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500000020

第20章 生命中有一段在军旗下战斗的岁月(2)

他是一颗忠诚的子弹,曾经打穿了旧中国的铁窗,最后又把所有的热能聚起释放,献给新的生活。

1950年初,他任江西贵溪军分区副参谋长,经中央组织部安排到北京治病。当时他的部队已挺进贵州山区追剿国民党军队的残余。他的病刚有好转就准备返回部队驰骋沙场,没料到中央组织部却打算留他在北京,作为第一批师团级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组织上最初考虑把他安排到国家机关工作,他却提出要到基层去干。在战火硝烟中滚打了10多年,他炼就一个火暴暴的刚烈性子,总愿意到前沿阵地真刀真枪地干。他知道北京西郊有个钢铁厂。打了10多年仗,天天和枪、炮、子弹打交道,和钢铁有了特殊的感情,他便要求到钢铁厂去工作。

组织部的同志听了,不得不如实地告诉他:“石景山钢铁厂是个县团级小厂,破破烂烂,而且,厂长、书记都有了,只有人事室主任空缺,可那是个营职……”

周冠五很爽快地说:“没关系,只要能干事业,我就去。”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按说,办理各种手续、关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去上班,可周冠五说什么也等不住了,在未正式到职前,他和警卫员先去“侦察情况”,他们拨开拦路的杂草和荆丛,登上乱石遍地的石景山,用那从战场上带下来的望远镜看着全厂的概貌:一片破烂,满目疮痍。周冠五站在山上心涛难以平静:这不正是我们民族备受欺凌的象征吗?我们就是要在这一片废墟上站立起来,用勤劳的双手建立起人民的、社会主义的钢铁基地。

周冠五脱下军装走进了建设大军的行列里……

今天,石景山钢铁厂变成了首都钢铁公司,像巨人一样站在祖国的大地上。

首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里,倾注着老战士周冠五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智慧和全部的爱。

当你走进首钢的大门,会强烈地感受到军人固有的那种绿色的性格汇聚成大潮,在高炉、在车间、在电厂、在凉水池、在炉前花园、在绿荫掩映的大道上……流淌,奔涌,好鼓舞人的气势!

首钢人说,这是“八一”军旗培育出的“周冠五精神”。

首钢从严治厂不仅在企业界尽人皆知,就是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走进首钢的大门,你首先就看到这样一幅巨幅横标:“走进工厂的大门,请放弃一切自治”。这是恩格斯的话。周冠五说,好,就把它写在大门口,让职工们一进厂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们的“严”主要体现在执行规章制度要坚持“三个100%”上,即:规章制度必须100%地贯彻执行,违规违制必须100%地登记上报,违规违制者必须100%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其中,严重违规违制造成重大损失者,要扣除1—3个月奖金,直到给予行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周冠五说:慈不带兵嘛,这话同样适合企业的管理。一个工厂懒懒散散、马马虎虎、凑凑合合,哪里来的凝聚力?没有战斗力的队伍是要吃败仗的。

首钢有一套崭新的干部制度,这主要表现在:首钢的干部能上能下,能下能上,而且做到了提职提薪,降职降薪;领导干部三个月完不成任务或者六个月打不开局面,就是不称职,就要被调整;首钢取消了工人和职员的界限,只要你参加考试、考核合格,工人也能当干部甚至当厂长。

他们对干部制度进行这样的改革,是因为企业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以后,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全公司每年实现利润必须递增20%这个目标,那些完不成承包任务、“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干部是混不下去的,他们理所当然地要调离领导岗位,周冠五说:“这就叫‘大锅饭’打破之后,也必须搬掉‘铁交椅’。”就像在战场上一样,让你攻碉堡,你折兵损将拿不来,撸掉你,你还有什么说的?

首钢人艰苦创业,以苦为荣,他们的双脚牢牢地踏在中国的黄土地上,走了一条闪光的路。他们是一个有70年历史的老企业,到改革开放时,还用本世纪初的福特式锅炉,慈禧时代的汽轮机和国外早已淘汰的废热式炼焦炉。许多已经运转二三十年的主体设备,也只是40年代、50年代的技术、工艺水平。周冠五经常对大家说:“实现现代化不是像唱上一支歌那么容易就来了,它有一个过程,很长的过程。我们必须立足现有设备,革新挖潜,使旧设备不断释放出新的动力。”所以,首钢对那些耗能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老设备,固然应该尽快更换,但是对有些虽,然“年老”但并不算“体衰”的设备,还是让它们留下来继续“服役”,绝不可不加区别地一刀“切”。他们把这个指导思想叫作“下蛋的母鸡不急杀”,这是周冠五的话,好形象!

