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1300000017

第17章 “女人村”(3)

丈夫也想让她来,只是不好意思说,现在她自己提出来,丈夫自然很高兴,说到工作调动问题,他大包大揽地说,工作好找得很,包在我身上。

庄玉菊走的时候,丈夫把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女儿留了下来,庄玉菊带着小儿子踏上了归途。

庄玉菊回到山东又待了一年,她提出要调到新疆去,厂里不让走。舂天,丈夫的一个战友探家,说老吕病了,女儿也病了。她再也呆不住了,又请了假,带着儿子上了西去的列车。

这一来,她再也没有走。通过信件交涉,单位寄来了X作调动关系,可直到如今,整整十年,也没有联系上一个接收单位。

她问丈夫,你不是说工作好找得很吗?

丈夫说,谁能想到这么难,话又说回来,当初就应该想到的,你看这地方,出了门,不是山就是戈壁滩,哪有单位可找的。

她说,我二十一年的工龄就这样白白丢了。

丈夫说,丢就丢吧,又不是你一个。

丈夫说的虽然轻巧,不中听,却也是实话。丈夫把她安顿下,又上了阿里。

虽然到了丈夫身边,但他们离得还是那样远,一年多两年丈夫才下山一次,随军的十年中,庄II菊和她的丈夫相聚的日子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一个瘦小的女人默默地支撑着一个简陋的家。

1995年,庄玉菊的娘家妈摔坏了腿,来了信,她悄悄压下了,没跟山上的老吕说。不久,老家来信又说老吕的父亲又病了,她想这可不能不跟丈夫说,可找不到上山的车,又不通电话,没法把信捎上去。庄玉菊正着急着,娘家又连着来:上两封电报,说母亲病危一息尚存,希望临终再见女儿一面。和丈夫联系不上,庄玉菊急得心如火焚,有人出主意,让她直接给阿里军分区司令员打电话,请司令员转告丈夫一声家里的情况。她硬着头皮给司令员打了个电话,司令员很客气,说立即转告。过了两天,丈夫通过阿里军分区后勤部的张部长传来了话,说让庄玉菊把孩子留下,托个邻居,自己回,他说他工作忙,脱不开身。丈夫的回答庄玉菊能料想得到,她又托人转话给丈夫,说她打算把大的留下,带小的走,小的托给別人不放心。就这样电话传过来传过去,过去了二十多天。

一天,她买汽车票回来,一进屋女儿就对她说俺爸下山了。”她一愣,屋子里外打量一番,对女儿说广你脑子出毛病了。”“真的。”

“人呢。”

“我听人说的。”“听准了是你爸?”

“是我爸。”

庄玉菊还是不敢相信。

天擦黑时,庄玉菊到楼下的一个瓜摊上买西瓜,远远地看见来了一个人,满脸满头满身都是土,弓着腰,往这边走。她没看出是自己的丈夫,继续挑瓜。那人走过来,在她肩上拍了一下,说:“你看谁来了?”她一看,果然是他。

他是搭便车下来的。

她问他你不是说回不来吗?”

他说广你让司令员转电话,司令员把我撵下了山,他命令我和你一起回老家。’

庄玉菊和丈夫回到山东老家时,娘家妈已经去世了。

丈夫懊悔地说我要是在山丄不耽搁就好了。”

庄玉菊说你没有错,我知道你离不开阿里。”

丈夫没有说话。

离不开阿里的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他朝夕相处了二十年的风雪高原。2000年1月,部队确定老吕转业,虽然这个结局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但接到转业命令的那一天晚上,老吕还是彻夜不眠。

看着丈夫难受的样子,庄玉菊说要不跟领导说说,不走了。”丈夫说没听说4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庄玉菊说:“你立过功,授过昆仑卫士称号。”

丈夫说:“这就能不走?”

庄玉菊说:“咱不指望进步了还不成?”

