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1400000001

第1章 写在前面

《典型文案》是《典型文坛》的姊妹篇。

《典型文坛》出版后,相关写作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但是,内容和向度上有些变化。先前虽注意到不要写成人物传记,却基本还是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物来写。之后,考虑下一步工作时,觉得如果有所调整的话,应该把注意力从人移到“物”。

至于这个“物”确切指什么,我也不能够说得很确切。脑中所以闪出这个词,是受戈德曼几句话的启发。他在评论罗伯.格里耶时说:“他发现人的现实已不能再作为自发的、直接体验到的现实存在于整体结构之中,只有当人的现实表现在物的结构和属性里的时候才能被找到。”“当今世界好似一架拥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现代机器。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都受到这种机械的、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支配。”(《新小说与现实》)这些看法,其实源于马克思的一个论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论断,拒绝孤立地看待人、认识人,特别是不赞成强调人的主体性,而把每个人的存在,理解成各种社会关系作用的结果。如果自我是一种主观因素,那么,“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戈德曼用自己的表述称之为“物的结构和属性”。

我觉得对1949年以后文学,也应重视“物的结构与属性”。文学紧紧地与政治、意识形态捆绑,制度力量非常强大,个人微不足道,写什么和怎样写都是规定动作,取决于文艺政策和部署,大事小情几乎皆非偶然、孤立,牵一发动全局,有复杂深刻的背景。戈德曼所谓“当今世界好似一架拥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现代机器”,非常适合描述前三十年的共和国文学。

以往对文艺和文艺史,都强调主体性,把作家艺术家的才能、性情、修养视为原动力,研究他们如何从事自我创造从而推动文艺发展与变化。但1949年以后,顺着这种角度观察,视线会受到阻碍,很难伸展下去。人不是决定者;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经常处于“被决定”状态——被预置的各种条件所决定。真正追索下去,在我们文艺中最终面对的不是人而是物:体制、政策、形势、运动,等等。过去,作家作品的成败,一般从其自身找原因,而在当代,必须从社会总体找原因,其自身原因却退居次要乃至微不足道。例如《我们夫妇之间》引起的后果与小说自身之间,实际上很不匹配,所以如此,只能从文艺思想氛围求到答案。刘绍棠从他的“成功”起本质上就不是个人之力,后来所谓“堕落”,更是一种“程序”运行的结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固然是不错的小说,然而它的历史重要性并非由此而来,而是由背后一系列事件造成。当代文学史充满了这一类无法从文学自身求得解释的事情。哈罗德.布鲁姆影响很大的《西方正典》,是一部单纯用作品联缀起来的文学史;这样的书,在古代文学范围里我们也可以写,但若以当代文学为限,就肯定没有办法写,因为当代文学史不是一部缘创作而延续的历史,而是一部随时被它外部的强大社会现实因素所牵制、影响和操纵的历史。

由此想到,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固然不妨像通常一样,以作家作品为目标,可是如果希望真正搞懂这段历史,拥有关于它的正确知识,却要从别的角度入手,在背景和总体关系方面下功夫。自特殊性言,当代文学史不是作家史,不是作品史,是事件史、现象史和问题史。其次,跟普通情形下文学史诉诸“价值”的发现与鉴别不同,现阶段当代文学史研究工作,我以为重心要放在“关系”的发微、辨析和阐释上。关于当代文学的艺术成就高低,时间本来将自然澄清,现在却已打得不可开交。这样急于作价值判断,恰好显示当代文学史研究一直没有理顺关系——对任何一个事物,都应循先认识后评价的顺序,我们又如何能够在还没有摸透这段历史、拥有正确知识之前,就谈论它的“好坏”呢?