周冠五“退役”了,但是并没有“退伍”,他还是一个兵,一个在钢铁战线上奋战不止的称职的老兵。

4.魏巍用战士的忠诚证明:血比火红

魏巍是个军人吗?很多人都只记得他是个著名的作家,却不知道他也是个老兵,而且直到现在还生活在这块铁打的营盘里。不过,他已经离休了。

往昔的岁月是火热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7岁的魏巍到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到了延安。他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长期在部队做宣传工作,直到建国以后。他是从战斗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部队作家。战争年代他随部队转战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华北战场,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创作了不少诗歌。1950年以后,他三次赴朝鲜前线,1965年又到了越南战场,写出了饱含深情、真情的战地文艺通讯。魏巍的足迹留在军营里的许多地方,他以炽热而深沉的感情歌颂人民军队,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时代气息。

给人的印象,魏巍似乎不大讲话,是一个沉默多于呐喊、内向多于表露的人。但是,他的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最坚强、最铿锵的语言。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这样。

《东方》是这样。

《地球的红飘带》也是这样。

魏巍走在行军的队伍中。战斗的热情最可贵,魏巍具有这样的热情,他才发现了战士们这样的热情。他把自己火一般的革命热情献给了革命战争,献给了祖国,他才写出了喷火闪光的作品。

魏巍的作品是这样写出来的——

他说:你要了解我们战士的气质、思想、感情,就得使你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去。

怎么沉入进去呢?

在朝鲜战场上,战斗最紧张的一天,他到了某团指挥所的小房子里,和指挥员们一起围着一张朝鲜的小圆炕桌看地图,桌上点着一支蜡烛,飞机在外面不断嗡嗡着。突然,嗵嗵两声巨响,蜡烛忽地跳到地上熄灭了,蒙在窗上的雨布也震落下来。照明弹的亮光像满月一样照在窗上。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生活,使魏巍的脑海里孕育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挤垮它》等饱含深情和诗意的、以强大思想艺术力量感染教育激励了几代人的优秀作品。

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战场上,他作为子弟兵的一员,战斗了4年多。他和冀中军民在一起,同担过敌人突然扫荡的风险,共享过战斗胜利的喜悦。一次,他随队伍攻打日寇据点,敌人缩在炮楼里不出来,只是“嘎嘎”地打机枪。战士们被压在炮楼周围的房子里上不去。有个战士提着手榴弹刚冲出去,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魏巍愤怒得眼里冒火,他望着喷着火舌的枪眼,猛然想起一位战斗英雄给他讲过,炮楼像个大烟筒,只要靠近下面一点火,就会呼呼往里抽烟。他和大家立即抱来柴禾堆到炮楼底下,点着了。顷刻间,大火弥漫,烟夹着火,打着卷儿往敌人的炮楼里钻,烧得敌人“吱畦”乱叫,一个个往下跳,结果都摔成了血糊饼。正是这片燃烧着的土地,这种燃烧着的爱憎,这样燃烧着的生活,使魏巍的脑海里萌生了长篇小说《东方》的第一瓣小芽儿。

在长征路上,他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参观、访问、调查。一次,他到四川天全县老场区的一个山村,去参观1934年红四方面军野战医院曾经驻扎过的地方。由于山路崎岖,又刚刚下过雨,泥泞路滑,他不慎滑倒,右小腿当即骨折。他到当地医院缠上绷带,用双臂拄着拐杖走路。正是这样艰难的里程,这样苦中带乐的经历,这样让人永生永世也忘不掉的生活,使魏巍写出了反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

同类推荐
  • 游走故宫

    游走故宫

    有幸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2006年初秋。从天安门进去,迎面是端门。辞书解释,“端门”,指宫殿的南正门。何以宫殿的南正门又叫端门?这源自古人对天体的认识和对天人关系的想象。为神化皇权,历代宫殿建筑,皆以这些认识和想象作为设计命意的理念。故宫的建造自然也是如此。宫城、皇城和都城的三层结构,象征着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紫微垣(北极)位于正中,众星环绕,恒久不变,被认为是天帝所居;而地上的宫城位于正中,体现着作为“天子”的皇帝其皇权受命于天,至高无上;其位置与天帝所居的紫微垣相对应,紫禁城亦由此而得名。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之南,《晋书·天文志》云:“太微,天子庭也”,其南蕃二星之间叫端门。可见,皇宫的端门与星位中的端门是对应的。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东八号界碑

    东八号界碑

    在中国——越南漫长的边界上,以友谊关附近的平而河为起点,向东延伸至东兴,向西延伸到云南,分东路和西路,矗立着数不清的界碑。这些镌刻着“中国广西”字样的界碑,经亚热带风雨的洗礼和战火硝烟的熏陶,殷红的字迹仍然十分醒目,因为它们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领土主权。通常情况下,边境是静谧而恬淡的,槟榔树婆娑的树冠在亚热带的季风中摇曳,世代有通婚习俗的边民自由往来,飞禽走兽倏尔隐现,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然而。2005年4月20日下午,在东路八号界碑我方一侧,狙击步枪、手枪、“五六”式冲锋枪组成的交叉火力,夹杂着手雷震耳的爆炸声,撕破了边境的宁静。
  • 没什么好怕的

