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20

第20章 何止“秋白茫茫”——读李辉的《沧桑看云》系列

评价一位作家,特别是那种颇具成就的作家,无论如何得恰如其分。但我读李辉,总有一种心悦诚服的感觉,且越是读得仔细,这种感觉也就越强烈。李辉沉得住气。他可以站在穿着各种时装的作家流行队伍之外,置轰轰烈烈而不顾,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李辉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他既是学者,又是作家,既是报告文学作家、传记作家,又是名副其实的散文作家。他有他的领域;他的领域便是文化或文学的历史,但读罢李辉,这“历史”又何止于“文化或文学”?他于沧桑间看着自己的云;他是一位以痛苦与睿智静静透视历史的作家。他或多或少显示出一种思想家的气质,大胆而又谨慎,但他的思想,绝不是行而上的逻辑演绎,而是对构成历史奇观的具体人事变迁的穿越与把握。在他的笔下,历史与感悟、人物与思想,因撞击而被从容地契合或熔铸在了一起,从而呈显出一种风云突变的起伏,一种斑斓驳杂的丰厚,一种滴血滴泪的生动,或一种苦苦求索的苍茫之感。我想,他的那些以真实构筑起来的记叙,那些从回溯中截获的思考将会随岁月的流逝而增添价值的光彩。

我读李辉的作品,始于八十年代末的长篇报告文学《文坛悲歌一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之后又读到他的《浪迹天涯一一萧乾传》、《刘尊棋传》、《恩怨沧桑一一沈从文与丁玲》、《人生扫描》《随笔选集》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刊载于《收获》杂志的专栏系列《沧桑看云》,一九九四年始、一九九六年终,读了整整三年。如今,《沧桑看云》的专栏文字已成为两本书的主体构成:它们就是《秋白茫茫》(天津教育出版社)、《沧桑看云》(上海远东出版社)。

《秋白茫茫》之所以成为一本书的书名,李辉在《沧桑看云》专栏结束时的“跋”中说,那是因为专栏系列中曾经有一篇关于瞿秋白的随感,题为《秋白茫茫》,我很偏爱这个题目,也“珍爱这种茫茫”。他的“跋”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茫茫,当然不是混沌一片,更不是面对历史人物时的无所作为。”

“茫茫,这是悠悠岁月中的回望。如同伫立秋风里,凝望飘然而下的落叶,你无法理清思绪,也无法准确地寻找到表述的语言。但是,就在这样一种感觉中,历史烟云中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是与非,呈现于我的面前,诱使我去寻找它的本来意义。”

“历史与现实,在茫茫的感觉里合为一体。”

李辉所说的“现实”,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现实映照下的理性及情感,也是今人审视历史人事现象的眼光,另一是作为历史延伸的现实:现实不仅仅是现实,历史的惯性总与现实相关。历史与现实的相撞,也就产生了李辉的“茫茫”。我无法想象李辉是如何踏入这“茫茫”的。但如今,我们已从“茫茫”中窥见了一系列与中国现当代历史息息相关的、或可以传达这一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及其文化或文明变迁的人物,如翟秋'白、冯雪峰、胡风、郭沫若、夏衍、周扬、丁玲、萧乾、田汉、老舍、聂绀弩、梁思成、许地山、沈从文、巴金、刘尊棋、梁漱溟、施蛰存、吴晗、邓拓、赵树理等等。甚至还有姚文元。我们熟悉这些名字,但真正了解他们的人可有几何?我们确实只是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而他们作为现当代历史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的存在及际遇所可能体现的意义或不幸中的省悟、乃至启示,也就难有深刻的了解。今人的感觉已被“向前看”的现成模式弄得肤浅麻木,少有痛定思痛的求探,也少有为何如此这般的沉重诘疑,以致有意无意地丢弃了“向前看”的前提是“往后看”。世俗中的我们,不是患了健忘症,便是阿Q般地讳说“癞”、讳说“亮”、讳说“光”、乃至讳说“灯”、“烛”之类……而实际上,正是这“往后看”的前提,才可能保证前行的清醒与踏实,且不至于在懵懂之中重蹈覆辙、重演悲剧。依我看,无论是“沧桑看云”还是“扫描人生”,李辉所探索所祈求的,便是一层层地抹去历史的尘埃,于“茫茫”中寻找到出口,从而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奉献给读者,以期引起前行者的再思考、再回味。为历史而又不仅仅为历史,为人事而又不仅仅为已经逝去的人事。这,才是李辉含辛茹苦抒写这些文字的真谛。

