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00000034

第34章 外公与外婆的生死不渝情(1)

第一节莫斯科之恋

初次见到外公时,见他爱笑,性格爽朗,也很乐观,善言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我在心里一直在琢磨:除此之外,老人内心世界里还有些什么?一个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老革命家的胸怀里,有着怎样的情感波澜呢?

第二次见到外公,是相隔两三个月后的1988年春节,他在杭州,他邀我去他身边小住。

那是个料峭的早春,杭州下了场大雪。西子湖畔,一个雪花飘飞的傍晚,我与外公在他下榻的房间里说话,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元稹的《遣悲怀》。

“《遣悲怀》是悼亡诗。中国古典诗词中悼亡诗不少,但写得好的要算元稹的这三首。”

外公评议说。他记忆力好,能背大量的古曲诗文,这会儿,他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

谢家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尽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

屋子里没有开灯,只有从窗外透进来的微白的雪光。窗外有几枝腊梅,枝上有细细的花骨朵,映着淡白的雪光,象暗红的炭火。

老人继续背诵着,语调变得深沉缓重。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感到此刻那黄昏的微光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四散漫延。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

……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无期!

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吟毕,外公久久没有开口,只是凝神注视着窗外那几枝腊梅,象是在追忆、默思……

后来,我去到外婆的墓上扫墓,看见墓碑上镌刻着外公亲笔写下的碑文:

……唐义贞烈士是我的最亲爱的亲人,是我的知己,我永远怀念她、学习她,也教儿孙们这样做。

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对他在半个世纪前就不在人世了的妻子的深切的怀念。这一份感情是多么真挚和恒久呀!

是的,在外公的记忆中,总有一朵永不泯灭的红霞,一团光华耀眼的火焰。

年轻的外婆,就是那红霞,就是那火焰。

外公与外婆是在苏联莫斯科相识、相爱并结婚的。

那时外公是以瞿秋白为团长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的代表。外婆即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

外婆是来自长江之滨的大武汉的一位共青团员,于1928初由党组织派来中山大学学习。

外婆进了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大开设的课程很多,有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俄国革命运动史、东方革命运动史、西方革命运动史等,还有政治经济学大纲、经济地理、列宁主义、联共(布)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及军事学,功课自然十分紧张。但在开初,一切是那样新鲜,那样令人激动:陌生的街市,陌生的话语,全新的生活,紧张的学习,热烈的讨论。也有傍晚红墙下的漫步,课余街心公园的小憩,假日莫斯科郊外的徉游……虽然夜深人静时那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会象潮水般袭来,但她总是咬咬牙来克制它……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她却感受到一种西伯利亚寒流般的砭人肌肤的寒意呢?

是的,她觉的在这块土地上的政治风云在变,就连学校里也风波迭起,失去了往日的平静。那个名叫米夫的苏联人,当上了中山大学的校长后,起用王明等人,控制了“支部局”,把持学校的大权,一会儿抓“江浙同乡会”,一会儿抓“工人反对派”,天天搞斗争,谁敢与支部局有不同意见,就对谁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开除党籍、开除团籍、开除学籍、流放到西伯利亚做苦工。

她对这一切感到困惑,陷入痛苦的思考之中。

她外表文静,内心却有一团灼热的火。

混乱的局面已经使人无法忍受,她带着义愤,和同学们一起,多次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向中共代表团控诉“支部局”的恶劣作法。

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她与外公相识了。

她所见到的外公,个头不高,戴一副近视眼镜,一介书生模样。但当了解到他就是出国前的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国青年》的主编,并记起她还读过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文笔犀利的文章时,不禁就在心中产生了钦佩。

而外公眼里的外婆,也有很好的印象:外表秀丽文静,内心却充满激情,且正义感强,疾恶如仇。

她在他面前吐诉对学校“支部局”的不满,和面临政治风云的困惑。

他仔细听着她的倾诉,陷入沉思……为了解答她的困惑,他说:“我讲讲我的一个体会。当初,我以为参加革命,就是同反动派斗争,单纯得很。后来,瞿秋白同志告诉我,党内有斗争,我才意识到革命的复杂性。那时候,就是瞿秋白同志为代表,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斗争,‘四.一二’、‘七.一五’就是党内的右倾妥协给我们的血淋淋的教训……现在,你所反映的那伙人,也在提出一套‘左’得出奇的理论,还有他们在学校的所做所为,,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呀!”