    没什么好怕的

    一个无为而治的家庭,如何造就了睿智、有趣的小说家?巴恩斯式自传,坦诚、尖锐、幽默。《没什么好怕的》是家族记忆的探索,更是创作思想历程的追忆。阅读此作,可以一窥巴恩斯所有经典作品的原型。“我哥哥质疑记忆的根本真实性,而我质疑我们渲染记忆的方式。”《没什么好怕的》是巴恩斯的家庭回忆录,其中既有他与身为哲学系教授的哥哥的观念交锋,又有对家族往事抽丝剥茧般的探索;既是他对于死亡与永生、上帝与自我、时间与记忆之思考的梳理与追忆,又是对他崇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集体致敬。尽管巴恩斯郑重警告读者“这不是我的自传”,但这部作品依然为我们呈现了作者创作生涯的思想脉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福楼拜的鹦鹉》《终结的感觉》《时间的噪音》等所有经典作品的影子。
  •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为五个部分:史识、斯文、翰墨、此生、行旅,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人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余秋雨独有的人文创见。
热门推荐
  • 独具酱心

    独具酱心

    一群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男孩,在拥挤失意的求职道路上一波三折后,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一条独具匠心的路。
  • 家族企业传承之顶层设计

    家族企业传承之顶层设计

    本书是家族企业管理咨询知名专家郑敬普先生的力作,使其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心得总结。书中内容讲求实效,直指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关键——如何将“富二代”打造成“少帅”。在本书中,作者总结自己辅导10余家企业制定接班人规划的实战经验,剖析大量真实案例,分享众多家族企业掌门人心得,提出了独特高效的少帅培养计划,帮助家族企业轻松破解传承的难点、要点。
  • 要你满眼是我

    要你满眼是我

    “我们做闺蜜好不好?”“好啊!”单纯的她,就这样掉入他的陷阱。一句话,他们成为了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她自认为他们是纯洁的革命友谊,其实旁人都看的出来,他喜欢她。“哎呀,你们能不能不撒狗粮?”“我们只是闺蜜啊。”她一本正经的说。他无奈,谁叫他喜欢上了一个情商低的小朋友呢,自认倒霉吧!“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欢你。可是你呢,真是傻的可爱。”他笑。“我怎么知道嘛……”她撇撇嘴。某一个夜晚,她辗转反侧的想了很久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了别人的男朋友,她又该如何。这是一个很长很甜的故事,具体就是一个软萌少女如何被腹黑少年拐走的。
  • 衰男住在我隔壁(完)

    衰男住在我隔壁(完)

    你要是男人,你说实话,你喜欢美女么?你要是女人,你说实话,你喜欢帅哥么?我是女人,我喜欢帅哥。可是,偏偏,有衰男住我隔壁!想到一句电视剧台词,“都说老天有眼,可是你有眼无珠。”
  • 录异传

    录异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灵格格

    通灵格格

    段灵儿,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一个意外,让她灵魂穿越来到古代,并附身在一个婴儿的身上,真让她悔恨呀,本来马上就抱得美男归的,谁知,唉,一切都是天意弄人……她只因为拥有着琥珀色的眼瞳,被外人排挤,跟着自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天生有跟灵体沟通的本事,还是一个可以漂浮在半空中的女生。一个江湖第一高手,他带她离开那个让她心痛的男人,两人一直以好朋友的身份相处,可是在他娶妻时,他却发现,他喜欢的人一直在身边……在此感谢勤勤师傅~!为花花的文打下广告:新坑:《暴君的绝色人鱼妾》《笨笨之越》(已完结)这是一本松轻的文,喜欢的亲可以去看一下~!推荐我觉得不错的文端木勤勤《危情》花花的群号是38738351,喜欢《通灵格格》的亲请收藏和投票哦~!
  • 我的业余爱好是爱你

    我的业余爱好是爱你

    本文超甜[男女]什么都能错过,别再错过你了年龄不是问题,互相喜欢最关键当身边的人都拥有了美好的爱情,那你呢?本文正在加载,谢谢大家支持
  • 气吞江山

    气吞江山

    修仙?武道?当仙侠遇上蒸汽会发生什么?蒸汽动力过热亚临界机组且看沈图南凭借一身正(蒸)气(汽)轰翻仙侠世界
  • 阴阳诡道录

    阴阳诡道录

    还未出生就被说是天命灾星,从小在家人的骂声中长大,被纸人引导,成为了道术传人,从此开始了灵异的人生,抓鬼,斗僵尸,破邪咒,自己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