即便是为了收获“茫茫”,也得一步步地走进历史的深处,直到点点滴滴地理解历史曲折中的人的心灵旅程。李辉的耕耘已有十几个年头,少不了大量地读书、大量地走访,乃至尽可能地瞻仰或亲自感受抒写对象生活过的地方……这一系列费心劳神耗体力的程序,用不着李辉诉说也能从他的文字中见出。这些“看云”的随想或随感,虽则每篇超不出两万字,但他的掌握足可以让眼下的一些传记作家或报告文学作家写上厚厚一本书一一这同样无须李辉诉说,读者亦可从文章的记叙或议论中感受到。当然,这是李辉的兴趣,也是李辉自己给自己赋予的责任。更让人感慨的是,李辉是五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作家,当他起步踏进茫茫历史时,只是不足三十岁的青年,可他担当起了回溯历史人物崎岖足迹及精神磨难的重任。这,需要何等的心智,何等的劳苦,何等的孜孜不倦!就连以批判社会时弊为能事的杂文家邵燕祥先生也称道“难得”(见《人生扫描——序》我想,这就是李辉的学风与文风,一种自甘寂寞的扎扎实实、勤勤恳恳。

李辉的《沧桑看云》系列中出现的人物,从新文化运动至“文化大革命”告终之后,他们的生命旅迹及煌煌光芒,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或者说,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足以构成一部可歌可泣或可悲可慨的历史。他们之所以被誉为“名人”或“名家”,成就与功绩自然是首当其冲,但诉不尽说不清的冤屈、苦难、血泪、烦恼,乃至彼时彼刻的难言之痛,也作为代价而相随终生。他们的经历是复杂的,而那种共同中的明显或微妙的差异,更添增了复杂中的扑朔迷离,甚至造就了一些永远的不解之谜。我想,即便是把这些人物介绍一遍,亦可构成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李辉的“看云”,最终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当然,读李辉的作品,可以充实或完整我们之于历史轮廓的了解,且收到具体形象的实效(即不至于囿于历史的抽象而如今,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却是作品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心史”的探索,尤其是特定情景中的精神状态的剖析,或是尽可能可靠地揭示命运际遇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原因,如与政治动荡、文化蜕变、明显时隐的人事纠葛(包括宗派情绪及私人恩怨等)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困惑、有茫然、有诘疑,有合情合理的联想,也有由此及彼的慨叹……的确,李辉是富有见解的,绝非“茫茫”中的“无所作为”。出于良知与胆识的驱使,他一次次地触摸了一些长期被人避讳的史实或人物的精神区域,以独到的思路开辟了把握历史及理解人物性格的新的视野。

譬如中国革命史上的瞿秋白,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文人,两种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他的《多余的话》传达了他的低落情绪,而这种情绪来自何处?在生命的最后时辰,其精神的独特高尚到底完成了一种怎样境界?读《秋白茫茫》,大约是可以感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理解的。又如,既是长征干部又是鲁迅挚友的冯雪峰,他的命运历程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是个人性格?还是客观情势的变化(如鲁迅的逝世)?或是积怨久深的宗派对立情绪?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可谓节外生枝,枝外生枝。但李辉的《凝望雪峰》,尽可能地拨开了种种长期遮掩的迷雾,作出了入情入理的把握及令人信服的诠释。再如,既从政又从文、且集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于一身的郭沫若,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浩劫,奉献过也辉煌过,与毛泽东的感情,亦自互相敬慕而发展到诚挚的诗词唱和,可也没有逃脱厄运的降临一他晚年的凄楚心境及对毛泽东的崇仰如故,天下可有几个知晓?读一读《太阳下的蜡烛》,我想是会产生诸多联想或无尽的感慨,直至仰天长啸。

