心里再也放不下的一个念想。又过了一些年,女人回到了这里。当她看到这愈加残破、愈加荒凉的院子仍然坚挺在河岸山坡上时,心里竟涌起深深的感动,她想,原来你还在等着我啊。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夕阳在黄河上缓缓沉落,晚霞满天,河水如同一条血河。河上有船,是载客的游船,静静地泊在岸边。
  • 一副杠

    一副杠

    年景不济,世道绝人。当下的“王老毯儿”(东北人称呼河南、河北、山西等关里人的俗语),可不是在镇上赶匹热毛子瞎马、挨个茅楼“掏黄金”的那个大尾巴蛆,也不是满街蔫不啦唧地吆唤:“锔锅锔碗锔大缸,焊洋铁盆唻!”的老左撇子王守祥。祖上闯关东的山西人多了,伯伯婶子的,说话全都囔唧囔唧的,“孙老毯儿”“韩老毯儿”,姓啥就叫“啥老毯儿”!“上大肩那个——”“嗨哟!”“猫下腰那个——”“嗨哟!”“啊哈嘞——”“嗨哟!”不唠嗑,光喊号子听不出王俊青是山西老毯儿,又硬又愣的身条,驼下去的背脊就像一个用旧了的铁砧。
  • 帝火丹王

    帝火丹王

    与火神祝融火种融合,掌控世间火焰。丹师厉害靠的是什么,掌控火焰炼丹,谁掌控火焰能有咱强。帝都争雄,扶持父亲崛起,让天下没有任何纨绔敢在我面前嚣张、放肆,因为我是掌控帝火的一代丹王。
  • 世态炎凉风雨飘摇

    世态炎凉风雨飘摇

    自以为是初见,他不搭理她,任由她一个人围着他哔哔半天。最后终于以行动回答她,还是因为她说:“不如我们比试一场,你若赢了,我便不再烦你,你若输了,以后便要叫我姐姐,且不许对我爱搭不理的,如何?”最后她赢了,他愿赌服输,心甘情愿叫一个比自己小又幼稚的孩子姐姐。一场意外,让她性格大变,不再似当初的热情,活泼。他不想承认他对她有感觉,因为他的心里忘不掉一个女孩,离别时,在他的手心写下: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