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800000016

第16章 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青藏风景线系列之三(2)

每天,她都要到兵站旁边的温泉河里去打水,打来的水除了做饭烧水外,还送到车场让司机洗手、洗车、灌水箱。她拎着一捅水吃力地走着,有时不得不把水桶放在地上,歇息一会儿,再走。后来,有个司机告诉她:找个扁担去吧,挑水比提水省劲。于是,她又天天挑着一担水走在雪原上,还是显得那么吃力……

我多次看到过她挑水时艰难步履的身影。我总是这样想:

她瘦弱的身躯里储藏着多少惊人的力气!

非常出乎我意料的一件事:我们连里的一台车在唐古拉山半山腰抛锚了,我们几个人鼓捣了老半天也弄不好。天黑了,大家饿得肠子拧绳绳。就在这时,她和兵站两个战士上山送饭来了。她脱下了平时不离身的那件工作服,穿一件花格棉袄,在车灯的照映下显得那样娇柔、瘦小,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同时,我也发现,她的美丽、漂亮因为这身花棉袄而陡增几分。我们这些山野抛锚人心里像燃起了一团火一样的热烈。我们很快就把故障排除掉,与送饭人一起下山了。

奇怪吗?原先这车的毛病是怎么也整治不好的!

下山时我们特地腾出驾驶室的一个位子,让给她坐。我们几个小伙子坐在大厢里神侃穷聊。最后我们像发咒似的这样议论:她在高原上是呆不久的,她会很快下山的。

我们一致的想法是:高原这个鬼地方是留不住这样漂亮的女人的!

然而,我们错了。一个月过去了,她没有走。三个月过去了,她还没有走。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她仍然在温泉兵站忙忙碌碌,不辞辛劳地干着活。只是我们发现她的脸变得越来越黑红了,这是高原的紫外线馈赠于她的。

我们放心了。因为谁都巴不得她能长期住在这里。这是我们的心里话。尽管谁也明白这样对她意味着什么。

汽车兵带着她的盛情在山山水水间奔驰。过祁连、上昆仑。车轮鼓起一阵大风,好不神气。在线上奔忙的司机们人人心里都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早一天赶到温泉兵站去投宿。

那儿有静静的,可以酣睡的港湾;那儿有青青的,可以抚摸人心的小草!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叫什么。战士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她“大姐”,叫“大姐”比什么都亲,叫“大姐”最能表达当兵的深情。大姐,你好!

她仍然那样悄无声地每天忙乎着,打水、做饭、招待……

雪山是她的骨架,冰河是她的情感。

山路虽显得平平缓缓,“大姐”也走得疲惫了。

那是一个清晨,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把唐古拉山覆盖得没有一条缝,天地间一片洁白。

雪原上,有一个黑点在蠕动,那就是她。她在背冰,冰河冻结了,她一趟又一趟地把冰敲下来背回兵站,好化冰取水。站上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啊!

那天,她整整背了一天冰。圆木房里都垒起了一座小冰山。这些冰,足够用上二三天的了。

为啥要攒这多冰?

她的眼圈红红的,对紧紧围着她的那些穿着油渍渍工作服的司机们说:

“我就要离开温泉了,这是最后一次背冰。”

“离开?为啥?”大家七嘴八舌地发问。

“他病了,是高山病,病情可重了,要回老家去治疗。”

她说的“他”,是指自己的爱人,兵站的一位职工。当时他已经下山到格尔木住了院。

原来,“大姐”是在站最后一班岗啊!

她就是这样离开唐古拉山的。走的那天流着眼泪,眼圈红红的。她对大家说,她回去后就不会再上高原了,会给同志们写信的。还说,你们都是些苦人儿,没人心疼你们,知冷知热的要自己多操心。又说,希望你们都找一个好媳妇,一个男子汉没有贴着心的女人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这个地方……

她说了好多,好多。不知为什么,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人一下子有了说不完的话。

那天送“大姐”的人,没有不流泪的。

据说,从那以后,温泉兵站就断了女人。直到这个兵站从青藏线的版图上消失,这里再没有长住过女性。当然,住半天一宵的过路客是有的。人家走时还留一句话:八辈子再也不想来温泉了!

