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200000052

第52章 附录二:论幽默逻辑(2)

在钱钟书的散文中时常有些更刻毒的讽刺,很值得提一提。他在《谈教训》中说:“有一种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别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的牺牲精神。”由此他进一步推出了这样的结论:“老实说,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别人,那有什么稀奇;没有道德也能以道德教训人,这才见得真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并且真道学家来提倡道德,只像店家替自己登广告,不免自夸之讥;唯有绝无道德的人来讲道学,方见得大公无我,乐道人善,愈证明道德的伟大。”

钱钟书先生讽刺的特点是智性锋芒淹没了幽默情感的交流。日本作家鹤佑见辅认为:“幽默既是诉诸我们的理念的可笑,则在可笑所由来之处,必有理由在。那是大抵从‘理性的倒错’而生的。”鹤佑见辅可能没有注意到过多的理性会将幽默转化为讽刺。钱钟书的讽刺性幽默的特点正是鹤佑见辅所说的“理性的倒错”,以雄辩的姿态作明明是诡辩的文章,表面上振振有词、左右逢源,实际上,全用类比推理,正推和反推并用。但是,由于类比本身只能涉及事物一个点,最多一个侧面,不可能全面,很容易带上主观随意性,所以这种推理本身并不能成为充足理由,不能作为推理的主要手段;更何况,钱钟书上述的类比推理更带牵强附会的特点(把理财和教学,把宣传道德和做商业广告混为一谈,在逻辑上属于无类比附),把个别的、孤立的事实作为全面的推理的充分而必要的论据,以虚弱的大前提来得出毫无保留的结论,越推,根据和结论之间的反差越大,越显得荒谬,越是荒谬越是显得刻毒;正是因为刻毒,因而这种笑就没有温情,有的只是冷峻。但是这又有一种智者的深刻,妙在荒谬中见深邃,歪理中见真理;在表层逻辑上荒谬,而留在逻辑空白中的是深刻的洞察。正是因为歪中有正,荒谬中有真理,才不但使人发笑,而且使人深思。这就决定了讽刺性越强,温馨的情感沟通越弱,幽默成分随之减弱。

在幽默中,共享的情感减弱,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讽刺的成分增加(如果智性递增);二是滑稽的成分增加(如果智性递减)。

在滑稽、幽默、讽刺的笑中,滑稽最缺少情感的共享。滑稽不但缺乏情感,而且缺乏智性的深邃。比如,有一个妇女身材近来发胖,如果你见了她,说她近来胖了,这既不滑稽也不幽默,不会引人发笑,因为这里不但没有逻辑空白,而且没有任何荒谬可言。如果你说她近来长“膘”了,可能有人就会笑了。因为你把形容动物的“膘”弄到人身上去了,这在逻辑上有一点荒谬悖理。但是这样讲只能是滑稽,不可能是讽刺或者幽默,因为有一点侮辱人的意味;不但没有智慧,而且也没有任何友好的情感可言,在你所留下的逻辑空白中,这位女士既不能和你共享友好的情感,又不能欣赏你的机智,这只能停留在滑稽的层次上。如果你说:啊,你近来发福了。这不过是比较有礼貌而已,这在正常逻辑之中,她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的失落和顿悟。如果你说,一见你我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古巴女士到加勒比海去游泳,弄得美国操纵间谍卫星的工作人员大为紧张,以为是古巴又造了一艘航空母舰。这就可能有点幽默了。因为显而易见的夸张不但并不带任何侮辱性,而且把这位女士带到了一个不带任何伤害性假定的游戏的境界,这就便于她和你在逻辑空白中遇合,在惊异中产生沟通感、共享感了。情感交流因素增加,则意味着滑稽感减少,而幽默感增强。

