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40

第40章 火凤凰(2)

美华很难过,她明白了,要想工作必须生活自理!她要靠自己的能力才能活得有尊严。为了解决吃饭太慢的问题,她又做了一次手术,把嘴割大了。她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学起。真是功到自然成,经过艰苦的锻炼,她的残手灵活了,不仅吃喝拉撒睡全靠自己,而且学会了做饭、洗衣、打毛线、使用缝纫机、骑自行车,还学会了打乒乓球,打得还相当不错。

省农垦总局副局长、著名作家韩乃寅,当年和美华坐对桌,也是新闻干事,他曾为美华写过许多报道。他回忆说:“美华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人,当时她什么都能干,一点不比我们差,而且每天都活得很快乐!”

荣誉是英雄的影子。蒋美华的事迹上了《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和上海的媒体,她被请到各单位作报告,她为保护国家财产舍生忘死和伤残后顽强乐观地生活的事迹,曾感动了一代人。1973年7月1日,她入了党;后来当选为省劳动模范、省知青标兵,担任省妇联委员。

荣誉也是沉重的压力,美华努力干得比别人更好。她当过图书馆的管理员,当过场团委副书记、场妇联副主任,样样都干得精彩,被人佩服。1974年9月,农场推荐她上复旦大学,开始学校怕她生活不能自理不想要。省农场总局领导说,如果你们不要蒋美华,其他知青一个也不给!学校老师来到山河农场一看,被蒋美华深深地感动了,他们说:“她是活着的保尔!录取这样的学生,是我们复旦的光荣!”

后来蒋美华真的成了复旦学生的榜样。多次大手术的麻醉让她记忆力受到损伤,她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课程,为此她总是早起晚睡。开始她是班里记笔记最慢的人,后来成了班上记笔记又快又全的人。那时学生经常下工厂和农村搞调查,每一次她都不甘人后。她是哲学系学生党支部的委员,也是哲学系的好学生。1977年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的蒋美华被分配到了上海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新的人生又开始了。

蒋美华担任这个1000多人研究所的工会副主席,她是全所的大服务员,为职工权益、福利奔忙着,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大到分房,小到送电影票,她都亲力亲为。她的真诚、热情、勤劳、公正,感动了全所每一个人。

她关心大家,大家也真心关心她,所里的几个老大姐张罗着为她介绍对象。一个叫刘银宝的新疆的返城老知青,被同事介绍给了美华。他1964年下乡,比美华大3岁,返城后在一家企业当警卫组长。美华对他印象不错,人特别老实,长得很健壮,仪表堂堂的。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在意美华的伤残形象,慢声细语的一句话让美华流下了眼泪:“我什么也没有,但靠这双手,我会让你一辈子幸福!”

和银宝认识几个月后,正好赶上市里为美华解决了房子。他们结婚了,没办酒席,也没搞什么仪式。当时银宝的所有积蓄就是120元钱,还为父亲的去世花了70元。美华为他做了几套衣服,还花1500元,买了一套当时最好的家具装饰新房,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她和所有贤惠的妻子一样,尽最大的努力让丈夫在外面体面、在家里幸福。1982年7月,健康聪明的儿子降生了,她感到做妻子和做母亲的幸福。他们以儿子为圆心,匆忙地旋转着,日子过得又快乐又充实。孩子逐渐大了,上学了,家里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了。家家都有难唱曲,日子还要过下去。

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蒋美华所在的研究所也在改制中衰落下去。1993年,美华工作的情报资料室撤销了,她和室里的人都下了岗,当时她只有每月300元的收入。老刘是指望不上了,他所在企业也不景气,他身体不好,经常住医院。她要供养儿子考重点高中,每年的补课费就要上千元。对于家庭她还要承担责任,作为家中的长女,母亲去世了,她还赡养重病卧床的父亲。返城弟弟因精神病长期住院,她还要抚养因父母离异无人照顾的小侄,还有在上海借读的妹妹的孩子、丈夫兄弟的孩子也吃住在她家里,她还要管……负担,沉重的负担压在这个弱女子的肩上。她真的很难。自家的事就够多了,别人的事可以不管,但是心地善良的美华就是“破车好揽载”,别说是亲人她想帮助,就是街上的流浪猫和狗她也抱回家,不忍心让它们受苦!

