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000000031

第31章 文苑探幽(15)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据他自己说,其结尾,修改了39次。写的是主人公亨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逃亡,与爱人会合,到中立国瑞士隐居,但妻子却因难产死亡。作品结尾就是写男主人公亨利得知妻子死时的心理:“我走进房去陪着卡萨琳,直到她死。她始终昏迷不醒,死时并不多耽搁。”如果以感伤主义的手法来描绘,这时亨利先生该有多么强烈的内心震撼啊!但是强调“冰山风格”的海明威却既不像托尔斯泰那样描述充满死亡气息的医院环境对主人公感觉的刺激,也不像司汤达那样去剖析他复杂的心理,特别是那乱成一团的情绪。海明威所追求的,或者说擅长的恰恰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回避情绪和感觉。在对话中,本来是最容易将情绪作莎士比亚式的激化的,然而,海明威的全部努力都集中在用平静的对话掩饰不平静的情绪。

他所惯用的是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错位,正是由于这种错位,平静的表层语义更加强烈地暗示了内心深层的激烈情绪。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的结尾的对话一如他叙述语言,用的是“电报文体”:

在房外长廊上,我对医生说:“今天夜里,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吗?”这表明:妻子死了,亨利好像很冷静了,考虑起善后来。

“没什么,没有什么可做,我送你回旅馆去吧!”

“不,谢谢你。我在这里再呆一会。”表层语义是很冷静的,冷静到作者连表情、动作、内心和外部的感觉都没有交代。可是明明没有什么事可做,为什么还要呆在那里呢?这就留下了极大的空白,让读者隐隐感到表层语义和内心意向之间可能存在着误差。医生接着说:

“我知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我说不出——”

细心的读者可以感到医生的话没有说完(实际上是海明威不让他说完)。医生本来的意思是:“没有保全你妻子的生命,感到万分抱歉。”如果海明威不这样写,而像琼瑶、三毛那样,人物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那还有什么创造可言呢?海明威的对话艺术的基本纲领就是不让人物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他把人物的表层语义尽可能地压缩到仅仅供读者想像和补充的一种线索:

“晚安,”他说,“我不能送你回旅馆吗?”“晚安修(good night)是告别用语,”可又提出送亨利回旅馆,可见医生的话语与潜在的意向有距离。

“不,谢谢你。”

“手术是惟一的办法。”

“我不想谈这件事。”我说。

“我很想送你回旅馆去。”

“不,谢谢你。”医生反复提出送亨利回旅馆,其深层的语义是无法表述的歉意在冲击他的心。而亨利却无动于衷地拒绝,这也是表层语义,其深层奥秘读下去才能明白。亨利走进了停着妻子的产房。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护士中的一个说。

“不,我可以的。”我说。

“目前你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那位也出去。”我说。

但是我赶走了他们,关了门,灭了灯,也没有什么好处,那简直是在跟石像告别。过一会儿,我走了出去,离开医院,冒雨走向旅馆。

原来享利由麻木地回绝医生的好意,到暴怒地把护士轰走都是表层语义,其深层意向是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要与妻子尸体告别。平静的表面应对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形成反差,外在的动作越小,内心的动作性越大,二者的对比度也就越强烈,这就是海明威式的对话的戏剧性。不过这是一种潜在的戏剧性,既不是托尔斯泰的写人物心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心灵辩证法”,也不是司汤达的心理矛盾的分析。懂得了这一点才会欣赏海明威,也才可能欣赏当代西方小说和电影中意味深长的对话。

35.人物的感觉和潜感觉——肖洛霍夫对一个人物肖像的修改

在前苏联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肖洛霍夫的名著《静静的顿河》中,有一个次要而又次要的角色: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她是白军李斯特尼次基中尉的同事高尔察科夫的妻子。有一次高尔察科夫邀请李斯特尼次基到他家中度假,李斯特尼次基遂与奥尔加结识。后来,高尔察科夫受重伤,临死前托李斯特尼次基照顾妻子,其结果是她嫁给了李斯特尼次基。