我非常钦佩“大姐”,她把女人瘦小的,却是坚强的脚印,沉甸甸地印在了这个被一些人称为“禁区”的地方。她给高原人干枯的心田里注入了滋润。

脚印,是她的心声,也是一块巨石。

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郑永菊小姐,她不正是踏着“大姐”留在开拓地上的脚印,才走出了那么轻巧的舞姿般的身影吗?

“大姐”,你现在在哪里?我想你该是小60岁的人了吧。

2.她应该拥有一座昆仑山

肩膀上的那幅大校军衔,使她平添几分威风。这是目前青藏兵站部最高的军衔。

而她仅是个军医,普普通通的女军人。她凭自己奋斗高原的资历赢得荣誉。

她叫周桂珍,在青藏线上呆了整整35年。19—53岁,这是人生中最辉煌最金贵的一段岁月。她把青春丢在了风雪青藏线上。我见到她时,她虽然显得苍老,但很结实,很像个藏族老妇人。昆仑山那缓慢的岁月给她的脸上落下了沉甸甸的痕迹。53岁了啊!

青藏线今天的繁荣是她和像她这样的第一代昆仑人用肩膀驮来的。

1956年,她19岁。在这个富有浪漫幻想的年龄,她作了一次最浪漫的选择,告别了桂林叠彩山下的故乡,来到了最高最远的世界屋脊上。也许小桂珍把这个选择当成了一次最有诗情画意的旅行。你听,她和领导当时的对话:

“小周,格尔木要新建个医院,我们这里要有一批同志去那里。当然你是我们准备要分去的预选对象。但是,你如果在内地已经有了男朋友,就可以留下来。”

“谁有男朋友?羞死了!我去。早就巴望着上青藏高原呢!”

这个周桂珍,怎么搞的嘛!本来她明明白白的在西安有男朋友,还说羞死了。只要她哪怕是小声小气的含含糊糊地说一句“我有了”,她就不会分到格尔木的。

领导宣布她去格尔木以后,她才如梦初醒似的问大家:

“格尔木?在什么地方?”

谁也说不上来。人们对那个世界太陌生了。

家里听说她要去格尔木,还以为她要出国呢,惊恐了好一阵子。

的确,那时候谁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个地名。再说“格尔木”这名字也很像在外国。她的男朋友和她一起在地图上找她要去的地方,他们的眼睛在青藏高原的角角落落“深翻”了一遍,就是没有见到“格尔木”三个字。男朋友安慰她说:

“没关系,你先去,我随后就跟着去给你作伴。”

周桂珍心里好暖,“这才叫爱情呢!”不过,这话她没说出口,心里默诵着罢了。爱情这东西,意会比言传更有味。亮出来是一杯开水,捂着是一坛醇酒。真的!

她要去的单位就是现在坐落在昆仑山下的解放军22医院。那阵子,医院还不知在哪位设计师的脑袋里装着没出世呢,呈现在周桂珍面前的是一片高高矮矮、错落不齐的帐篷,连一间房屋都没有。内科帐篷、外科帐篷、病号帐篷、生活帐篷、会议帐篷……在这诸多的帐篷中,作为寝室的帐篷大概是最富有色彩了,院长、政委、主任、医生、护士、司机、炊事员全挤在一堆。当然,女同志例外,她们单独集中在一个帐篷里。那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周桂珍在30多年后给我回忆起当时那个世界的情景时还是那么绘声绘色,那么激动——

女人们总是多事的。当然不仅指她们爱唠叨爱缠绵的天性,而且还指她们的生理,这事那事,今天你来了,明天她有了,男人们是永远享受不到的。真怪,到高原的头一个月,好像一道命令一样,十多个女士的例假全部提前光临。你瞧,挂在帐篷里牦牛绳上的那些专用品,像万国旗一样丰富多采。

虽不雅观,可谁还有心劲顾得了这些?再说女子世界里的摆设外人也看不见。她们忙忙碌碌一天,身上每个细胞里的精力似乎都耗得一干二净,回到帐篷里,脚不洗,脸不擦,倒头就睡,睡下就打鼾。人乏好困觉嘛!