如果情感性的共享减少,代之以智性的进攻性成分增加,则不仅仅导致滑稽的减少,而且导致讽刺成分的增加。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歌德在小道上碰到一个曾经批评过他的批评家,此人十分傲慢,他说:“我是从来不给蠢材让路的。”可歌德却往旁边一退,说:“我则恰恰相反。”这样的说法,表面是退步,实质上在逻辑空白中是针锋相对,反过来把对方说成是蠢材。这样一来,智性强化了,进攻性增加了,讽刺的成分递增了,但是幽默的共享成分减少了。正是因为这样,梅瑞迭斯说:“如果你觉察到可笑的,而你的心却因此冷了下去,你就是落人了讽刺的手掌。”“讽刺家是一个道德的代理人,往往是一个社会清道夫,在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梅瑞迭斯说的是一般理论,可是看起来却像是给钱钟书先生作风格的描述,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他说“讽刺的笑是一种冷箭或者当头棒”的时候,鹤佑见辅说:“使幽默不堕于冷嘲,那最大的因子是在纯真的同情罢。”在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中,是绝对看不到他对被讽刺对象的同情的。他的讽刺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样本。

可以这样说,滑稽、幽默、讽刺的表层逻辑都是某种荒谬的歪理,而在深层空白中,因其智性(歪中有理)、情感、进攻性、共享性的互相消长而分化。智性的成分与滑稽成反比,而与讽刺的程度成正比。在滑稽的歪理中,情感的递增可使幽默的成分递增;反之,情感成分的递减可使幽默的成分递减。在滑稽和幽默的关系中,情感的共享与幽默感成正比,但是情感的共享与讽刺的进攻性成反比。进攻性越强,锋芒越露,越是刻薄,情感共享越是淡薄,幽默感越弱,但是讽刺性越强。

当然,智性最为深刻的可能要算是荒诞了,到了荒诞中,已经容不得情感的成分,当然没有心灵沟通的愉悦,最突出的只能是从智性上看到的残酷。这时如果有笑,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笑,甚至是毛骨悚然的笑。桑塔耶那在《美感》中说:“如果我们打算理解荒谬之事的意义,我们就应当不再发笑,而应当开始感到苦恼了。我们对人们的同情愈少,我们对他们的愚行的欣赏就愈细致:讽刺的乐趣非常近似残酷无情。”但是,在这样的残酷无情的所谓“讽刺”中,其荒谬性中却包含着幽默所不能容纳的深刻的理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中后期会产生黑色幽默和荒谬戏剧以及怪诞(畸形)雕塑的原因。

三、概念的心照不宣的歧义和“错位”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以其演绎的自洽性见长,但是纯粹的演绎法,给他的理论带来了一些致命的弱点。弗洛伊德提出,笑不仅产生于失落,而且产生于“混乱之后的明了”。但是这个“明了”来自何方?在西方幽默理论界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在行文的可读性方面,可能柏格森要比康德好一些。柏格森与康德的不同,不仅仅在文风上而且在思想上。柏格森从个性心灵被歪曲出发,得出结论说,笑产生于“镶在活的东西上的机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身上,他看到了“造作的东西,刻板的东西”。表现出某种“僵硬,它和内在生命不相调和”,就有潜在的滑稽的因素。这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幽默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不一致(incongruity,又译作:乖讹)。

在柏格森看来,这并不一定和任何一种期待失落有关,有时恰恰相反,如果一个演说者的思想丰富,变幻多端,内容毫无重复,而他的动作“却周期性地重复着,而且毫无变化”,如果“我”“注意到这个动作”,“等待这个动作产生,而它果然在我预期的时刻出现,那我就要不由自主地笑起来”。非常有意思的是,柏格森强调的和康德恰恰相反,不是期待的落空,而是期待的落实才引起了笑。两位大师在基本范畴上打架,至少在几十年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权威性把许多自命不凡的理论家吓住了。其实,他们两个人说得都没错,不过各人说对了一半。

