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21

第21章 李存葆散文印象

读者大都知道李存葆写过《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也记得这两部中篇小说获过全国奖。至于以前的存葆曾写过怎样的作品,我不甚了了一一我只知道以后。以后的存葆曾与山东作家王光明合作,写过一阵报告文学,如《大王魂》、《沂蒙九章》之类,且有不小的影响。再以后,存葆便以自己的方式进入散文阵地了……我之所以要提及存葆的报告文学创作,那是因为如今我所读到的存葆的散文,或多或少与“报告文学”存有某种缘分。

按以往的文体划分,“散文”之中便包括“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观念,自有其合乎情理的审美缘由。只是到了“新时期”,在报告文学突然又必然地繁茂起来、且大得人心之后,报告文学才独立了自己的门庭。然而,独立是独立了,可它能“六亲不认”而割断自己的血脉吗?(说一点儿远的:《史记》中的写人述事之作,大都可以认作是“报告文学”,但当“散文”来读,又何尝不可呢)于是让人想到,存葆与王光明合作的《大王魂》、《沂蒙九章》等,无疑也是很好的散文(记人述事的“大散文”或“系列散文”)。倘若我们移动一下时空或角度,再来读存葆这些年写下的散文——不难发现,把他的相当一部分散文当作报告文学来读,也是可以的。特别是他的那些写人的作品,如《我为捕虎者说》、《伏虎草堂主人》、《走出黄金小屋》、《骆驼刘.大为马》,《辰生绘事琐记》、《天地一云鹤》等等,都是“散文化”的“报告文学”。与时下所流行的报告文学相比,只是篇幅短了一些、写法“白描”了一些,但也更精致、更富有韵味了一些。我想,这便是存葆散文的特色。它是自然而然形成了,谈不上是刻意追求,可也不是空蒙偶得。而且极为正常:倘若天下的作家都以一种套式写散文,那我们的这个散文界,是无论如何“姹紫嫣红”不起来的。

存葆由小说而报告文学,再由报告文学而写自己心中的散文,此间流动着的是一脉相承的血液。若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那便是“气势”。无论小说还是报告文学,存葆的目光都显得高远,且拥有一种传达时代风范的整合能力。而崇高壮美,则是他的文学追求。所谓“气势”,也大抵由此而来。在存葆的散…文中,篇幅长一点的,大约要推《我为捕虎者说》是写人之作,稍后再述。《鲸殇》写的是海洋中的鲸,“殇”者,死难者也。这是一部为鲸哀悼的作品。然而,就在为鲸的命运愤愤不平之中,我们却窥见了人类自身的处境:尽管作品怀抱着让鲸家族“像往昔那般炽盛”的乞愿,但绝望却已在作品的抒写中定格。不过,这里的绝望仍然是燃烧着的绝望,作品以宽阔而富有历史感的气势,呼唤着人类残存的理性及可能实现自我拯救的良知。而《大河遗梦》所抒写的可能也是一种“梦”的“回光返照”。作品的对象是黄河,是那条豪迈与呻吟了无数岁月的大河。说起黄河,人们也就联想到了华夏民族的命运,就会由如缕的联想而徜徉人类的今昔及往后的光阴。黄河的命运绝不止于黄河。说到底,是人的命运,是我或我们的命运。作品纵横古今,恣肆于历史的汪洋之中,而黄河的“断流”、黄河的“见底”,恰如人类躯体上的一个难以治愈的伤口,今天更加鲜明地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一这是一种处境:处境的衬照是“遗梦”。“梦”能找回来吗?那是找不回来的!与《鲸殇》一样,《大河遗梦》所燃烧着的,也是一种绝望,或一种与绝望相关的霹雳般的惊醒。当然,也可以是一种类似于宣战的挣扎,或一种仅仅鼓励自己的决心。在这里,我们不难体悟到,创作的思绪一旦触及到人类或人世的种种尴尬或无奈,幻想的闸门便可能于瞬间打开一仅仅是可能,而体现精神高度的气势,也可能在思绪的流向中产生——依然是可能……存葆是小说家,勾绘人物是他的长处,而且能站在高处或远处审视对象,抓得住人物的特点。如我在文前提到的《我为捕虎者说》,写的虽是底层百姓,但不乏叱咤风云之气,且于奇人奇事之中托出了对象的刚柔相济的正直品格,也传达了自然与人世的悠悠变迁。存葆的其他写人之作,涉足的几乎都是画家的艺术道路,资深的,年轻的,清一色的中国画成就者。我一直不甚明白:这位军旅小说家如何对中国画发生了兴趣,似乎还有点儿“门内谈画”的意味。我不懂中国画艺术,故只能站在“门外”读“谈画”。但存葆的这些勾绘画家的散文,无一例外地突出了对象的人品及艰辛的艺术道路一即便是不获这奖那奖,读者还是很钦佩的,因为世人看重的是精神,是真正的人应该具备的执着追求。

记得小说家、散文家宗璞说过:“必有美文,才有散文,故散文特别要求语言的功夫。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匠心”很重要,语言的功夫也不可忽视。从作品可以看出,存葆似乎一直在摸索自己的语言道路,耐心而又执拗,且深知语言之于散文创作的极端重要。他的语言颇讲求气魄与阵势,时有骈偭的华美、排偶的厚重。我想,只要不琐碎、不炫耀,不淡忘自己的“匠心”,也一样可以成为“美文”。当然,有关散文的语言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但有一点或许能被承认,那就是每个作家都会有自己的“语言理想”;若能与流行色区别开来,则可认为是一种富有前景的开始。