荒原上的巨风能淤塞住春天?她不信。

一个暴风雪的夜晚,周桂珍朦朦胧胧地觉得自己的身子好像离开了地面,轻飘飘地跟着一股什么力量飞了起来……

开始还挺悠哉的,很快就像打滚似地乱撞乱碰起来,好疼,好晕!五脏六腑仿佛被颠得都快倾倒出来了!

糟糕!帐篷被风掀上了天。

就在她刚刚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一瞬间,一切都晚了,只听嘎吧一声,帐篷拔地而起,荒原的暴风雪一下子拧成一股强劲的冲击波扑向她。她失去了平衡,成了漩窝里的中心点……

整个地球好像都失去了平衡。

但是,她的意识非常清醒:抓住帐篷!必须抓住!

时间过去几十年后,周桂珍提起此事,带着明显的不以为然的口气对我说:“抓住帐篷?真有意思!人都快毁了,帐篷有何用?对啦,那时候我们这些小青年的思想非常单纯又坚定:人在,帐篷就在!”

她笑了,笑得十分开心。

她还真行,不晓得从哪来的一股“回天之力”,当时竟然奇迹般地抓住了帐篷的一个角角。

帐篷并没有因为她的撕拽而着陆,仍然拖着她继续“飞行”。速度很快,越来越快。

耳旁掠过振痛耳膜的呼啸声。好像不是风,而是飞机的声音。其实,她从来也没有坐过飞机,她只是猜测飞机就应该是这样的声音。坐在飞机上的人大概就是眼下她尝到的这种滋味吧。

她死死地抓住帐篷,说什么也不松手,绝对不松手。

不知“飞”了多长时间,她被帐篷牵着连走带拽地到了格尔木河边,停住了。是被什么东西绊住了吗?什么也没有呀!比如树木,比如沟呀坎呀什么的,都没有。

直到现在,她也弄不明白是什么东西救了她,才没有使她无休无止地“飞”下去。

她端端正正地落到了河中心。

正是隆冬寒天,又在深夜,昆仑山中的天气之冷可想而知。天地间漆黑一片,啥也看不见,周桂珍坐在厚敦敦的冰层上似乎还感觉到冰下面的流水颤动声,那是一种遥远的、不可琢磨的声音,说它来自地球那边也不夸张。听起来很怕人。

她想站起来,可是身子怎么也动不得,冻的?累的?吓的?她不知道。

右腿膑骨骨折——这是她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除了痛还是痛,浑身瘫散,站不起来。她只好爬,双手撑地爬行。多有意思,她在20世纪60年代回到爬行时代生活了一阵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待遇”呀!连她也记不清爬了多长时间,才爬到了河边。原来帐篷也在这儿摊放着,她一把抓住那结了冰的绳索,好像怕它再飞走似的。在格尔木,帐篷是会飞的。她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医院来找她的同志这时已经赶到了格尔木河边。

天色大亮。因为雪没有完全停。仍然是二三米外啥也看不清。

直到这时候,周桂珍才明白了一件事:并不是很多人都碰到了她这样的遭遇,胆战心惊地坐了一趟“飞机”,就她一个人被大风雪卷到了郊野。还有,起暴风雪时她也不是在地铺上睡觉,而是在帐篷里值班。

一切都是瞬间发生。她有生以来就坐了这一回“飞机”。

真正坐飞机是什么滋味,她从来没品尝过,也不想再品尝了。

22医院由小到大,帐篷变大楼,周桂珍是见证人。这个医院是从她的瞳仁里长大的啊!在青藏线上,在中国,有多少这样历史见证人,他们既是开拓者的子孙,又是开拓者的先人。

35年,弹指一挥。

当年的那个19岁的、不敢说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的少女,早已被光阴的浪潮冲刷得无踪无影了,时间雕刻出了另外一个周桂珍。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昆仑老人,不,她是一位大校军官。她的两颊被高原的紫外线涂染得红艳艳的,面部浅表毛细血管呈放射状破裂。高原上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一概如此。两鬓的霜斑,额头的皱纹,是昆仑寒风对她的慷慨而殷勤的馈赠。唯有那双目光,那样的有神,那样的自信,仿佛可以看到一切,看穿一切!

