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24

第24章 高地之风——读周涛《稀世之鸟》六记(2)

他掠过西部的天空与大地,他在世界的屋脊上与角力的群山诚挚交谈,他深入哈拉沙尔领略到了一个永远挺立的民族的自爱与自重,他重返伊犁河谷而终于窥见了秋天的人性与人性的黄金般的秋天,他漫步吉木萨尔的黄土大道并在苍凉冷寂的孤独中意识到了不屈人生的辉煌,他因了黄河的苦难也因了民族自尊感的被触动而悟到了黄河的品性……他俯瞰大地,但决不傲视大地;他游弋山河,但从不把自己看作是山河的上帝。他热爱自然,也热爱人类。他承认自然,也承认人自己。他崇信人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默契与和谐。他(或者是“我”),就是这样的“叙述者”:他深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以他的方式不断捕捉着局贵的景观与情调,而高贵的韵律就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回旋荡漾起来了。

周涛经由散文的寻找而寻找到的关于木亭筚咛亭宁,同时也是人的高贵,人的思情的高贵;也正是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贵,造就了文质气韵的高贵。

诚然,这仅仅是周涛散文的一部分脉络,因为另一些脉络表明,即使在那些世俗人事的抒写中,作者也不断地追踪着人的高贵品性,尤其是那种被历史风云或人生坎坷塑成的充满了自尊自爱自重的社会人性内容。这是一些最普通的人,一些往往被“尊贵者”忽略的人,但这些人却拥有“尊贵者”不具备的高贵个性:善良谦虚,勤劳俭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心平如镜,虚怀若谷,笃诚达观,慷慨大度,不卑不亢而又不屈不挠……在周涛的笔下一焉耆盆地,坂坡村,伊犁秋天的风景里,吉木萨尔的清冷村风里,以及那条无名河畔的哈萨克毡帐里,读者都可以领略到这样的人事人情。而这些纯属生活底层的高贵个性,将会如习习清风一般地去过滤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虚伪与污浊,同时也给危机重重的人类精神生活带来一线灿烂的希望。

5诗质与寓言色泽

周涛是诗人。诗人写散文便呈现出诗的呼吸与诗的气息。但诗毕竟是诗,而散文也终究是散文。不过,周涛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诗的自由化的变种,或一种诗的繁衍(但绝不是所谓的“散文诗”)。毫无疑问,无论是界定散文还是给诗下定义,都是徒劳的庸人之举。一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说:“诗是无法解释的,但并非不可理解”,优秀的散文亦如此。这样,我们也就只能凭借着各自的理解来认识与判断散文及散文中的诗的存在了。

诗的存在之于周涛的散文创作,首先是一种不为世俗功利所诱惑的观照眼光。这是诗之所以是诗、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起码前提。周涛曾经说过:“社会是很了不起的,它能给一切东西身上都抹上它的色彩,艺术也不例外。但是总会有人剥掉这些使之露出本色,这种人就是大艺术家,但是当他完成这件事以后,他自己又被挂上了社会的标签。如此循环,不亦乐乎?”(《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是乐是悲暂且不论,那“循环”倒是真实的文学风景一对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风景中的作家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姿势,或一种怎样的心境。而散文中的诗的存在,似乎与这种“循环”中的姿势与心境拥有某种血缘般的默契:譬如诗的意象,诗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诗的语言及通感之类的发生,等等,都与作家的那种超脱的生活态度、那种不为功利所诱惑的观照眼光、那种笃信艺术创造可能性的姿势与心境相关。

作为诗人的周涛曾创作不少无愧于诗的诗,而那种诗的理解及诗的造诣,那种诗的感悟方式与诗的艺术思维惯性,一旦融入散文的审美行程及篇章构造的整体经营之中,也就必然地显现出某些别具光芒的灿烂了。与他的顿悟才能相适应,也与他的那种把对象真正当作艺术对象的感受方式相适应的是:他总是可能从被抒写的景观人事物理中寻找到或意识到诗的存在。这种可以被称为“诗的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或主要不是那种散文创造中常见的抒情色彩,而是一种比抒情色彩更为深刻更为微妙也更为博大的精神发现,一种渗透于叙述之中的或荡漾于语言背后的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人类生存景况秘密的思情意蕴一一读散文集《稀世之鸟》,总给人留下一种隐约可辨的感觉,即周涛无论是在崇山之巅,还是在充满腥臊味的草原,或者是在极为普通的民间,甚至是在金币般的秋叶跌落泥土的瞬间……他似乎都能从万千气象之中领悟到某些可以笼盖亨辛举孕竽学纱,或某些可以申II;匕尽疼印亭手。不言而喻,散文中的诗之所以被认为是诗,其中同样渗透了“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美学原理。或者说,诗的含蓄性及其“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的特质,决定了散文中的诗的存在的艺术形态。于是可以领略到,在周涛的散文营构中,诗不仅仅是被裹挟在感觉之中的诸如启示或奥妙之类的理性,也不仅仅是那种可以被诉说的精神意义或独特的思情发现;在很多情状下,周涛散文中的诗的存在及诗的光彩,往往表现为一种由对象化了的生动具象合成的精神境界。《猛禽》这篇散文是由一首精短的叙事诗(《鹰之击》)衍化而成的——诗的精神内涵变成了散文的精神内涵,诗的情节变成了散文的情节,诗的传达形态变成了散文的传达形态——但诗的最基本的特质,以及那种被诗创造所常用的诸如整体象征、局部隐喻、抒写的意象化之类的表现方式,却没有被替代或更换,所以从总的方面审视,《猛禽》虽为散文而实际上依然是一首诗,或依然保留着诗的艺术营构色泽。