一九九七年五月

同类推荐
  •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是一部改编旧作《马裤先生》是独幕话剧,属于老舍作品全集之一。
  •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是创办者毕奇小姐的回忆录,书中不仅讲述了书店经营中的欢乐、悲伤、成就、遗憾和与很多知名作家、艺术家交往的细节,也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会变迁。 毕奇小姐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巴黎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剧院街的神勇英姿;顺着书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乔治`安太尔,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位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毕奇,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人生总是会有阴晴变幻的坎坷,也难免铺天盖地的风雨,而谁的一生不是伴随着这些风雨起起落落,就像历久弥深的唐诗宋词,平平仄仄,让人充实无比,又回味无穷。风雨路上,期待你与作者并肩,共赴这场诗词之约。《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是作者用诗词体裁记录心情的一本个人诗词集,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跨度,系作者坚持创作的结晶。
  • 山菊淡淡

    山菊淡淡

    收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发表在报刊上的短篇小说、散文、杂谈、诗歌以及一部分政论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大致上勾勒出作家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秉烛夜读、伏案创作的生命风景。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织成的艺术长廊时,就从中把握了一条穿越岁月的红线,这就是一个作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热门推荐
  • 盲债

    盲债

    灵光一闪,双双飞升。爱怨纠缠,相生相克。红线难断,两情久长。
  • 悦怿汝美

    悦怿汝美

    作为国师收养的义女,秋离歌从小除了学习必备的课程外,还要了解一个人---大夏朝的太子,高祯。在未遇见之前,太子在离歌心中的定义是温润如玉,文武双全。在遇见之后,离歌心中只能感叹:当初真瞎。
  • 前后七国志

    前后七国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尼克松访华接待组

    尼克松访华接待组

    在接待准备工作的全过程里,接待组成员每周都要到人民大会堂或中南海周恩来办公的地方,汇报情况,听取周恩来的指示。严格的保密岁月如梭,转眼尼克松总统访华已经30多年了。然而,人们对这一改变世界历史的壮举至今仍然兴致不减。随着白宫有关尼克松访华绝密文件的解密,以及当事人的许多回忆,人们有了对这个震惊世界事件的深入了解,不仅佩服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深虑远谋,周恩来与基辛格的聪明才智,也对参与此事的众多普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肃然起敬。为了接待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中央成立了接待组。
  • 傲娇魔妃

    傲娇魔妃

    他被迫成婚,她率领百万雄师围攻敌国都城前去抢亲:“我的男人,谁敢抢?”手指一挥,号令出声,百万大军和精英骑士直导帝都!
  •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核舟行远人归去,三生大梦刻顽石。间隔月萧无觅处,君非不见卿可知?无端坠入红尘梦,却遇明月终身误。愿望同君长厮守,惹却烦恼千丝长。当时只道,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七年追寻,终追逐上那袭白影。心念,永恒莫过如此,却不料,终是一场梦里繁花。
  • 医诺千金,现任前妻别耍赖!

    医诺千金,现任前妻别耍赖!

    推荐新书《婚非得已,男神的闪婚甜爱》http://m.pgsk.com/a/1111021/这就是一个男神吃掉小迷糊的故事,有宠有疼,还有点虐狗。男女1v1,身心干净,一个心黑手狠,一个傻傻的掉坑里爬不上来,欢迎收藏~***离婚五年再相见,他是私立医院的副院长。身兼要职,收入不菲,是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是普通的小职员,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他相见。本以为两个人见面以后一定会讳莫如深,避之不及。却没想到阴错阳差,旧情复燃。*“相亲?跟这个男人?”他指着急诊室里的秃头男,“心脏不好肾不好,真合适?”她微微一笑,“有钱就行。”他笑的邪魅,“啧啧,几年不见,倒是成熟了不少,看来不再是胸大无脑了啊。”她微微挺胸,“你羡慕?”*医院楼梯间,她被他堵在角落。“你要做什么!”他目光不善的打量他,“怎么,又看上什么男人了不成?”她被气得想骂人,却还是压下怒气,抬头看他,“你忘了?我们离婚了!”他混不在意,痞里痞气的看她,“我是不是没告诉你,离婚协议我没签。”她:……*“老婆!洗发水没了!”他在浴室里大声叫,“沐浴液也没了,肥皂也没了!”“嗯,自己动手,挫出三两灰我就放你出来。”她拿着浴室的钥匙,站在门外,看着毛玻璃里已经发狂的某人的身影,“老公啊,以后哪个女人敢摸你,你就想想今天。我从来不暴力你,我只会冷暴力你。”他:……敢情他被人占了便宜,还得自己主动脱层皮?*结婚是因为爱情,离婚是因为误会。明明没有背叛,却还是得分开。只是因为,遇见你时,未曾花开。
  •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编,同时收录了他与爱人李银河恋爱时期的部分情书。作家祝勇先生说:王小波的杂文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其中,就全看我们个人的兴趣了。王小波的幽默,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 诡异的身世

    诡异的身世

    十多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寒冬里,那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白事,开启了少年回家的旅途,并使他踏上了寻找自身秘密的钥匙
  • 难寻之证

    难寻之证

    这场巨大的阴谋才缓缓拉开帷幕,幕后的角色又将如何登场。步步为营,究竟是谁最终战胜了谁?八年前一次追击嫌犯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导致刑警队为数不多的女队长夏岑辞职离开了警队,八年后,夏岑以特聘的心理学专家的身份再次回到警队。紧随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案子,无头尸、枯骨、蜡像……剥茧抽丝,这些案子背后的真像到底是什么?一个奇怪的网站也在案子背后浮出水面。看似平常的案子背后却似乎有人在操控,当年的意外和夏岑有什么关系?网站的背后又有什么人在谋划?夏岑又为什么再次回归?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人性之间的交易还是满足自身变态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