的确,中国的当代文人,尤其是那些由现代步入当代的文人,他们的曲折与不幸所构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但又耐人寻味的长卷式的精神风景。而“茫茫”则是这一风景的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从政还是不从政,李辉笔下的这些文人的精神踪迹,既是可以理解的,但又往往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是他们自己,即便是以惨烈的或尚可欣慰的方式离开了尘世,最终也不见得彻底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样?它究竟得了什么病,病灶在哪里?然而,同样的“茫茫”,终究还存在着某些独特或某些差别。在这里,很容易使人想起《沧桑看云》系列中的那篇《风雨中的雕像》一作为“关于胡风的随感”,作品真实可靠地触摸到了胡风的品格,即那种义无反顾地护卫自己观点的真挚,那种做人的正直与始终如一,那种寂寞而不失热忱及责任的坚忍。说起胡风,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周扬一他更是一位独特的、极能传达当代中国社会(或政治文化)底蕴的人物。李辉曾有“摇荡的秋千”的形容,既不贬也不褒,只是企图捕捉到周扬内心的影子,但很难。如李辉所言:“在延安之后的许多时间里,他的自我已经消失在报告的后面,人们只能从历史风云的变幻中看出他自己生活的蛛丝马迹”(见《扫描人生,摇荡的秋千》)。从精神演变或感觉心灵景况的角度,读周扬、读胡风、读郭沫若、读冯雪峰,读现当代史上“众神”的命运或遭际,无疑如掀开了一部博大而苍凉的史书,曲曲折折,深深浅浅,斑斓驳杂而应尽应有,绝不是如“不公正”、“受迫害”之类常用语所能概括的一就看你“用心”不“用心”。

李辉的作品虽不乏学术气息或论证的因素,但就《沧桑看云》系列而言,它们毕竟是“随想”或“随感”,其中,真正牵引这些作品的,是作者的良知,思考,或与明天相关的责任感;他只是为了启示或感动今人与后人,而不是作出某种结论。人是他求索的中心,而人的命运所可能提供的感悟,将必然地大于理论的或简单因果关系的逻辑规范。《沧桑看云》系列中的《风落谁家》,写的是那位嚣张一时的姚文元。写姚文元什么?写他的发迹史,写那种造就了姚文元的绝不是偶然的时代缘由?姚文元的产生,同样是无可回避的历史现象,或者说,姚文元的发迹或“存在”(绝不止于姚),可以成为我们进入历史深层的一条通道,或一种有效的契机。

“沧桑看云”已看过,可其中的话题是不会终结的。所谓“茫茫”,何止“秋白茫茫”?或许,新的“茫茫”还会产生一一无论是何种角度,大约都如此。

一九九七年十月

同类推荐
  • 展望

    展望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一九三六年八月到十一月底的三个月里所公开发表过的文字里选编而成的。
  • 孟盛评论集

    孟盛评论集

    本书收录的是90后新锐作家、评论家孟盛的评论作品。他以独特、敏锐的笔触谈论中外作家、40后乃至90后作家的作品。他的评论字字珠玑,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过去的回忆,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反思。此书文笔并非十分华丽,但思想和内容却足够深刻。孟盛用他的文字书写了青春的蓬勃朝气,用实践展现了“文艺青年”的风华正茂。
  • 天真到像个孩子

    天真到像个孩子

    《天真到像个孩子》收录了汪老历年发表的小说作品,其中包括《受戒》《大淖记事》《复仇》《捕快张三》《八千岁》等名篇,按时间顺序编排,清晰地呈现了汪老的思想变化及“散淡文风”的形成脉络。“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他写小人物的悲喜,恻隐里带着温情。写《受戒》里小和尚和小英子清清爽爽而又朦朦胧胧的爱,写《大淖记事》里巧云和小锡匠至纯至美的爱情牧歌,不矫揉不造作,天地间一颗干干净净的赤子之心。汪曾祺曾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于书中邂逅一个闪闪发光的纯美世界。心底有爱,笔下便能生花。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无毒不倾城