为了寻找李斯特尼次基第一次见到奥尔加的感觉,肖洛霍夫对手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在最初的手稿上,女主人的形象是这样的:

娇小的脑袋上梳着一个沉甸甸的发髻,李斯特尼次基仔细端详着女主人。她脸上的线条是柔和的,虽不十分匀称,但却惹人爱着,眼睫毛浓密而清新,薄薄的嘴唇是玫瑰色的,干湿的……

如果单纯从所谓“肖像描写”的要求来说,分量已经足够,但是这里肖洛霍夫所追求的不仅是女人肖像而且包含了男人的感觉效果:“惹人爱看”。可是“高高的发髻”、“浓密的睫毛”、“柔和的线条”,并没有提供为什么“惹人爱看”的奥秘,因而肖洛霍夫很不满意。在另一页手稿上,他这样修改:

在午饭的时候,李斯特尼次基才仔细地看清楚了女主人,她脸上的线条是柔和的,虽不十分匀称,但却惹人爱看。可以说,她的脸是一张最平常的脸,惟有嘴部特别引人注目:在这金发女人的明亮的脸上长着薄薄的、深红色的嘴唇,由于无名的焦灼而现出干裂的皱纹的嘴唇。娇小的脑袋与她的身材颇不相称,显出一副高傲的姿态,或许由于沉甸甸的发髻才显得高傲。

这里增加许多主观性很强的词语,显示出李斯特尼次基的感觉逐渐形成,然而各种感知细节仍然不够统一,为什么“脸上线条并不十分均称”、“娇小的脑袋与她的身材颇不相称”,可是却“惹人爱看”?光从李斯特尼次基的外部感觉来说,这好像有点纷乱,与李斯特尼次基潜在的情绪有什么关系又缺乏必要的暗示。肖洛霍夫又进行了修改:

在午饭的时候,李斯特尼次基才十分认真地看清了女主人,在她匀称的身段和脸上都显示了一种正在逝去的美,这在一个度过了三十个春秋的女人身上放着淡淡的光华。

“十分认真地看”的原因是:女主人的美不是那么明摆在脸上的,是需要仔细认真地钻研才能发现的。这里不但写了女主人正在消逝的美,而且暗示了男主人非同寻常的注视。这种注视显然不完全是表面的,而且包含着某种潜在的意向:

在她的一双透着讥笑意味的、多少有些冷冰冰的眼睛里,在她的举止中,仍然保持着尚未消逝的青春。她脸上的线条是柔和的,虽不十分匀称,但却十分惹人爱看。

这样一改的好处是把女主人的主要特征和男客人的主要感觉,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在男客人潜在的意识深处结合起来了:男客人隐隐约约地着迷了。但是粗心的读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男客人感知结构正在立体化地展开,肖洛霍夫不得不用心理分析的语言提醒一下:

两个月来,除了肮脏的女护士外没有见过女人的李斯特尼次基觉得她分外漂亮。原来是李斯特尼次基长时间受压抑的潜在的性意识在起作用,这潜在的性意识的作用使本来正在逝去的美和那并不美的线条以及冷冰冰的眼神都变得有魅力了。肖洛霍夫事实上已经借助男客人对女主人的观感,写到男客人骨头里去了。可是他还担心不够强烈,于是又在外部效果上强调了一下男客人潜在性意识的作用:

他看着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那姿态高傲的、梳着淡黄发髻的脑袋,时常答非所问。

人物潜在的感觉,是很难直接表白的,但可以通过它对人物的语言的抑制(或其他外部行为、表情等),用一再走神间接表现出来。

肖洛霍夫作为一个艺术大师不同于普通作家之处就在于:哪怕是在这么一个很容易忽略过去的细部,他也尽量深入到人物的感觉深处。在一些文艺理论之类的书中,至今仍然有所谓“肖像描写”的说法,其实只要钻研一下大师著作,就可知道这种说法多么肤浅了。