所以我有两个主张:第一,评价不重要,呈现很重要。第二,要就当代文学史上出现过的事件、现象和问题,逐一专审专论,搞清基本事实。说来令人不安,“共和国文学”到现在已过六十年,对上述意识与做法,研究者仍未取得共识。或许,这跟当代文学始终处于“正在进行时”不无关系,但一晃六十年过去了,以时长来说当代文学史已两倍于现代文学史,对比一下彼此基础研究上的厚薄,我们理应汗颜。所以当代文学研究界,亟待转变意识,起码有部分学者从“前沿”状态抽身退却,不参与各种时论争讦,专心做当代文学史的案头工作。

这种工作,我称之为给当代文学史做“文案”。《典型文坛》与《典型文案》,一字之差,就差在这里。写《典型文坛》,起因还是在人,觉得当代文学史上存在一些集中反映了当时文学境状的典型人物,值得认识和探索。后来,写着写着,发现“人”其实并不关键,关键是“物的结构与属性”。于是人的面容开始模糊,凸显在眼前的,是桩桩件件交织着错综关系的文学史案例。分析它们,品味它们的诸多细节,成了我主要的工作内容。

阅读明代文史,是我长年的个人兴趣,黄宗羲《明儒学案》也在其中。明得宋儒之传,理学名家,英贤辈出,各有发挥开辟,但正如冯全垓所言:“其辨析较宋儒为更精,而流弊亦较宋儒为更甚。”愈到后来,愈是学不一途、矫诬虚辩、纷然聚讼,有明一代思想学术被搅得如同一锅粥,令人晕头转向。就是当此淆乱局面,黄宗羲写出《明儒学案》,莫晋评之曰:“言行并载,支派各分,择精语详,钩玄提要,一代学术源流,了如指掌。”

《明儒学案》的工作,我以为也无非是给明代思想学术做“文案”,其方法按黄宗羲自己所说:“分其宗旨,别其源流……听学者从而自择”,把材料理清楚,谁说过什么、怎样去做,原原本本呈现在录,再放到历史源流中考其上下文和来龙去脉……至于是非、曲直、长短则并不理论,“听学者从而自择”——这种解决,是知识上的解决;先解决有关明代思想学术的知识问题,然后再谈其他。这个方法和态度,很有必要为目前当代文学史研究借鉴。我情知功力不逮,《典型文案》大抵做得不精,但哪怕能够充当一块歪歪扭扭的垫脚石,也是好的。

这本书,主要是作为六十年当代文学的一份“档案”来做的,无论人、事、史,考辨梳拢,抉微索隐,陈其概要,各篇基本如此。不过具体写作过程中,出于题材本身的诱惑,可能稍稍流露出些许“把玩”的意态,有几篇例如《迷案辨踪》、《屈服》、《独一无二的剧本》等,特别突出。所谓的“把玩”,丝毫不是不庄重,只是更感觉到思维或智力的挑战,以至于对所述事情的辨析有点耽迷其中。就此而言,“典型文案”的“案”字,也不无悬疑、断案的意味。

本人爱读探案推理小说,爱看展现法庭质证场面的影片,而近几个月唯一守时收看的电视节目,是位于歌华有线第145频道的上海法治天地频道“刑侦档案”栏目。这是一部美国警方破案(偶有英国案件)系列专题片,重心不在犯罪内容,而在案件如何得破。里面相当多案子,嫌疑人早早锁定,至少办案人员已经心里有数,却经过了几年乃至十几年才最终告破,原因只是证据不明。这当中,不必说显示了严格的法制精神。好些案子以我们在中国的经验来推测都可立即“搞掂”,因为嫌疑人目标相当清楚,只须以一纸逮捕令将其锁至警局,挖出口供结案即可。但在美国,嫌疑人没有义务迎合警方,他可以装聋作哑,也可以拒绝做测谎试验,总之,如果你不掌握确凿证据,就只好明知谁是做案人也对他干瞪眼。而何为“确凿证据”?那不是起诉方自己觉得满意可靠,关键要能说服陪审团,使陪审团多数成员相信此人无可辩驳地触犯某项法律。因此,不仅每条证据必须清晰、经得住质询,而且证据之间要充分具有逻辑性和一致性。在这种标准和要求下发展起来美国司法鉴定学,令人叹为观止,不光有一般知道的指纹专家、遗传专家,还有织物专家、轮胎专家、笔迹专家、牙科专家、枪械专家、计算机专家、植物专家、药物专家、脚印专家、骨骼专家、心理专家、食物专家……以及五花八门、超乎想象的专业检测设备、手段和技术。每项证据,都来自顶级的科学分析,万无一失,哪怕是一根人或动物的毛发、一小块塑料垃圾袋残片、人体上一处咬痕、血液喷溅情况……都作为完美证据令元凶在劫难逃,而根本无须其口供。