残酷的高原磨耗了她的生命,也锻炼了她的生命。她是挺立在昆仑之巅的一位知识型的女性。

像周桂珍这样的同志,在青藏线上是一代人,他们在青藏公路一通车就成为这儿的常住公民。高原自然界的熔炉和几十年来党的春雨般的教育,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十分可贵的,任12级暴风也撼不动的品德:奉献是无尚光荣的,伸手是非常可耻的!

周桂珍把生命切成无数个整块,分赠给大漠、荒原、山川,使沉闷了千年的世界屋脊响起生命的呐喊。这是对她最好的赞颂。

那年,她以高超的医术和炽热的赤诚把一位藏族老阿爸从死亡的边缘上抢救过来。老阿爸奇迹般地活过来后,连他的亲人们都不相信人间还会有这样妙手回春的“曼巴”(藏语:

医生)。老阿爸和家人诚心诚意地从自家的羊群里挑选了50只膘肥体壮的山羊,送到医院,说什么也要周桂珍收下。她怎能收这么沉重的礼物?这是老人的一半的家产啊!

她对老人说:阿爸,你把羊赶回去,告诉牧民们,谁有病尽管来找我,我们是人民的军医,对牧民们24小时门诊。

老阿爸不得不按周医生的话办。他说:羊我可以赶回帐圈,可是,你知道吗,你永远是藏家人心中的女菩萨。

在老人看来,女军医的恩情比山重。

在周桂珍看来,这50只羊比昆仑山还沉。

那天,我和周桂珍闲聊,她对我说:

“如果有一天,组织上要给我立功授奖的话,我要请求在我的立功喜报上画一座昆仑山。”

说完这话,她的脸刷一下变得好红。

我完全理解。她在青藏线上干了35年,没有立过一次功。

甚至连嘉奖也少得可怜。她是一个从来不肯出头露面、心甘情愿地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工作着的人。她是和荆棘一起生长的,从不做玫瑰式的梦。但是,昆仑山夜夜都在她的梦里。

虽然昆仑山不是她的专利,但是她应该拥有一座昆仑山。

同类推荐
  •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为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散文精选集,书名出自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共分三辑,第一辑“落日楼头”,抒写海外人生;第二辑“白头想见江南”,描摹故国所忆所见所感;第三辑“坐看云起时”,包括读书笔记和议论性文章。作者刘荒田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双子传说

    双子传说

    在尼日利亚的沃土上开出的最美之花,以最朴实平和的语言描绘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带你走过暗伤汹涌的非洲国度,领略腐败和战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探讨人性中的真善美,品味生活中的奥妙大义。当忙碌的心灵碰上一首最接地气、最真实耐看的灵感之歌,你是否会驻足让灵魂歇歇脚呢?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唯爱与美景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景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景不可辜负》收录了人气作者山亭夜宴21篇最新作品。这里有远方的风景,也有暖心的爱情,但它并不是一本旅行随笔,而是写给孤独的人的心灵手札。凝练的文字,走心的故事,让每一个在都市中跌跌撞撞寻找幸福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温暖的文字可以安抚慌乱的心,会陪你一路从绝望走到勇敢,直到你不再怀疑自己幸不幸福。
热门推荐
  • 富贵农媳很威武

    富贵农媳很威武

    现代健身教练田锦媛,因为不满父亲强势安排的相亲式婚姻,去健身房发泄,不想出了意外?一睁眼竟然成了臭名昭著的村霸小农女,还没钱没貌没人要......没钱?系统在手,古代姐要翻身做富贵大土豪!什么?身边亲人都是戏精本精,那就虐的你们现原形!穿越就是要过好日子的,憋屈的人生不留恋,放飞自我才是正道嘛。但是,这个总要以身相许的神秘美男子,是不是太殷勤了?嗯?
  • 世俗的圣歌