全面的说法应该是笑产生于期待的落空和意外的落实的猝然遇合。

对于康德的预期——失落和柏格森的预期——落实这两个命题来说,康德和柏格森在这里多多少少有一点经验论的色彩。很显然,他们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完全性。以今天的理论眼光看来,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语境。其实也就是心照不宣的逻辑空白,只有心照不宣地进入逻辑空白的人才能进入幽默的语境,进入幽默语境的人才能会心而笑。在不同语境里,笑有不同的规律。同样一句话,不仅在游戏性语境中和非游戏性的语境中其效果不同,就是同在一种语境中,也能导致二者的转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任何语言交流中,都少不了不言而喻的共识。人的语言符号并不是客观和主观对象的对应物,而是唤醒经验的一种信号。二者之间首先是不等量的,其次在性质上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把全部信息在现场做完全的传达。人类社会积累了一系列现成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复杂共识,一定的语境就由这些不言而喻的前提性的无声的成分构成,这就可以使信息交流简化。这种前提性的空白是一种文化心理的空白,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一个阶层、一个社区、一个方言区乃至一种职业所共享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甚至不同经验的人有不同的前提,这种文化心理前提不但是集体的,而且是持久的,是为社会所认同的。这就是构成语境的最基础的成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具体的对话者,又可以因特殊的条件协同构成暂时的、个别的逻辑空白。这就是共同语境在不同条件下分化为不同的个别语境。同样一句双关语,在公众场合中讲出来,其中知情者(也就是处于语境——逻辑空白中的)会自然而然地笑起来,而不知情者则莫名其妙。这说明期待一失落,要受到语境的决定性影响,只有在同一语境中的人,才能共享心照不宣的无声的逻辑空白,构成预期和失落的心理前提。人们只有在共享的逻辑空白中,才能无声地构成某种沟通,在逻辑空白的语境以外,对于隽永的幽默,只能像傻瓜一样瞪眼睛。

所谓语境不是一个交谈空间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现成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环境的概念,而且是对话者现场即兴地创造着的逻辑空白的共享关系。在同一个交谈环境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几个幽默语境,也可能一个幽默语境也没有。在语境之中的人和语境之外的人所理解的同一个词,肯定会不同,或者叫作语境所造成的“错位”的语义。

鲁迅曾经引用过克尔凯哥尔的一则寓言:剧场失火,丑角惊恐地跑到前台告诉观众,观众以为是演戏,报之以掌声。小丑说是真的着火了,观众以为小丑演得非常逼真,笑声更大了,掌声更响了。这种误解的产生就是因为观众和小丑虽在同一空间,却不在同一语境。此时如果有一个知情的局外人,看着这一切而笑起来,就说明他处在另外一个幽默的语境中。

期待一失落是语境的语义“错位”效应。逻辑空白是在有声语言以外的。明确的有声语言与我国楚辞九章中“孔静幽默”中的“幽”和“默”(无声)不相容,逻辑的空白被顿悟却是无声的,它是一种默契。但是,幽默语境,如果不是针对或者有意排除异族人的,就不完全是集体的,而是即兴的、创造的,是在集体的心照不宣的文化、心理、历史、语境的基础上,让表层语义和潜在语义发生分化,产生巧合的临时的“错位”的意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次和薛宝钗说话,薛宝钗提议招呼林黛玉一下,贾宝玉以为林黛玉睡着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管她呢”。贾宝玉以为林黛玉不会听到,不想被林黛玉听到了。后来当贾宝玉在场,林黛玉和一个小丫头在裁剪衣服,有一块布角被折住了,丫头建议把它拉平,林黛玉就说“管它呢”,在场的知情者都笑了,而不知情者则毫无感觉。这种幽默语境常常构成一种“典故”,在朋友、夫妻之间非常普遍,实际上就是同一话语,在同一场合把知情者与不知情者分化为不同语境的结果。

这种逻辑空白首先所要求的不是什么期待一失落之类,而是另一个东西,我把它叫作“心照不宣的语义错位”。概念的表层意义和潜在意义(语境以外的意义和语境以内的意义)不一致了,或者说错位了,只有语境以内的人才能心照不宣,他们的心灵才能无声地在潜在意义中顿悟,产生共享的微笑。

从理论上来说,这不仅是由于不同个体的不同经验,而且是由于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所造成的。时间、地点、经验都可能构成语境的分化。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该书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回答三大问题:其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什么?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原理。其二,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反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真实内涵。其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回应当代的现代性思潮?这凸显了全球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的时代特征。
  • 孟子

    孟子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 听南怀瑾讲《庄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

    本书以生动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述了《庄子》一书中的智慧,是作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庄子讲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全书分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七篇。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热门推荐
  • 从圣子开始