他的话,使她明白了党内同样有正确与错误力量的斗争,她认定米夫和王明一伙一定是错误的势力。当她知道中共代表团也成为打击的对象时,才感受到他的心中同样有一团压抑的火焰。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有了往来,有了交流,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火与火相映照,那沉闷的日子就会少一份冷寂。

形势却更加严峻,学校一批批无辜的学生遭到迫害。她的头脑更加清醒,对那伙人的面目认得更清了——她内心的火突跃了!

又一场斗争会,她忍无可忍,挺身而起,慷慨陈辞,语惊四座!

同在中山大学的谢怀丹后来著文回忆:“女同学唐义贞,性格坚强,头脑清醒,敢于说话,不满陈绍禹(王明)一伙,因此被开除团籍。”1988年,小定舅舅寻访谢怀丹,谢又谈了两件事,一是中山大学开会时,外婆因气愤而中途退场;二是一次会议上,外婆与她坐前后排,两人都发了言,但内容已不记得了。

后来我从张国焘的老婆杨子烈写的《往事如烟》中读到她回忆在中大时的情形,其中提到了外婆(但她把外婆的名字写成了“汤仪贞”):

“当时在中国同学中有两位女同学,一个是汤仪贞,一个姓徒,名字忘记了,她们都是湖北省女子师范的学生,汤仪贞长得唇红齿白,亭亭玉立,惟个性很倔强,一张嘴不肯让人,一回斗争大会时,同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骂得最凶。汤曾同陆定一结婚,有一个时期住在青年国际招待所。”

同学们钦佩她的勇气和胆略,却又都为她暗暗捏着一把汗,因为大家知道任何愤慨的表示都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厄运。但是她无所畏惧,义正辞严。

就在这严峻的时候,外公与外婆的心贴得更紧了。

一天,她又去到他那里,告知一个紧急消息:支部局要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并要瞿秋白参加,目的是要质问和斗争瞿秋白。

“这个情况我们已经知道了。瞿秋白同志决定不予理睬。”他说,然后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进又长长地吐出。不无忧虑地接着说:“我有一种预感:这伙人有野心,是要篡夺中国党的领导权。打击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他们不是说‘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吗’,只有他们才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吗?这说明什么,用意不是很清楚吗?”

停了片刻,他又关切地对她说:“现在的形势很严峻,今后……你就不要来这里了。”

“为什么?”

“他们要打倒代表团,当然就不会放过与代表团亲近的人……你会受连累的。”

“就因为这个?”她淡然一笑,然后沉默下来。

这时候他看见,一种刚烈的神色泛上她本是柔各的眼波,那略显厚实的嘴唇的轮廓透着平时少见的坚毅。

她却突然把话题一转,“我来背一段诗你听吧。”说完,她果真用流利的俄语背诵起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中的一段对话来:

——呵,你想跨进这道门槛,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吗?

——知道。

——知道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疾病、甚至死亡吗?

——知道。

——知道你会跟人世隔绝,完全孤伶伶一个吗?

——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经受一切苦难一切打击。

——知道不仅要躲开敌人,而且要抛弃亲人,离开朋友吗?

——是的,可以离开他们。

——好吧,你情愿去牺牲吗。

——是的……

她的话语轻轻,却充满了激情。她的眼睛凝视着他。他从她那深沉的目光中,看到的不仅是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而且还有另一种灼热的情感……他们的两颗心,跳动着同样的韵律。

火与火的融汇,什么样的寒潮不可以抵御呢?

1929年12月的一天,外婆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留克斯”旅馆——外公下榻的地方,她的脸上荡漾着兴奋和幸福的神情——这天,是她与外公结为伉俪的日子。

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满堂的宾客,只请了几位中国同学来聚餐。她既当新娘又当厨师,亲手做了中国菜。

她也没有穿婚纱,只是特意换上了那件她喜欢的、平时不轻易穿的红丝绒旗袍。

穿上红丝绒旗袍的外婆光彩照人,如一团红霞,如一朵火焰,在外公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多年后当外公对我谈他起与外婆从相识、相爱到相知的过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成为相知,首先是因为政治,然后才是感情。”

外公所说的政治,就是革命——一方面要同三座大山作战,一方面要与党内邪恶势力斗争。正因为这种双层的战士身份,便决定了外公与外婆要走忍辱负重的道路,也就有了磨难中相濡以沐、刻骨铭心的爱的历程。

