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4600000005

第5章 葵花向太阳(一)(1)

插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今天听来已很遥远。有时你会觉得,它似乎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像许多事件一样被冲刷得面目全非。插队的规范说法是“上山下乡”。当年毛泽东同志——那时叫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打起行李举着红旗上山或下乡去,因为到农村是插入当地生产队,当普通社员,故而称为“插队”。那时插队真比参军还隆重,街上经常锣鼓喧天,然后就有一伙人风风火火将喜报贴到谁家门口,说是某某已被正式批准上山下乡,成为一名光荣的知识青年。喜报措辞热情洋溢,墨迹未干的洒金红纸在灿烂的阳光下映出一派光荣。

像我这样年龄,说插过队恐怕未必有人信。但我确实插过,去的地方离城市仅百余公里,那时的感觉却已远如千山万水。正如其他事情一样,当接近尾声也就进入高潮。我插队是在1975年,1975年的10月15日,刚刚过了国庆节。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时确实已进入这场运动的最后高潮,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

10月已是秋季,北方的秋季格外凉爽。

学校为将我们这批要去插队的高中毕业生欢送得更隆重,特意将学校大门在“欢度国庆”的主题上又增添了知青色彩。那时象征知青的鲜花是向日葵,葵花向太阳,暗喻我们听毛主席的话,永远朝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学校不知从哪弄来那样多的向日葵,将校门扎得像一个“花寨门”,左右两侧还插了彩旗,看上去猎猎招展鲜艳夺目。当运载我们的汽车一开动,前来送行的父母立刻恸声四起,先是啜泣,接着索性大放悲声。当时的场面可以想见。不知谁,突然抢前一步冲上去,划根火柴就将校门点燃了,耀眼的火苗立刻朝气蓬勃地蹿起来,所到之处引燃彩旗和花纸,整个校门在秋风中顿时成了一个“火龙门”。这时汽车已开到近前,自然不能停下来,于是我们加大油门就从烈火中钻过去,大家一片狂呼乱叫,有几个迫不及待叼起香烟的同学还齐声高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汽车开出很远,仍能听到父母们的哭喊声和悠扬的消防警笛声。

我们插队时,已没了先前的那种狂热。

国家为“上山下乡”制定的政策日趋完备。那时还不讲计划生育,各家子女少则两三个,多的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因此定的政策叫“一走一留”,即上一个走,下一个留,再下一个走,再再下一个留,这也体现了公平合理的精神。独生子女可以不走,两个子女则属“可走可留”,有政治条件不过硬的就要“两丁抽一”。所以,到我们那时插队就多是被政策卡下来的,并非自愿。大家一到农村想法也就很明确,奋斗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办法,争取早日回城。

当然也有例外。刘一兵就是主动要求下来的。

但刘一兵一下来就后悔了。大家很快发现,他的情绪一落千丈。据张旗说,每到黄昏,刘一兵经常独自跑出村外,冲着家的方向发呆。刘一兵虽是“知青小分队”队长,却没跟大家分到一起,他和祁建国,还有张旗,他们去了张村。张旗的姐姐张旌也和我们一批下来,她姐妹俩原想在一处,但刘一兵去张村,张旗想跟刘一兵在一起,就也去了张村。张旗在对我说起刘一兵时,忧虑得眼泪都快流下来。她说,你们还是去劝劝他吧,看他在学校时那样生龙活虎,我还真以为他志在四方;可现在,他想家快想疯了。

张旗是来看她姐姐张旌的,一见我却说起刘一兵。

我无法回答她,其实每个人都在想家。

我至今仍想不明白,那时的家里没有高档家具,没有电冰箱,更没有电脑电视机DVD,与今天相比不要说舒适,甚至还有些破烂,但那时却为什么那样想家?每到傍晚,村庄笼罩在夕阳里,家家户户升起炊烟,空气中飘浮着大灶烧柴草的气味,我们就似乎又闻到了家的气息,那种感觉很难言说,迷茫惆怅得令人窒息。我对张旗说,你问一问张旌就知道了,我们这里每到晚上,大家也哭成一团。我说,刘一兵是队长,他怎么可以带头想家,他应该过来劝一劝大家才对。