丈夫说部队又不是养老院庄玉菊不说话了。

忘原边防军人的女人们大都循着这样一个人生轨迹:先舍弃了一切来和她们当军人的丈夫团聚——规范的说法叫随军;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她们的丈夫从山上下来,短暂的相聚是她们无尽守望中的盛筵;十年二十年过去,最后她们又随着转业的丈夫回到她们原来的地方,她们的丈夫转业大都是在营团职的位置上。而此时,她们已经不再年轻。

这些女人在选择了边防军人的同时,也选择了这种人生之路。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们的女儿高中毕业了,髙考时她报了乌鲁木齐附近的一所军医学校,不过她被录取的希望不大,庄玉菊说老吕常年在山上,她没有管好女儿的学习,她说她对不起老吕。九月初,别的考生的录取通知书都已经到了,她的女儿还在等待着。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那等待越发显得空洞。庄玉菊催丈夫到军区的有关部门去打听打听,她对丈夫说,咱兵也当到头了,从來没求过人,你就i找人打听打听吧。丈夫说,打听什么,你该不是让我去活动吧,我哪会,连找谁都不知道。想想,丈夫说的也对,庄玉菊虽然为女儿的事着急,也不再难为他。

就在这时,老吕转业安置单位的通知却到了,说他的工作已经联系好了,在老家县城的反贪局当副局长。

庄玉菊对丈夫说:“把你用到地方了。”

冬天到来的时候,庄玉菊一家四口离开了“女人村",她的女儿没有能上军校。汽车开出院子的时候,这个倔强的女人已经泪流满面。

她的身后,是她整整生活了10年的“女人村”,是那条熟悉的路,那路通向喀喇昆仑山通向阿里高原,此时,她觉得自己对这甩的一切竟是那么依恋…

庄玉菊走了,她的那些姐妹还在“女人村”里默默地守望着喀喇昆仑山,守望着阿里高原。

张树文是个十分内向的女人,三十多岁,她的眼睛里总是含着一点淡淡的忧戚。

她的丈夫叫濁展来,1980年人伍,一当兵就在昆仑山下,后来上了蚌埠汽车管理学院,毕业后回到南疆当汽车连长,1986年上了阿里,现在是阿里军分区后勤部的副部长。

张树文和蔺展来都是秦皇岛人,张树文在秦皇岛的一所学校里当老师,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新疆当兵的蔺展来。第一次见面,蔺展来就用军人的直率对她说你可得想好,跟当兵的是很苫的。”

张树文点点头广我知道

“在新疆当兵更苦。”

“没啥,北京有趟火车直达乌鲁木齐。”

“到乌鲁木齐也才走了一半路。”

张树文愣怔一下,又点了一下头我不怕。”

蔺展来说你得想想你的将来“想啥?”

“结了婚,要么两地分居,让你守空房,要么你得随军到新疆,跟我一起去吃苦。你只有这两样选择。”

“我知道。”

张树文平淡地说,她的承诺语不惊人。

书信往来了三四年,却因为蔺展来工作太忙,他们的婚期一拖再拖,张树文已经拖到了二十八岁。对于一个姑娘来说,二十八岁是个敏感的年龄,于是,周围渐渐有了闲话,父亲母亲也一遍遍地催。87年夏天,她独自一人从秦皇岛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下。

在叶城,蔺展来见到了她,他问她干啥来了。她说来结婚。他说怎么结什么准备也没有。她说有人就行要什么准备。

他们就在叶城结了婚。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却来了许多人,昆仑山不缺乏热情。

“还走不走?”新婚之夜,客人散尽,蔺展来问她。

她摇摇头我要让你下山的时候,有个温馨的家。”

从那以后,她就没有再离开过南疆这片土地。

她像许多随军军嫂一样,失去了心爱的工作,几年之后,她才在留守处的幼儿园里当了一名幼教老师,这是在军分区菹围内,惟一能安排的工作岗位。

蜜月还没过完,丈夫就带领车队上了阿里。

在家属基地,丈夫上山是件大事,军嫂们都要提大包拿小包,把丈夫送t车,目送着车走远了,才恋恋不舍地冋到家里。之后的一两个星期里,她们魂不守舍,什么也干不下去,只有得到她们的丈夫来了报告平安的消息,那一颗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去。

张树文的丈夫t山那天,她为他做了精心的准备,煮了茶鸡蛋,买了咸鸭蛋,包好了洗得于下净净的衣服。她送他走出屋门之后,她对他说:

“你走吧,我不送你上车了。

丈夫笑着问为啥?”

她说我怕……”

“怕什么?”