婚后没有多久,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学校“支部局”做出一项决定:开除唐义贞的团籍与学籍,“罪名”是“反对支部局”——“反对支部局”就是“反党”。

外婆在遭受打击后无悔无憾,曾坦然一笑告诉一位即将回国的女友:“我被光荣地开除了团籍和学籍。”表示出她同王明集团势不两立的坚强决心。学校当局问她:“你回国后还革命不革命?”外婆回答:“当然还要革命!”于是她被送到一个“医务训练班”进行短期培训,规定回国后到苏区做医务工作。

1930年,共产国际提出要“刷新”中共代表团成员,外公回国,外婆即还在“医务训练班”培训。他们婚后第一次分离。为了保守秘密,外婆没有前往送行,只是与外公约好在上海见面的办法。

第二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外公于1930年7、8月间回到上海。外婆即是在9月底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生活,于10月份回国,来到上海。外公派人把她接到他在同孚路租好的房子。当时租房子很困难,因为国民党的暗探、特务工作更加严厉,租房子要有家眷,否则房东不敢出租。外公事先对房东说他有家眷,才租到了房子。外婆没来时,房东经常要问。外婆来了,房东才放下心来。

外公回国后担任出国前原来的职务——团中央宣传部长。他向团中央反映了外婆在中山大学被开除团籍的缘由,并提出恢复她的团籍的要求。他指出,所谓“反对支部局”并无政治内容,构不成“反党”的罪名,开除团籍毫无根据和理由,也不符合团的章程。团中央因而做出决定,恢复了外婆的团籍。

外婆与外公在上海的小住,是他们婚后的所有岁月里所度过的相对稳定的一段“家居”生活。有欢乐,但也十分单调。秘密工作的环境下,非不得已是不出门的,甚至也不能出去散步。这对活泼好动的外婆来说,很不习惯,但她忍了下来。

外公也不无遗憾地告诉我:秘密工作的缘故,他与外婆结婚和婚后连合影也没有拍过一张。所以他拿不出一张他们合影的照片来。这成为外公的一件憾事。

外婆在这期间也曾想回家去看望她十分思念的母亲,但由于秘密工作的要求,她不能回去,为此她十分难过,但她也克制了下来,只是给母亲写了封信,告诉母亲她已经结婚的消息。这封信被保存至今,下面抄录其中的一段:

我已经结婚了,他姓陆,无锡人,性格很似大哥,不过加上些孩子气,只知做事业,不知其他,脏也同大哥相仿,不叫他洗脚他就不洗脚。荷包乱七八糟的塞了一大包。写的东西总是杂乱地堆满一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别人都笑我,说我做过了,我也不否认。妈妈,这样顽皮的脏孩子你老乐意吗?我叫他写信给你老,他说不知道如何写才好,只知道坐在那里傻笑。你老来信可骂他这个不知事的小子。

这段文字不妨说是他们这段“家居”生活的一个方面的写照,那充满情趣和嗔笑的语言中,蕴含着她对外公的浓郁的情意。但因为秘密工作的缘故,她在信中只能写外公的姓,不能写他的名,也不能写自己的通信地址,因此也不能希望收到母亲的回信。

他们的“家居”生活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他们发现忽然有一个陌生的男人来到他们住地的前楼望了一望,一言不发就又走了。他们警惕起来,不一会,这个男人又来了,并且带来一个人,一看,原来是周恩来同志。他们虚惊一场,赶忙让周恩来进屋。带周恩来来的那位同志又出去了。周恩来坐着不说话,他们也不好问什么,怕隔墙有耳。大约一个小时后,那位同志回来了,把周恩来引走了。事后才知道,是因为顾顺章叛变,周恩来组织党的机关紧急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暂时没地方去,先到他们住地避一避。顾顺章只知道党的机关的地址,不知道团的机关的情况,所以他们的住地倒是较安全些。他们为能掩护周恩来同志感到高兴。

同类推荐
  • 恰似你的歌声:邓丽君传

    恰似你的歌声:邓丽君传

    有着小城里的故事里的温暖与幸福,她也有着撩动每个人心尖的温柔,但她更有着一段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传奇人生;她拥有了一个女人该拥有的美貌与智慧,也拥有了一个女人很难拥有的辉煌与奇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上帝特别恩赐的女人,却有着一段段坎坷崎岖的人生。陈彧编著的《恰似你的歌声(邓丽君传)》献给邓丽君的歌迷以及所有被她的歌声感动过的人——我们经常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徜徉在她的歌声里……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四海为家徐霞客