36.不妨借鉴美国新闻记者的笔法

有时候读一些语言上缺乏力度的小说,实在是累人,几个小时读下去,没有几句令人耳目一新的句子。虽然,那些并非不聪明的作者不是不懂耍弄一些修辞手法,但是,总是缺乏某种特别的情致、深刻的智慧作后盾。因而,对于读者的心灵也就缺乏足够的激活力。

这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的语言简直像新闻通讯;但是,转而一想,新闻通讯就不需要文采吗?固然,我们中国的新闻记者,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是以文采著称的。说老实话,我虽然每天免不了读新闻,但几十年来,我竟记不得任何一个精彩的句子。

外国记者的新闻通讯我读得很少,但是在记忆中稍事搜寻就不难想起一些精彩的语句。比如50年代后期,我在内部发行的《参考消息》上看到一个西方记者形容苏联人和美国人的谈判为“聋子的对话”,就留在记忆中,4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未忘却。

我时时感到,我们的新闻文体,语言风格太呆板了,官样文章太多,个人风格太少。也许有人会说,新闻、报刊文体只能如此,它容不得个人风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有许多报刊文章的作者,语言是很考究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在文学家那里可以有李白所说的“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子,但是在新闻记者中却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者。他们大体都是贾岛式的苦吟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比如一个总统要任命一个什么人当大法官,此人的背景如何,要准确而又独特地用“电报式的文体”传达出来,而不能像作家那样自由抒情,他除了苦吟以外没有别的出路。美国的新闻媒体是多元的,读者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和批评是很严格的。就连宗毓华那样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只因脱口而出讲了个美国听众可能莫名其妙的阿拉伯激进组织“哈玛斯”,就遭到华盛顿电视评论员的严厉批评。

美国记者绝不满足于在中国记者中流行的“照本宣科”式的写作方式,例如《纽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纪思道1993年5月发表一篇比较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文章,他并没有傻乎乎直愣愣地把种种区别系统地罗列一番,而是这样说:“美国的中学教师死去升天之后,可能发现自己是在中国最好的中学教书。中国的学校里难道没有暴力活动吗?当然有,那是学生在上生物课解剖青蛙。”他不说中国中学里没有美国中学里那么多血腥的枪杀,而是耍了一个花招把话说得很俏皮。升天后来到中国的中学,就把本来遥远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他还作了心照不宣的混淆:解剖青蛙与凶杀。这就产生了挖苦,由挖苦引发了幽默。这种手法在美国报刊上比比皆是。例如一篇报告说:“如果查理大帝是美国人,美国波士顿圣保罗中学的500名孩子们一定会为他建造一座塑像,或者将他们的一次比赛命名为‘查理大帝杯’手球赛。”

也许这种美国式的绕弯子并不特别希奇,但是,也可以说明,美国新闻记者在读者面前要表现出某种机智,至少回避呆板。

回避呆板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回避直接叙述,有时他们以直接的议论见长,有时就完全不加议论,不作解释,完全借用数字或别人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倾向。例如,纪思道先是非常直白地说:“中国一方面在最好的学校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一方面在农村造成一代半文盲。”接着指出,国家在城市给每个中学生投资200美元,但在农村却没有这些拨款。

同类推荐
  • 胶东白人集中营

    胶东白人集中营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群岛上事尽周末劝夜酌岛民正浸在晨梦中,忽被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巨响和刺耳的飞机呼啸声震醒。正在度假的、有经验的驻地军人纷纷跑出营房,朝太子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奔去……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疯狂而又惨烈的场面:在灰蒙蒙的空中是兽性发作的不明国籍的飞机,战舰在阴沉沉的海面上爆炸,值班士兵在滩头狼狈逃窜……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落地的声音

    卡尔松·麦克库勒说:“要知道你是谁你就要有一个来处。”西海固,作为一个有特定象征意味的地理名称,承载过多少叙述者的苦难抒情。而对于我的故乡,那样一个小山村,就不见得有几人晓得。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热门推荐
  • 傻妃