“……不知道。”

“你放心,什么事也没有:

“我知道。”

丈夫出门后,她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她一连哭了儿天。她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勇气去把丈夫送到车上,再目送着他走远,是怕丈大看到自己的眼泪吗?是怕别人看到自己难割难舍的新婚别离吗?还是……她不知道,她说不清楚。她说丈夫一出门,她的眼前就闪动着那条飘在云中的风雪之路,她说那路把她的心带走了。她听过关于那条路上的太多的故事。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李叔同文艺作品集

    李叔同文艺作品集

    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潜心修佛,埋头著书。他对佛法有着精深的掌握和认识,在多部著作中,向人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启发人们排除业障,明心见性,快乐生活。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
  •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后由家人整理增补,按“传记文学”自觉经营,坦诚自白,纵横上下,酣畅洒脱,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的传记。它将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从金华童年的”神道黄昏”,到浙江一师的“四大金刚”;从“国学”和“文坛”,到“我与鲁迅”和“文白论战”,从上海春秋、报刊生涯,到抗战军兴、执笔从戎;不但阅历丰富、见识繁多,而且他颇想勾画出那一时代的生活轮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可读性的大家作品。
  •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写周云蓬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是酣畅淋漓的文字。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禅要诃欲经

    禅要诃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傻子与死神

    傻子与死神

    《傻子与死神》是霍夫曼斯塔尔早期重要的诗体短剧。在这出以死亡和生活为主题的剧本中,19岁的霍夫曼斯塔尔展示了精湛的语言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剧作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对立,艺术家与人的冲突。剧作散发着唯美主义格调,尤其带有维也纳末世气息。
  •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破敌之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这本《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你就能了解到人们内心所隐藏的人类共性和特性。研习攻心之术,你不但能够成为一个攻心高手,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够体味到运用攻心术带给你的愉悦之感。
  • 谁负我半生年华

    谁负我半生年华

    莫小言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孤魂老鬼,游荡在生活的小镇里,街道里,人群里。她突然就在这里爱上一个初次见面的男生,她直觉着自己不再是孤魂老鬼,她终于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鬼,虽然她才15岁。金黄的银杏叶打着转儿脱离枝头印在她的脸上,沾染着这深秋的一丝平淡忧伤,她本不是个忧伤的孩子,不爱无病呻吟。青春于她而言,似乎漫长到有足够的时间要她去印证某些东西,例如她会要他爱上她。但她真不知道他喜欢她什么,她长得这样忧伤,完全长坏了青春……
  • 随身空间:重生娇妻别黑化

    随身空间:重生娇妻别黑化

    上一世,她人善被狗欺,前男友兼未来老公竟勾结自己后妈,害死了她和她的弟弟,还气死了她的父亲!看清了他们真正面目的她,化身厉鬼,向他们索命;这一世,她能否放下心中执念,摒弃那颗复仇的心,在不归路上及时回头?[“听说有些人的心是黑的,那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呢?”“啊啊啊!”“真可惜,为什么不是黑的呢?想你这种人,心就应该是黑的!”]
  • 噬天仙道

    噬天仙道

    陈铭,资质不凡,却因为家境落魄惨遭同门废去修为,但是却意外得到莫大机遇,从此,面对三千大道,他只愿破得重重仙劫,求得成仙之道,长生不灭,与地同老,与天齐寿!
  • 林肯传

    林肯传

    《林肯传》描写了林肯从4岁到56岁遇刺身亡数十年间的事业经历、心路历程和美国的总统生活。林肯凭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朴实幽默的性格,从一个穷苦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伐木人、店伙计、土地测量员、律师、众议员和总统。他当选总统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各州向北方发起战争,并先后宣布退出联邦。凭借对公正的执着追求和为废除奴隶制的不屈斗志,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
  • 遥魄

    遥魄

    浩荡岁月,缄默神州。 在神遗弃的人间,正邪分立,生死一瞬。邪道第一大教派主宰盛世的女教主寂然离世后,一场大火,将人间渡入新的时代。 一个人族正邪两道风起云涌,妖族等待涅槃重生,魔族渴望征获人间的时代啊。 明战暗流之中,有那么一个传承,名“三倾门”,虔诚地等待了三番轮回、九场湮灭,意图超越神灵,亦即超越命定。女子林涟漪孤身一人,携一缕万世不灭的传承,踏入乱世之中…… (完本预计200万+,少则200万,多则>=500万)
  • 我狠起来什么都吃

    我狠起来什么都吃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要承受这种痛苦?我努力了,勇敢了,失败了,不甘了。我放弃了,逃避了,退缩了,害怕了。没有人生来坚强,我是一个异类,我想……杀掉全部的……。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