从热爱的岗位走下来,到社会上自己去寻找工作,对她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事。走出研究所大院那天,她忍不住落泪了,甚至比自己当年被火烧伤都痛苦。过去组织和单位给了她很多的关爱,她对他们有着深深的依赖,现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她的心空落落的。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因为她曾是英雄,英雄是永远不能气短的!

美华找到一家经营窗帘的商店推荐自己,她说我能给你们加工窗帘和沙发套、钢琴套。老板娘看着她伤残的双手,不敢相信。美华说,我先给你们做几件看看。结果她的手工制品件件都精美得像艺术品一样,她使用缝纫机的功夫是一流的。从此她的家成了这家商店的加工厂,顾客需要什么她都加工,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来急活了,她觉都不睡了,一直干到天亮。天亮时分,她叫醒儿子去上学,然后自己给商店送货,她抬头看见那太阳是暧洋洋的。

一年半后,当年做过多次手术的眼睛又犯病了,什么也看不清了,美华只好放弃了这项生意。在黑暗中,她还在寻找太阳,一切从头再来。她看到附近的虬江市场十分红火,她又有了新的追求。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着儿子到早市上抢摊。儿子帮助她把货摆好,再去上学,放了学后再帮母亲收摊。在那几平方米的地界,她开始卖保暧鞋。从外地贩进800双长毛绒套鞋塞满屋子,她每天早上和儿子从6楼把鞋箱子搬下来,再一箱箱地送到摊上,一双双卖出去,虽然赚头不多,但还是有了生计。

可惜整顿市容中她的摊被取消了,她又从头再来!租借铁皮房当商亭,卖纽扣和各种小百货,也卖过鲜花。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她总是早出摊晚收摊。冬天那铁皮房就像冰窖,她手上脸上的伤疤痛疼难忍;夏天伤残后蒋美华坚强地活着,学会一切劳动技能那铁皮房又像蒸笼,移植手术后没有汗腺的脸上头上更是胀得难受,她只有忍耐,而且还要笑对每一个顾客。刚开业时,一些人看着她的样子都避而远之。但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她。因为她专做大店不做、小店又不愿意做的小生意,群众需要的东西利再小,她也给单独上货。对于贫困的老人她都是免费赠送。她的那间铁皮商亭如磁石一样吸引人,美华又有了自己的“单位”,自己为社会服务的新岗位。

英雄毕竟还是英雄,蒋美华在新的岗位上又被评为区的“十佳”人物、“三八”红旗手、残疾人劳动模范。区里的《闸北报》以“身残志更坚自强创新业”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称赞“面对艰难的生活道路,一个当年的救火英雄、特等伤残者,没有屈服,没有消沉,以顽强的毅力自强自立,又走上了新的岗位”。闸北电视台也专题报道她。这时许多敬重她的人才知道,当年她是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烧伤的英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被遗忘的英雄,再次成为英雄。

在美华最困难的时候,许多人向她伸出了热情的手。街道办事处以最低的价格把房子租借给她,儿子学校的老师请她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他们把辅导班安排在她家里,这样她儿子可以少交学费。许多当年的知青战友来看她,每次都给她留下三百五百的。一个姓卢的老太太是美华家的老邻居,当年她每次有病都是美华两口子侍候她。听说美华的儿子要上大学了,她送来3万元钱,说:“如果我没病没灾,这钱就算我送你们了。如果我有病有灾,要用钱,你们再还我。”……