    世俗的圣歌

    尼加拉瓜诗人鲁文·达里奥是拉丁美洲文学现代化发展中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拉丁美洲影响巨大,而且对于整个西班牙语诗歌的革新和进步,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他所代表的现代派的文学创作,也是西班牙语诗歌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是研究拉美文学整体成就必不可少的杰出人物。本书收录达里奥代表作《蓝》、《世俗的的圣歌》以及《最初的旋律》、《蒺藜》、《秋声》等。
  • 未春

    未春

    朱宏梅,江苏省苏州市人。2005年开始写小说,迄今在《山花》《长城》《小说界》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2010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指尖上的温度》。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花凌海家的花园仍然是三个月前的模样,只是两壁冬青老了,叶子看起来很厚实,肉肉的感觉。荣生趴在地上,将整个上半身插进了树缝,两条腿不停地扭来扭去。一只土色的蟋蟀罐,静静地傍着冬青树。叫啊,叫啊——荣生的声音像是从地底下传出来。快点出来!龌龊来西的。冷天哪儿来的蟋蟀?姐姐花盈衣站在青石石阶上叫。
  • 英雄联盟之竞技成神

    英雄联盟之竞技成神

    天不生我李湘赫,中单万古如长夜!众人皆知双劫鏖战而封神,却不知王冠加冕,必承其重。魔王归来之时,诸逆臣皆当死去;信仰诀别之际,联盟与我又何干。吾等愚忠愿随王出征,再战联盟。
  • 重回末世之遗世之旅

    重回末世之遗世之旅

    既然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我再也不想为了任何人再去死一次,谁也别再想让我为他们再死上一回。
  • 神兵诀

    神兵诀

    人生几辛酸,无人问,独作欢。可堪回首莫缱绻,我本一孤尘,永在漂荡间。世间离散多,长忆有缠绵。无尽恨,终归一蓑烟。这是一个由仙、佛、妖、魔、冥、人六大族为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然而对弈的却也是众生。却不知无我境外是何境,棋盘局中是何局!且看这仙佛妖魔冥五大族群所忌惮的人族九大神兵究竟有何威能……
  • 涅槃之回到初始时

    涅槃之回到初始时

    前世,祁凌心的一生是个悲剧,一个女人应该受的,不该受的,她都受了。重来一世,她发誓保护好爱她的所有人,至于那些不爱的、辜负她的,麻溜儿的滚粗姐的人生!!!
  • 不一定生活

    不一定生活

    谁说一定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呢?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寻找一种开始。
  • 重生庶手遮天

    重生庶手遮天

    涅槃重生,庶女成凰!她是不受宠的庶女,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绝世倾城的容貌,却聪颖机智才思过人,然,惊人的智慧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而是带来了被弃的下场。许她的山盟海誓,竟只为将她作为取得皇权的踏脚石。骗她的亲情信任,竟只为夺她尊贵地位心爱之人。真龙天梯,是她魂断之处。生辰之日,更是她梦碎之时。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信他们半分。欠她的,她势必要,连本带利讨回来!然,再睁眼时,竟让她回到了开始之初,这一世的她,势必护母周全,夺他江山,将一切他们所求,握在手中,踩在脚下!她要告诉所有人,她可以助他们,更可以毁他们。虚伪嫡母,亲手送你上断头台!蛇蝎嫡姐,斩断你掩藏多年的狐狸尾!害她幼弟?那就,以命抵命,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面对那个许她皇后之位的男人,她冷漠以对。面对那些说会真心待她的男人,她一笑置之。但是,这是什么情况?那个她曾经最讨厌的男人,居然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当冷漠遇上真心,当绝情遇上痴情,凰权路上,发誓不再爱人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同名电影由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小说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作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而小说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更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