张旗张张嘴,好像还有话说,却转身低头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刘一兵是遇到了麻烦。

这件事是祁建国告诉我的。祁建国说,他不是不想帮刘一兵,而是帮不上,冤有头债有主,人家找的是他,他就是替他挨揍也没用。祁建国这话我信。祁建国在学校就是刘一兵的忠实追随者,刘一兵指向哪里,他就打到哪里。

祁建国家庭出身小业主,政治条件不太过硬,但刘一兵却给了他很高的政治待遇,先将他拉进红卫兵组织,后来还给他入了团,因此,祁建国对刘一兵死心塌地。这次祁建国去张村,也是主动要求的,大家都明白,他这样做其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冲刘一兵,再就是冲张旗。张旗虽然在学校时就追刘一兵,但刘一兵并未表示过这方面的意思,这就使祁建国一直心存幻想。

据祁建国说,事情发生在一天中午。

那个中午,突然有人来找刘一兵,问他认不认识林大林。刘一兵当然认识林大林,林大林也是我们年级的,我们一班,他是二班。刘一兵不知对方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看看来人也像个知青,但显然不是我们学校的,就说,认识怎样,不认识又怎样?他这样说完就准备转身走开。来人却追上一步说,林大林让你去一趟。

刘一兵感到奇怪,眨眨眼说,他,让我去来人说,他在镇上的战斗饭庄等你。

刘一兵笑了,说,我为什么要去?

他又说,你认为,我会去吗?

来人没再说话,看了看刘一兵,就转身骑上那辆水管焊的破铁驴走了。

林大林在我们学校也算个人物。他父亲说不清是什么职业,经常在家里结交一些奇怪的人,每天除去摆弄花草就舞枪弄棒,还养了一屋子“热带鱼”。那时养“热带鱼”非常盛行,但林大林家的鱼与众不同,据说都很名贵。他父亲用三角钢焊了一个三米见方的铁架子,镶上厚玻璃,制成整面墙壁的巨大鱼缸,装了加热管和彩灯,把他家搞得像个水族馆。在我们下乡前,刘一兵曾带领学校“动员组”去林大林家搞过动员。刘一兵家庭出身血统工人,父亲蹬三轮,母亲糊纸盒,根红苗正一直是学生干部,毕业时还带头报名下乡插队,并成为学校“上山下乡动员组”的副组长。

那时已没人再愿上山下乡,经过几年时间,去了农村的知青是个什么处境人们都看在眼里,再想推动这种工作就只好搞动员,甚至要艰苦耐心地反复动员。那天刘一兵率人来到林大林家,几乎破门而入,艰苦耐心的动员工作已使他有些烦躁,因此一进来就勒令林大林的母亲立刻去派出所退户口。“退户口”在当时是下乡插队的关键所在,一旦退掉户口,也就意味着铸成事实。那天恰好林大林的父亲不在家,林大林的母亲当即表示,这办不到,让她为儿子退户口决办不到。林大林的母亲说林大林有病,按国家规定,有病是可以不下乡的。刘一兵让她拿出医院的诊断证明。林大林的母亲当然拿不出什么证明,但仍坚决表示,就是没有证明她也不会让她的儿子去农村。这样就将刘一兵惹火了。其实刘一兵刚开始发火还是有些分寸的,只将一只很小的鱼缸打破了。但林大林的母亲立刻破口大骂,并声称就是将她家砸得稀烂,她也决不为儿子退户口。这一来就将刘一兵激怒了,于是,他回手砸了一只大鱼缸,跟着又砸了一只更大的。

这时屋里就已水流成河。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在地上挣扎着乱跳,爆灭的彩灯在水里闪出阵阵弧光。林大林的母亲用两手拍着床沿发疯地喊:“大林哪,你个窝囊废怎么还看着呀你不跟他们玩儿命还等什么呀?”