特别不能忘记的是,老战友聂卫平和山河农场对自己的帮助。美华拿出1991年8月16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给我看。当年在山河农场聂卫平就是她的好朋友,她受伤后,他已调回北京成了“棋圣”。满脑子装着棋坛战云的老聂并没忘记美华,每次到上海,无论是参赛还是路过,总要看看她,那次从云南回来给她带来一条漂亮的丝巾和许多好玩的小工艺品。1989年时,美华上班较远,每天要挤公共汽车,有几次把她的假发都挤掉了。让自己的伤残暴露,那是很尴尬的事,美华心里很难受。她给上海的领导写信,要求给她调换一间离单位近的房子。领导批给了房管部门,又批转到了她所在的研究所。因为地价的差异,换房需要给原住户24000元的补贴。研究所只能拿一半,那12000元还没有着落。正好聂卫平来上海看望美华,他说,我给黑龙江省的领导写信,那封信他写给了当时的省长邵奇惠。后来办公厅来信说,邵省长已在聂卫平的信上作了批示,他说蒋美华的事迹很感人,对于她现在的困难,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他责成农场局和山河农场解决。后来她接到了这封信,几天后农场派专人给她送来12000元。美华还珍藏着那封信。

初春的阳光,把美华家的小屋照得通亮。她说,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I子当年争气地考上了区里的重点高中,后来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到上海大学,去年已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正等着分配工作。现在美华已正式从单位退休,退休金加特等伤残的补贴,每月能有3300元的收入。如果儿子再上了班,她家的日子没问题。说着美华笑了,她很爱笑,笑起来很美。

美华从柜子里找出许多老照片给我看,她当年眉目清秀,真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她还保留着受伤之后自己毁容的照片,两张照片对比,我的心灵都在震颤。

为了6台拖拉机和1000个零件,付出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和几个女孩子的美丽人生!仅蒋美华的治疗费用就大大超过了那些拖拉机和零件的价值。

往事不堪回首。在以人为本的现在再不该发生这样的悲剧了。但我仍然尊敬蒋美华,因为她在烈火熊熊的关键时刻的挺身一举,表现出一种伟大的精神,那一个弱女子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刘胡兰、赵一曼等女英雄一样让人7欠远敬重。当然我也想,她那时的壮举只是因为想到了领袖的教导和其他英雄的事迹吗?我以为这也和她的心地善良及从小就敢担当是分不开的,还因为她有强烈的责任心,又很勇敢。蒋美华的英雄行为还特别表现在她受伤后在苦难人生中的顽强不屈和自立自强,这是比面对死亡更艰难的选择。

美华把我送到出租车上,那街上车水马龙,我回望她在小街上的单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一因为她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火凤凰”。

同类推荐
  • 身体里的故乡

    身体里的故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规模空前的南下和北上打工潮,其中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者被称为“北漂族”。印子君便是“北漂”中的一员。约略记得1997年深秋,川南富顺一老作家到京造访,陪同前来的一小伙,正是印子君。于是知道印子君是四川富顺人,其时,他在北京亚运村一家餐馆打工,负责后勤采购工作。每天,印子君骑着三轮车不断往返于餐馆和菜市场之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常有诗歌作品在报刊发表。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北京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民工诗人”或“打工诗人”。印子君上街或到菜市场买菜,许多并不认识的当地居民都主动向他打招呼,投来钦羡的目光。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感谢你来过我的世界

    感谢你来过我的世界

    这是一本心灵励志书,24个关于爱情的暖心故事,记录那些被藏在心底的故事,记录那些年爱的认真的自己。虽然这一生没能和你在一起,但我曾经有过你,有过你的欢喜与哭泣。有些人适合陪伴在身边,相守到老;有些人适合留在心里,温暖时光、惊艳回忆。
  • 梁晓声自选集

    梁晓声自选集

    梁晓声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与推崇。本书精选和节选了梁晓声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雪城》,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母亲》、《老师》、《黑纽扣》、《白发卡》、《红磨坊》,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鹿心血》、《鸽哨》,以及散文《龙!龙、龙》、《复旦与我》等篇章,全面反映了梁晓声的创作成就。
热门推荐
  • 不渡彼岸止归墟

    不渡彼岸止归墟

    彼岸花让人忆起前尘,孟婆汤令人忘却往事。孟婆在奈何桥畔守候了千年,渡过众人,可唯不渡己。纵是日日嗅着彼岸花的气息,对于前尘往事,她竟是一点记忆都无,她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亦不知自己为何在此。直到那日,他出现了,记忆的锁扣似乎有了些许松动……
  • 洪荒之最强巫帝

    洪荒之最强巫帝

    穿越洪荒成为巫兵,为了在巫妖大战之中活下去而不断努力。
  •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

