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74

第74章 附录(1)

陆天明、白烨等作家力荐贾宏图的知青故事

著名作家贾宏图讲述北大荒知青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已在《生活报》连续登载两年有余,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引起了老知青们的强烈共鸣。近日,《我们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在哈尔滨广播电台“音乐909”连续播出。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他们都给予了《我们的故事》热情推荐。

评论家白烨:这本书值得推荐

097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及主任、总编辑助理,副编审、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著有专著《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文学论争20年》,主编《小说文体研究》等。)

知青本身是社会影响很大的,影响了几代人,它在文学中也是一直到现在很有影响的文学写作现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跟这个相关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我从2008年图书订货会上各个出版社所提供的书和书目里面挑选值得给读者推荐的书,在纪实这个类别里面,我发现了贾宏图的这本书。他这本书是写知青的,因为作者本人也有知青经历,我相信他这本书从他的角度上对于知青几十年来的苦难,包括他们的影响会写得非常好。当然,关于知青方面的书不止这一本,但因为这本书更值得关注,所以就推荐了它。

感受他们生命的律动(辽宁省沈阳市人,1964年出生,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男人没有故乡》《白雪家园》《飞越盲区》《向北向北》等。中短篇小说集《父亲进城》《快枪手》《军歌嘹亮的年代》等。《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知道了他的名字。)

《我们的故事》这本书是写一代知青人的命运和心灵发展轨迹的一部作品。知青题材的作品我也写过一些,虽然知青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他们的这种命运,以及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那种时代环境、背景给我们这代人所造成的影响,我觉得他们那种积极的意义还在。

曾经当过知青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年龄已经进入了暮年,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故事仍然在我们心中存活着。同时这一代人又生产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比如说知青兵团中所产生的作家包括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陆星儿等,他们曾经在文坛上叱咤风云过。这一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食粮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在感受着他们这种生命的律动的同时,也能体会出那一代知青人身上的精神。

作家陆天明:珍惜这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雪无痕》、电视剧《苍天在上》。〕那是我们几代人会回忆到生命最后一天的一个特别重大的话题。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回避,也是一个永远会点燃激情和生命勇气的话题。对于很多老知青来说,也是他们一生引以为骄傲的,虽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的回忆,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这段生命的经历当作自己最闪光的一个生命点来保存在自己心灵的深处。所以贾宏图先生能够在这个时候写出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老知青既表示感谢,也表示祝贺。我相信对于这一代人,对于今后更年轻的后一代人,这都是一笔很可观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作家肖复兴: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等。《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作为一名知青,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这本书能够带给无数知青们更多回忆,更多思考,更多向前走的勇气。青春岁月的回忆,无论是多么痛苦也好,多么挫折也好,当你回过头去,那些青春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回忆。

在纪念知青4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回顾知青的历史,进行反思,我觉得无疑是对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觉得现实实际上不是凭空走来的,它都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而未来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体,如果失去了过去与现在,那就没有未来。所以,如果从未来着想的话,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过去。过去无论是痛苦也好、蹉跎也好,甚至是有很多的失败和黑暗也好,我们首先应该去面对它,这是一个最基本点。第二点在于重新回忆历史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回忆已经和当年是不相吻合的了,我们的回忆被怀旧的情绪所燃烧所膨胀,因此会有跟过去的事情有背离的状态。因此,真正寻找到当年真实的回忆,我觉得对每一个知青来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艰难的事情也在于它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艰难,我们的回忆都是轻而易举的,我们的回忆都是甜甜蜜蜜的,我们的回忆都是说我们为过去青春没有蹉跎、青春的奉献所骄傲的话,我觉得这样的回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我分析贾宏图的书里一定有很多他自己的回忆,也有他自己的思索。(菲阳王虹)

与梁晓声的通信(一)

宏图你好!

哈市一晤,言积时短,彼此未能尽叙,怅然。

回到北京,诸事临头,竟未能翻阅《我们的故事》;至昨晚,终可捧卷在手,持续读百余页。几番掩合,盖因思绪多多,心潮难平耳。

于是吸烟……

于是失眠……

晨起已迟,不洗漱,便写此后。

宏图,我对你此书的评价那就是一无第一等情怀,断无这样的一本书问世。无这样的一本书问世,关于知青的历史,则不能是真实的历史。

并且,我由衷地认为一我的几部所谓知青文学代表作,其社会认知价值全部加起来,尚不及《我们的故事》一书的分量。

当然,文学的文本与纪实的文本,是不可用同一种价值标准来比较的。

但我一向认为,优秀的文学,它的社会认识价值也应是公认的。进一步要求,它的社会认识的价值,当深刻于纪实的文本。恰在此点上,我当年并未做到。主要还不是思想水平的问题。对于“上山下乡”运动,当年有当年允许公开表现的尺度。逾越了尺度便等于是废纸,便注定胎死腹中。

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书,从特别真实的角度,折射特别发人深省的“知青时代”之特别。

是的,依我想来,对于1968年至1978年的中国,对于全国2000余万被卷入“上山下乡”运动的城市学生,“知青时代”当是更确切的说法。

《我们的故事》中的“我们”,其对于知青群体的指代性,是当之无愧的,是迄今为止一切知青文学都无法企及的。估计,也是以后任何知青文学所做不到的。

100个人物、100种坎坷、100种令人唏嘘不止的人生一宏图,你做了小说家力有不逮之事。而且,这件事正该你做!