    四海为家徐霞客

    本书介绍了徐霞客的生平,内容包括:奇人家乡、母亲的鼓励、二访天台山、三探雁荡山、庐山之旅、登黄山、北国行、湘江遇盗、访桂林等。
  •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传奇经历。比尔·盖茨1955年出生于美国的西雅图市,他从少年时代开始迷恋计算机,并显示了出众的天赋。20岁那年,他与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经过30多年的奋斗拼搏,微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生产企,比尔·盖茨的私人财产也达到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在世界最大慈善家排名榜上也多次位居第一。
  •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戊戌变法夭折,康有为孤身一人仓皇逃上英国舰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前,康有为的妻子和儿女滞留港澳。后来大女儿辗转来到海外陪伴父亲,照顾他的生活。康有为曾经和弟子梁启超一道,倡立“一夫一妻世界”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和建立现代家庭制度。但其后师徒相继食言,各自开始纳妾。
热门推荐
  • 阿巴恩,萨巴娜,大卫

    阿巴恩,萨巴娜,大卫

    《阿巴恩萨巴娜大卫》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施塔特的“犹太人的房子”里,萨巴娜和大卫奉命看守着一个将要被处决的犹太人。这是一部意象丰富、寓意深刻的小说,延续了杜拉斯梦呓般的写作风格,又在这梦境的迷思中反观真实的历史、政治,运用大量具有隐喻性的表现手法,将绝望的、荒凉的世界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犹太人长期流亡的状态、危险的乌托邦主义等,都是本书所关注的重要主题,贯穿始终。
  • 凤行一世

    凤行一世

    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马丫只想活着。一旦有了机会,马丫就绝不会放过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尊贵!
  • 圣宇记

    圣宇记

    神秘之界,浩瀚无边,光怪陆离,神秘未知。修炼大世,强者如木,修炼一涂,谁主沉浮。 命数无几的少年,生来一世坎坷,可仍是决心出走远方,踏上征途,想要见证这个璀璨时代。 苍茫乱世,万千世界,不朽传说,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 厉害了,我的威武欧巴!

    厉害了,我的威武欧巴!

    大名鼎鼎的大少安还之,嗜杀成性、阴险毒辣、锱铢必较,心理医生苏越曼最近很苦恼,她竟然被安排为他做私人治疗。苏越曼吓得双腿打颤,忍不住想要咆哮:“他这不是病,是天性!”安还之冷冷一笑:“我有病你有药,你就是我的药。”言毕,他将女人扛在肩上,双双失踪数天。
  •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她真是倒霉透了,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一脚踩空,掉下天庭也就算了,还被一支不知从哪儿来的箭穿肩而过,还好还好,遇到个漂亮的小正太恩人救了她。呃,虽然面冷,总是讽刺她,但心地还是很好的。本以为这只是生命中的一次小插曲,没想到,十年后,她因与电之子的一个赌约,再次重返人间,阴差阳错中,又遇上了‘他’
  • 谁动了中国经济

    谁动了中国经济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将中国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民营经济的发展、GDP的质量与数量之关系、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景、个税改革等方面,透视换届之年中国新的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反思中国模式,探寻变革途径,为广大民众的权益代言,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寻求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 五行天

    五行天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得进入五行天深造的机会。渴望掌握命运而一心追求变强的少年,带着野兽般的战斗本能,掀起一场华丽的风暴。##########新书q群号237931286,欢迎加入有任何问题也可以添加微信号xiaofangfang1985,等你来
  • 方符树

    方符树

    小小方块,包罗万象,是魔法还是科技?方块为基,符文为核,演绎大千世界万世精彩。
  • 秦小姐你开挂了

    秦小姐你开挂了

    开挂不开挂不知道,反正活得快挂了。白富美深夜在家中被杀,秦蒸躺枪成为凶手。目击者沈迟找上门来,软硬兼施要秦蒸跟他合作。从此,秦蒸开豪车背名包,出入高级会所,人生仿佛开了挂。这些光鲜亮丽只是泡影,她就是沈迟抛出来的诱饵,只为引出幕后真凶。开局没多久,秦蒸被敌人碾压,游戏输了大不了重开一局,几分钟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人生不是游戏,死了无法复活。“沈先生,你换队友吧,我只是青铜,偷袭不了王者。”“稳住,我们能赢。”沈迟依旧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是我的超级兵,有奇效,能偷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