如果换一个角度读《猛禽》,那我们还可以认为《猛禽》是一篇相当地道的寓言(甚至是寓言中的动物寓言)一这大约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学现象,因为诗的艺术结构并不排斥寓言的审美方式,甚至还欢迎宁宁孕宁兮冬,从而使诗更富有耐人寻味的诗情诗意,乃至更具备经得起时光考验的审美生命力。当然,拥有寓言色彩或寓言因素的作品还有:《过河》、《猫事》、《稀世之鸟》、《巩乃斯的马》,以及《哈拉沙尔随笔》、《蠕动的屋脊》、《坂坡村》、《吉木萨尔纪事》、《伊犁秋天的札记》等篇幅较长的散文中的某些章节。以《稀世之鸟》为例:这是一篇很短的散文,所抒写的是“稀世之鸟”朱鹩的生存命运,但其中的寓意却是对于“美的绝种”的担忧。而《吉木萨尔纪事》中的《猫的本事》、《麦子》、《一匹难忘的猪》,也同样具有寓言的特征,即“它们讲述的一系列前后连贯的事情还表示了另外一系列相关的意思”(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湖南人民版,一九八七年)。与这种明显相补相融的,则是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的,而这种寓言意象是最富有诗的质泽的传达方式,如《蠕动的屋脊》中的关于“挂铃铛的小小藏马,在我的视野里一跳一跳地远了”的那部分抒写……

不难理解,正是由于这种寓言因素的介入,以及各种形态的诗质的存在,周涛散文中的精神意蕴与思情容量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强化一作品很自然地摆脱了当今散文创作中所常见的那种一味临摹客观美的肤浅抒写方式,从而使美或作为散文对象的景观人事物理,经由自由的充满了个人风格的语言而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感悟的传达,一种审美把握的启示,一种创造性的富有特质的境界的显现。

6自由的艺术表达及其魅力

我谈到了周涛散文的诗质与寓言色泽,但这仅仅是判断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艺术特点。因为周涛的散文还存在着另一种同样是带有倾向性的艺术特点,那就是表达的哮宁性及叙述的亭率亭申。在一些习惯了“当代散文传统”的读者看来,周涛的散文一定是得了“东拉西扯”的毛病,或犯了“形散神亦散”的大忌一一周涛的散文也的确把散文的“散”推向了极致,但这种“散”的表达艺术,并没有影响或损害作品的魅力,而且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放松感觉,一种随作品的自由表达而产生的自由漂泊的艺术印象。这大约也是一种事实。散文集《稀世之鸟》中的几篇较长的作品,大都具有追忆的记述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世界屋脊之行,哈拉沙尔之行、吉木萨尔之行、伊犁秋天之行等等,而作品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要说“章法”,这种自由的记述风格就是“章法”,但作为文体或作为叙述的表达方式,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魅力,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一种漫无边际的“流水账”式的冗长之感。因此,周涛散文的自由表达或抒写的随意性之所以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并给阅读带来耐人寻味的魅力,亭—串辛〒自由表达及随意性所笼盖下的叙述本身的思情质量及其精神发现的深刻性。若以中国古人教诲而论,这便是“比类虽繁,切早冷宁”,或信手拈来的作文之道了(前者出自《文心雕龙》,后者出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七回眉批。

中国当代散文传统中的创作理论,无疑可以划入“贫困户”之列,那句“形散神不散”的“名句”,几乎成了当代散文理论的最高概括一其实,“形散神亦散”或“神散形不散”,同样可以成为出色的散文。关键并不在于“散”或“不散”,而是在于“散”或“不散”的叙述形态之中所隐含的思情的质地及精神发现的深刻性一这就是所谓的“神”,“神”虽“不散”,但肤浅落俗的“不散”,何益于佳作的创造?因此可以相信,无论“神散”或“形散”,只要其中贯穿的思情富有相应的质量,或显现的精神发现新鲜、深刻、可靠,那便具备了诞生好作品的前提:即使“神散”如天空的繁星,或“形散”到章法全无的“信手拈来”,那也掩盖不了一篇优秀作品的光芒。实际上,散文创作的“无章无法”便是“法”,而所有文学创作的“章法”,也可以认为是散文的“章法”一散文本来就是这样一种自由而随意的文体。