我一边读你的书,一边在想一以你老报人的资格,为官员们写提升形象的文章,为商人们写传,岂非经常名利双收?

可你却专执一念来写“我们”。

这是些怎样的“我们”啊!他们除了被写的牺惶,什么好处都不能带给你,而你义无反顾!

你知我一向是尊敬你的。

你的书使我更加地尊敬你了。

我所言第一等的情怀,如是也。

却又不止于此一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之从前,是有告知下一代的责任的。我们这一代人中你我这样的人,对于中国之从前,尤有以字纸记录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尽这一种责任,我们不仅愧对“我们”,亦愧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言之,愧对中国对于中国之文化积压的知识分子的理所当然的要求。

我们既有责任和使命以文字记录从前,当然便应记录较真实的从前。而较真实的从前,是有许多不堪回首之事的。对于那些事,我们的下一代所知甚少。他们也许能娓娓道来地证明自己对于中国的古代知道许多,但是对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中国,却往往一问三不知。

这是每令我怔然的现象。

有些人士忧患新几代人们不见今日中国之进步;我则忧患新几代人不晓中国之从前的荒唐种种。

不知有冬季的人,不解寒冷何意。而不解寒冷何意,与言春夏,大抵也白费唇舌的。

《我们的故事》不避讳写出那些悲惨的往事今昔,这是我特别特别特别……对你敬意倍增的原因。

也许,有的人不喜欢那些记录,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果真如此,便随他们去吧。

一等情怀当是负责任的情怀。

真实对于时代的记录者,是不可以佯装不曾见闻的。

宏图,你确乎已为“知青时代”留下了“生命的缩影”。

你尤其在《序》中检讨了当年的自己,读那一段文字时,我心一片感动,几乎落泪。在这一点上,我俩有些不同。我出身于工人家庭,属“红五类”,但在你言为“阴风浩荡”的年代,我已被雨果教诲成了一个少年人道主义者,于是幸免于狂热。但,正因为如此,我应在“时代的书记员”这一点上做得更好,可我至今认为自己做得太不好……

你的书使我们羞惭。

毕竟,我也是“我们”中一分子。

你做了我力有不逮之事,我大释怀。

亲爱的朋友,昨夜又读到写“小凡”的那一篇,篇中的“苏副指导员”令我周身寒栗。“她”那样的人,在从前,我们是见得太多了。

“她”也是一面镜子,给今天类似的人以警醒。

我明日去外地,待回来后,读罢全书,再作更深入的交流……

晓声

2008年7月4日于北京晓声你好!

作为著作等身的大家,能把朋友的书郑重地放在书架上已很难得。你竟把我的《我们的故事》连夜细读,并为之失眠,第二天不待梳洗打扮便写此信。

我甚为感动。也许不是我的那些你熟悉的故事你夜不能寐,而是因为你对知青一那些曾与你生死相依的战友太关心太热爱了,还因为你对知青文学太关心太热爱了一你是那片土地最早的开拓者,至今还难以释怀。

你说:“我由衷地认为一我的几部所谓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其社会认识价值总和加起来,尚不及《我们的故事》一书的分量。”

这话让我汗颜。晓声说:“无一等的情怀,断无这样一本书问世。”如果说,我是一等情怀,那么晓声你就是“特等情怀”了。谁都知道,你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还有其后的《雪城》和《年轮》,是发表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那乍暖还寒的季节,发表那样的知青文学,已是石破天惊的事了,其中已包含了难能可贵的你对知青运动的反思,和在边塞绝寒之地奋斗的美丽青春闪放的人性的光彩。我以为晓声兄的作品中真诚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最早表现在这些作品中,并流淌在你的以后的许多作品中。大概关心知青文学的人都会认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是知青文学的经典,具有毋庸置疑的“里程碑”意义。我还以为《雪城》和《年轮》又是表现知青“二次创业”的开篇之作,其实“后知青时代”知青们经历的人生苦难更多。晓声你是“我们”最早的代言人。作为一个有骨气、敢担当的作家,你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直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的这些故事是写在你的那些名作发表的20年后,这时知青运动大势已去、尘埃落定,知青这个浩大的群体也将在历史上渐去渐远了。这临秋末晚的写作,不必冒什么风险,开始只是为了“还债”一当年我也曾信誓旦旦地要扎根边疆,并且也写了许多鼓吹扎根边疆的文章,现在自己身居高位、衣食无忧,而我的战友们有的还在农村劳作,即使返城了,日子也很艰辛。