林大林正愣愣地站在一旁,这时被他母亲一喊,立刻两眼血红地扑过去抄起一把宝剑,回身就朝刘一兵砍来。刘一兵本能地抄起一只木凳来挡,那宝剑挂着风声当地砍在上面,与此同时,这木凳也就砸到那只巨大的玻璃鱼缸上。

尽管事后刘一兵坚持说,他是有意将那只鱼缸砸烂的,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还怎么可能不砸?但当时我也在场,我觉得,刘一兵这样说还是有些水分。事实是,林大林的那一宝剑砍得用力过猛,而刘一兵虽然抵挡住还是有些心虚,这就使那只木凳朝一边歪去,于是也才将那只巨大的玻璃鱼缸轰然打破。当时的场面真是壮观,直到很多年后,类似的情景我才在美国大片中再次见到,那面巨大的鱼缸玻璃并不是应声破碎,而是随着木凳塌陷进去,又立刻被强大的水流冲落下来,林大林不知怎么被翻卷的水流冲到一块巨大的破玻璃上,他像一个冲浪运动员,就那样乘风破浪地踩着玻璃挥舞着宝剑大呼小叫地被冲出门去。这只鱼缸的容水量真是大得难以想象,滔滔的水流从屋里倾泻而出,又奔腾到院子里,然后就一路汹涌地流到街上。刘一兵当时站的位置也是首当其冲,不知怎么竟被水流卷到床上来,他一抬头,恰好与林大林的母亲打个照面,两人对视一下,一瞬间似乎都有些茫然。但那女人跟着就歇斯底里地哭喊起来。这哭喊直到林大林退掉户口,又打起行装登上学校运送的汽车,就再也没有停歇下来。

林大林分去的是另一个公社。他在临下车时,曾对刘一兵说过一句话。

他面无表情地说,咱们离得不远,我会来找你。

刘一兵也笑笑,说来吧,我等你。

刘一兵没想到,林大林会这样快就来找他。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谁都没放在心上。十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当刘一兵从地里收工回来,刚刚走到集体户门口,那个骑破铁驴的人就又挡住他的去路。这一次他手里还拎了根齐眉高的木棒,看上去有些像锄把,他不动声色地走到刘一兵面前,突然抡起木棒劈头盖脸就朝他打来。刘一兵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懵了,立刻双手抱头滚在地上。张旗哇地扑过来,用身体挡住刘一兵说,你怎么这样打人?这会把他打死的那人并不说话,但每一棒都能越过张旗准确地打到刘一兵身上。

这样打完,他骑上破铁驴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从此,这人就经常出现,或中午,或傍晚,总在人最多的时候,见面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暴打,打完扭头就走,似乎有意要将刘一兵的尊严在众人面前彻底打烂。刘一兵渐渐像一只被打惊的兔子,整天提心吊胆。

他终于要崩溃了。于是,一天中午,他答应去见林大林。

与此同时,我们陈村也出了一件事。

出事的是张旗的姐姐张旌。当时正值初秋。

那年一入秋,县里下来通知,说是瘦龙河上游连降暴雨,我们这一带很可能发生秋季汛情。于是全体社员都开到瘦龙河边,一边搞秋收一边固堤防汛。那天下午,大家正在抬土,突然发现河里有个人正从上游顺水漂下来。其实在当时,已有人看出那不过是一具尸体,但正在水边洗手的张旌还是拿了根扁担伸进河里。事后有知青说,张旌这样做,是因为那尸体确实不像一具尸体,它是个小伙子,身上肌肉很发达,尤其中间部位,还像一顶小帐篷似地将短裤支起来。

当时那具尸体就那样在水里一冒一冒。张旌伸过扁担,感觉与那尸体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就又将两脚朝水边挪了一挪。也就在这时,她突然一滑就扑进了水里。

