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100000025

第25章 王国维谈戏曲:戏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4)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对元杂剧发展的历史与“发达”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他将元杂剧从兴起、繁盛到衰蜕的整个演变过程做了划分,共分三个时期:一,蒙古时代。起“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元统一之初”。这一时期的剧作家都是北方人,“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剧之杰作,大抵出于此期中”。二,一统时代。也就是13世纪80年代到14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剧作家大都是南方人,剧作“除宫天挺、郑光祖、乔吉三家外,殆无足观,而其剧存者亦罕”。三,至正时代。就是14世纪30年代到14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的剧作之“存者更罕,仅有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五剧,其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

从王国维对元杂剧的划分可以看出,他以事实为依据揭示杂剧发展的科学态度。而他对于学术的研究是由考察时地入手,以作家作品为依据,对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归纳。这种方法对后世的戏曲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过,也有人对他的三期分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但不论怎样,应该说,王国维还是比较清晰地将元杂剧发展的基本轮廓给描绘了出来。

其四,以中西美学理论为依据,对元杂剧的文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对于元杂剧的评价,王国维运用了中西美学理论。他充分发挥了“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学术优势,创造性地运用了“自然”“品格”“意境”等中西美学范畴,对中国戏曲之元杂剧做了全面深入的审美评价。

王国维推许元杂剧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一代之绝作”。他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性,而莫著于元曲。”

王国维对元剧最为推崇的地方是它的天然混成的美学风格。在王国维看来,元剧对人物情态做到了准确刻画“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反映社会现实“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

对于元剧“自然”之特色,在王国维看来,作品外在风貌的“自然”与作家在艺术上追求率直自由的个性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元剧作家之“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但摹写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期间”。

对于元剧的一干作家王国维也给予了高度赞誉:“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白仁甫、马东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其余曲家,均在四家范围之内。唯宫大用瘦硬通神,独树一帜。”

从王国维的论述来看,对于元剧作家的艺术品格,他主要推崇三点:一是对元代著名杂剧剧作给出了肯定的态度,认为其与唐宋诗词名家一样,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品格”;二是元剧作家之所以能自成大家,正是源于元剧作家的“品格”在剧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三是“一空依傍”的艺术独创精神,标明了作家“品格”的高度成熟。

王国维在对元剧作家的高度评价中,包含了他对他们能够超越世俗功利的创作动机的肯定,他认为正是这些人无目的性自由创作的精神,才使他们创作出了具有“自然”美学风格的作品。

王国维还将“意境”论带入了对元剧的审美评价中,这也是他对戏曲理论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可以说,他的“意境”论是对其“自然”观的一次理性升华。对于他来说,元剧文章之妙处在于有意境。对此,他是这样说的:“元剧最佳之处,不再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那么,他认为的“意境”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解释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中国戏曲文学的显著特点,正是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王国维认为元杂剧将三者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所以他说:“惟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是故,他由赞元剧有“自然”之美,到崇尚元剧所独擅的“意境”,并将之与唐宋诗词并提为“一代之文学”的崇高历史地位上,为后世在戏曲研究上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王国维在戏曲史上的另一个成就是,在元杂剧的研究进程中,引入了西方的悲喜剧理论。就元剧与明清传奇的区别,他曾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戏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他还从情节结构和悲剧成因两方面,对元杂剧的悲剧特色做了分析,并指出《窦娥冤》和《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总体来看,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评价,是结合了中西美学的观点,来做出判定的。他的戏曲理论做到了针对具体研究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判断,为中国戏曲史理论开了先河。

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矛盾态度

自1903年起到1907年,王国维对中国古代戏曲展开了研究,对中国戏曲中的源流、演变等一些问题做了系统地研究,并写了大量论文。从其论文中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古典戏曲审美价值的态度,王国维是矛盾的。

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他一方面持否定态度。在其《论哲学家与艺术家之天职》一文中,他指出:“甚至戏曲小说之纯文学亦往往以惩劝为旨,其纯粹美术上之目的者,世非唯不知贵,且加贬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戏曲小说说教多,艺术水平低,文学性差,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和贬低。而在《文学小言》中,他还说:“至叙事的文学(谓叙事诗、史诗、戏曲等,非谓散文也),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物。”他认为,元杂剧的曲辞美,但人格表现不够深刻。

对于为什么自己去研究中国戏曲,王国维说,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词的时候,对元曲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他觉得由于中国戏曲不发达,所以研究它的人很少,这个领域存在空白。他说:“吾中国文学之最不振者,莫若戏曲若。元之杂剧,明之传奇,存于今日者,尚以百数。其中之文字,虽有佳者,然其理想与结构,虽欲不谓至幼稚,至拙劣,不可得也。国朝之作者,虽略有进步,然比诸西洋之名剧,相去尚不能以道里计。”