良心未泯,良知还在,为遵守承诺,于是我边走边写,一晃两年多了,现在《我们的故事》已由作家出版社第二次印刷了,其续集《我们的故事-2》又在作家出版社下稿了。

知我者,晓声也。感II丨你及许多知青战友对《我们的故事》一书的理解和褒奖。晓声所言极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之从前,是有告知下一代的责任的。”作为一个老记者和纪实文学作家,在这方面确实是第一责任人。我是受到美国作家斯特兹丨特克拉影响的,他以口述实录的方式,采访了300人,精选其中的百篇,出版了后来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寻梦》这本书。此书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成了整个世界认识美国的一个窗口。我想我的这本《我们的故事》如果能成为了解曾使近2000万中国青年卷入其中的中国知青运动的一个窗口,我也不枉为一次作家。

我的写作原则就是:真实,再真实!其实所有真实都是有限度的,即使社会已经很宽容了,但谁也不肯“裸体”示众。但总算比较真实地写出了当年北大荒知青的苦难和风流,尽管有的内容残酷得令人“周身寒栗”,我还是写了下来。为此你的“敬意倍增”,让人颇为欣慰。对于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我曾说过,忆苦是为了思甜,重新说起是为了不再发生。不说真的不行,别说后代,我们自己都快忘记了。列宁老人家早就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选

    中国古代戏曲选

    本书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选读本。共选收元代杂剧14种22折、明清传奇15种26出、清代地方戏5种6出。举凡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著名的作品,都有选入其中。注者对所选作品均进行了准确的注释和细致的分析,对读者了解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源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女性,通过作者姜光丽个人工作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一路花开》从女性视角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折射社会前进的脚步,聆听时代敲响的足音。
  • 送给男人的礼物

    送给男人的礼物

    一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如果被冠以“礼物”二字赠给所爱的人,就变得意味深长了,因为每一件礼物都被赋予了甜蜜的物语。本书以“爱情”为主线,用心挑选30种适合送给男人的精美礼物,每一种礼物都包含一个故事,一段寄语,一种情愫。
  • 我们内心的尴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内心的尴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文学的认识,自己的创作心得,本书让我们看到作者创作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与真实心迹。同时,他也不讳言自己的人生过往,包括童年记忆、故乡风物及亲人亲情,从中可见一个作家的成长轨迹。
  • 小时候

    小时候

    写作此书的初衷,从小了讲,是为了缓解自己的思乡之苦,为了给自己的家人带去一点点骄傲,一点点庇护;从大了讲,也是为了给家乡的地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于是,我就更加努力地去写,希望能与大家产生共鸣。
热门推荐
  • 妈咪快跑,爹地来了!

    妈咪快跑,爹地来了!

    产房里沈佳暖含恨生下一对龙凤胎,负气接受陌生男子的帮助,带着女儿从他的世界逃离。四年后——初次见面,小奶包对小正太冒着爱心眼:“帅葛葛,我想嫁给你,你可以娶我吗?”小正太腹黑的笑:“好,我可以娶你,但你要先跟我回家见未来的公公。”被美色诱惑的小奶包狂点头:“好呀!”看着未来的‘公公’,小奶包迷糊的眨着葡萄眼,“葛葛,这个公公和我妈咪手机里的男人好像呀!妈咪总是看着他哭,我问妈咪是不是这个人屎了她才哭的?妈咪说是!”闻言,向来淡漠衿贵的男人脸立即一黑,比吃了翔还难看……说他死了?看来需要‘身体力行’的向她证明他还活着的事实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德云叙事

    德云叙事

    “德云”公司涉及多种领域,最出色的是娱乐圈,和传统文化。张磊是德云公司的董事长,带领着所有人走向辉煌。
  • 大侦探之娱乐天王

    大侦探之娱乐天王

    一梦醒来,脑海里出现无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音乐,电影,动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迷瞪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站在窗口,洒然一笑,拿起电话,“喂,何老师,您的节目,我来”,明星大侦探,起航!!!QQ群号:652749965
  • 双世妖郡

    双世妖郡

    一身红衣,灵魔双修,救人杀人只随心意,可谁又知道每当极阴之日,那些力量带给我的痛苦五年的消失,待她重来之时竟收了一个毫无灵力的人做手下看花戏,虐小人当我看见她师兄,那股时隔一百五十年的记忆涌现眼前,我与她那师兄终是见了,恩怨也应彻底了结了吧?
  • 韶光未泯

    韶光未泯

    三男两女从大学共同步入社会,经历感情、事业、商战、校园、学历、能力、现实、诱惑、生死的各种考验,各自活成了最期待的模样,回味过去的美好时光,慨叹并感谢飞逝的青春。
  • 笙,而不得闲

    笙,而不得闲

    总是害怕会忘了她和她相关的一切,就写出来吧。
  • 因为眼中尽是你

    因为眼中尽是你

    A大的才女强子薇,自己弟弟回来的时候就收了一个惹不起的学生,从小学的语文书到大学课本,从三字经到大学中庸,强子薇都是‘悉心’教导,她最后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 深度社交:如何“深耕”人际关系的交际艺术

    深度社交:如何“深耕”人际关系的交际艺术

    在互联网时代,通讯工具发达,人与人之间沟通便捷,然而很多人陷入了交往误区——不断地结识人,却几乎没有深入交往,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帮助。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深度社交,拥有真正的朋友,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人生的格局,让你的生活富有品质,实现人生的梦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