张旌的这一扑,事后就被说成是“奋不顾身”。

那时县里负责知青工作专门设有一个办公室,全称叫“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管理办公室”,简称“知青办”。当时县“知青办”正想在知青当中抓先进典型,不知怎么了解到此事,立刻就让报上去。据我们陈村报到公社又由公社报到县“知青办”的材料上说:当时张旌正在瘦龙河堤上奋力防讯,突然发现上游有一位贫下中农落水,在这关键时刻,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她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无数的英雄形象,于是朝身后一挥手,大喊一声——“跟我来”就奋不顾身跳下河去,但是,无情的大水转眼间就将她卷走了,她就这样一直被冲到下游几里以外,才被群众救上岸来。

同类推荐
  • 24小时约会

    24小时约会

    孜孜初恋失败后,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24小时约会”的点子。之后,孜孜和“空少”习京约会,在太平间和外科医生约会,和老外约会,和17岁的乐手约会,甚至和网络红人约会,令自己的隐私暴露在阳光下,一夕之间微博暴热……然而,初次约会的对象习京就令孜孜有砰然心动的感觉。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孜孜果断遵守自己定的游戏规则,结束了约会。一次次别出心裁的“偶然”相遇、浪漫邂逅,孜孜终于再次沦陷,再次患得患失。这次,依然用尽全力去爱的孜孜,她爱情的保鲜期终究没有逃不出爱恋习京的女作家的“魔咒”——一个月保鲜期。
  • 幻影

    幻影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小说,讲述了托瑞协助破获的一个大案始于一连串富商被杀事件,一切线索都指向维戴西恩商会,一个外商协会,因此商会的所有委员都被逮捕入狱,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且托瑞坚信这些人是被陷害的。在他们进行下一步调查之前,又出现了五宗谋杀案,最后托瑞根据线索当面指控罪犯的罪行,解除了危机。
  • 安卡的故事

    安卡的故事

    《安卡的故事》以二战时期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风格严肃,手法大胆而直接。萨菲娜·德福奇凭借她的硬派犯罪小说而闻名,而这本书则着眼于人类最恐怖的犯罪:种族灭绝。故事讲述了三个孤独而绝望的孩子潜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寻找他们的父母。书中描绘了失落的青春与被遗忘的纯真,残酷之中又隐藏着温暖。如果你想看狼人、吸血鬼、精灵或者超现实的幻想故事,请翻开另一本书。《安卡的故事》里,唯一的狼是无比现实的,本书和吸血鬼的唯一联系,则是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山,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它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 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
  • 沦陷拾遗

    沦陷拾遗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领导派我写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日本鬼子在我区犯下的暴行和区内民众抗日的英雄事迹。这是一个旧而又旧的主题了,领导提示说,去查一下县志呐!又提醒我,自然是民族精神,主旋律哟!我便真就去找到一本新修的县志,翻到有关沦陷与抗日的篇章,看那一段段简短的文字,豁然就记起儿时听到的一些故事来。我的故事的叙述者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会编造,说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都是他们亲历的事,因而那县志上便都有。但是他们给我讲述的时候,与故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了二十多年。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梦不是了一个人

    一个人的梦不是了一个人

    一个人想,一个人走,一个人哭,一个人伤心,一个人孤独,一个人承受许多。一个人曾想要放弃,一个人的终结,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安抚心口,让无望沉着下来,一个人的梦,一个人不泯的想,一个人更不愿轻易的放弃。想想,幻想在不远处的梦不远处在等着一个人实现。为了一个人,最初的一个人,最终的一个人也不能够的放弃,即使挫折重重从零开始,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誓愿都不会放弃。无论再经历什么,无论再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言放弃。因为放弃了就等于放弃了自己一样。活着,坚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私一个人。昂起首,去迎接,挑战,坎坷崎岖。为了一个人,还有一个人的身后不只是一个人。回首,蔚蓝天空灿烂阳光下,一个人的背后站着、默默支持着一个人不知道的许多人,在一个人没有发现的身后,知心、欢笑、真诚、祈盼,一个人的梦不是了一个人······
  • 穿越当锦衣卫大佬