王国维认为,元杂剧明传奇,“理想和结构”很幼稚、拙劣,只是剧作的语言声韵美。在提到元代几位优秀的剧作家时,他认为“关、王、马、郑等,皆名为不著,在士人与倡优之间,故其文字诚有独绝千古者,然学问之弇陋与胸襟之卑鄙,亦独绝千古。戏曲之所以不得于文学之末者,未始不由于此”。

另外,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也指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

由这些观点看,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评论不外乎这样几点:首先,元杂剧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内心世界、人性的复杂上不够深刻,剧作太局限于道德层面的善恶惩戒,是非评论上。其次,元杂剧对人物内心矛盾的戏剧冲突,缺乏揭示,以致情节拙劣、幼稚。不过,他对元杂剧的几部优秀作品也给予了肯定,如关汉卿的《救风尘》,武汉臣的《老生儿》。再次,在元杂剧中,对人物性格的表现缺乏内在统一性,造成了前后矛盾。另外,元杂剧作品的格调不高,缺乏深刻的思想应属文学之末流。

除了这样的贬斥态度,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王国维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在《曲录·自序》中写道:“追原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源。所以,穷品性质纤微,极遭遇之变化;激荡物态,抉发人心;舒轸哀乐之余,摩写声容之末;婉转附物,怊帐切情,虽雅颂之博徒,亦滑稽之魁杰。惟语取易解,不以鄙俗为嫌,事贵翻空,不以谬悠为讳。”

在这段文字中,王国维充分肯定了中国戏曲具有的丰富表现力,认为中国古典戏曲在对人的品性表现上,做到了细致入微,展现出了人生之曲折坎坷,在抒情状物方面也很婉转贴切,达到了“抉发人心”的艺术效果。他还肯定了中国戏曲既有诗的美,又有幽默风趣的民间艺术气息。

对中国戏曲之所以持一定的否定态度,其主要原因是,王国维对西方戏剧审美原则的推崇。由于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学的价值标准的审视,大都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依据。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文学艺术这种最高成就以表出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是在我们面前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着人的偶然性的统治,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一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中有重要的暗示在,即暗示着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写出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里唯一的东西。”

王国维非常推崇叔本华的悲剧观,因此,在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中,便秉持着叔本华悲剧的观念,故对中国戏曲感叹,叹其缺乏悲剧精神,贬斥元杂剧缺乏“理想与结构”。其实,王国维将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戏曲作比较,用西方的美学观点来评论中国戏曲,还是有一定的偏颇的,毕竟东西方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

对元剧的肯定态度,是源自于王国维站在诗歌的角度对元剧的审视。王国维有着很深的国学基础,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肯定与赞赏,完全是出自于他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深厚修养,以及他对古典文化的眷恋之情。“追源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流”,也就是说,他将戏曲归到了“古诗之流”,用诗歌的抒情性看待戏曲,这样便使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审美价值提升了。他认为,元剧是诗歌的特殊形式。由此,他对中国古典戏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宋元戏曲考》中,他说“元剧之文章”,称赞元剧具有曲辞之美。

“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期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以说,王国维从诗歌的角度,对元剧的美学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显然,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态度是矛盾的,而这也正显示了中国戏曲的民族审美特点。在西方文化中,其戏曲追求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所以对戏曲情节结构的技巧很讲究。再者,由于西方戏剧非常看重舞台艺术的逼真,使得舞台时空调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剧作家在创作时不得不严格遵守“三一律”,因此,在结构安排上必须精心。而中国古典戏曲则不然,由于舞台时空上具有很强的虚拟性,所以调动起来就很灵活,只需人物的一句宾白或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所以,中国剧作家对戏曲的结构不需要有太多的考虑。

中国戏曲既是看的艺术,也是听的艺术。对此,王国维有充分认识。他曾说:“大维斯于所译《老生儿》序中,谓元剧之曲,但以声为主,盖其所移译者,科白而已。”对于《老生儿》只能将科白译出,而无法将乐曲和曲辞译出他深感遗憾,认为其掏空了内在美的精髓。

王国维对于音乐因素之于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很符合自己的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戏曲音乐性和诗性的特征,是使得中国戏曲不注重情节艺术在舞台上表现的基础,不把结构完美作为追求的首要目的,对曲辞的语言艺术更为看重。也就是说,中国戏曲的民族审美焦点在于音乐、语言的舞台化、物质化。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曲不同,而王国维对于中国戏曲的特征做到了准确把握。当然,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多数知识分子强烈向往西方文明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对中西方戏曲的比较,带有主观倾向也是在所难免的。

同类推荐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每天读点社会学

    每天读点社会学

    最近,社会学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社会学家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公众面前。虽然社会学现在备受关注,然而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人们第一次听到“社会学”这个名词可能会觉得很“玄”,不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即使有不少自认为了解社会学的人也对它充满了误解。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谁来娶我的女儿