    从圣子开始

    路仁穿越了,成为了费泽大陆光明圣教的圣子!未来,他即将加冕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皇冕下!幻想着左拥右抱,四方来朝的辉煌未来生活的路仁,突然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啊。教中圣女对他多次暗杀!王国皇族对他疯狂打压!所有贵族对他阳奉阴违!北境大主教图谋已久,企图分裂圣教!被召唤而来的勇者早就对他磨刀霍霍!甚至还有域外邪魔在虎视眈眈,妄图侵略大陆!路仁表示这个史诗级副本难度的开局是什么鬼?为了活下去,无奈之中,路仁只有窃取了神灵的柄权,得到了一个残缺的神国。“没有外挂那我就自己撸出一个来!”史上最奇葩的教皇冕下教你如何建立最强教廷!ps(这是一位十年书虫亲自操刀所著,能点进来也是一种缘分,希望你能品鉴一下。也许西幻的背景受众较小。但我在此保证:本书绝不脑残,绝不智障!我会尽力去完善好每一位人物,每一个故事!愿你能喜欢上这个世界。)
  • 慧珠阁诗

    慧珠阁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气压果实

    海贼之气压果实

    梦想,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你不去追逐怎么知道能不能实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寒庚纪

    寒庚纪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十里桃林之中,诞下一子,天现九龙,电闪雷鸣!一道龙符冲入体内……十二年后,奈何天妒英才,少年无法修炼,反而遭遇失亲之苦。偶然间,少年无意觉醒了体内的龙符。无法修炼的原因也渐渐清晰。少年奋苦修炼,只为寻觅父母,手刃仇敌。少年仰天一笑“吾之苦,何人知?无人会,踏玄灵!”
  • 盘神帝尊

    盘神帝尊

    天门魔人突现,征伐天下!身为一州霸主岳家也惨遭毒手,家主身死,家族败亡!大少爷岳云天身陷贼手,没想到被丘山妖修所救。为报父仇,拜在玄龟玄青圣尊门下,修炼五行诀、天地人三书,阵法炼丹炼器无所不能。本以为大仇可报,谁知道天门展现的实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郡主要捉妖

    郡主要捉妖

    “世间真有妖?”“有。”“妖长什么样子?有四只眼睛八只脚吗?”“……”“我能跟你学捉妖吗?”“不能。”项常宁从小就痴迷于妖怪传说,亲眼见识过沈弋白的捉妖本领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赖上了他。直率勇敢的小郡主,武艺高强冷冰冰的捉妖师,嫉恶如仇的女捕头,温润善良的千年妖怪。一起拨开重重迷雾,揭开那层覆盖在阴谋和真相外的面纱……过去是妖在作恶,现如今是人类利用妖作恶。层层拨开迷雾,窥见背后的阴谋真相。
  • 鏖兵台儿庄

    鏖兵台儿庄

    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调兵遣将,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策定津浦线防御战;他下令处决韩复榘;他同李宗仁及台儿庄前线各高级将领保持密切的电报联系;在台儿庄最危险的时刻,他亲临前线巡视;在举国欢庆台儿庄大捷时,他通电全国,告诫军民保持清醒头脑,“闻胜勿骄”。
  • 走进封家的女人

    走进封家的女人

    该书主要以旧中国大家族封家为背景,塑造了悲苦一生的冬雪儿、放荡刻薄的白腊梅、无奈偷情的季萍梅、生死相恋的常玉娇和以身相许的一枝草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贯穿五位走进封家的女人们各自悲欢离合的命运,诠释了家族与女人之间的悲哀和无奈。
  • 农门新妻:王爷夫君,别上榻

    农门新妻:王爷夫君,别上榻

    林倾作为二十二世纪的新人类,作为一名美食家,却被雷劈了,来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小村子,变成一个任劳任怨的小姑娘,林倾她表示,以后的路坚持社会道路,极品亲戚,骂她的,害她的,她都不会放过。可那边的那谁!干嘛爬她的床?帅到无与伦比的大帅哥说:我是你夫君!what?!虽然她是颜控兼声控,但那人真的是很帅,正符合她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