倘若我们假设这样一个课题,即真正撑持周涛散文作品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是一种怎样的内在诱惑才使他的作品富有魅力?那我们不妨说,是一种作者之于生活洞察的智慧,一种生长于现实之中的敏锐,以及与此相关的那种对于人的生存世界、对于人的过去与未来、对于大自然声息的感悟能力,那种卓着的判断与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新鲜而深刻的结论。《伊犁秋天的札记》一一也许可以认为是一篇最能体现“形散神亦散”的大篇幅作品。“札记”者,“杂记”也。这作品杂到了几乎是什么都写:职业的感慨,“我不尿你”及“十亿中国人里没有不行的”这一“令人恐怖的社会现象”(其中还谈到“我”的创作),告别母体而飘落的秘叶,秋光里的黄金树,散步,赛里木湖的爱情,树与斧头,到伊犁了,碰到一个人,梦,伊犁河,一本自己的历史资料,毡房里的节目,记忆中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当了一个州的州长,酒徒们的颂歌,尾声是美国诗人考利写给海明威的一首小诗……读者很难理出一个“形不散”或“神不散”的头绪,而有一点儿头绪的,也只是跟着作者“神游”伊犁。《伊犁秋天的札记》洋洋洒洒十六章两万两千字,写的既不全是秋天的人与秋天的事,也不全是伊犁的人与伊犁的事,基本上是听凭感觉的随意而抒、自由而写,其中充斥了大量的信手拈来之笔,议论、抒情、自然、人、历史、现实、幻想、沉思、严肃的、潇洒的、诉诸一点儿幽默、认真地开个玩笑……可谓无所而不为,但在这种放松的流水一般的随意抒写之中,并常呈献给读者,而对于绝大部分读者来说,具体的鉴赏过程并不在意“形散”或“神散”的营构脉络;读者所注重的是作品所可能诉诸的思情提供或精神启示,而这种作为艺术享受的启示或提供一旦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获得承认,作品也就成功了一一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诗、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所寻觅的效果不就是这种足可以令作家兴奋的情景吗?我想,周涛的散文虽随意自由而不乏引人入胜的魅力,其奥秘大约也与这种阅读情景相关。

高明而富有造诣的画家,他怎么画都会是好画,而另一种画家则万般雕凿也难以画出佳品。散文创作亦如此。你是一个机智敏锐的作家,一个有质有量且善于发现与创造的作家,那你即使是随意而写、自由而论,也一定是“信手拈来无不是”的境界。这绝不是“形散神不散”的问题,而是一个“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的问题(引文为鲁迅先生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周涛之于散文创作所遵循的倒不是所谓的“形散神不散”,而是有点儿如清代毛宗岗所说的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三国演义.读法》)一这就是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也是为周涛所念念不忘的关于“避开”的信条。有人写过的,他就不写了;读者明白的,他就不重复了;前者是这样理解的,他就可能那样理解……若要说“神”,那这种“善避善犯”的伎俩就是被周涛领会的“神”,而“神”的要旨,自然是“切至”或“无不是”了。

不言而喻,这才是周涛散文的自由表达所可能产生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同时也是散文集《稀世之鸟》的真正动人之处。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内容包括:晨(外一首)、爸爸,不要再那样看我(选一)、我约长城照相(组诗选一)、她有一条漂亮的褶皱裙(外一首)、酒亭(选一)、母亲河(外一首)、路灯下的小诗(组诗)等。
  •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寂静中召唤

    寂静中召唤

    本书侧重散文随笔进行筛选。从《点击新西部》选取了几篇,将两首诗歌揉进了散文,还将三篇小小说和四首歌词放入了“生活记忆”中。如此,这本书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大杂烩,但其内核还是散文,还是随笔。这些文章,短的只有几个字,最长的也是由片断组成。这些文章,哪怕一人、一事、一物、一句话、一本书,包括部分诺贝尔奖获奖作家材料的苦心搜集和综合利用,都曾在作者心中泛起过涟漪或涌动过波浪。潮涨潮落,都蕴含着力量和真情。所谓宁静水面,波澜深藏,如那默默的爱;所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那追问和召唤。
  •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杂书过眼,出入历史,故纸堆里有新问题。作者以一贯的平实,透着温和的笔触,细读晚近中国的第一手辑佚材料,其中思想的疑点一个个浮现出来。关于陈宝箴奉行新政的一段回忆,介绍美籍北大教授的一则胡适佚文,陈师曾自谓短篇小册的《中国绘画史》,储安平较少为人注意的《给弟弟们的信》,殷海光早年的逻辑实证主义译作,“李约瑟难题”的初期解释文献,毛泽东与厦门大学关系的传言,孙越生研究官僚政治的遗作,钱锺书回避周氏兄弟的掌故,陈寅恪诗在中大教授间的传抄本,范文澜的一封辩诬信,影响费孝通后半生的几个批示……
  •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众人的青睐与关注。为此,我们重新编辑了这部书,希望从中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王国维的经典词学理论。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完备的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析,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们还精选了100多幅精美插图,以图释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词章意境。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