    傻妃

    本文已经设置了半价,全本订阅只需要3块多钱,亲们不要错过啊!推荐新书,冷宫懒妃亲们可以看看哦!◇◇◇上官墨竹,女娲命定的隐士,命定天子的保护神,集百年功力于一身。一道命令,她成了当今功高盖主摄政王之女,天生的傻子,痴儿,上官家的耻辱!可谁知到,痴儿早已醒来,命运的齿轮也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引出千年情缘!是缘?或者是恨?是仇?亦或是爱?剪不断,理还乱!◇◇◇一夜醒来,原本心中对异世充满向往的她,看到了小说中俗套的情节,破败的庭院,发霉的被褥,微微一笑,接受命运。她总是在想,命运只是出了一些问题,将她提前引到了这个地方,神仙也会出错,她只是个过客。免费的异世旅游她欣然接受,她隐忍,装傻,玩的不亦乐乎。◇◇◇到底谁才是她的千年情缘?是他?还是他又或者全都不是?她是否能够化解天子危机?她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当爱与恨纠缠,她是否还能保持那份纯真之心,大爱之心,责任之心?◇◇◇他说:“墨儿,我爱你,爱到超过爱自己”他说:“如果我永远都走不进你,那么请允许我远远地爱你,因为爱你早已成痴”他说:“女人,永远都该在家里绣花!”他说:“对不起,我爱你,却爱不起你”他说:“墨儿,回来好不好?”他说:“死了,才能永远住在这里?”他说:“女人,我错了”他说:“你和我,永远你最重”到底哪个他才是墨竹的归宿,是腹黑英俊的秋王爷,还是谪仙般纯洁的玉箫子,又或是其他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本书分为三卷:卷一痴儿并非池中物。卷二醉情逍遥江湖游。卷三沉落归途君愿否?具体内容,敬请期待!自己做了一个视频,亲们可以去看看哦,?pstyle=1推荐的云云好友的文文:肥婆皇后冷情总裁休残妻【请收藏+留言+投票。谢谢!】
  • 爷爷的契约书

    爷爷的契约书

    陈靖有一本书,是他去世的爷爷留给他的,说是一个契约书。据说这本契约书可以穿越空间的次元屏障,去到幻想中的世界,实现梦想。一开始陈靖是不相信的,只当是爷爷的遗物,留下一个念想罢了。但是,就在某一天,这本契约书竟然发出了光芒,并且出现图画……
  • 将青春活成传奇

    将青春活成传奇

    这是一本致力于探寻和聆听的心灵圣经,只写给不甘平庸相信奇迹的人间跋涉者们。它将见证在经济大潮金钱至上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那些仰望星空怀揣梦想的追梦之士。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就不难发现作者朴实真切的博大感情和追求真善美的坚定信念。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文学追梦人实在不多见。该书不仅激励自己,更激励那些跟我们一样迷茫的人。告诉自己:即使再艰苦的人生,一个人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并可以把青春活成一种传奇……
  • 至尊狙神

    至尊狙神

    这天上天下的神灵圣阶尽踩爷的脚下。这天上天下,唯爷独尊!爷的枪下,谁敢不服?!!
  •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为何家会伤人》——中国式家庭问题第一书,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为何越爱越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帮助你看见关系的真实样子,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利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使自恋变为自爱。……
  • 最强武魂

    最强武魂

    叶凡,意外重生在苍灵大陆,开始了一段热血的征程。强者为尊,弱者只能仰人鼻息,只有成为强者才可遨游四海,睥睨天地!
  • GHOSTS

    GHOS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
  •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执行就是一切,公司中最强大的执行力是克服一切管理困难的利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细节决定成败,不注重小节,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 热狗(徐坤文集)

    热狗(徐坤文集)

    本书包含了作者1994—1995年初登文坛两年间,发表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上的六个中篇小说:《白话》《呓语》《先锋》《热狗》《斯人》《梵歌》。王蒙先生亲自给书作序《后的以后是小说》中称:“后这后那,后的后后后,什么都‘后’了,还剩下了小说。于是徐坤应运而生。虽为女流,堪称‘大侃’。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读吝),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