    谁来娶我的女儿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热门推荐
  • 卿卿亦成

    卿卿亦成

    前世因果陆云成间接将姜卿害死,谁知陆云成爱上了姜卿,陆云成用太子之位与全部修为换来了与姜卿的下一世的相遇。几百年后这一世的陆云成没有了上一世的记忆是一个出家的和尚,他的师傅眩真道长在陆云成生日那天死去眩真道长在死之前说去南安城找云间道长让云间道长招抚招抚一下陆云成开尔城离南安城相差六万里,在陆云成去的过程中,一边收妖,一边去南安城,遇到了转世的姜卿,而这一世的姜卿以幻化成了一个狗尾巴草精…………
  • 易桐探案

    易桐探案

    刑警易桐在一次追寻旧案的过程中,破获了一起起诡异的案子,
  • 青溪暇笔

    青溪暇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夜归途

    九夜归途

    本已对人生失去希望的宅男游言不知因何原因来到了JoJo的世界,但这只是个开始,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且回到原来的世界,需要在无尽的世界中找齐九个终极秘密。游言本只想做一条咸鱼,却被其他轮回者逼着行动了起来,既然什么都不做剧情都会改变,那就让我改变个够吧。波纹疾走,替身能力,狩猎风格,修仙秘法,魔武传承,基因改造......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无尽的可能性在未来等待着他,战斗,成长,开辟属于自己的归途。
  • 赤潮

    赤潮

    傍晚时,美灵和佳霞从镇上回来了。国强站在楼上,看着那辆蓝色的摩托车沿着村道开进来。摩托车开得很快,不时颠簸一下,佳霞的头发在风中飘了起来。佳霞这一年小学毕业。国强对镇上的中学不放心,虽然养鲍鱼还欠着钱,可和村里稍微像样点的人家一样,国强还是咬咬牙,选择为女儿交一笔不算便宜的择校费,让她到城里去读书。佳霞从摩托车后座上跳了下来。她穿着条花裙子,长得长手长脚,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和女儿相比,美灵又黑又瘦,眼眶塌陷着,曾经娇嫩的脸蛋现在显得有点儿憔悴了。国强从楼上下来时,他的小儿子佳敏也从屋里跑了出来。
  • 秋风杀

    秋风杀

    只是一把水果刀,刀柄刀把加在一起,不过一拃长,但揣在身上,就不再是普通家什了。他胆小,用女人黄桂花的话,连老鼠都不如。他不敢杀猪不敢杀鸡,就是一只麻雀,他也没胆掐。老鼠不至于怕麻雀吧?黄桂花的话是有根据的。娶黄桂花的第二年,从田里回村的路上,唐喜看见黄桂花肩膀上趴一条毛毛虫,没替她捉,反而受了惊,大叫不止。不像男人,太不像男人了。可是,谁能想到,他把那么锋利的东西揣在身上。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水果刀,而是……凶器。这两个字从牙缝溜出来,唐喜不可遏制地战栗了一下。太阳还在西天上晃荡,现在还不能去。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惊险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惊险故事

    本书精选了“周穆王西游探险”、“张骞出使西域”、“征服世界处女峰”、“旅游家徐霞客”、“英国公主冒险探南极”等数十个古今中外的探险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将扣动你的心弦,无论你是七岁,还是七十岁,这些故事都是值得你一读的经典。
  • 能不能不偷懒

    能不能不偷懒

    新书《女侠求放过》欢迎各位来瞧一瞧姓名:张康;职业:懒得记;年龄:懒得记;性别:懒得记;身高:懒得记;能力:懒;超能力:超懒
  • 魅杀

    魅杀

    好消息,本文《魅杀》于9月28日已加入5折特价V书,全文看完只2.8元!!!推荐湘另外两篇文:《第一奴妃》(宫斗文)《杀神女帝》(连载中)《很魅很狐狸》:(已完结)魅杀,以音化魅,以魅为杀!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我心上。我是一个拥有三世记忆的女子,在这三世里,我有着同一个身份——杀手!这一世,我有着倾国倾城绝世魅惑的颜容,名唤晚夕。仿若命运注定,我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杀手,相比杀手的一剑封喉快准狠的杀招,我更擅长魅杀,给我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器,我就能以音化魅,以魅为杀……盟山誓海,海枯石烂;七情六欲,欲壑难填;恩怨仇恨,恨天荒老;万里江山,山河碎破!看三世杀手辗转四位帝皇身侧,身兼仙妃、魅妃、夜妃,三重身份,魅乱锦绣河山…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与三个朝代:齐朝与梁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魏朝为背景!与历史稍有差入!http://m.pgsk.com/g/jx123湘的圈子,亲们进来坐坐,聊聊哈!!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