    无毒不倾城

    现代学霸夏子溪,医毒无双,一朝穿越丞相府次女---陌清妤。嫁与当朝最不靠谱的齐王为妃,不过没关系,好在齐王萧泠彻容貌绝伦,俊美无疆,留着养眼也好。大婚当日,陌清妤扛着萧泠彻步行进了齐王府。大婚第二日,婆婆看她不顺眼,罚跪一天,她的风流相公在花楼逛了一天她怎么这么命苦啊.....谁料自己的枕边人竟是个深藏不露的主儿,整天寻思的可不是美女花楼。“陌清妤,本王护你生生世世”“陌清妤,本王不做你的天,只做你的地,让你此生无忧无虑......”“萧泠彻,我要做你杀人的刀,囚人的链,不只是你的王妃。”“依你。”当自己为他付出所有,陪他问鼎天下之时,可他凤眸微冷的看着自己:“你此等卑微身份,如何与本王共坐这天下?”陌清妤毅然转身,此处不留她,自有留她处。谁料等来的却是赶尽杀绝.....再回首,她摇身一变天下第一毒女,杀遍天下奸佞负心之人。当她的销魂针抵于他的脖颈之时,他却对她说:“对不起......”她心未动,眼未眨,一根针残忍的穿透了他的心。“我倒要看看,你的心究竟是何等铁石之物。”
  • OPEN

    OPEN

    两个月前,正当粉白的樱花瓣铺天盖地地席卷目黑川时,我成为了渡边祥子的第四任丈夫。不咸不淡地活到三十九岁,总算是告别了东京市郊残旧的单身公寓,住进祥子位于银座附近的高级别墅。祥子大我十一岁,儿子正在多摩美术大学念二年级,她的第一任丈夫被派去加纳工作,几个月后染病去世,而后的两任伴侣则都是看中了她的金钱。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天理录

    天理录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末世皇嗣刘羽从十四岁开始闯荡,和其它诸侯斗智斗勇,最终一统天下的故事。整本书的大环境被作者全力把控,可以做到细致入微。剧情也是作者经过细细斟酌之后,按照大纲一一描绘出来的,水剧情不存在的。“刘羽,敌军打过来了!比我们多了不少人马!”李林语气有些慌张。“不慌不慌。”刘羽悠然自得地端了杯茶细细品味着。“哎,我问你该怎么办,说话啊!”“没事,我赌命。”刘羽放声大笑。“啥,赌命?”李林满脸懵逼。刘羽又是一阵大笑,随即把手里的茶杯用力掷下城头,拔出了腰间的青虹剑。“是啊,我赌命!”
  • 宽怀:一诚法师谈人生

    宽怀:一诚法师谈人生

    在本书中,一诚法师用利落精到的语言为迷航的人开示智慧,结合人们在工作、事业、生活、感情、为人处世等方面遇到的困惑,为这个浮躁多变的世界里内心动荡不安的人们,开出一剂安顿身心的良药,引导我们修出一颗好心,修出一份宽怀。
  • 何必念念不忘

    何必念念不忘

    乔之念深爱着何沐川,义无反顾,像飞蛾扑火般,可他给予的只有伤痛和冷漠。直到她离开,他才发现原来心里早已分不清到底是恨还是爱,他决定,不管天涯海角一定要找到她!
  • 重生之嫡女妖娆

    重生之嫡女妖娆

    她本是相府嫡女,因识人不清而惨死,老天有眼,让她重活一次,且看重活一时的她,是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又是怎样一次一次的躲过敌人的阴谋算计,获得真爱的。
  • 修罗帝王的无畏娇妻

    修罗帝王的无畏娇妻

    若能不忘……便拼死去记得……我对你的记忆,留在你我初遇那时我对你的回忆,始于你转身离开的那刻……纪凉城我的记忆只始于与他初遇那时他若风,若雨,若阳光,他一步步向我走来他慢慢的向我伸出了手他说:“但我还可以唤你一声晓晓。”他还对我说了,放下和遗忘但多年之后再回首,我却笑着和他说:“你不也是没学会。”
  • 羽神战纪

    羽神战纪

    大道无疆不可尽。诸天万道可通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仁慈。以万道示人。万道无善恶。人心不可测。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别人穿越带着作弊器。老子穿越受尽凌辱,想死都还得经过别人的同意。这他妈什么世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子不是已经穿越过一次了吗?怎么又穿越了?”
  • 巅峰猎神

    巅峰猎神

    何剑退出职业界后,对《圣猎》彻底失去了信心。重返校园,却因一件事重拾对《圣猎》的信心。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