    《责任:态度与执行力》一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富有逻辑的篇章、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阐明了态度的重要性以及执行力的根本,使我们接受了一场现代管理思想的洗礼,从而破解了许多压抑在心头的疑云,看到了自己身上以及周边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 读书 养性 思过: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读书 养性 思过: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人世间许多大的智慧都是从读书中悟到的,多读书、多求知,人才能更加认清自我,认清他人,认知世界。人生是一次旅途,思想是“导游”,人有了丰富的思想,旅途才不会孤单。人要多读书,心灵才能保持宁静,万事才能处之泰然,读书、养性、思过,犹如品味深山间的一汪清泉,宁静而致远;而守住心灵的宁静,就会悠然而自在。
  • 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千年调

    千年调

    一曲情长久搁置了千年终成千年调,九重天外的雪山夜夜冰霜消了飞雪淡了颜色,远人未归。一株承载着上古之神魂魄的九转莲花,一位是九重天上桃夭殿的上神冥夜,她的救命之恩,她的师傅,她伴其百年心生爱意,不知是谁不懂不识爱意还是姻缘簿上无二人姓名,终究是聚少离多情深缘浅。以世间情爱之力,聚这世间痴情怨换那姻缘簿上一双姓名生生世世。眉间的一点朱砂痣,遗落的心头血,恩义情仇,爱恨茫然,尽化作一曲千年调,奏起世间痴情人。黄泉有一块三生石,可知前世今生未来,凡人可以在哪里求的姻缘,神可不可以?神若想要姻缘可不可以去求这块三生石?不能吗?凡人若想要求得姻缘都可去三生石上刻那一双姓名。神,若想要一桩姻缘又该去求谁?今日起,你便是我冥夜的徒弟了。弟子汐诺见过师傅,汐儿定会铭记师傅进入的教诲不愧于天不愧于地。不愧于师傅,汐诺在心中默默加了一句。师傅,你千万别不要汐儿,惜儿会听话的。我从来没说过不要你。师傅,你说的是真的吗?为师从不妄言。师傅,你一定要记得,你说过不会不要汐儿的。师傅,你可知道在凡间替女子绾发是何意?这是九重天上,凡间之事无需过多在意。到底是不知道的吗?放好冥夜,扑通一声,汐诺直直的跪在子夜面前,连磕三个响头,神色哀戚的说:求天帝救救师傅,汐诺什么都愿意做,只要你救救师傅。九转莲心便是自己的心脉,心脏,在百年前这颗心已经给了师傅,现在只不过是将这颗心拿出来,这颗满是师傅的心。汐儿,傻站在那里做些什么,快来见过你师叔。你是何人?汐诺身子一颤,望着坐在首位熟悉的身影,缓缓说道:我叫汐诺。碧落湖畔的玉兰花开得很美。下次不许再接近这里。但那句不允许,那冷漠疏离的声音,却生生撕扯着汐诺的心。
  • 散文精读·丰子恺

    散文精读·丰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著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丰子恺善于抒写日常之美,文字雅致脱俗,令人过目难忘。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四辑,收录《竹影》《白鹅》《手指》《给我的孩子们》等40多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丰子恺文学世界的精品。
  • “蔷薇蕾”的凋谢(三)

    “蔷薇蕾”的凋谢(三)

    土谷荣一郎唯一的兴趣是,到旧书店买书。虽然这与他的警官身分不太相称,但在不值勤的日子里,他总是到小街小巷中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旧书店里去。一闻到旧书特有的霉气味,他就感到特别快慰。说是买旧书,却不是要寻找珍本和孤本。他专门喜欢到人们不太去的书店里,从人们不太去翻阅的书架中,寻找一些没有人买的、甚至没有人摸过的盖满尘土的书。有一天,土谷在一个胡同里的旧书店里随意浏览着旧书。这个书店他以前没有来过,因为它距离土谷平时散步的路线较远,所以不经常到这边来。
  • 炉边异事

    炉边异事

    小编我少年在深山农村,经历了不少事件,一一付诸纸上
  • 包贝贝其人其事

    包贝贝其人其事

    废材女主人公,30多岁,遭遇职场黑暗,逆袭人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