    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婚三十六计

    宠婚三十六计

    本以为被京城豪门杨家领养后,应是养尊处优的命,却不想养父母车祸身亡,命运多舛的她又被寄养在大伯门下,奈何大伯做生意不如她那便宜老爸,害得她得处处讨好傅家那位大少爷。这傅其琛明明说好跟她结婚,临了末了,却悔了婚,让她在整个京都贵族圈里丢尽了脸面。大伯怕她留在此处惹人嫌,为了家族生意,让她远走他乡。她出了国,原以为是小鸟出了牢笼。只是,好景不长,家中大哥失踪,大伯病倒,姐姐已出嫁,最后还得她回去接手公司业务。偏偏那阴险狡诈的傅少爷还要跟她过不去,各种明枪暗箭,让她防不胜防。豪门沉浮,谁是谁的一往情深?午夜梦回,又是谁在她耳边眷意低喃:“一一,别想着离开我,否则,我不介意把你囚禁一生!”
  • 影后,你的马甲掉了

    影后,你的马甲掉了

    祁夏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只记得她在路边遇见一直猫咪,就喂了它点吃的。然后过马路,好像被车撞了。再然后她记得有两个小哥哥来接她去阎王殿?阎王说:她阳寿已尽。祁夏想了想,也认命了。就每天在鬼市找人“聊聊天,打个麻将,搓个牌。”最后,阎王好像烦她了,就让她还阳了。还给她派了个任务。祁夏就又活了,可是世界却不一样了,在这个世界,她得到了上辈子没有的亲情,祁夏原本就想着在娱乐圈继续闯出一片天地,却没想到误惹了这位影帝大人,他对她穷追不舍,她对他避如蛇蝎。一场爱的追逐战就此拉开。男女主身心干净,互宠。
  • 哈利波特和进击的哑炮

    哈利波特和进击的哑炮

    穿越霍格沃兹,卢恪情绪稳定,谁还不是个小巫师呢?只不过十一岁那年天太热,猫头鹰送信出门中暑一直没送到。原身穿越,是个哑炮,没关系,刚穿越就砸在邓布利多面前,顺利得到入学资格。结果分院帽一声大吼,进入斯莱特林,没关系,斯莱特林也是好学院,不影响我和哈利做朋友。那一天,高贵的斯莱特林终于回想起被物理支配的恐怖……
  • 白夜

    白夜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
  • 摇摆不定的河

    摇摆不定的河

    伪满洲国黑龙江江防舰队的一艘小火轮船溯诺罗河迂缓而上。天空湛蓝,日头高悬,只在远山,有一抹烟状的薄云。伪满洲国第二军管区派驻三江省混成旅少将旅长的日野武雄站在前甲板上,双手戴着白手套,拄着杵到地上的指挥刀。烟囱冒出的黑煤灰,挂在他的眉毛和那一小撮卫生胡上。日野武雄的随从,一个是日本关东军三江省警备队的大佐,一个是自己属下的伪满洲军官,一个是军鸽通信员,九个担任警卫的日本和满洲士兵,在船舱里疲倦地打盹。早上7点钟左右,他们从诺罗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安镇出发,已连续航行了四个来小时。日野武雄一直就这么样地站立着。
  • 我在异界做村长

    我在异界做村长

    正玩着星际争霸的夏天蓝意外穿越到异界成为一个村长...然后,这个世界就变了...牛头人放下木棒拿起了电磁枪...地精走出地洞驾起战机翱翔蓝天...巨龙闭上喷龙息的嘴,翼挂蓝光加特林和各种导弹...魔族哭着说,谁说我们是魔族,夏天蓝才是真正的魔族...
  • 盛世黑莲花

    盛世黑莲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花灼灼其然,与桃花相映的人面更是倾国倾城,一场猝不及防的邂逅,檐下燕变成了枝头凤凰。华丽的宫辇缓缓驶入皇城,她的出现,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
  • Elvissey

    Elvissey

    At once a biting satire and a taut, fast-paced thriller, Elvissey is the story of Isabel and John, a troubled couple who voyage from the year 2033 to a strangely altered 1954. They are on a desperate mission to kidnap the young Elvis Presley and bring him back to the present day to serve as a ready-made cult leader. He proves, however, to be a reluctant messiah, and things do not work out quite as planned.
  •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