这档节目对我的吸引,首先是纯技术原因,其次是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我特别迷恋那些技术环节,法医科学家们屏息敛念,不加预判,不问结果,直面线索本身,专心查验,真则真、伪则伪,这种纯技术姿态极具魅力,甚至令人痴迷。与此同时,他们杰出的意识、对方向的正确选择、从蛛丝马迹、寸丝半粟入手的精心细意,以及排解披纷、简化乱象的能力,既散发着理性的光辉,也带来对于独特的智力美感的满足。

《典型文案》各篇写作或多或少也包含类似享受。这是由写作对象提供的,无论人、事、史,这些题材的发生、线索、关节、起承、分岔、聚汇、流变……近绪远端,万缕千丝,错节盘根,纷至沓来,以致写作中有时恍如做“案情解析”,而非文艺研究——我的意思是,虽然本书内容属于某个专业领域,但其题材的具体性状,包括作者的处理,并不以此为限,不从文艺角度看,也能引起兴趣;或者说,“文案”二字,读者忽略“文”字、只盯住“案”字,我看也行得通——当然,并非全部如此,有的题材就不提供这种机会,例如《周恩来时间》,那里面的情形是相当简明的。

感谢接受本书使之出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潘凯雄社长,感谢为书稿付出辛劳的责任编辑刘稚女士。感谢为本书写作提供过帮助的贾梦玮先生、李秀龙先生、赵晋华女士。也借此机会,感谢《典型文坛》出版后给予热情关注的陈福民先生、白烨先生、刘锡诚先生、胡明先生、孙小宁女士、贺绍俊先生、陈晓明先生、孟繁华先生、程光炜先生、严平女士、章德宁女士、徐坤女士、刘颋女士、田泥女士、柯琳芳女士、李国平先生、傅小平先生等,不尽一一。

李洁非

2010年元月13日谨识

同类推荐
  •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岁的狄更斯接受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等朋友的邀请赴美游历,长篇游记兼特写《游美札记》就是狄更斯此次访问美国的主要成果。这次游历,他曾访问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城市,向南到过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历时半载的游历当中,年轻的作家通过参观、访问、公众集会和私人会晤,广泛接触了上至总统下至车夫的美国各阶层人士,逐一记录了作家的经历、见闻和观感。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共和国,狄更斯既有叹赏又有抨击,尤其是对于美国式的粗糙、庸俗风气,过度浓重的唯利是图氛围以及野蛮的蓄奴制度、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征服,狄更斯处处给予了显微镜式观照和批判,这和那位致力于描绘镀金时代、同样尖酸刻薄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出一辙。北美之行也成为长篇小说《马丁·瞿述伟》的重要灵感来源。
  •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西域民间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延安记忆

    延安记忆

    作为散文集,《延安记忆》可以说是容量巨大。洋洋洒洒百多篇文章,基本上概括了人世间的全景:从官员到诗人,从普通百姓到亲人邻居,从中国内陆到世界各地,善与恶,爱与憎,理想与现实,梦幻与人生,生与死的感慨,灵与肉的较量,生活的厚重与追求的执著,都浓缩在他时而深刻朴素时而空灵清妙的文字中,让人在惊心、嗟叹、颔首、解颐之余,感到大气恢宏,气象万千。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由于忽培元从政的阅历和“为官”的视角,使得他的文字时常显现着一种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思想高度,我以为这是他散文的极为重要的特色。
  • 月韵西昌

    月韵西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不论圆缺;每一轮明月都是一个梦想,不论贫富。因为人生短暂,遨游宇宙的明月便有了传世的价值;因为沧海桑田,独立行走的明月便有了歌咏的榜样。何时醉酒邀明月,为孤独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应为落寞寻独处,为移离的诗意增添前行的勇气。
  • 飞鸟