    穿越当锦衣卫大佬

    周辰穿越高武版神州大陆。竟成为东齐皇朝的锦衣卫青龙指挥使,天下有数的至圣强者之一。一降临便发现自己手握齐国玉玺。顶着谋逆的罪名,被天下六大至圣围攻。我靠你大爷!在地球死了一遍还不算数?在这里立刻又要死一遍?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绯闻总裁:帝少的心尖宠

    绯闻总裁:帝少的心尖宠

    一场阴谋,她被陌生男人吃干抹净,丑闻缠身,未婚夫退婚,后母将她扫地出门。一夜之间,她一无所有,好在有他,她是他的心尖宠,他发誓一辈子只宠她。
  • 大宋江山(全十卷)

    大宋江山(全十卷)

    本书以宋太祖赵匡胤为主人公,描写了赵匡胤历经高平、秦凤成阶以及清流关之战后逐步成长、崛起,成为一代战神,获得广泛拥戴,进而获得问鼎皇帝宝座机会的故事。全书以赵匡胤匡时救民的理想和家国飘摇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为主线,深入剖析赵匡胤时代社会的现实矛盾,把我一代雄主的人生关键点,构成了一部“一个人崛起的史诗故事”,“同时也构成了一部一个时代变迁的宏阔交响乐。”
  • 星际破烂女王

    星际破烂女王

    穿越到星际时代的一颗垃圾星上面,季柚穷得都快要刨土吃了,可……这里土有毒不能吃……没办法,她只能放低身段去捡捡垃圾,卖卖破烂啥的……比如这么漂亮的草籽果然竟没人要,捡起来车个珠子,能挂网上卖。可一挂上网,就有人打差评:“草籽果都拿来卖,想钱想疯了吧?”数日后,这人就后悔的直捶墙:“跪求卖我一个颗草籽果,就一颗!一颗就好了。”季柚高冷道:“不卖!”再比如,这满大街的破石头,亮晶晶的,竟然没人要,捡起来,打磨成镯子,挂网上卖。众人口出恶言:“破岩石都拿来卖,是没见过钱吧?”数日后,众人痛哭流涕道:“是我有眼无珠,是我眼拙,这么漂亮好看的石头,跪求卖我一个吧。”季柚摊手:“没了。”
  • 貌如潘安

    貌如潘安

    又名,呼吸一致的欢喜。“我喜欢你,临时起意?蓄谋已久。”
  • 系红绳的翅膀

    系红绳的翅膀

    夏至后的月光透过窗棂,一格一格地浮在土坑上。民办教师田来员翻了个身,一明一暗的脸旋即扭曲一下。在田来员看来,这个夜晚很不一般,难缠的日子好像是扭了一下腰身,在梦里头终于有了转折。事物就有了新的生长方向。田来员的梦以一个叹息收尾。叹息倏地从暗处划过来,即便在梦里,那声音也真真切切的。田来员听到了。一声轻叹柔软幽长,像一截儿有年头的麻绳,从梦境深处探过头来,款款地沿着他脖子绕了一圈。于是他哦地叫了一声。他大概觉得从窒息的黑暗里逃出来了,就把手从脖子上放下来,摸索见用枕头摁着的灯绳,叭嗒一下子,拽得惊慌,灯绳齐茬茬断掉了。
  •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唐末,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有十三名养子,称「十三太保」。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为李克用手下一名悍将,健捷如豹,协助李克用入长安追击黄巢,打败朱温,惜因功高忠厚,反遭其他兄弟妒嫉。四太保李存信好大喜功,险将义父送入朱温虎口。十三太保为救义父,单人匹马勇闯敌军,然四太保不知悔改,设下毒计……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