    飞鸟

    《飞鸟》是周大新的电影剧本集,包括了《飞鸟》《古榆》《诬告》《JS卫星的发现》《重铸真情》《热与冷》等多个电影剧本。在创作小说和散文的同时,周大新创作了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的剧本。这些剧本多以他的故乡南阳和参军的部队为背景,也多与他的小说故事有关联。作家将落脚点放在普通小人物上,极富画面感地讲述了曲折的故事和人物的成长经历,融舞台性、画面感、紧凑度于一体。
热门推荐
  •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京阜景一条街由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和阜成门内大街四条街銜接而成,全长约3600米。自景山公园南门向西,至阜成门,临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划定的位于北京明清古城的25片历史保护区中,坐落在阜景街和邻近这条街的多达9片,即文津街、阜成门内大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陟山门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这充分说明了阜景街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市区政府对阜景街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加大保护、修缮、开发的力度,使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朝气蓬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 历代通略

    历代通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妃哑妻:邪王情深

    狼妃哑妻:邪王情深

    初见她,闪躲在森林中生吃兽肉,喝兽血,瞪着野性的目光凶狠的对他呲牙,引起他心底隐藏许久的疯狂她有着狼的速度与聪睿,有着鹰一般的锐利眸光,带着黑夜中捕捉撕裂猎物的凶狠,唯独,她不会说话她不会说话,却写的一手好字字,纤细娟秀,流美,飘逸,灵动,与她的人极其相反他约束她有女子的优雅,她像赶苍蝇似的随意摆摆手,在纸上写:不要管我,你又不是我的谁他怒极而笑,狠狠的把她搂进怀里,亲的她喘不过气来羞愤带着尴尬的她,抬腿给他一脚,结果是,她被关禁闭他对她的好,只是想驯服她的野性,成为他囚笼中的一员当那把泛着明锐锋利的刀尖刺入胸口的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身体内释放她才明悟:一起都是骗局!
  • 《案例。》系列(第6辑)

    《案例。》系列(第6辑)

    近年来,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他们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在商业中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如果孙宏斌满足于在天津城里当地产大王,如果戴国芳不去长江边建他的大钢厂,如果宋如华专心经营一个软件园,如果顾雏军买进科龙后再不从事其他收购,如果唐万新就只专注于他的“三驾马车”,那么,也许所有的败局都不会发生。
  • 吴陆争霸

    吴陆争霸

    吴大陆,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谁来揭开他神秘而古老的面纱?战国分崩的时代,吴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大一统帝君吗?他将会给吴陆带来怎样的变化,选择怎样的结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铁骨铮铮,笑傲吴陆春秋!
  • 大明壹四四玖

    大明壹四四玖

    公元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英宗朱祁镇带着数十万大军撤到土木堡之上。迎接他的本来是一场大败,但历史的车轮因为一人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改变这一切的那个男人就是林潘!
  • 一见倾心:恶魔总裁无限宠妻

    一见倾心:恶魔总裁无限宠妻

    传闻他不近女色,为人冷傲,却对她倾心不已。原本应该分道扬镳的两个人,竟然开始纠缠不清。她疑惑,也想逃离,却好像怎么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这到底是孽缘,还是真爱?
  • 庄村与许村

    庄村与许村

    粤省普宁市有两个村庄,即庄村与许村。两村有世仇,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其中的恩怨情仇道不清说不明。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深化交流,两村化解了仇怨,变得睦邻友好,故事主人公庄严与许嘉仪经过纷扰,最终才得以喜结连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爷的心间宠妃

    邪爷的心间宠妃

    他,凌祭魂,睥睨天下,永俯苍生,挥手间,沧海成桑田。她,凌浅韵,可爱腹黑,容倾天下,可不料,却被心机绿茶推下了诛魂台,可又有料道,他,凌祭魂却陪她跳了下去。都以为这才两章就结束了,不,故事才刚刚开始。谁都知道她是他的妹妹,可为何他的心,却动了情,可她真的是他的妹妹吗,这无人知晓。而事实也并非如此简单。忘了过了几生几世,可心头却深深烙印着她的名字,在这红尘中,在这大陆中,有缘,我定要与你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可若无缘,可否放肆一回,哪怕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